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是首個推廣「普通話」的人 官員學好它才能履職

雍正是首個推廣"普通話"的人 官員學好它才能履職 2017-01-16 07:50 12 http://mt.sohu.com/history/d20170116/124240154_446445.shtml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感受我們日常的生活,當然對於古代的人來說他們的生活有他們自己的一種感知方式,比如像我們現在吃的東西五花八門,中西都有,但是對於古人來說他們吃飯,一是種類沒有這麼多,第二他們吃飯的量也沒有這麼大。我們很難穿越回到過去,但是我們能夠知道古人到底能夠吃些什麼東西或者穿些什麼東西,這就是古代社會史研究的內容之一。

古人吃飯的情景

  社會史研究有一個出發點,要有「同情之理解」,在研究一個對象的時候,不要把自己當成是外人,要設身處地去想像,如果我們處在當時的那個階段,我們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況。由於地域不同,風俗不同,會有很大的差異。比方說語言方面。普通話其實是金元以後已經摻入少數民族的發音,按照方言學家的觀點來說,福建話屬於中古音,早在秦漢的時候就已存在於閩南地區,客家話是南宋時的方言音。因為北方經歷過金朝和元朝,大量的女真族和蒙古族進入中原。現在山西很多廟宇背後的名字一看就是蒙古人的名字,不是漢姓。少數民族與漢族雜居、跟漢人通婚,改變了很多北方話的發音和辭彙。比如,在邯鄲地區,到現在沒有靠背的木凳,方言叫「兀的」,似乎很奇怪。但看了金代和元代史書就能明白原來這是少數民族的發音,在金代時已經這樣說了。

提倡對古人「同情之理解」的陳寅恪

  現在各地的人溝通可以用普通話,但是古代呢?其實對於普通人問題不大,因為古代中國人口只有在戰亂時流動是較大,除此之外一般情況下居民都會定居在本地,所以只會講方言其實不成問題。但對於官員而言不一樣,必須要學官話,帶有北方話的語音,以便到北京之後溝通。否則萬一考中進士見到皇帝,被皇帝問提問,應答者一口粵語或者閩南語,皇帝是聽不懂的。所以很多的明清代的士人要去北方考試一般會在南京停留,學官話。南京是一個方言島,周圍城鎮都是方言,像江寧、鎮江,只有南京市沒有自己的方言。因為南京是一個南北大雜燴的地方,不僅在語言上,而且在飲食上也是兼有南北。同時明代南京屬於陪都地位,還設有六部,叫做南京六部。

明代舉行殿試的保和殿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推廣普通話的人是雍正皇帝。據記載,一個外放的巡撫按照規定上任之前向皇帝辭行,皇帝照例會說幾句勤政愛民的話,也需要官員表態。據說這位巡撫是福建人,他說著一口方言。雍正皇帝很有涵養,聽著巡撫用閩南話陳述。巡撫陳述之後,等著皇帝表態,但是雍正帝沒有聽懂。所以,雍正把這位巡撫留在了北京,學習官話半年後才離京履職。正是因為這樣的事情發生了,所以才會在全國第一次推廣「普通話」,所有官員都需要到吏部授官,在授官時要在北京住一段時間,學習官話,然後才能履職。從此之後,官員們多少都會有一點官話的基礎,他們互相溝通,還有他們跟皇帝的溝通就不成問題了。

雍正帝

  語言看似是一個小問題,但也是社會史研究的一個部分。什麼是社會史?有過兩種理解方式,一種方式認為社會史是關於吃穿住行、吃喝拉撒的人民生活的歷史。經過20多年的學術發展,大家現在也在接受另外一種解釋:社會史是一種研究範式,也就是說它是從年鑒學派引進的一種認識觀,或者說是文化史的一種研究方式。

推薦閱讀:

BERNIEELEN秋季上市波段推廣手冊
雲博10種最有效 新手推廣方案
學SEO推廣技術有前途嘛
宣傳一波明天的線上分享~
黑水每日一項目:別人已經用這個方法賺了幾萬了,素執行還不晚

TAG:通話 | 普通話 | 推廣 | 才能 | 官員 | 雍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