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作家:巴金 | 《江淮晨報》多媒體數字報平台
2016年10月17日,由巴金故居主辦的「講真話——紀念《隨想錄》創作完成三十周年圖片文獻展」在上海圖書館展出。1978年至1986年,8年時光,2000多個日日夜夜,巴金先生拖著病體,在垂暮之年,一字一句寫下150篇「隨想」的《隨想錄》。
今年的10月17日也是巴金逝世十一周年祭日。巴金先生被譽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的作家,他留下了600萬字的小說、散文、雜文,加上譯著,超過千萬字。其中長篇小說《家》、《春》、《秋》、《寒夜》深受讀者喜愛,還有他晚年所寫的《隨想錄》、《真話集》,在國內外讀者和文學界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期我們一起緬懷這位良心作家。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現代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被譽為「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是20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中國當代文壇的巨匠。1982年4月2日,巴金獲得但丁國際獎。巴金被認為代表著中國大陸知識分子的良心,他晚年提議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夙願已實現。
文學創作的初心真與善
讀巴金的作品,我們不難發現「真」與「善」是巴金創作的初心。在早期創作中,「真」體現在「反抗家庭」的主題上,人物情感的真實流露里。《激流三部曲》中,覺民等人物對封建家長的反抗與叛逆是貫穿故事的主線。後期,巴金對「真」的理解和描寫變得更加深刻,他也更注重對中國社會的思索。最後的長篇《寒夜》里的好人的悲劇便是最好的佐證之一。
「善」在巴金筆下,則具化成了對自由的追求和個體的平等。在處女作《滅亡》中,充滿著他將對專制的憎恨和對人類的愛。前期時的他控訴黑暗和不自由,後期則帶有更多的對社會事件的思考。
當然,「真」與「善」最典型的例子是《隨想錄》,在這本散文集里,他認真面對自己的過去,懺悔自己的軟弱及犯下的錯誤,並認為整個民族都應該進行懺悔和反思。
小編最喜歡的是巴金的《寒夜》。凡是讀過《寒夜》的人,都應該對汪文宣留有深刻印象。汪文宣曾是上海某大學教育系的畢業生,是一個有理想、有熱情的年輕人。受「五四」新思想的影響,追求個性解放,並自由戀愛結婚,他也曾是反封建的勇士,懷著滿腔「教育救國」的崇高理想和宏偉志向走向社會,想創辦「鄉村家庭化的學堂」,報效祖國。然而,日本侵略者的炮火,腐敗的社會制度,貧窮、疾病的折磨,使理想和熱情付之東流……
單從藝術的角度來看,巴金的作品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不算頂尖,語言、細節等描寫也略顯粗糙。至於《家》、《春》、《秋》,讀來雖然或多或少有些臉譜化的印記,卻絲毫不影響巴金的文學成就與文學地位。2014年11月,即巴金誕辰100周年之際,著名學者、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兆忠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說:「巴金是非常重要的一位作家,他在現代文學時代,已經開放之後的時代,都曾經產生過巨大的影響。他並非是一個文學藝術非常高超的作家,但卻是一個有超常的道德激情和道德理想的作家。他的影響力,更多在於思想界,在於對中國人思想、精神、道德的思考和探求。而事實上,直到今天,中國人精神、道德、思想的滑坡仍舊沒有解決,這是巴金留給我們最值得思考和重視的東西」。
李兆忠還表示「巴金本人十分謙虛,一再否認他是個文學藝術家。而事實上,在中國現代文學的道路上,影響著一個作家創作的,遠遠不僅是文學本身……巴金是一個有道德激情和道德勇氣的作家,他能夠把真話說出來,並且引起人們的警覺,他又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具有超常的人格氣質,因此,直到今天,依舊讓我們為他而感動,這種感動來自於他的氣質,他的堅持,以及最終理想尚未實現的傷感。」
生命里最重要的詞朋友
「對於我,要是沒有朋友,我現在會變成怎樣可憐的東西,我自己也不知道。」在散文《朋友》中,巴金真誠地寫道:是朋友們把我救了。他們給了我家庭所不能給的東西。他們的友愛,他們的幫助,他們的鼓勵,幾次把我從深淵的邊沿救回來。他們對我表示了無限的慷慨。
冰心與巴金的友誼是文壇的一段佳話。1990年,冰心把瞿秋白贈魯迅的這幅題詞——「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寫給了巴金。
上世紀30年代,兩人見面交往。抗戰時期,冰心生活困難,巴金主動對她說:我來給你編一套書,放在開明書店出,讓你拿點稿費。冰心一輩子記得這件事。
晚年,兩位老人經常聯繫,互送小禮物。在巴金故居里,我們看到,有冰心送給他的放大鏡,旁邊展示著一張名片,上面寫著:巴金老弟,送你放大鏡,看書可以用。這是冰心晚年送給巴金放大鏡時所附的。另外,冰心還送給巴金一個看書架,她說:「怕他看書托不動。」
冰心比巴金大4歲,從個性、氣質上講,比這位老弟樂觀,而巴金為人要憂鬱一些,所以冰心常勸他:你要看得開!我年齡比你大得很呢!
