糖尿病的保養方法
輕鬆應對「百病之源」
一、您能躲開糖尿病的襲擊嗎
從衛生部獲悉,目前我國有糖尿病患者4000多萬人,60%的患者不能早期識別,血糖控制合格的糖尿病患者人數更低。
東西越吃越精細,體力活動卻越來越少,這些都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部分腫瘤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在目前的糖尿病患者中,90%以上是由於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不當引起的2型糖尿病,而且發病年齡提前,越來越多的兒童被發現患上了這種多發於成人的病症。
作為一種慢性終生性代謝疾病,糖尿病到目前還沒有根治的辦法。據內分泌學專家介紹,糖尿病是一種在一般情況下不易被患者本人察覺的疾病。然而,血液中長時間含糖量過高容易導致心腦血管疾病、失明、昏迷、陽痿等各種疾病和不適,甚至導致猝死。因此,及早發現、及早注意控制血糖和接受治療是預防上述併發症的最有效辦法。
二、您離糖尿病有多遠
糖尿病喜歡親近下列人群:與糖尿病患者有血緣關係的家庭成員,女性有分娩巨大胎兒史(新生兒出生體重大於4千克)者或曾患妊娠期糖尿病者,患有肥胖、高血壓、高脂血症(主要指高甘油三酯血症者)者,曾有過高血糖或尿糖陽性歷史者,40歲以後體力活動少、營養狀況好、工作負擔重或精神緊張者。這些受到糖尿病威脅的高危人群,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生活方式,非常容易誘發糖尿病。
早期發現糖尿病
怎樣才能早期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呢?如果有下列現象,您就要留心了。
(1).發現自己飲食量較以前增多,可是又總感覺吃不飽,還想吃。每日進餐量可達1.5~2斤,與此同時,身體卻日漸消瘦,全身感覺疲乏無力。
(2).喝水較前增多,每日可以喝1~2升水甚至更多,仍然難以解渴。此外,尿量因為飲水增多也隨之增多。
(3).視力突然減退。
(4).身體多處出現頑固性癤腫,雖經積極治療卻不容易好轉或反覆發作。
(5).皮膚、外陰瘙癢而又無皮膚病變。
(6).下肢、足部各關節經常疼痛,已排除骨質增生、風濕、類風濕疾病。
(7).上下肢體出現麻木、針刺樣疼痛,有時伴有燒灼感。
(8).經常出現行路後下肢痛、腳趾痛,必須休息一會兒才能緩解。這種現象在醫學上稱之為「間歇跛行」。
(9).有高血壓及冠心病的患者未曾查過血糖、尿糖等。
(10).面孔色澤發紅。
以上這些因素有些屬於糖尿病本身的癥狀,有些則屬於其他併發症的表現。有此諸項變化者應及早就醫查驗血糖和尿糖。
三、糖尿病彈響機體損害「三重奏」
近年的「共同土壤」學說認為,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冠心病、中風、尿毒症等疾病都是從胰島素抵抗及其繼發的代謝異常這一土壤中衍生出來的。
1重奏:與冠心病協同作惡,後患無窮
糖尿病患者是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也就是說,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甚至在糖尿病前期的糖耐量減低階段,就已經出現心血管病變的高發病率。由於其病理基礎與臨床特點的複雜性,防治難度明顯加大,預後比單純性糖尿病差很多。
老張就是這樣的例子。半年前在門診遇到老張,他年過50,身高1.7米,一直是單位的領導。也許是應酬太多,老張在10年前就變得身材肥胖,體重達到100千克,大腹便便。也就是這個時候,老張的官升高了,血糖也升高了。起初老張沒有當一回事,後來胸有些悶,就去醫院做了心電圖,心電圖提示心肌缺血。此後不規則地服用一些降血糖及改善心肌供血的藥物,10年就這樣在忙碌中過去了。去年老張胸悶、心絞痛加重,在醫院做了冠脈造影,被診斷為心肌梗死,經過搶救才脫離了危險。
可見,糖尿病不但導致冠脈粥樣硬變廣泛,多支受累,而且還會導致心臟微血管病變和心肌代謝紊亂,從而誘發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猝死等病。對於此類人群,早發現、早干預,並針對多項危險因素治療,才可以減少多種心血管病變的發生。
