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心靈十境(二):發光地

第三地 發光地

現代社會的教育,必須經過一、二十年的學習,才能達到比較深入的程度;學佛亦然,要從凡夫到達成佛的境界,更需經過長久時間來學習。

凈化心地,自照照人 前面說過修學菩薩的心地,要經過十個階段:第一是「歡喜地」,要時時播撒歡喜的種子;不要把不如心意、埋怨、厭惡的種子放在心上。如果討厭某個人,就等於種了一顆「怨嫌」的種子;對一個人產生恨意,就多了一株恨的禍根,將來就會產生障礙,所以要去除這種心態。時常培養歡喜心、結歡喜緣,得「歡喜地」。    第二是「離垢地」,即心地常常保持純凈、沒有雜念。修學儘管有八萬四千法門,但是,我們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專心深入一項法門,不要人云亦云;人生有多少時間能任由我們東挑西選的呢?又有多少時間可以樣樣都學,把時間揮霍在走馬看花之中?    像現代的科學也分得非常精密微細。單就醫學而言就分很多科,每一科都非常精細;這無非是因為生命短暫,可以學的東西確實很多,為了「學有專精」,不得不分門別科。學海無涯,而佛法所涵蓋的更是廣大無邊,所以我們學佛要專心一意,若能如此,心地才能遠離垢染,這就是第二階段——持心清凈無染,得「離垢地」。    第三階段是「發光地」。一面鏡子若是蒙上一層污垢,就無法清楚地映照出人的面貌或景物。我們的心就像鏡子一樣,心若被污染了,清凈的智慧就無法顯現其良能效用。學佛,就是希望我們的心地能發光(智慧光能);而且不僅能自照,還要照亮他人。 有人說,現在的社會很「黑暗」。其實,這裡所講的「黑暗」是指人的心地黑暗,也就是本性中的智慧光明無法顯發出來。不僅沒有照到外面,也不曾返照自心,因此會感到迷惑不安,這就是凡夫。 凡夫本就具有佛性,只是被無盡的慾望所遮蔽,因此無法發光;若要使它發光,唯有修學堅忍美德,才能斷除迷惑。因為我們往往無法忍受境界的誘惑,所以容易生起迷惑。

生忍與法忍 談到「忍」,學佛者要具備兩種忍:一是「法忍」,一是「生忍」。發心修行者,必須修「法忍」;為了求法,必須立定心志下苦功,為法忘軀也在所不惜,不要常常存有「小我」的私心。    例如禮佛時,不要只是想:「天氣這麼熱,稍微拜一下就會流汗。晚上已經沐浴過,不要再拜佛了;以免拜完後又汗流浹背,很不舒服。」其實,如果有心希求佛法,就能忍受「流汗」的麻煩;反之,就無法去除「我」的存在而見佛性。 有的人剛發心要修行,就想找個較清閑的道場——環境好,周圍乾淨、沒有蚊蠅,職事又不會太忙、不用做很多工作,認為這樣的道場才適合修行。其實,佛弟子應該為法忘軀、難行能行,難忍能忍,才是真正能為法堅忍;也才稱得上是修行。佛理深無邊際,不增不減,不生不滅,要能透徹理源,必須安忍無悔,這就是法忍。 再來是「生忍」,「生」就是生活。為了生活,我們必須忍苦耐勞。又如我們所幫助的阿公、阿婆、孤兒寡婦或是貧病交迫的人,抑或遭受天災人禍的苦難眾生,都是在生活中受盡苦難,雖是無奈,也得堪忍! 以前,我常親自下鄉探訪「照顧戶」。有時候遠遠的就有人指引我們:那一間屋子就是某某人的住所。看他們住的房子,會感覺到還不如一間雞寮或豬舍。這哪像人住的地方啊!要進屋內還要彎著腰、半蹲著才能進入,一進去往往就看到阿伯或阿婆病倒在床。他們就在這樣的小屋裡,度過了幾十年的歲月,的確很無奈,但也不得不忍耐啊! 相反的,有的人猶如置身天堂。他們住在高樓大廈里,每天搭電梯上下樓,就像騰雲駕霧一般。只要用手指按個鈕、門一開就到了,這也是一種生活環境。他們夏天有冷氣,冬天有暖氣,但是,是否過得比窮人快樂呢?不盡然,因為人心總有追求不盡的慾望。    有句話說「人心不足蛇吞象」,大象那麼大,小小的蛇卻想把它吞下去。這就像凡夫心,貪慾無窮,欠缺了一分「忍欲」之心。