兩人的情誼,如果用文字表達,就是巴金說的一句話:有你在,燈亮著。
巴金與魯迅也是忘年交,1936年的10月19日,巴金和往常一樣去拜訪魯迅,沒想到魯迅已經在兩個小時前去世了。巴金悲痛不已,親自抬棺,撰文悼念魯迅。此後的多年間,巴金又寫了20多篇懷念魯迅的文章。巴金曾發自肺腑地說,「魯迅先生永遠是我的老師。」
另外,繆崇群與巴金雖然是萍水相逢,但1945年4月在得知繆崇群死訊後,巴金寫了長達萬言的《紀念一個善良的友人》,悼念繆崇群。巴金還在文章中,痛恨自己為友人做得太少,而事實上,繆崇群的創作始終得到巴金的支持。
編後語:
在經歷一場「劫難」之後,很多人都在「控訴」,而巴金卻開始了自己的「懺悔」。小編想說,控訴容易,懺悔難。巴金不愧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
有人說,對作家來說,最好的紀念是閱讀他的作品。在閱讀巴金作品的同時,或許更應該學習巴金作文和做人的「真」與「善」。據人民網光明網文匯報等
晨報記者李春綜合
相關閱讀
「巴金」由來
巴金,原名李堯棠,另有筆名有佩竿、極樂、黑浪、春風等,字芾甘。為何取名「巴金」?很多讀者並不清楚其緣由。其實早在1957年9月27日巴金致前蘇聯作家彼得羅夫的信中,他曾對自己的名字作出註解:「一九二八年八月我寫好《滅亡》要在原稿上署名,我想找兩個筆畫較少的字。我當時正在翻譯克魯泡特金的《倫理學》,我看到了『金』字,就在稿本上寫下來。在這時候我得到了一個朋友自殺的消息,這個朋友姓巴,我和他在法國同住了一個不長的時期。他就是我在《死去的太陽》序文中所說的『我的一個朋友又在項熱投水自殺』的那個中國留學生。我們並不是知己朋友,但是在外國,人多麼重視友情。我當時想到他,我就在『金』字上面加了一個『巴』字。從此『巴金』就成了我的名字。」
因《家》成家
1936年,巴金因其代表作《家》而成為青年之心中偶像,當時追求他的人很多。其中,有一位女高中生給他寫的信最多,他們通信達半年之久,卻從未見面。最後,這個女孩在信中提出:「筆談如此和諧,為什麼就不能面談呢?」女孩主動將自己的照片寄給巴金,然後他們約在一家咖啡館見面。
經過8年的戀愛長跑,年屆不惑的巴金與這個名叫蕭珊的女孩結為連理。比巴金小13歲的蕭珊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讓巴金動情的女人。
冰心曾說,巴金最可佩服之處,就是他對戀愛和婚姻態度上的嚴肅和專一。其實,這何嘗不也是巴金做人「真」與「善」的寫照?
嗜書如命
巴金愛書,在文化圈內是出了名的,買書、藏書,是他一生中除了創作以外,最為重要的事。巴金的弟弟李濟生老人在1991年寫就的一篇文章中說:「說到他(指巴金)最喜愛的東西,還是書。」在法國過著窮學生的清苦生活時,省吃儉用餘下來的錢,就是買自己喜愛的書。在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巴金一家生活已經很拮据了,但他省吃儉用,還是要買書。
一天,妻子蕭珊實在忍不住了對他說:「家裡已經沒有什麼錢了。」
不知道家裡到底有沒有錢、日子能不能過下去的巴金說:「錢,就是用來買書的。都不買書,寫書人怎麼活法?」第二天,他又帶著孩子們去逛書店了。
晨報記者李春綜合
推薦閱讀:
※世界著名作家
※女生適合寫推理小說或警匪小說嗎?
※壹周讀:作家筆下的母親
※中國現在有哪些值得看的作家?
※愛上書中的人物是怎樣一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