2重奏:與高血壓狼狽為奸,作惡多端
糖尿病容易與高血壓並發,並且高血壓是糖尿病病情進展的強預測因子。50%以上的高血壓患者同時伴有胰島素抵抗(IR)或2型糖尿病,高血壓和糖尿病之間是相互促進、互為因果的關係。糖尿病一般伴有高血壓,而高血壓患者也多具有發生糖代謝異常的潛在傾向。兩種疾病並發將會給患者的預後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導致心臟、腦、腎臟的損害,甚至失明。
前不久,我在門診碰到李大媽。李大媽就是糖尿病並發高血壓引發心臟、腦、腎臟受損的一個典型病例。一向身體肥胖的李大媽,今年65歲,因為患有2型糖尿病並發高血壓10餘年,先是因為高血壓而導致中風,後又出現冠心病,最近發現尿里有蛋白,B超顯示腎臟也受到損害。經過分析各種化驗單以及結合病史,診斷糖尿病腎病III期。值得慶幸的是,李大媽糖尿病腎病發現得比較早,經過減肥及控制飲食,再結合藥物治療,現在李大媽血糖控制穩定了,蛋白尿也沒有了。
老年肥胖容易導致胰島素抵抗,從而發生糖尿病,為非胰島素依賴型(2型糖尿病)。此病發病多隱匿,癥狀不典型,一般無多飲、多尿、多食的典型癥狀。但有的患者高血壓是他的首發癥狀,或者是出現中風。所以一旦血壓增高就要警惕糖尿病,及時化驗血糖或者糖耐量。
3重奏:與高脂血症聯手攻擊,雪上加霜
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高脂血症,特別是引起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或者血漿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降低,形成所謂的「脂質三聯征」。它會導致心臟、腦、腎臟的損害,可謂是雪上加霜。
江先生就是我們在臨床工作中碰到的一個典型病例。剛過中年的江先生,身體一向肥胖,患有糖尿病、高脂血症,但無任何不適,所以就沒有把糖尿病、高脂血症當成生活中的頭等大事。但是前不久,江先生因勞累後出現血壓升高、頭暈、胸悶不適,經過腦CT檢查,確診為腔隙性腦梗塞,心電圖檢查發現有心肌缺血的表現。又過了1年後,檢查尿里有蛋白,江先生感到很奇怪,忙向我諮詢。我看了江先生的化驗單,原來他的血脂非常高,表現為「脂質三聯征」,所以導致心臟、腦、腎臟損害。其實,高脂血症不僅能引起腦和心臟的損害,還會引起腎臟的損害,後果更嚴重。
四、阻擊糖尿病以預防為主
國際公認的預防糖尿病的措施就是至少要做到「四個點兒」,即「多學點兒、少吃點兒、勤動點兒、放鬆點兒」。
多學點兒就是增加自己對糖尿病的基本知識和糖尿病防治方法的了解;少吃點兒就是減少每天的攝取量,特別是避免大吃大喝、肥甘厚味、吸煙喝酒等不良飲食習慣;勤動點兒就是增加自己的體力活動時間和運動量,避免肥胖的發生;放鬆點兒就是力求做到開朗、豁達、樂觀、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緊張勞累。
預防糖尿病要做到:
(1).均衡飲食管住嘴
在飲食上應當做到營養均衡,宜食用清淡營養豐富的食物,如瘦肉、雞、魚、乳類及豆製品,少吃高糖、高脂肪以及刺激性強的食物,如豬油、奶油、辣椒、濃茶、咖啡,多食高纖維素性食物,保持大便通暢,適量飲用紅酒,或者戒酒。導致糖尿病常常是因為過量吃喝,因此,要從嚴「管住嘴」,戒煙限酒,不該吃的一定堅持不吃或者少吃。
(2).保持體重運動腿
英國有一句諺語說:「腰帶越長壽命越短」,控制體重是預防糖尿病很重要的一條。
要保持體重指數【體重(kg)÷身高的平方(m2)】不超過25,要堅持運動,這與控制血糖,提高身體素質息息相關。此外,早上不要賴床,不要經常看電視、玩電腦及打麻將等,應該多親近朋友,多親近運動,多親近大自然。工作不要過分勞累,因為過分勞累會導致血糖升高。
(3).情緒穩定平常心
要經常保持情緒穩定,樂觀豁達的心態,不要患得患失,適當控制情緒,減少妄想及激動。現代醫學研究證明,一切憂慮、悲傷、煩惱、焦急等不良刺激及精神緊張和疲勞均可使血糖升高。因此,應儘可能保持性情開朗,避免大喜和盛怒,這是保證血糖穩定的重要因素。
(4).科普教育常堅持
糖尿病科普教育要做到使每個人對糖尿病的知識多懂一點,對其危害多了解一點,對其防治措施多掌握一點。
五、預防糖尿病應科學飲食
1.低脂飲食