金銀與毒蛇 在佛典上曾經提到:有一天佛陀在行進間,忽然轉頭對阿難說:「阿難,毒蛇!」阿難趕緊朝佛陀指的方向看去,隨即介面說:「佛陀,毒蛇!」然後,師徒二人就很安然地走過去。 後面正好有一對父子在工作,聽到佛陀和弟子的對話,就好奇地向前查看。一看,父親對兒子說:「這哪是毒蛇?是黃金、白銀哪!」父子倆欣喜萬分,趕緊將那些金銀搬回家。 經過一段時間,他們拿出來用時,卻被人抓了起來。因為那些黃金、白銀屬國庫所有,是被強盜搶走、暫時放在那個地方的。由於庫銀上面都有封印,因此,這對父子拿出來花用時就被人發現了。 當時盜取國庫要被處死,他們就被帶往刑場。臨刑前,父親對兒子說:「兒子,佛陀說那是『毒蛇』,的確沒錯啊!」 兒子也說:「對啊!那真的是毒蛇。我們已經被蛇咬了,而且必死無疑。」 這個國家的國王及大臣們,都篤信佛教。執刑的官員,忽然聽到這對父子提到佛陀的大名,就趕緊向國王稟告、說明。國王聽了,立刻派人把他們帶來,並問:「你們為何提到佛陀的名字?」 這位父親回答:「發現金銀那一天,佛陀指著那堆金銀說是『毒蛇』,他的弟子深信佛陀的話,也說是毒蛇。我們父子不知原委,眼看明明是一堆寶藏,就把金銀搬回家。現在,我們終於相信佛陀所說的話;但是已經太遲了。」 國王聽了,了解這對父子並非直接偷盜國庫的人,而且他們已覺悟佛陀說「貪慾如毒蛇」的道理,於是赦免了他們的死罪。

忍苦去貪,為法忘驅 在小說或電影里,也常有為了一張「藏寶圖」就互相殘殺的場面,為此不知犧牲了多少條人命?這都只為了一念「貪」。其實,到頭來還是一場空。即使真的發現了寶物,生命卻不知能否保得住? 由於佛陀與阿難已經超越了凡夫地,了悟世間的金銀寶藏就像毒蛇:因此能夠解脫自在。而凡夫就會把這些東西當成寶貝,所以很容易被這些毒素所侵。這也是缺乏「忍」的功夫。眾生為了財物利慾互相侵害,學佛者需忍人所不能忍;這就是生忍。    我們若有一分堅忍的心志,不只能得「法忍」為法忘軀,也不畏辛勞,必能克服萬難殷勤精進。一般人也要忍下心中的慾念,不要為了物慾而不擇手段去奪取,甚至傷害別人。在現實社會中,搶案時有所聞;不但搶奪東西,還傷害人命。但是這些東西,到底能用得了多少呢?何況能夠逍遙法外的人,實在少之又少;就算能逃過人間的法律,將來還是逃不過「因果律」。 所以,要使我們的心地發光、智慧光明顯現,就要懂得堅忍的道理。才能進入菩薩的第三階段,也就是「發光地菩薩」。

第四地 焰慧地

修學佛法,最重要的在於一個「心」字;也就是從心修起,而表現在行為上。但是心性無形,到底要怎麼修持?

