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的孩子遠比優秀可貴
孩子作為「人」本身的存在價值是不需要通過什麼來證明的。如果成年人將否定、失敗或成功與自信和價值直接聯繫起來,孩子就容易感覺到低自我價值感或者迴避體驗,從而通過各種方式來證明自己的價值,當然這種方式有的是社會認可的,有的可能是傷害自己,甚至是反社會的……
父母要調整「擁有什麼才會自信」的執念
當被否定時,你能夠仍然愛和接納自己,仍然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嗎?你能夠不放棄自己,信任自己嗎?如果你在生活中沒有事事苛求自己,尤其是不苛求自己一定要做個好媽媽,而是能夠邊走邊唱,同時不斷反思和提升,這種享受當下生活的狀態要比教給孩子多少知識更有價值。如果你總是告訴自己,等我擁有了什麼,就一定會更自信,那麼,你真的需要停下來回顧一下,在過去的歲月里你是否有過曾經的渴望的東西,而當你真正擁有時,你的整個生活是否真的發生了如期的變化。我們總是寄希望於外界的變化來改變自己的內心,那隻會讓我們失望,不妨放下這種執著,從現在開始嘗試無條件接納自己,從當下開始改變。容納孩子被否定時真實的挫敗感容納是指父母為幼兒創造一個心理空間,可以盛放孩子的自我被否定,以及失敗的體驗,而孩子可以在這個空間里自由體驗負面情緒,並逐漸從中恢復。而不是孩子一有情緒,父母想要控制孩子,長此以往,孩子以後可能會越來越少的在父母面前表達自己的情緒,將它們壓抑到心靈深處。當孩子被否定而沮喪時,你可以給孩子一個擁抱,告訴他:「我愛你」,讓他體驗到你仍然愛此時沮喪的他。而不是急於去把他從沮喪中拽出來,也不是用實際行動告訴他,「我不喜歡也不能容納一個因為失敗而哭泣的孩子」。當孩子因為害怕失敗而拒絕嘗試時,你可以在接納孩子的情緒,陪伴他從挫敗中恢復出來以後,邀請孩子一起去回顧:「這次經歷,我們可以有些什麼收穫?」因為孩子只有在感覺關係安全時,才有可能去探索外在的世界和內在的世界。提升自我覺察能力,減少孩子替代性體驗你的情緒當孩子的表現與你心中的理想小孩不一致時,你泛起的情緒是怎樣的?當孩子在人群中不是優秀的那個時,你是如何看孩子的,你又會做些什麼或者不做什麼讓自己舒服一些?當你感覺孩子被否定時,可以先問下自己:「這是孩子的感覺,還是我自己的感覺」。
一天,幼兒園的童童與樂樂在一起玩,童童要求爸爸出題,和樂樂一起比賽口算,爸爸出一道題,童童就搶答而且正確。童童很興奮,樂樂也還好。樂樂爸爸看到都是童童答對,就替樂樂開脫道:「樂樂的幼兒園沒學過算術,所以搶答不出來」。正在專註在算術題遊戲上的樂樂,聽到爸爸的開脫之詞,忽然變得不高興了,眨巴著眼睛,神情甚是沮喪。
可以看到樂樂爸爸之所以替孩子開脫,是因為他自己把口算看成了一場決定優劣的比賽,在這場比賽中,認為處於劣勢的樂樂的自信心受到了傷害,為了避免樂樂不要有這種體驗,就替樂樂辯駁是因為沒有學過。而爸爸的開脫,恰恰傳遞了爸爸關於自信的信念「你回答不出來,自信心會受挫,你可能會因為自己沒回答出來而受傷」,樂樂接受到了爸爸的信念,替代性地體驗到了爸爸的挫敗感。當父母持有這樣的自信信念時,為避免孩子自卑而做的努力,恰恰損壞了孩子作為一個人的自信。如果樂樂爸爸的內在信念認為自信是允許被否定,而不是事事都要第一,那他就更可能允許孩子被否定,認為孩子即使沒有表現很優秀,仍然可以擁有作為人的自信。他在行為上就不會出面開脫,而是欣賞孩子們的遊戲。因此,保持覺察很重要。覺察是有意而不加評判地去注意體驗。只要體驗能被覺察到,我們防禦性的應對就會減少。覺察就是療愈,因為覺察開啟了一個不同的方向。
父母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也不要太心急,就像登山,當你有了一個想要登山心念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在攀登了,經歷各種努力和體驗,才能一步一步到達山頂。
我們不需要做完美的父母,但要做有覺察力的父母,這樣才能減少挫敗模式的代際傳遞。
推薦閱讀:
※【社會】為什麼中國是「一群人帶一個孩子」而國外是「一個人帶一群孩子」?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湖北女子被絞入手扶電梯身亡 最後時刻托起孩子
※主題第三部: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榜樣
※晚安心語:像孩子一樣,真誠,像夕陽一樣,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