美國學者研究發現,血糖升高是糖尿病的癥狀,而不是造成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他們通過動物實驗證實,只要將向脂肪提供的熱量減少到所需熱量的10%,糖尿病就能好轉。研究證實,控制糖尿病的關鍵是脂肪而非糖分,因此,選擇低脂低糖飲食,對預防糖尿病至關重要。
2.補鉻元素
鉻可參與糖代謝,並可激活胰島素,降低血糖。當體內鉻元素缺乏時,胰島素分泌不足,糖耐量下降,血糖濃度升高,便會發生糖尿病。含鉻元素豐富的食物有麵粉、植物油、蜂蜜、麵包、豬肝、牛肉等,一般每人每天的需求量是50~200微克。
3.補充脂酸
研究發現,ω-3脂肪酸能直接作用於胰臟脂肪酶,降低血糖,並能使動脈血管壁平滑順暢而又有彈性,從而有效地降低糖尿病及糖尿病血管病變的發病率。這種脂肪酸在沙丁魚、鮭魚、青魚和海狗肉中最多,在植物馬齒莧中的含量也較高。
4.適當補釩
釩可有效地降低血糖濃度,並可用於糖尿病的治療。人們將釩稱之為治療糖尿病的一顆新星。人體內的釩主要是從食物中獲得,蘑菇、黑胡椒中釩的含量最多,海產品、穀物、蔬菜、新鮮水果中釩的含量也很豐富,尤以海參含釩量最高。營養學家認為,人體每日攝取10微克釩已經能夠滿足身體的需要,而人體每日從飲食中攝取的釩量能夠滿足這一需要。所以,一般情況下人體不會缺釩,也不會出現釩缺乏症,過量攝入,反而會引起副作用。若需補充藥物釩,應聽從醫生建議,不要自作主張應用。糖尿病患者可在日常膳食中增加含釩豐富的食物,以增強藥物的治療效果,更好地發揮降糖作用。
5.選用桂皮
桂皮是居家常用調味品,對糖尿病也有積極的防治作用。觀察發現,桂皮可激活2型糖尿病人的脂肪細胞對胰島素的識別和反應能力,使糖代謝增加20倍。美國學者觀察發現,每天在食物中增加14匙桂皮,便可達到預防2型糖尿病的作用。
6.涼水泡茶
日本學者觀察發現,每天取茶葉10克,用涼開水浸泡5個小時後飲用,每次50~150毫升,每日3次,連續1~2月,可使血糖下降病情好轉。研究表明,茶葉中含有促進胰島素合成的物質,又含有能祛除血液中過多糖分的多糖類物質。這種多糖類物質粗茶中含量最多,綠茶次之,紅茶最低。由於這種多糖類物質不耐熱,遇到熱開水即被破壞,故選用涼水浸泡最為適宜。
7.加維生素
美國學者研究發現,血糖過高會增加自由基的生成,高血糖也會通過白細胞觸發自由基增加,引起動脈損傷。增加足量維生素可消除過多自由基對人體的損害,從而有效地預防糖尿病。
此外,適當運動可減少脂肪、降低體重,增加糖耐量及胰島素的敏感性,從而降低血糖。美國學者研究發現,每天快步走1個小時,就能降低約五成患糖尿病的危險。六、治療糖尿病一組食療驗方
1.喝豆腐腦方
一離休幹部,在1997年春天發現口渴尿多,全身無力。經醫院診斷,血糖17.6mmol/L,尿糖3個「+」號,確診為糖尿病。
離休幹部的一位親戚傳來驗方,說吃水豆腐好(筆者認為是豆腐腦,不加鹽)。於是他每天早晨空腹吃一碗。當年11月初經醫院化驗結果是:血糖6.2 mmol/L,尿糖無「+」號,身體恢復正常。
2.堅持吃苦蕎麥方
一離休軍人,患糖尿病十多年,確診為非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血糖16.87mmol/L。雙腳趾頭多處出現血泡,流爛紅血水不止,腳趾已變形;雙目患白內障,眼底出血,並有一小黑點,視力下降。常服用「優降糖」,注射胰島素,久治無效。他在1995年7月回山西老家探親。縣醫院介紹,吃苦蕎面可治療糖尿病。該同志開始每天吃一餐苦蕎面。半個月後經縣醫院化驗,血糖降至11mmol/L,堅持吃苦蕎面兩個月後,血糖降至8.8 mmol/L;腳趾頭上的血泡已痊癒;白內障眼疾有了明顯的好轉。至今(筆者註:原文未明確說明哪年哪月)該同志仍堅持吃一餐苦蕎面,治療糖尿病的藥品已全部停服,且自我感覺良好。
筆者註:我國雲南、四川、貴州種植苦蕎麥,特別是四川省的涼山州是我國苦蕎麥分布最集中、種植最大的產區。治糖尿病當屬苦蕎麥食療效果最好。
3.玉米須煎水喝
用法:取玉米尖部玉米須(東北話稱包米纓子)50~100克,用煎藥鍋三碗水煎至一碗半,日服3次,不用忌口,連服效顯。
治驗:遼寧遼陽縣農機修造一廠一位工人用此方治好鄰村三位糖尿病患者。黑龍江肇州二井鄉衛東村用此方治好一位糖尿病患者。山西靈丘縣教育局某人患糖尿病一年多時間,在醫院花去了240多元未治好;後用此方僅花15元錢,治兩周即明顯好轉。
4.核桃雞蛋木耳方