修心即修改不好的習氣 所謂「修心」,是不是修我們身體內的「肉質心」呢?其實不是。人的器官,只不過是具有功能、感覺而已,真正要修的是我們思想的根源,與肉質心——心臟器官毫無關係。如某人心念不好,就是換個心也改變不了他原本的觀念,他以往的習慣依舊會存在。 記得幾年前,台大醫院曾經有一位五十多歲的患者,她需要動心臟移植手術。當時有一位年輕人車禍往生,經家屬同意,醫師就把年輕人的心臟移植在婦人的身上。等到她恢復知覺送到普通病房時,大家問她:「妳平時最愛吃什麼?」 她說:「我住在澎湖,最愛吃海產,還有竹筍。」雖然這位婦人已經換心了,但是仍帶著過去的喜好、習慣。從這裡就可以證明:「修心」不是修人體內的肉心,而是要改變凡夫患得患失的思想和習氣。 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不能脫離菩薩的軌道,而菩薩有等級的區分。要培養歡喜心、喜舍心,才能登上「初地菩薩」的境界。 舍,要「捨得歡喜」,若是因為一時的歡喜心而捨出去,之後卻越想越捨不得,換來了一身煩惱,這些煩惱就是「垢」。有了垢穢,就像一盞燈蒙上了一層霧;又如眼疾,眼前忽然有小黑影遮住,但並不是東西變黑了,而是眼睛出了毛病。同樣的道理,我們的心有了煩惱,就會遮蔽智慧的光明;為了發揮智慧,將光芒照亮人間,所以要勤拭「心」,恢復鑒照的功能。 初地之後,仍必須時時精進,然後才能進入第二「離垢地」。就像我們爬樓梯,爬了第一階再爬第二階、第三階…… 歡喜心就是「布施」,清凈心就是「持戒」。我們的心若沒有貪執和污染,就不會犯戒,自然能夠散發出清凈的光芒。像玉石要經過琢磨才能顯現美麗的本質。要成為第三地菩薩,就得學習忍力,因為布施就得割愛,持戒也需要一番毅力,這都要經得起一個「忍」字;具足為法忘軀的「法忍」及日常生活中的「生忍」,這樣心地自然會清凈、光明,所以第三地稱為「發光地」菩薩。 第三地之後,接著踏上第四階——「焰慧地」。「焰」是光明四射的意思,不只是智能光明返照自身,還要將光芒向外發散照亮。若能登上「焰慧地」,就能到達明凈的彼岸。 台北每逢慶典時,就會有放煙火的慶祝活動。站在比較高的地點,就可以看到煙火沖向天空後,爆出各式各樣、五光十色的火花;煙火發射到很高很遠的地方,它的光亮,即使再遠的人都能看得到。

捨棄名利我相 修行的確需要忍耐,這種忍耐並非只在一時,而是要恆常的時間都能忍耐、精進,才能有所成就。若有人說:「修行要忍耐,只好多多少少忍一忍。」這種忍是短暫的,一旦忍不住了就會退步,這樣如何精進呢?真正要使我們的智慧發光、光芒四射,就要再加強毅力與忍耐力,兩者非常充分,智慧自然光明。 由生忍而法忍,先由人與入之間開始,不從別人的臉色或工作上起分別心。不要想:這麼辛苦、卑微的工作為什麼叫我做?我是執筆辦公的人,你卻叫我拿掃帚掃地?真是大材小用!像我這麼好的人才,你卻叫我去廚房撿萊、煮飯。若一直覺得很委屈,為自己抱不平,這樣的心態怎麼能精進呢? 修行,要先捨棄社會上的「名利我相」。做任何事情,都要從基礎做起、耐心去學,否則絕對無法進步。例如:若想享受品茗之樂,必須先學習如何燒水、泡茶,這就是從基礎開始學茶道。除此之外,還應該知道水源從何處來,茶樹如何種植、採收、烘焙等等……。若能這樣按部就班地踏穩每個腳步,就能不斷進步、充實智能的功能,進而達到「焰慧地」的境界。 總而言之,不論處在什麼環境,都要下決心去適應,並以發光地的生忍、法忍為基礎,不斷地再精進,才能達到「焰慧地」。

