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疼痛難忍?!試一試這個方法唄!

文/ 俞紅五 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副主任醫師

冬天到了,何女士最近有點兒煩。平常就有些怕冷,常常覺得手腳冰涼,還時不時疼痛。做家務難免用水,手指一接觸涼水就疼痛難忍,而且早晨起床的時候,雙手指僵硬不能活動,要半個多小時才能緩解。聽鄰居說可能是類風濕關節炎,建議趕緊去醫院看看。經過拍片、抽血等檢查後,最終被確診。

類風濕關節炎(RA,簡稱類風濕)是一種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徵是手、足小關節的多關節、對稱性、侵襲性關節炎症,經常伴有關節外器官受累及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可以導致關節畸形及功能喪失。隨著病情進展,還可能出現血管炎、皮疹、皮膚潰瘍、乾燥綜合征、神經炎、間質性肺炎等其他表現。

西醫認為,類風濕的發生可能與遺傳、感染、免疫、環境、內分泌等因素有關。在中醫,其屬於「痹病」範疇,也有人叫「尪痹」。基本病因病機是氣血虛弱,肝腎虧損,感受風寒濕邪,邪氣痹阻經絡,流注關節。日久可內舍於臟腑,而心肝脾肺腎都會受損,使臟腑氣血陰陽隨之而虧虛。

驅寒、扶陽

薦用艾灸

治療上,中醫講究「治病求本」,對類風濕的治療重點是祛除風寒濕邪和補益臟腑氣血陰陽。而重中之重就是驅寒和扶陽,這兩點都能兼顧的最佳治療就是艾灸。

依據「皆因體虛,肌腠空虛,風寒濕邪合而成痹」的理論,立足於《黃帝內經》「扶正祛邪」原則,使用艾灸治療類風濕不僅可以緩解患者局部的關節疼痛,而且通過艾灸特定的穴位,還可調節人體的免疫機能,達到從根本上治療類風濕的目的,同時避免了服用西藥所導致的毒副作用。

說到艾灸療法,最簡單、最容易操作的方法就是用艾條在疼痛的部位做溫和灸。具體做法是,點燃艾條後,對準疼痛部位,往複迴旋熏烤,艾條距離皮膚2厘米~ 3厘米,以皮膚能夠耐受為度。每部位可灸15分鐘~ 3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這種灸法可以起到散寒除濕,通絡止痛的作用。

加用溫補穴位

效果更佳

除了艾灸疼痛的部位,再加上幾個常用的溫中、散寒、補腎的穴位(如關元穴、氣海穴、神闕穴、命門穴、腰陽關穴、腎俞穴等),療效更佳。由於艾條一般都比較粗,所以取穴不必像針刺那樣精確。艾灸上述穴位,可以起到補益元氣的作用,具體灸法同上。

日常保養

不可缺

類風濕是一種慢性疾病,目前很難根治,所以日常保養,防止病情反覆非常重要。除了正規服藥,正規治療以外,還要做到適當參加體育鍛練,增加抵禦外邪的能力;注意居處衛生,避免潮濕受寒,適應氣候變化;注意患處保暖,可戴護肘、護膝等,局部可用熱水袋或理療儀熱敷。

來源:《中醫健康養生》雜誌2016年12月刊

推薦閱讀:

抗核抗體(ANA)陽性的臨床意義
風濕科醫生日記(3)
腰頸椎病治療初探及議風濕病治俗法之誤
我與風濕關節炎的結緣之路
類風濕混合療法成效佳

TAG:疼痛 | 方法 | 類風濕 | 風濕 | 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