一退休老師,患糖尿病已7年,久治無效。後從《安徽老年報》上得知一老幹部介紹的食療驗方:每次用兩片大木耳、兩個核桃仁敲碎後放在兩個去皮的紅皮蛋中稍加水,蒸成蛋羹空腹吃,不放佐料,兩個月即可好轉。該先生按此方服27天後去醫院化驗,血糖下降到6.3 mmol/L;臉色好了;尿頻的毛病也減輕。該先生準備連續服到第二個月的月底再去化驗。
5.飲服胡蘿蔔汁
遼寧一退休幹部患糖尿病十餘年,尿糖輕時兩個「+」號;重時三四個「+」號。多方治療無效。後從《老年日報》獲悉,胡蘿蔔汁能治糖尿病。該先生服用半個月,尿糖由兩個「+」號降至1個「+」號。連續服用1個半月,療效良好。後因買不到胡蘿蔔停服數月。該先生後來將服用胡蘿蔔汁改為每次用半個胡蘿蔔擦成絲,略加精鹽、醋精拌服,日服3次,方便好吃,患者不妨一試。
另外,該先生還介紹了胡蘿蔔汁做法:取胡蘿蔔數個,用榨汁機榨汁,每次喝30~50毫升,每日3次。
6.豬脾食療方
豬脾7個為1個療程,用瓦盆焙焦,研為細末,煉蜜為丸,6克重,每日早晚各服1丸,溫開水送下,共服3個療程。
治驗:某患者1個月來,食量倍常,且有飢餓感,煩渴,小便頻數、色淡,消瘦,全身乏力,皮膚枯燥,舌質乾澀,舌苔中黃厚焦,脈洪滑數等症。化驗室檢查,尿糖強陽性。本症為腎陽不足,胃火上熏,肺疲消爍之消渴症。服用豬脾丸3個療程,食量減少,飲水量如常人。化驗室檢查尿糖陰性。但脈象沉細,尚有虛熱,氣血雙虧。服六味地黃丸善後。半年後隨訪,沒有複發。
筆者註:豬脾味澀性平。去脾胃虛熱,消脾積腫大,多食善飢。
七、糖尿病人怎樣補充蛋白質
糖尿病人必須注意多吃低糖、低脂肪、高蛋白、高纖維的食物。這樣不僅能治療疾病,還可達到營養平衡,增強機體抵抗能力的作用。
蛋白質是一種含氮高分子化合物,基本組成為氨基酸。食物中如瘦肉、魚、雞蛋、各種豆類及豆製品等含蛋白質較多,這些食物被人體消化吸收後,以氨基酸形式參與蛋白質的合成,從而補償生理性消耗。正常情況下,每人每天進食50克蛋白質即可。而糖尿病患者蛋白代謝紊亂,表現為蛋白合成受阻,收支不平衡,入不敷出就會出現負氮平衡,使抗病能力下降,極易並發各種感染性疾病。
一般糖尿病患者每日每千克體重應攝入蛋白質1克,病情控制不好或消瘦者,可增至1.2~1.5克。按60千克為例,則每日需60克蛋白質或70~90克蛋白質,其中1/3最好來自優質蛋白,如乳、蛋、瘦肉、大豆等動植物蛋白。蛋白質提供的熱能應佔總熱量的12%~20%,如患者每日需2000千卡熱量,其中240~400千卡由蛋白質提供,則需蛋白質60~100克。兒童糖尿病患者蛋白質的需要量每千克體重為2~3克,妊娠5個月後的糖尿病孕婦,每日應比成人增加15~25克蛋白質。
當糖尿病合併腎病、腎功能尚未衰竭時,可以多進蛋白質,每日量為80~100克,最好食用動物蛋白。如伴有腎功能不全者,對於體重70千克的患者每日可攝入21克的蛋白質。若腎功能極差,每日攝入蛋白質不能超過21克。此時應全部選用優質蛋白質,如牛奶、雞蛋等動物蛋白。糖尿病腎病伴有氮質血症患者,應估計患者每日所能接受的飲食蛋白質含量,要防止發生低蛋白血症,也要注意避免加重氮質血症,必要時可輸血漿、白蛋白及氨基酸。
有併發症的患者,如並發胃腸消化吸收不良、結核病等病,蛋白質的供應量應適當提高。尿毒症、肝昏迷等併發症則要限制蛋白質的攝取量。有些糖尿病患者每日控制主食很嚴,而對雞、魚、肉、蛋、豆製品隨便食用。由於攝入過多的蛋白質食物,結果血糖控制很不理想,原因是蛋白質可異生為葡萄糖。
總之,日常膳食應葷素混食,糧菜混食,粗細混食,多種食物搭配,才可充分利用蛋白質的互補作用。
八、糖尿病孕婦的飲食注意
1、孕婦的糖尿病有兩種情況:
(1)是妊娠糖尿病,即妊娠期才出現或首次被發現的糖尿病或糖耐量異常;
(2)是妊娠合併糖尿病,即在原有糖尿病基礎上合併妊娠,或妊娠前為隱性糖尿病,妊娠後發展為顯性糖尿病。臨床上多以第一種情況為主。
妊娠期間若患糖尿病,就會使得妊娠情況變得複雜起來,對母兒均有較大危害,故屬於高危妊娠問題之一,對此,必須重視積極防治。
2、糖尿病孕婦的防治
糖尿病孕婦的防治目的在於控制高血糖及其危害。治療措施除應用胰島素降糖外,飲食控制亦為基礎治療,這關乎到血糖的穩定及胰島素的療效。因此,應使每個糖尿病孕婦都能明白飲食控制的重要性,並講究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一方面獲得妊娠所需的全面均衡的營養,另一方面所提供的飲食不會使血糖增高。
3、具體的注意事項如下:
(1).營養結構均衡