斷除疑惑,堅定信念 要使智慧光芒四射,有一項很重要的前提——「斷惑」!惑就是迷惑、疑惑。凡夫都有疑心,為什麼會有疑呢?因為我們的智慧還沒有具足顯露。 同樣是修行,有的人說:「念阿彌陀佛,直到臨終一心不亂,彌陀、觀音就會來接引,就能即身解脫,所以要趕快念佛。」有的人又說:「念佛要念到什麼時候?最後還要等阿彌陀佛來接引,倒不如修禪,靠自力,不用靠他力,坐禪就可以自己得解脫,」 其實八萬四千法門,只要專心由一門深入,最後都能有所成就。就怕有人三心二意,原本修持念佛法門,可惜念佛持名的工夫,已經念到舉手投足都是一聲阿彌陀佛;不小心滑了一跤念「阿彌陀佛」,歡喜時念阿彌陀佛,煩惱時也念阿彌陀佛,好不容易培養到脫口而出都是佛號的程度。但是一聽到別人說:「這是靠他力、靠佛力,這樣不保險,我們還是來坐禪比較好。」便放棄念佛法門,改修坐禪。這就是自己的信念不夠堅固。 有的人又因信念的偏差,認為:念佛既要念得一心不亂,所以世俗事都不要涉入,這樣才能解脫。但是,他卻忽略「善根」與「福德」要平行,而慈濟的菩薩道正是「福慧雙修」的法門。 有些人說:「你們光是做慈濟,就像小鳥用一隻翅膀在飛!」 我說:「如果小鳥用一隻翅膀就能飛,那隻鳥就是神鳥.這已經超越凡間的境界,不是普通的鳥。」 其實,做慈濟的志業也是修行的法門之一;是「福慧雙修」的菩薩行。看看慈濟的委員,雖然天天做得很辛苦,心中卻充滿喜悅。 我們若能對所做的一切都不求回報,心中就沒有污染,只有清凈的善根,這就是「無垢」。既然能歡喜又心無污染,智慧也就能具足:再加上精進不懈,以恆常心、一心一志對治三心二意,自然能時時散發出智慧無染的大愛。 我常說,業來的時候要「歡喜受」,委員們知道「如是因,如是果」的道理,所以每天心無掛礙,精進地做利益社會的工作,所發揮的就是「焰慧」的功能:這已同時在培養善根、福德,為何說慈濟人像用一隻翅膀在飛的小鳥呢?

忍而無忍,自利利他 總之,精進就是要破除那分「迷惑」,不要只是想著:我要怎麼修,才能得到解脫?其實,平常的付出就是在修行了。時常歡喜待人,就是在修養自心:如果對人不能起歡喜心,任由怎麼修,還是一樣會困在迷惑中、有「人我是非」的煩惱相在。 可見精進是要達到「修而無修、忍而無忍」的程度。不要說:「我對你已經很忍讓了!」這就是還有「我相」的煩惱在。要修得很自然,比如,有人為我們打抱不平說:「剛才他回應你那番話,難道你不生氣嗎?」自己就要想:「我覺得他剛才講那些話很平常,有什麼好生氣的?」若能忍到面對任何境界都不起心動念,這才是真忍、才是真正的精進。 所謂「修而無修」,就是不必執著「我要怎麼修?」就像駕車技巧純熟的人,當前方有來車時,會很自然地閃過,而不會把方向盤抓得緊緊的。飛機駕駛員也是一樣,若技術很熟練,飛行時只要起動按鈕、順著儀器操作,他在高空上照樣能夠談笑風生,非常安然自在。    我們修行,就要和那些駕駛員一樣,要不斷地向前精進,但是一點也不緊張和多慮。若能修到什麼都不掛意,就是「修而無修、忍而無忍」的境界,自然能「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這就是斷「修惑」。智慧的本性自然熾盛、光芒四射,這就稱為「焰慧地菩薩」 我們要好好地培養這四個階段的心地,這樣菩薩地就很容易達成。學佛是學習一顆菩薩心,大家要好好追求心的根源——要達到「修而無修」,才是精進行。

第五地 難勝地

學佛的因緣確實很難得,佛教中有一句話:「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要得到這個人身,在六道輪迴中確實很困難;得到人身又能聽聞佛法,更是不容易!有人很有心想深入佛法、依循真理,但也要因緣具足才能如願。今天我們有福親近佛法、實行佛陀的教法,是多麼有福啊!聽以更要知福、惜福。

