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道德經》古今正解第十三

《道德經》古今正解第十三 [原文][13]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之為【上也,辱之為】下也,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也;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為身於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愛以身為天下,若可以寄天下矣。[古文正解] 有身則患,無我則福。 夫物秉道以生,不過安平。寵上以失中,辱下以失中,故寵辱偕驚。是以有道者不求其過,不墜其辱;不據己而私,故無患於得失。是謂無得失心,無福禍身。 榮辱而身外,無私而後公,身為天下。及其有私,恐唯損民以厚己焉,安可以天下而寄託之![今文正解] 謀求於自身則憂患,置之於度外則大福。萬物都秉持著大道而生息,不過是自在清靜。榮耀恩寵是從上而脫離平靜,恥辱失落是從下而脫離平靜。因此說,寵辱的得失,都是對內心的驚損。所以有道者不求取身外過分之物,也就不會招致恥辱;不執著於自身,也就沒有得失憂患。這就叫心無謂於得失,身也就無關於福禍。這反而是最大的得,最大的福。 視榮辱為身外之物,無我無私而後才能夠大公;把整個天下視為己我,胸懷萬民,一切為了天下。否則,怕是只會損天下之公而肥一己之私,這樣的人,怎麼可以把天下託付給他!
推薦閱讀:

道德經和聖經的合一
道德經聖解(十八)
道德經智慧與太極拳養生
《道德經》是對現存世界的批判
【共讀】《道德經》第二十五章

TAG:道德 | 道德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