供給孕婦必需的熱量物質,要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脂肪則應適當限制。一般每日主食(米、面)250~300克,蛋白質75~100克,脂肪以豆油、玉米油、菜油、麻油為主,少食動物油脂,尤其是豬油、牛羊油等,而魚油可不必過分限制。
(2).食物調配合理
除主食外,副食的搭配也應有所講究。可適當吃些不加糖的牛奶、豆製品、雞蛋以及含優質蛋白的瘦肉、排骨、魚、蝦等。還須增加含纖維素豐富的綠葉蔬菜,如芹菜、韭菜、菠菜、菜花以及洋蔥、苦瓜、南瓜等。至於薯類,如馬鈴薯、番薯等亦應適當吃些,使每日飲食中纖維素含量不少於40克。
(3).水果不必限制
除少數含糖分過高的水果要加以限制外,絕大多數水果無需加以限制。如蘋果、桃、杏、柑橘、獼猴桃等,所含糖分較少,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纖維素及微量元素。在兩次正餐中間或睡前吃一些水果,對糖尿病孕婦是有益無害的。
(4).三餐合理分配
孕婦的營養攝入不僅為滿足自身需要,還要供給胎兒生長發育所需,因此,飲食控制不可過度,更不必節食。每日可按1:2:3的比例安排好一日三餐,做到規律進食,葷素搭配和粗細兼有,不挑食和不偏食。
(5).注意飲食禁忌
首先要忌各種糖果、甜糕點、餅乾、冰激凌等高糖食品,少喝含糖飲料。其次要使飲食清談,少放鹽,每日攝入食鹽控制在8~10克以下。另外不要飲酒,避免暴飲暴食和含脂肪、膽固醇多的飲食。
(6).適當調整飲食方案
糖尿病孕婦的飲食方案並非一成不變。應當根據個體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飲食結構和營養供給方案。當情況發生變化時,要注意隨之進行調整。例如較為肥胖的孕婦,其飲食總熱量的供應標準要訂得低一些;反之,體形消瘦的孕婦則要訂得高一些。又如孕婦經過胰島素治療有效,血糖恢復正常後,也可根據實際情況提高熱量的供應標準,以滿足母兒需要;但若胰島素療效差,則應檢查是否受到飲食不合理的影響,對飲食方案進行調整,以便更好配合治療,減少併發症。
九、有關糖尿病患者飲食的問題
1.糖尿病患者能吃水果嗎?
許多人一直以為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其實這不是完全正確的。吃不吃水果,完全根據自己的病情而定,並不是患有糖尿病就什麼水果也不能吃。
水果口感好,還能補充維生素,所以無論是誰都應該吃一些水果,以補充自身所需的維生素,其關鍵是應該如何吃。水果中含糖,所以糖尿病人必須是血糖控制良好後才能吃水果,而含葡萄糖較多的葡萄、香蕉、荔枝、棗、紅果等應少吃,可以吃梨、桃、草莓、柚子等。每天吃1~2個水果即可,如果要吃西瓜,一天吃500克也可以。水果可作為加餐吃或餐前吃。如果能在吃水果前及吃水果後2個小時測血糖或尿糖,對了解自己能不能吃此種水果,吃的是不是過量很有幫助。
2.糖尿病患者飲水是否要限制?
有的糖尿病人有一種誤解,他們認為多飲多尿是糖尿病的主要癥狀之一,而多尿又是由於多飲所造成的,所以為了控制好糖尿病,在控制飲食的同時,也應該控制飲水。這種看法不對,而且有害健康。
對於糖尿病人來說,血糖過高必須增加尿量,以便把糖分從尿中排出體外。由於尿量增多,身體內水分大量丟失,從而刺激神經中樞引起口渴,促使患者大量飲水。也就是說,病人喝水多是一種由於血糖過高引起的癥狀,屬於身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措施。糖尿病人如果故意少喝水,就會造成血液濃縮,過多血糖和血液中其他含氮廢物無法排除,這樣可能引起嚴重的後果。有的中醫主張「水要喝夠,汗要出透,便要排清,才能長壽」,這種觀點很有道理。當然,對腎功能不全,伴有水腫的病人,要另作考慮。
3.糖尿病人能喝酒嗎?
酒精能產生大量的熱量,每克可產熱量7千卡,但產生的熱量很難被人體利用(只有50%以下被利用)。然而,酒精卻能使血糖發生波動,當糖尿病人空腹大量飲酒時,可發生嚴重的低血糖,而且醉酒往往會掩蓋低血糖的表現,因此如果發生低血糖,又不容易被發現,非常危險。所以關於糖尿病人飲酒應遵從以下建議:
(1)如果血糖控制尚不穩定,就不要喝酒。血糖控制良好時,可適量飲酒,但避免喝有甜味的酒。可制定飲酒計劃,如每周飲酒1~2次,每次飲酒量白酒2小杯或啤酒1大杯,飲酒時要相應減少一定的主食量。從長遠考慮,有飲酒嗜好的患者應逐漸戒掉飲酒習慣。
(2)切忌大量飲酒,避免空腹飲酒。
(3)飲酒前後可監測血糖,了解飲酒對血糖的影響。
4.糖尿病人主食越少越好嗎?
