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3)杜甫《春夜喜雨》為何而喜?

【古典詩詞,新鮮解讀】

杜甫《春夜喜雨》為何而喜?

丁啟陣?

這首詩,大概意思不難理解。肅宗上元二年(761)春天的一個夜裡,成都下了一場綿綿細雨。杜甫心情大好,寫了這一首詩,讚揚這場春雨。但認真計較起來,仍有幾個問題需要斟酌,討論。

為何而喜?

雖然詩題中有個「喜」字,但詩句中卻沒有一個喜的同義詞語。可是字裡行間,又分明洋溢著歡喜的情緒。浦起龍說:「喜』意都從從罅縫裡迸透。」蕭滌非說:「全詩不露喜字,但卻充滿喜意。」(《杜甫詩選注》)《唐詩鑒賞辭典》稱這首詩是「描繪春雨夜景,表現喜悅心情的名作」。(此條目由霍松林撰寫)

我們不禁要問:杜甫為什麼如此歡喜呢?

詩中表達出來的歡喜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潤物」。「紅濕」之花,是春雨潤物的一個具體結果。也就是說,因為一場春天的細雨,滋潤了草木,錦官城(成都)次日可以看到鮮艷的花朵,杜甫便寫了一首充滿歡喜的詩歌。

細思之下,有些不合情理。一向憂國憂民的大詩人,胸襟不會這麼狹小。農諺有「春雨貴如油」的說法,春雨對於春耕、農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這首詩中並沒有提到春耕和農業。如果說那是久旱、大旱之年,一場春霖解決了嚴重缺水的問題。那麼,人們更需要的是一場瓢潑大雨,而不是綿綿細雨。久旱的土地,細雨只能打濕一層浮土,解決不了問題。

所以,我們有理由猜測:詩人歡喜,另有緣故。

詩人何在?

按照閱讀古代詩詞的經驗,夜雨通常都是詩人在屋宇之類室內或床上聽的。宋代詞人蔣捷的【虞美人】《聽雨》,用聽雨的不同場所,去表現人生不同階段的境遇心態。「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聽雨的地方,分別是歌樓上、客舟中、寺廟裡。

杜甫作這首《春夜喜雨》,因為沒有交代,顯得難以捉摸。

整首詩,一二句發表感慨,「三四屬聞,五六屬見」(仇兆鰲《杜詩詳註》),七八兩句是想像之景,詩人想像第二天一場細雨之後的錦官城景物(花卉)情形。一二、三四、七八三聯六句詩,都可以猜測詩人是在室內,家裡的。但是,五六句不行。王嗣奭《杜臆》說,「野徑雲俱黑」,令人知道雨不會突然停止;大概因為「江船火明」,臨江的小道上,借著火光可見天空大片的黑雲。照此說來,詩人應該是從江船燈火處出發,走在江邊小道上的,一邊漫步一邊感受春雨的滋潤。

什麼在發生?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我猜測,會有不少讀者認為這兩句詩的主語都是「好雨」。意思是,好雨懂得物候節令,知道在萬物生長都離不開它滋潤的時候,即春天,紛紛揚揚,慷慨灑下。

但是,王嗣奭認為,當春發生的並非春雨,而是萬物。他說:「謂當春乃萬物發生之時也,若解作雨發生則陋矣。」他的意思是,那一場春雨之所以是好雨,是因為它知道春天是最合適的季節。這個季節里萬物從沉睡中復甦,萌芽,生長,需要有充足的水分。顯然,王嗣奭認為,一二句是倒裝句法。