菩薩人間化 學佛,要學習當人間的「活菩薩」,學「生活中的佛法」,將佛法應用在人與人之間,將菩薩「人間化」。學佛要先行菩薩道,要如何才能「即身成菩薩」呢?必須一層層、一步步地向上邁進。 世間一切的苦惱,大都因瞋恨而起;小則影響個人,大則波及整個家庭、社會、國家。 記得日本廣島和長崎兩地,五十多年前分別被美國投擲了一顆原子彈。使得當時整個廣島像座廢墟一樣,死了幾十萬人。幾年前,世界環保單位去當地勘察,發現尚有原子塵存在,而它所導致的病變還在陸續出現中。一顆原子彈的威力,竟然造成如此重大的慘況和苦難。現在則出現更厲害的化學、核能武器,多可怕啊! 這些苦難的罪孽,究竟從何生起?完全起於人們的愚惑無明,而起貪瞋痴毒念,才會演變成殘酷的心態,甚至會毀滅人間的幸福。所以,學佛人應去除貪瞋等毒念,每天都要殷勤培養歡喜心,接受當天的人與事,唯有勇於承擔,才能付出無所求而得輕安歡喜自在,成就初地菩薩。 另外,無煩惱,無掛礙則是第二「離垢地」。離垢等於「持戒」,做人的規矩要好好把握,心鏡要勤於擦拭;把心鏡擦得雪亮,就能照出世間一切的真相。 無垢污的心地就是「發光地」;此時,我們的智慧就能發揮在人與人之間。除了能照耀自己心地的黑暗之外,還能照耀人群,這就是第四地「焰慧地」。 慈悲濟世的精神就像一股清流、像長夜中的一盞明燈。凡是有心人,自然能洗滌自我的煩惱,學習教富濟貧,使得人人快樂,這就是智慧的功能已經照耀於人群。

禪定與斷惑 接下來是第五「難勝地」。真正想要學佛就必須步步上升,套句現代人的話,稱為人格升華。何謂「難勝地」?也就是「六波羅蜜」里的「禪波羅蜜」。學佛要修習「禪定」,心能定下來,就能達到禪的境界。如何讓心定下來呢?要斷除「思惑」,將心中的明鏡「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而且不是一曝十寒。 比如:看到東西發霉,天氣正好艷陽高照,就趕快把東西拿去曬一曬,之後又把東西收藏起來,時日久了再拿出來,還是同樣會發霉,這樣就達不到效果了。 若能時時用心觀照,就能常保平靜,也就沒有利害得失的掛慮,常常處於「定」的境界中。但是,修行不只是學坐禪而已。其實,「禪」的真正定義為「正定」。正,就是不偏差。心要時時守住「誠與正」,絕對不可「想的是一回事,說的、做的又是另一回事」;若是如此,就缺乏信用了。 孔子曾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挽,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做人的基礎若是少了「信」字,就像古代的車子少了主軸一樣,根本無法行走。人生的道路要走得很平坦,就不能缺少「正信」,沒有正信,行為容易有所偏差。所以,學佛要修得「禪波羅蜜」。 修行若是達到禪的境界,則擔柴運水無不是禪,舉手投足無一不是禪。過去有一位修行者,請教一位祖師:「如何才能達到禪的境界?」祖師只回答他一句話:「無煩惱。」但是,他一直參不透是什麼意思。 有一天,他正打坐時,祖師從那兒經過,就拍拍他的肩膀,問他:「你在做什麼?」他抬起頭來說:「我在坐禪練功夫啊!」 祖師說:「你坐禪練功夫要做什麼呢?」 修行者回答:「要成佛啊!」祖師聽完,未發一言就走了。 過了幾天,祖師端了一盆水來,然後在大粗石上磨磚;他坐在庭院里很認真地磨著那塊磚。修行者看了覺得很奇怪,趨前問道:「和尚,你為什麼在磨磚呢?」    祖師就說:「我要把磚磨成鏡子啊!」    修行者說:「磚只會越磨越薄,怎麼可能磨成鏡子?」    祖師微笑說:「既然磚不能磨成鏡子,那你坐禪又怎能成佛呢?」 雖然這只是一則小故事,裡面卻充滿了哲理。學佛不只是坐禪,一味坐禪非但不能解脫,也不能成佛。 真正的學佛,是要修練我們的心,在任何境界下,都要能保持一分定力。時時刻刻都很清凈,對於任何境界都不起煩惱,這才是真功夫。