控制飲食絕不是意味著盡量少吃,因為長期飢餓熱量不足可導致機體自身消耗,不僅會出現消瘦、抵抗力減弱等生理變化,而且可加重糖尿病。因此,糖尿病人要遵照醫矚,合理安排每日總熱量、蛋白質、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適當比例,制定出自己較理想的食譜。
一般而言,每天主食不能超過500克,身材高大些的男性也不得超過600克;食油一天不超過3小勺;肉不超過150克或魚不超過250克,瓜子、花生最好不吃,要吃也要計算到總熱量中去;多吃青菜,但洋蔥、蒜苗、胡蘿蔔、百合、藕等含糖分或澱粉多的食物要少吃。
5.糖尿病患者吃粗糧好還是細糧好?
從康復的角度出發,患者的食物宜粗不宜精。在主食定量範圍內儘可能多吃些粗雜糧及豆類,蔬菜以綠葉菜為好,如油菜、小白菜、韭菜、菠菜、芹菜等。這些食物中既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無機鹽,又含有較多的粗纖維,能有效地防止血糖吸收過快,並有降低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及防治便秘的作用。
6.糖尿病患者一點糖也不能吃嗎?
臨床醫生總是在告誡糖尿病病人的飲食禁忌中,要忌食白糖、紅糖、葡萄糖及糖制甜食,例如糕點、果糖、果醬、蜂蜜、蜜餞、冰激凌等,少食土豆、山藥、芋頭、藕、洋蔥、胡蘿蔔、豬油、羊油、奶油、黃油、花生、核桃、葵花子、蛋黃、肝、腎、腦等多糖食物及高脂食物,而宜適當進食粗雜糧,如蕎麥、燕麥片、玉米面、大豆及豆製品、蔬菜等。但是,糖尿病患者也不是一點兒糖也不能吃。
糖尿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容易引起低血糖症,當血糖降低得太快便發生了低血糖症。成人型糖尿病患者通常因省略正餐或延遲用餐時間或激烈運動而引發低血糖症。輕微低血糖症的癥狀包括口唇麻痹、皮膚濕冷、胸部有顫動的感覺和飢餓感。那麼如何治療?您只需服用現成的糖類、喝甜的飲料即可,例如加糖的橙汁或汽水,或吃1塊糖,並隨身攜帶糖果,以防萬一。
7.糖尿病葯膳是否可以隨便吃?
一些糖尿病患者總是想找一些特效的葯膳來治療糖尿病,一來可以治療疾病,二來可以飽一下口腹,因為受限制的食物的種類與數量太多,嘴巴有點兒饞。但是,醫生告誡糖尿病患者,葯膳的熱量也要計算到每日的總熱量中,比如說,您用50克山藥與50克大米煮粥食用,您的主食就得減少100克。更要注意的是,在進食葯膳的同時,不要擅自停用降糖葯,更不能停用胰島素,否則極易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危險。十、糖尿病患者的運動療法
糖尿病患者的運動療法,應與飲食、藥物治療相配合,只有三者達到平衡,才能進而控制血糖。
1、為了這個目的,運動治療一般要遵循如下原則:
(1).定時運動。如每周3次,每次在早餐或晚餐後1個小時開始。
(2).定量運動。如每次運動30分鐘或l個小時。
(3).貴在堅持,形成生活規律。
糖尿病患者的運動項目品種繁多,各有特點,可根據個人喜好、病情、體力及併發症的情況選擇。比如,與情趣相投的朋友一起打網球、羽毛球、籃球、乒乓球,與家人一起打保齡球、門球,在清晨的朝陽中緩緩跑步,在悠揚的音樂聲中翩翩起舞或做健美操等。此外,快走、散步是最常見的運動方式,尤其對年長者比較適合。
2、對運動強度的建議
糖尿病患者的運動療法必須有一定的強度限制,運動強度過大易發生低血糖,強度太小又達不到鍛煉身體和控制血糖的目的。
(1)對運動強度的建議如下:
①.每周規定運動次數應在3次以上,但每個人每周的運動次數應固定。
②.每次運動時間在30分鐘到1個小時之間,每個人每次的運動時間應固定。
(2)怎樣才是合理的運動強度呢?可以使用下面的估計方法:
①:交談試驗。這是衡量運動強度的一種簡單方法。運動達到剛好且能自然交談的程度,表示運動強度比較合適。如果運動中有交談困難,表示運動強度太大,應該降低運動量。
②:最大心率。運動後心率達到最大心率的60%左右是合適的運動強度。最大心率的計算方法是(220-年齡),患者可以通過自數脈搏得知自己的心率。
(3)運動的最佳時間是在餐後1小時,因為此時血糖水平開始升高,不容易發生低血糖。一般不主張空腹時運動,但許多人有清晨鍛煉的習慣,這時應該警惕空腹運動,否則容易出現低血糖。所以有條件最好在早晨運動前測1次血糖。如血糖低於7.0mmol/L,應適當進食後再運動,如1杯牛奶,幾塊餅乾。
(4)運動中也應養成正確的熱身和恢復運動的習慣,可使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治療達到更好的效果,同時又能防止許多運動帶來的不良影響。