王嗣奭把五六句也看作倒裝的句法,野徑雲俱黑,是因為:江船上燈火通明。

不得不說,王嗣奭可以自圓其說。

王嗣奭的講法有個好處:如果把第二兩句的主語理解為春雨,那就等於說:只有春天的降雨才是好雨。這不符合常理。

重字音義

「花重錦官城」,歷來學者基本上都解釋為花朵(瓣)因為小雨沾濕,較往日沉重。就是說,這個「重」被認為是沉重的「重」。

仇兆鰲引梁簡文帝詩:「瀆花枝覺重」作佐證,「言經雨紅濕,花枝若重也」。

李文煒《杜律通解》:「垂垂而濕,較不雨尤加重焉。」

蕭滌非引張謂詩「柳枝經雨重,松色帶煙深」為例,得出「實指雨濕而言」的結論。

用今天的話說,「花重錦官城」中的「重」字,讀zhong去聲,意思是分量大,輕重的重。

我們知道,「重」字有個同形詞,讀chong陽平,意思是重複。我認為,「花重錦官城」重的,應該是這個「重」字,重複、重疊、繁多的意思。

這兩個字,在中古漢語中並存使用。讀zhong去聲、分量大意思的「重」字,《廣韻》上聲腫韻直隴切;讀chong陽平、重複意思的「重」字,《廣韻》去聲鍾韻直容切。

把「花重錦官城」中的「重」解讀為「重複」的「重」,有個好處:因為雨水的滋潤,鮮花爭相開放,表現出成都繁花似錦的景象。《唐詩鑒賞辭典》串講道:「整個錦官城(成都)雜花生樹,一片『紅濕』,一朵朵紅艷艷、沉甸甸,匯成花的海洋。」既有「沉甸甸」,又有「匯成花的海洋」,大概是因為意識到,只把「花重」理解為花朵沉重,詩意並不完整,於是不惜添字解詩,加了「重複」的「重」字。如果只是花朵因雨沾濕顯得沉重,也說不上多少美感。

此外,平仄格律上,也講得通。這首詩屬於首句不入韻仄起式。上句本應是「(平)平平仄仄」,但「曉看紅濕處」是「仄仄平仄仄」,犯了孤平。下句本該是「(仄)仄仄平平」,而「花重錦官城」,「重」字讀chong陽平,是平平仄平平。如果「重」字讀zhong去聲,則是平仄仄平平,表面上看符合平仄格律。但讀chong陽平,可以理解為是對上句的一種拗救。讀zhong去聲則是「見拗不救」了。至於救法不符合常規的「拗四救三」,大概是杜甫的創格吧。

有無寄託、象徵?

不少人只從《春夜喜雨》字面上加以解讀,不認為它有什麼寄託與象徵。但也有前代學者有認為此詩不是簡單歡喜春雨。王嗣奭說:「三四用意靈幻,昔人以此為相業,有味其言之也。」即,把春雨潤物比喻為理國政事。這說法跨度太大,難以置信。

這裡我試著提出一種新的說法:春雨只是一種比喻。《春夜喜雨》不是在歌頌春雨本身,而是歌頌像春雨一樣的人。

這樣說,我有如下幾點佐證:

一是,杜甫詠雨詩曾經有用來打比方作象徵的。《秋雨嘆三首》之一:「雨中白草秋爛死,階下決明顏色鮮。著葉滿枝翠羽蓋,開花無數黃金錢。涼風蕭蕭吹汝急,恐汝後時難獨立。堂上書生空白頭,臨風三嗅馨香泣。」申涵光認為,「涼風吹汝二句,說君子處亂世甚危」(仇兆鰲《杜詩詳註》引)。仇兆鰲也說「賦中有比」。

二是,《春夜喜雨》一詩作於杜甫一家人初到成都時期,當時當地為官的眾親友向杜甫伸出了援助之手,給予他各種生活上的種種照顧。有送錢的,有提供居所、土地的,有供給果樹苗的,有贈送鍋碗瓢盤等生活用品的。杜甫對他們心存感激,於是用這首詩傳遞感激心情。合乎情理。

三是,跟《春夜喜雨》寫作時間相近的《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歡迎母舅崔明府造訪草堂。喜悅心情,在現存全部杜詩中顯得相當突出,跟《春夜喜雨》的心情類似。杜甫有可能是為了感謝包括崔明府在內曾經切實幫助過他的親戚和朋友。

四是,如上文第一節所說的,單純從春雨潤物上解讀《春夜喜雨》,詩人異乎尋常的歡喜之情難以理解。但如果從比喻幫助過自己的親友角度講,就沒有問題了。

五是,有人說《春夜喜雨》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我認為,與其說是擬人,不如說是暗指人物。「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指的是那些不動聲色幫助過杜甫的親友。

2017-9-23


推薦閱讀:

我行其野(11)——杜甫《醉時歌》
李白杜甫詩名在唐代並不顯赫
杜甫《春夜喜雨》賞析
漫步錦官城——杜甫草堂
讀杜甫 [林賢治]

TAG:杜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