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救災時評--沒翅膀的「國軍」成不了天使
黎明
雅安地震後再讓國人心頭添堵的是:震區交通擁堵,災民「生命線」不暢乃至時有中斷。
雅安境內地質災害多發,路況和運力本來就很糟糕,地震後必然更加不堪,即便沒有大批車輛雲集,出現走不通的情況,也是必然的事情。
趙牧先生談及汶川地震時他在災區的幾個重要感受,第一句就是「交通和通訊能否保持暢通是第一位的」。我在汶川地震後也去過災區,對此話深有體會。我想,下車步行前往重災區的汪洋副總理,會認同這樣的觀察。
一味批評社會救援車輛添堵,強調民間「不添亂」,這是目前存在的一種不客觀的偏見。綜合各路報道分析,民間車輛對道路堵塞的貢獻份額並不大,堵塞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山體塌方、巨石擋路、碎石下落;二是大型機械車會車困難,為救災而來的重型裝備派不上用場,反而成了救災的累贅。
另外,次要原因至少有二:在交通管制、管理方面有瑕疵,如京昆高速雅安段、成溫邛高速等禁止社會車輛通行,去災區的私家車和民間救災車,被迫繞道國道308線、省道210線等國省幹線,加劇了擁堵;信息和指揮方面也有問題,如進入災區的某些專業救援隊、醫療隊四處奔波卻屢屢「撲空」,遭遇無人可救、出師無功的尷尬,這會幹耗交通和其他資源。
媒體不該對「××公司抗震救援隊」、「××美容美髮店抗震救援車」等民間救援行為做負面報道。與五年前汶川地震後情況相比,這次地震後自發的愛心救援迅捷而給力。民間人士通過微博、微信聯繫與集結,帶災民急需物資從各個方向湧向災區,為災民雪中送炭功不可沒。對這樣的民間愛心、社會公義,不可以變著法地實施打擊。
不受交通限制的摩托車拉乘客前往蘆山,然後空駛返回雅安,再度攬客上山,此不該「被負面」。摩托車搭載的是災民最需要的、最可愛的人,他們是災民的家人,在外打工的壯勞力,返家救災的生力軍,此時「偏往虎山行」,只為救人保家一個目的,他們比向災區推進的「國家力量」找人更准,救起災來更捨得力氣。
媒體稱「在蘆山縣城,幾乎每一條道路兩旁都停滿了車輛,有當地居民的私家車,但更多的是外地趕來支援災區的社會車輛」。這「擁堵」太好了,交警在4月20日晚禁行所有社會救援車輛,這些車是在禁行前趕到震中的。這是好事,有功無錯。
雅安地震當晚,來自汶川的數十輛計程車裝滿水和方便食品,趕赴蘆山災區。當地人稱:「他們(計程車司機)懂得雅安人的心情。當年他們就是這樣盼著山外的人來救的。」
當年汶川地震時,第一支救災部隊徒步抵達北川縣城,是在地震發生近21小時之後,此前,長虹、九洲集團、新希望集團等四川本地企業的救援隊伍和物資,早就到達了重災區。
震災發生之後,能在第一時間投入救援的往往是個人和鄰居,當地自救和鄰區來援比等待國家救援更現實、更有效。所以說,在震災後勸慰「大家不要自發行動,政府會有安排的」,並非明智之舉;應在清楚評估災情之後,看到救災力量明顯飽和時,再勸阻、疏導民間救援力量。
「4月18至19日,四川舉行代號『閃電-A』的跨區地震救援演練,此次演練主要是為檢驗承擔地震綜合應急救援任務的消防部隊戰鬥力。演練假設四川某地發生7級以上強震……現場只有崎嶇山路可抵達。搜救隊抵達現場後,先後開展了搜索定位、狹小空間救援、懸崖救援、夜間搜尋等項目的演練」。
上面提到的演習,可謂「神預測」。照片上制服「雅安消防」字樣赫然在目,演練人馬只隔一夜就參加實戰了。專業設備完備,項目操作車輕駕熟,除了一個問題,各方面專業素質沒的說——絕對專業,只是,「抵達現場」這一個問題沒解決。
現代國家的救援,全憑陸軍的時代早就結束了,而我國在經濟、軍事力量與水平上進入新時代了,但在救災救民這領域卻遠遠落人之後,這顯然極不相稱、極不和諧。
「4月22日下午3點59分,四架分別裝載食品等物資的軍用直升機從成空駐邛某軍用機場起飛前往蘆山縣的太平鎮和寶興縣實施空投,這也是黃金救援72小時內首次實施的物品空投任務」。1948年10月起,美英為西柏林250萬居民大規模空運日用物資,1949年初曾達到每日8000噸的運量。我國觀眾看慣了本國空軍的威猛畫面,不難想像,憑眼下的國力,往災區空投足夠的人員、裝備及物資,該是小菜一碟。
災區餘震、塌方和飛石無法預測,搶修道路的效果不可預期,修路之法本不可指望。現代技術給了人類飛翔的翅膀,我們就該把翅膀用到最要緊的時候、最需要的地方。
誰能抵達災區,誰能在「黃金時間」抵達和開展救援,誰就是災區人民的天使,全國人民的天使。而無法抵達,再高的專業素質也施展不了,再優良的技能和設備,再充足的救災物資,再強烈的責任心,都投放不到該投放的地方。
救援人員和急需物資沒有雄飛的翅膀,愛心就飛不到災區。沒路走而不能飛,即便身為國家級專業救援隊伍中的精英,也沒有建功立業的機會和本應專享的光榮。
汪洋副總理不該走路,那時他不能飛,情況極不正常、極不和諧。現代國家的救援,全憑「陸軍」的時代早就結束了,而我國在經濟、軍事力量上進入了新時代,但在救災救民的領域卻遠遠落人之後。這顯然與國力極不相稱。
將高端科技用到地面的平民身上,將空中力量引入、融入救災機制,令其作為並非特殊的常備救災力量,在國民危難時刻能夠大規模出動、高效率運作,這就是救災力的飛揚、人文的提升——國人以生命與挫折為代價,從歷次災難中獲取了這條寶貴的經驗。
2013年4月23日
推薦閱讀:
※每一個女人都是天使
※珍藏版天使系列(二)帶翅膀 天使 精靈
※珍藏版天使系列(八)帶翅膀 天使 精靈
※兩個天使與一隻幸運流浪狗的催淚故事 | 新鮮娛樂
※葫蘆墩命學:第十八篇 白衣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