①.熱身:5~10分鐘,如伸腰、踢腿、慢走等,提高心率,調整呼吸。
②.運動:20~30分鐘,保持心率為最大心率的60%。
③.恢復:運動即將結束時,不要突然終止,需有10分鐘左右的恢復運動,逐漸停止運動。如慢跑20分鐘後再逐漸改成快走、慢走,並逐漸放慢步伐,伸腰、踢腿,步行回家休息。
3、糖尿病患者運動禁忌
糖尿病患者確診後,堅持運動療法可以減少並預防心腦血管併發症的發生,同時有控制體重,減少胰島素的需要量,預防骨質疏鬆等作用。運動療法對糖尿病人來說確實重要,然而,糖尿病患者並不是在任何時候都適宜進行運動療法。有的患者在不恰當的時機進行運動療法,結果引發了低血糖或酮症,給自己身體帶來了不必要的傷害。糖尿病患者在下列情況下不宜進行運動療法:
(1).糖尿病並發急性感染、活動性肺結核時。
(2).糖尿病合併嚴重心、腎併發症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時。
(3).重型糖尿病病人,在清晨沒有注射胰島素時不要進行運動療法,以防發生酮症。
(4).應用胰島素治療的病人,在胰島素髮揮作用最強的時刻,如上午11時不要進行運動療法,以防發生低血糖。
(5).在注射胰島素後、吃飯以前也要避免體力活動,以防低血糖發生。
十一、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老是腳痛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腳痛的癥狀,其成因大致如下:
1.糖尿病除了使動脈硬化外,還可以令微細的血管變窄,腳會因為血液循環不足而疼痛。
2.除了影響血管,它還會影響神經線的運作,令患者產生神經痛,而腳是體內最易受神經痛影響的部位之一。
3.糖尿病患者,同其他患有慢性病的人一樣,對疼痛的忍耐力會減低。尤其是當血糖上升時,患者對痛特別敏感。
4.患糖尿病的人,很容易受細菌感染,而且一經感染,復原的時間比正常人為長。所以患者常有腳潰瘍,嚴重者更可引致腳組織壞死。
在臨床上,已有很多方法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腳痛問題,其中包括控制飲食,使用降糖葯或胰島素等。也有採用一些血管擴張葯來改善血液循環不足或因神經線受影響造成的腳痛,以減輕腳部的痛苦。
因此,患糖尿病的病人,應時常保護好自己的腳,以減輕或避免腳痛。
近年的研究結果表明,腳受凍後可以影響到血液循環。美國一位心血管專家指出,四肢較長時間受凍後,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冠狀動脈收縮,使心肌缺血缺氧,發生心絞痛,甚至出現心肌梗死,危及病人生命。
據觀察,腳的溫度,一般應保持在28℃~33℃,這時候人才會感到舒服。如果低於22℃,就可能出現呼吸系統或心血管系統的不良反應。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宜長時間靜坐,應根據體質和健康情況,經常進行體育鍛煉,如散步、踢腿、打太極拳、舞劍等強度不太大的體育活動。這樣既可改善下肢血液循環,增強耐寒能力,又有助於降低血糖。
此外,還要選穿寬鬆的棉鞋或毛皮鞋,經常更換襪子,以保持腳的乾燥。睡前用45℃左右的溫水泡腳10~15分鐘,有助防寒保暖及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穿防滑性能較好的鞋子,小心走路,謹防跌傷。患腳癬者應積極治療,避免用手撕腳皮和摩擦足趾止癢,以防皮膚出現破損而導致化膿性細菌感染。
十二、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調適
糖尿病的病因,除遺傳、病毒、代謝及自身免疫等因素外,與心理因素也有密切關係。醫學研究證明,持續的心理應激,可導致丘腦-腎上腺髓質和垂體一腎上腺皮質系統發生變化,使胰島分泌出現障礙,從而誘發糖尿病。因此,對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僅要採取控制飲食、體育鍛煉和藥物治療等措施,而且更應重視心理調適,注意克服以下幾種心理:
1.消極心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由於情緒不穩定,經過治療效果不佳或病情反覆時,容易出現急躁及憂鬱心理,甚至出現悲觀絕望的心理狀態。常表現為失眠、煩躁、情緒低落等消極情緒,必然導致精神負擔加重,造成惡性循環。患者應了解所患疾病的性質,解除不必要的思想負擔,提高心理健康意識,從而增強戰勝病魔的信心。
2.淡化心理