真空與妙有 學佛人想登上「難勝地」則必須斷惑、斷煩惱,並且要了悟「真俗二諦」。何謂「真、俗」二諦?以物質而言,它在佛理中,可以從「有」分析到「無」、把「整化為零」,因為它是四大假合的物體,從真諦來講,到了最後就是「真空」。但是,我們也要回復到俗諦,因為我們生活在人間,所以,要了解物質「化零為整」的功用,它可以把沒有的東西、組成有的東西,這稱為「妙有」。 因為若只是談「真空」,則容易陷入「斷滅空」,認為一切都空掉了,還計較什麼呢?觀念偏差的人就會說:「既然都是空的,那造惡有什麼可怕呢?造善又能得到什麼呢?」如此變成造惡不可畏,造善也沒有可喜之處,這就大錯特錯了! 在「真空」里有「妙有」的存在。我常說:「種子如毫芒,它很小,卻可長成一棵合抱的大樹。」「因」明明是有的東西,就像種子裡面蘊含著生命一般,可是整棵大樹的形狀並非包藏在種子裡面,這就是「真空」一旦種子與土壤、水分、陽光等因緣和合之後,那顆種子就會長成一棵大樹,這就是「妙有」。 而「俗諦」就在妙有之中,隨著因緣而「化零為整」,因為「有」,就得好好把心修好,避開「有」的障礙。人並非一生下來就有煩惱,而是受到環境的染著,增長了無明煩惱:也不是每個人都缺少歡喜心,其實歡喜心也是自己培養出來的。修行就是在培養這一念心,才能常常歡喜自在,不被境界所轉,這樣就是「禪」。 我們對「真俗二諦」若沒有障礙,不相互衝突,就可以體會到「真空」的道理。 譬如:修行者既已出家,追求真理,就應以佛法的真理引度父母,使他們蒙受法益得安樂,這是出世的大孝。在家人則是給予物質的回報,這就是「俗諦」,世俗的孝道。兼顧這兩種孝道是我一直提倡的,這樣真諦、俗諦就不會相互衝突,可以成就真俗二智。若能推而廣之,在菩薩道上做到「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修而無修」,到達自在解脫之時,就能達到「難勝地」的境界。 不過,要經過這階段並不容易,因為凡夫心隨時都在動搖,有的人有很好的修行環境,但是,才剛安定下來,又經不起一顆小沙粒的撞擊。所以,必須具足毅力與勇氣,才能順利地邁向第五地——難勝地。

第六地 現前地

前面已分析到第五地。為了讓大家加強印象,我們再來回顧一下之前所研習的部份。

回首來時路 第一是「歡喜地」。難得人身,來到人間應歡歡喜喜地過一生。但是,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在一生當中都能保持歡喜心很難;就是因為難,所以才說是「修行」。 要修得天天歡喜,就得下一番工夫,必須發大心、立大願才行。首先,要先給別人歡喜。若能天天以歡喜心待人,並給予愛的布施,使得人人自在歡喜,自然我們也會感到無限歡喜。    第二是「離垢地」。垢就是污濁;有形的指外在環境的垢染,無形的是指個人內心的煩惱。煩惱心就是無明,就像污染環境的垃圾,當看到周圍的環境很清凈時,就會起歡喜心:反之,就會起煩惱。因此,我們必須去掉這些垢染,才能時時保持歡喜心。    有一位離開台灣很久的居士,他返回台灣之後,好幾年都沒看到我,當他再度來訪時說:「師父,這裡進步好多!醫院、學校和我離開台灣之前完全都不一樣。尤其是精舍,感覺上也不一樣。」我就問他:「精舍一直都這樣,你覺得有什麼不一樣?」    他說:「周圍都是綠地,一片綠油油的,沒有雜草叢生。」    他又說:「要讓一片草地綠油油的,而且沒有任何雜草,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和辛苦啊!這一點我在美國有很深的體會。」    因為他自己有一片小小的庭園,要照顧得沒雜草又很青翠,就得付出很多的時間、體力,非常辛苦。看到精舍周圍都是綠油油的、沒有雜車,可見已付出相當多的心力。    同樣的,修行平時就要用心拔除心草,尤其是人與人之間,要常常培養歡喜心,有了歡喜,就表示心無煩惱、心地一片善良,這就是「離垢地」;當這些心靈垃圾完全去除時,那就成為「發光地」了。

