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 | 新編劇、新導演如何與製片人溝通?
| 把自己推銷出去
我是不會給一個編劇的導演處女作投資的,因為我深深知道,導演是一個「技術工種」,從劇本到一個完成的電影作品,這中間需要經過無數的技術環節。而很多編劇只有想像但缺乏熟練的技術支持。
當我在美國派拉蒙電影公司工作時,有一天看到一個秘書把一大堆劇本放到碎紙機里,我問她,這些劇本都看完了?她說,「沒有,根本來不及看!我們的人每天要求看4個劇本,看推薦來的還來不及呢!這些自己寄來的太多了,基本不看」。我相信這些被粉碎的劇本是徵得作者同意的。
確實,一個像派拉蒙這樣的大電影公司,每天會有無數人往這裡寄各種各樣的劇本。這使我想起了去年夏天一個在電影局傳達室的鏡頭:一個操著濃厚外地口音身穿破爛不堪短褲和拖鞋的男人在用內部電話質問某個處「為什麼沒有採納我的劇本」?他述說著他的劇本如何有想像力並說這個劇本已經寄出有三個月了。我在旁邊觀察著他那張激動發紅的臉,心想你連誰是電影投資主體都沒有搞清楚就在這裡指責電影局的人,那接電話的人脾氣夠好夠耐心的,要是別人早把電話給掛了。
現在電影的投資主體已經逐漸地由國家投資轉向私人投資。根據電影局的統計,目前國家摻股投資的電影比例只佔電影總投資的25%左右。因此,對於編劇來說,如何去結識或認識製片人十分重要。過去找幾個國營的製片廠就可以了,而現在必須要了解不同製片人對什麼感興趣。一個製片人在選擇劇本的同時,首先是要肯定編劇本人,認為他可以合作,其次才是有關購買劇本的法律問題。
目前在國際上也有一些為編劇和導演「引資」的活動。比如,韓國釜山的PPP,我有幸也去看了看,因為我的一個導演朋友的一個劇本項目被選中了。那裡有意向的投資人會與編劇和導演進行面對面的洽談。正如我前面所說的,投資人在與你討論劇本內容時,其實也在觀察你這個人,歸根結底還是要「推銷」自己。但據我所知,真正在釜山PPP上成交電影項目的基本沒有。我的那個導演朋友由於最受觀注,最後獲得了5萬美元的獎金。
| 確定自己要拍什麼
確定拍「明信片電影」還是「觀眾電影」
這次在義大利的烏迪內電影節從國際影評人那裡學到了一個新名詞「明信片電影」(Postcard Film),意思是說,旅遊的人總喜歡在旅遊點寄一些明信片給朋友,在選擇明信片時總是以自己對該地印象為主,選擇自己認為代表當地景象的圖片,至於該地是否真是那樣並不重要。而那些國際電影節的選片人就像遊客一樣,憑自己的意念選擇參加比賽的電影。那些為了迎合國外電影節的電影導演也往往會把自己國家的事以明信片的形式向外推銷,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拿到國外的錢。
歐洲有一批類似PPP的項目,中國的一些導演們已經非常熟悉如何拿到歐洲的「藝術電影」獎金了。關鍵是題材的「政治性」和「奇異性」。至於觀眾是否喜歡,他們並不在意。這類的電影就是所謂的「明信片電影」。
我的一個朋友因為認識一個獲國際大獎導演的岳父,結果被邀請去看了女婿剛得了大獎的電影,他後來跟我說,看這種「獲獎」影片真是「累」,眼皮不停地打架,又礙著面子不能離開,影院里一片鼾聲,大部分觀眾都睡著了。看完電影后腦子一片空白,不知所云。我完全能感受這種體會,當年在嘎納電影節看侯孝賢的《南國再見,南國》就是這樣,當我「一覺醒來」時,電影才放了一半。影院里的人走了大半,剩下的人也都在昏睡狀態。
說實話,拍「明信片電影」比拍「觀眾電影」要容易得多。因為選「明信片電影」的就那麼幾個人,只要符合題材「政治化」和「奇異化」的標準就可以了。而觀眾的口味是多種多樣的,很難拍出即符合大多數口味又不「俗」的影片。
| 約見製片人