有些老年糖尿病患者對糖尿病知識了解甚少,認為這種病不耽誤吃喝,治不治無所謂;有的患者治療剛好轉就不再堅持服藥或控制飲食。這類患者的心理行為雖說沒有精神負擔,但對病情認識不足,缺乏積極配合治療的心理。患者應詳細了解糖尿病及併發症的危害性和嚴重性,克服淡化心理,主動配合醫生,爭取將血糖控制到最佳狀態。
3.躁怒心理
躁怒、憂恐所致的精神緊張及心理壓力,會引起應激激素分泌的增加,對糖尿病的病情發展有不良影響。調適方式是宣洩,應把積聚在患者內心的憂傷、委屈及怒氣發泄掉,以保持沉著冷靜、清心寡欲、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對糖尿病的防治大有裨益。
4.厭倦心理
飲食、運動和藥物是治療糖尿病的重要手段。由於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少於正常人,當出現食不敢食、飢餓難熬時,容易產生厭倦心理。此外,長期服藥帶來的麻煩,也容易造成情緒不穩定,使病情惡化。這些都需要患者進行自我調適,做好與糖尿病長期作戰的心理準備。
十三、他不用藥物控制住了糖尿病
人們一旦患上糖尿病,往往每天都得用藥物維持,很難擺脫它的糾纏。但是,筆者居然遇到了一位不用藥物控制住了糖尿病的人。
前不久,筆者到某市採訪,該市工商管理局副局長鄧玉斌一掃以前的庸懶,精神矍鑠地和我侃侃而談。記得老鄧幾年前患了糖尿病,渾身無力,精神不振,無精打采。筆者問他用了什麼葯,他的回答卻出人意料:「我現在不吃什麼葯。」「難道治好了?」「不是,是控制住了。主要是六個字--『心態、飲食、鍛煉』。」
據鄧玉斌介紹,患上糖尿病之初,自己並不知道。天天酒肉穿腸過,只覺得渾身無力,能吃能喝,老是口渴。後來總是感到沒精神,兩隻腳大拇趾發麻,才到醫院做檢查。結果不僅血脂高於正常值,而且血糖也很高,尿糖4個加號,這才知道得了糖尿病。
大夫告訴他,腳趾發麻是脈管炎的先兆,得趕緊控制血糖和尿糖。空軍藍天醫院一位老大夫還告訴他,血脂太高,血液黏稠度高,血流緩慢,血液中的氧達不到或者很少能到達血管末梢,就容易出現神經末梢炎症。
老鄧趕緊吃藥,什麼美吡達、二甲雙胍片、胰島等等用了不少葯。血糖、尿糖總算控制住了,兩隻腳大拇趾不麻了,可是,葯也離不開了。這使他很苦惱,一個40多歲的漢子,220多斤的體重,不敢跑、不敢跳,唯恐累著,活得太窩囊了!
於是,他按照大夫的指教,開始控制飲食,盡量推開各種宴請,不再大魚大肉胡吃海喝,以素食為主,基本上不喝酒,連啤酒也不喝,並且有意識地多吃一些豆腐、豆製品。
他說,吃飯要吃七分飽──其實這時就差不多飽了。因為從胃部反映到大腦神經有一個過程,真正感覺飽了的時候,實際上已經有點過飽了。他還強調,要盡量少吃主食,因為主食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吃到肚子里大多變成糖類。另外,應該多吃些蔬菜。同時,要自我調節心境,一改往日浮躁的心情,盡量用平和放鬆的心態對待紛紜複雜的事務,這樣才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聽人說,早晨喝一杯白開水對身體有好處,他就天天堅持。開始,那淡淡的白開水喝不下去,他強往下咽,漸漸地喝習慣了,就覺得白開水很好喝。這也是真的,因為體內真的需要。半年過去,到醫院一檢查,血脂、血糖、尿糖均接近正常。尤其難得的是,他的體重下降了30多斤,由220多斤降到180多斤。他覺得自己又有精神了。
大家都知道,得了糖尿病怕累,但還必須運動,運動才能產生胰島素。所以,老鄧每天早晨都出去散步。因為他不會打太極拳,也不太喜歡打球、跑步,只好選擇步行。這一走就是幾公里,往往走出汗之後再上班,便覺得渾身有精神。俗話說,百練不如一走,大概就是這個道理。
他還聽人說,綠豆湯、綠豆粥可清熱解毒,他就經常堅持白天喝湯,晚上吃綠豆粥。但是綠豆這東西解藥,吃了以後容易把腹中的葯勁解了,吃了葯等於白吃。於是,他就試著不吃藥,繼續調節心情,控制飲食,堅持運動。
過了一段時間,他自我感覺良好,到醫院檢查,居然一切正常。於是,他悟出了一個道理,像自己這樣的糖尿病患者,如果注意養生,堅持在心情、飲食、運動三方面進行調節,有些人就可以達到不吃藥的程度。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違反常規的、大膽的嘗試,可是他居然成功了。
值得提醒的是:在運用飲食療法時,還必須密切監測血糖水平。如有異常,要及時找醫生治療。
推薦閱讀:
※有故事但沒皺紋的韓劇《迷霧》女主,方圓200㎡氣場全靠臉在撐
※【雙人沙發】雙人沙發的清潔與保養
※卵巢和腎保養
※三種保養卵巢的最好方法
※保養女人的「第二張臉」,是噱頭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