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曲創作體會分享
06-11
散曲創作體會分享(一) 擇調曲牌與詞牌一樣,不同的調式有不同的色彩,擇調時應根據題材所表達的思想情感來選擇合適的宮調,不能望文生義,更不能隨意。根據周德清《中原音韻》詮釋,散曲十二宮調感情基調分別為:黃鐘宮富貴纏綿,正宮惆悵雄壯,仙呂宮清新綿邈,中呂宮高下閃賺,南呂宮感嘆悲傷,大石調風流蘊藉,小石調旖旎嫵媚,雙調健捷激裊,商調凄愴怨慕,越調陶寫冷笑,商角調悲傷宛轉,般涉調拾掇坑塹。散曲創作體會分享(二) 平仄1.曲律求嚴,有些方面比詩詞更嚴,每句末字,尤其是韻腳,不但要分平仄,仄聲還要分上去(有人說,有時候平聲也要分陰陽)。 2.北曲無入聲字,原入聲分派平上去三聲,必須注意。散曲創作體會分享(三) 句式曲與詞一樣,都是長短句。句式從一字句到七字句都很常見,需要注意的是六字句和七字句。六字句一般兩字一音步,也有三字為一音步者(稱為折腰句),如胡惟民<胡十八>末句「偏俺這卧牛城,四下里忒毒害」。 七字句要留心上四下三和上三下四兩種句式的區分,上三下四句式跟七言聲律節奏不相符,宛如兩句合二為一的句子,張經五《散曲應用新編》提示「在第三字後加一個頓號就更醒目,也有些不加頓號的,只有在誦讀時鑒別了。」關於七字句上三下四句式是否在第三字後加頓號的問題,實際的情況是可加可不加,目前以不加者居多。散曲創作體會分享(四) 襯字襯字是曲與詞的主要區別之一,也是初學者填曲時最感棘手的問題之一。曲在正字之外添加襯字,是為了突出口語化,使內容更加明白流暢,唱起來聲情並茂、宛轉動聽。襯字不拘平仄,不佔重音,多用於句首或句中,一般不用於句末,尤不能用為韻腳。用於句首,實虛字不拘;用於句中,原則上只能用虛字,如將、把、也、又、著、了、這、那等等。襯不襯字,襯字多少,沒有定數。南曲襯不過三;北曲從一字到十多字甚至比正字多的情況都有,一般以襯三、四字為常見,當然也有不襯字的。比較而言,小令襯字少,套數較多,雜劇最多。李雲蔚《霽軒北曲譜》說散曲"襯字越少越好,不襯字最妙」。王力《曲律學》也說「有些專為小令的曲子,也是不襯字的「。有些專家也主張散曲少襯字或者不襯字,在正字上下功夫。散曲創作體會分享(五) 對仗曲的對仗較為寬鬆,可平仄相對,也可同聲相對,而且寬對更為普遍,俗語入對的也不乏其例。曲的對仗為曲律所規定,但何處對仗,曲譜除個別有「須對仗」或「宜對仗」的提示外,多數未註明。通常以所引曲文(或例曲)為準,凡所引曲文對仗之處,尤其是兩個或幾個句式相同的地方,原則上應該用對仗。該對仗的不對仗,便是失格;不該對仗的地方用了對仗,也是失格。一般來說,只要記住「逢雙必對」,大致不會犯太大的錯誤。曲的對仗形式主要有合璧對(兩句對)、鼎足對(三句對)、扇面對等,尤以合璧對最為常見。散曲創作體會分享(六) 押韻填曲(或度曲)依據《中原音韻》,擇韻宜寬,應避窄、險之韻。較之於詩、詞,曲韻最密,不論小令還是套曲,必須一韻到底。曲調用韻,平仄通葉,平上去聲曲譜皆有明確規定。曲韻尤其注重上、去聲的用法,該上則上,該去則去,不可替代;仄聲連用,或上去,或去上,上上或去去一般不用。曲不忌重韻,但不重最好。曲可以借韻,即鄰韻通押(甚至非鄰韻通押的情況在元曲一些作品中也有發現),鄰韻通押在曲中不以出韻看,但一般認為用韻應該謹慎、嚴謹,以不借為宜。曲還有增韻、暗韻之說與贅韻、失韻之忌,填曲時均應注意。散曲創作體會分享(七) 曲禁詩詞曲都有一些禁忌,明人王驥德《曲律》提出四十條「曲禁」,其中與平仄有關的主要有:禁平頭(即次句第一字,不得與首句第一字同音);禁合腳(即次句末一句,不得與首句末一句同音);禁兩上、兩去連用;禁上去、去上倒用;禁連用四字同聲(陰平、陽平、上、去);禁韻腳多以入代平;禁疊用雙聲疊韻字達到四字(只許用二字)等。曲禁不可盡信,僅作常識性了解而已。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男人一生需要明白哪20件事 分享自木子李-新浪博客
※基督徒廖智於柴靜《看見》分享災難後離婚之痛與釋然:愛不是索取
※至今,你有哪些打臉時刻?
※分享生男孩的「秘訣」
※[兒童帽子圍巾] 分享兩款鴨舌帽-男寶的帽檐形狀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