如果確定自己要拍的是「觀眾電影」,那就要注意將自己介紹給製片人時要強調電影的市場因素。
有些編劇和導演在將自己介紹給製片人時會有「心理障礙」。這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如果你對自己的作品有信心,相信你是可以在5分鐘內把電影的主要內容說明白的。而製片人一般也並不需要或沒有時間看完整的劇本。
在我投資電影的案例里,多數都是認識很久的朋友給我的劇本(比如王朔,夏鋼,胡雪揚,張一白,霍昕等),這樣交流起來沒有障礙。但是也有像李芳芳(《分開我們就墜落》)和譚華(《鑰匙》)這樣直接找上來的,但是大家很快就成了朋友。
約見製片人最好的方式就是電話約見,千萬別信「先把劇本寄來我們以後跟你聯繫」這樣實際是拒絕的套話。
「編劇兼導演」是不健康的電影產業現象
在電影產業發達的地區,電影每個環節都是由特別專業的人來把關的。編劇就是編劇,甚至有專門負責對話,負責節奏安排的專業編劇。像伍迪·艾倫這樣又當編劇又當導演併兼演員的是少之又少。可目前國內的現象是「編劇要求當導演」。但是這樣從數學上來講其創意和想像空間是越來越小。
我極力推薦「編劇聯合導演」或「導演聯合編劇」的方式,而且越是大投資的影片越需要明確的編劇甚至是多「品種」編劇與導演的分工。對中小投資的影片導演也應該聯合編劇或編劇聯合導演。這次在烏迪內電影節上看了日本風頭正勁的年輕導演小田一生的《歡笑大天使》,特別好看。影片的總投資才100萬美元,而裡邊已經用上了上野樹里和菊地凜子(本年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這樣的大牌演員了。這是小田一生的第一部長篇電影,他採用了川原泉的原著,並找了吉村元希擔任編劇。這就是「強強」的聯合方式同時也增加了電影成功的概率。另一個需要指出的是,小田的電影之所以好看是和他紮實的「基本功」分不開的。在他執導電影之前已經擔任了很多電影的特技監製和監製,是日本電腦特技的頂尖人物。
| 導演是個技術工種
我是不會給一個編劇的導演處女作投資的,因為我深深知道,導演是一個「技術工種」,從劇本到一個完成的電影作品,這中間需要經過無數的技術環節。而很多編劇只有想像但缺乏熟練的技術支持。
我對想當導演的編劇的建議是,先拍個短片,哪怕只是30分鐘甚至是10分鐘的都可以,主要是給製片人一些信心,「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我和李芳芳的合作就是從看她的短片《失落》後確定的。當時我對用數字拍攝夜戲是否有「電影感覺」心存疑慮,但從NYU(紐約大學電影系)畢業的她有著非常紮實的基本功,她用足夠的燈光布置把「電影感」拍出來了。我了解她在小製作時不可能花錢選到最合適的演員,我主要是看她的「技術」基本功。
和譚華的合作也是看了他的《夏至》後決定合作的。我覺得拍得很好。現在他寫的《鑰匙》是講都市題材的,正合我的胃口,於是一拍即合。當然,從製片人的角度我給他提了若干建議,其中主要的就是不要自己先當「審片組組長」,而要按照人物和劇情的需要寫劇本。
根據以上的介紹,新手推薦自己可以總結成這樣:編劇和導演首先要明確自己想拍什麼,然後想辦法把自己「推銷」出去,之後是出於對電影產業化的考慮,以「專業強強聯手」的「編劇-導演」為最佳組合向製片人推薦。即使一時半會兒還是想自己當導演,那也要先掌握導演所需要的「技術基本功」才能得到製片人的真正信任。
來源:豆瓣網劇之巢-編劇之家 作者:胡其鳴
推薦閱讀:
※馮小剛,不做導演做校長
※原來這些大導演,都有一顆畫家的心
※獅子座:那些優秀的演員與導演們?
※電影《反轉星球》導演是誰?
※非科班出身的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