雲開見月現光明    每個人都有一分智慧的光明本性,只是常常被無明所遮蔽,而無法顯現智慧的光芒。譬如:天上的太陽被烏雲遮住時,它的光芒就透不出來;等到烏雲散去後,太陽又會露出臉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時時拂去無明的煩惱,才能「雲開見月」,看清眼前的一切景象。    「發光地」之後,再來就是「焰慧地」——不只是自己的心地發光而已,還要能光芒四射、照耀他人。學佛不是要當自了漢,還要利他,要盡我們所知的一切去教導別人;就像以手中的燭火,再去點燃其它的蠟燭一樣,使光芒得以照耀每個角落。    第五地是「難勝地」。難勝地是非常殊勝的,必定要達到心不動搖的程度,而且不只是短暫的時間。    佛經中曾記載佛陀來回人間八千次。他在每一生、每一世中,都抱著長久心,不斷在人間行菩薩道、為人群服務,為的就是要消除眾生的煩惱,讓人人幸福、歡喜、互愛。    凡夫之所以無法成佛,就是因為內在的歡喜善念、滿足感恩的時間很短,要我們奉獻一生好像就很為難了,何況要如佛一樣往返人間八千次!但是,不容易的事卻能做到,這就是難行能行。    其實,修行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功夫,最要緊的就是把起心動念、喜怒哀樂的情緒穩定下來,把短暫的私情、迷情換成為菩薩的覺有情。這種難為能為,稱為「難勝地」。

現前地與慧波羅蜜    菩薩的第六地是「現前地」。例如:一面擦得十分潔凈的鏡子,不管它所照的外境是多麼污濁,只要境、物移開後,這面鏡子依然十分潔凈;就像世間的喜、怒、哀、樂已經影響不了修行人的心,所以面對周圍的環境時,即能瞭然分明,這就稱為凈性「現前地」。    如何才能達到「現前地」的境界呢?這就要先成就「慧波羅蜜」,亦即「大圓鏡智」。要修到心如明鏡的境界,就要斷「見思惑」——見解和思想上的疑惑。在修行道上,難免會有執著。比如:執著自己已修到某種程度,自認是個心地清凈的人,因而與人隔離,認為對方是個受污染的人,多數人都會起分別心。其實,這樣的分別心不能有,應當「境來照境,離境則清凈」,這才是真正現前地的菩薩。    心鏡無雜染,才能觀照其它的境與物。就如老式照相機的原理,一格底片上已攝入景物,如果沒有把底片卷過去,下一次所拍攝的影像就會重疊。所以,一定要記得卷過底片,每張照片才能清晰明白。因此,過去的事,不要讓它的影子留置在心中;才能時時清朗、沒有人我是非的牽絆,這就稱為「現前地」。    要斷惑、返璞歸真,才能發出那分最清凈無染的智慧,而沒有染、凈的差別:這就是智慧的明朗境界。我們都具有天真無邪的本性,但是每天累積來自社會的各種訊息,久而久之就變得很老練,這種「老練」,其實只不過是「世智辯聰」而已,應該回歸純樸的心境。

大智若愚見真性    有些人自以為懂得很多,聽到別人在談論一件事,對方還在說前面,他就趕快插嘴,要讓人知道「你們所說的我都知道,我懂好多耶!」這樣的人只是「聰明」而已,事實上缺乏圓融的智慧。我們學佛要學得「大智若愚」,真正有智慧的人,總是沉著穩重的。人生的經驗是用心聽來的,聽了再用心運用於日常生活中,這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有才華、有智慧的人必然言行一致,讓人信任肯定,這才是有修養的人。    學佛,不應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否則真實的景象就無法照映出來,明凈心靈——大圓鏡智也無法顯現;這就失去真誠修行的意義了。若是修到心鏡能清楚映照生活萬象而不起心動念,就能日日歡喜、心地清凈,使智慧發光,並且把光芒照耀他人,進而達到「難為能為」的境界,也就是「現前地」菩薩的境界。境來照境,境離心凈,不至於被迷惑!在六度之中稱為「智慧」。大家若用心精進,必能日起有功。


推薦閱讀:

1月24&25日你會展現超一流的陳述。事業上突飛猛進,開展新業務或進行職業轉換,這主要得益於火星從1月26日至3月17日在雙魚座代表榮譽與成就的宮位發光發熱。 (周運)蘇珊米勒每周星座運程1.22-1.28
它能讓女人漂亮的部位「發光」,想戴滿全身!
發光的樹
基督家庭要發光 !
職場江湖:懷才不遇者怎樣才能早日發光

TAG:心靈 | 發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