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後子平法」誤區--澹然居士
06-11
作者按:這篇文章,是《中華絕學兩岸緣 梁湘潤大師(台灣)評傳》第二部分第三章第三節中的內容,略作修改。 作者目前正帶著兩個命理研習班,每個班第一課講的就是這個內容。作者認為,如果不清楚當前命理界正陷入「後子平法」的怪圈的原因和內容,命理學的學習是無法深入的。欣慰的是,參加研習班的同學們對這個問題從理論到實際,已經有了深刻的了解。 萬育吾寫的《三命通會》主要用「河圖五行」,確立了「子平法」;但萬育吾也寫了《蘭台妙選評註》,用的是「納音五行」,但很少有人見過這本書,當然也就很少有人知道,萬育吾本人十分看重、喜愛以「納音五行」論命的這本書。於是直到現在,命理界絕大多數人都認為,萬育吾用「河圖五行」取代「納音五行」,這實在是一個重大的歷史誤會,正是這個誤會,導致今天命理學陷入瓶頸,最後走入「後子平法」的怪圈。一、「後子平法」的形成 徐子平(公元907—960)五代十國時期人。創立四柱,以日柱為中心的論命法。徐在《珞碌子三命消息賦》注中首提「當用之神」:如「五行當權者,用之為福;不當權者,用之無慶。假令金用火為官印,九夏生則向官,七月生即氣退,即官不遷進也。當用之神旺相,則神慶,死囚休敗則退也」。 徐子平在這本書的注釋中雖然多處提到了「用神」的重要性,同時也十分贊同《珞碌子三命消息賦》的說法:「五行通道,取用多門」,徐子平評註說:「取用多,謂人命生處各有不同,基本亦異……故曰『取用多門』,即非一途而取軌也」,即不可一理而推之。 從徐子平為《珞碌子三命消息賦》評註看,該書應出於唐代至五代十國之間,我們只有在這裡看到了徐子平的唯一著述。這本著作中保留有不少論命的古法,可以說是「子平法」的源起,可惜今人很少去重視研究。 當時有《子平總論》、《用神經》兩本重要著作。北宋初年,宋太宗「禁祿命」;及元代對中原文化的浩劫,這兩本書已經失傳,但在民間應有抄本流傳。 其時,因「支藏天干」的不確定性,「用神法」未成為論命通行技法。梁湘潤老師在《用神經史觀》中明確:明代以前並沒有「用神」之組合推理。只有「日干喜忌」:甲不離庚、庚不離丁;及「月令喜用」:夏不離癸,冬不離丙;但明朝的《淵海子平》、《三命通會》至少保留了明代及之前的一些理論和技法。 清滅明,改朝換代,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新桃換舊符」。包括命理學也不可能完全照搬明代之說,要有自己的創新。 清順治年間,禮部尚書、大學士、少保兼太子太保陳素庵(從一品,相當於今天的中央宣傳、教育、文化、外交部長),對命理學作了全面的清理和「標準化」創建,寫出《命理約言》一書,「看格局法」、「看用神法」,列為首位,並說,「看命者,看用神而已」,「看用神之法,不過扶抑而已」。 只是因為後來陳因「坐黨營私」獲罪,《命理約言》一書得不到流傳。但陳當時是負責科舉的最高官員,在士大夫階層中應有不小的影響。 清乾隆年間,進士沈孝瞻的命理筆記,經師爺胡空甫整理為《子平真詮》出版,「格局法」「強弱法:成型; 清咸豐至同治年間,余春台整理江湖秘籍《欄江網》為《窮通寶鑒》,提出日干對月令取「調候用神」,實務上能夠大致「對號入座」,比較好用;梁湘潤老師認為,「攔江網」應該是《用神經》失傳後,在民間的諸多抄本之一。 清道光年間,任鐵樵《滴天髓》出版,提出「寒暖燥濕」,強化了《窮通寶鑒》「調候為急」的思想。 「用神法」「格局法」「強弱法」遂成為清代論命之主流。 民國初年徐樂吾將《窮通寶鑒》歸納整理為《造化元鑰》,注釋《子平真詮》出版;1933年時,韋千里將《命理約言》整理為《精選命理約言》出版。 民國命理學家「方重審」認為《滴天髓》和《子平真詮》在諸多命理古籍中「最為完備精審」,他在為《子平真詮》作序中說「後之言命學者,千言萬語,不能越其範圍,如江河日月,不可廢者。」 「調候」、「格局」「強弱」論命技法主流,由清代延續到民國並發揚光大。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易學在大陸復甦。1994年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中國古代術數全書》,第一版就達八千冊之多,在大陸易學界影響很大。其中,由大陸易學學者孫正治(1957年出生)點校出版《子平真詮評註》、《滴天髓》兩本古籍。孫正治先生在這兩本書的序中,一方面否定明代的《淵海子平》、《三命通會》,稱之為「雜而不精」,「不足以作為一種成熟的學說傳世」;另一方面,推崇這兩本書「堪稱中華命理學的大成之作」,不僅引用民國方重審先生對這兩本書「如江河日月」的評述,而且還進一步推崇說:《滴天髓》「正本清源」,「使命理學重歸大道,並更加成熟」;說《子平真詮》是學習命理學「循序漸進的課本」,「後學者研究命學原理,得此二書,不致誤入歧途」云云。 當時大陸的命理學愛好者混沌初開,一無所知,嗷嗷待哺。可以想見,在這種先入為主的思想引導下,愛好者自然把「調候」、「格局」「強弱」認為是子平學的真締,而成為大陸命理界至今難以撼動論命主流技法。 難怪陸致極先生感嘆:因陳素庵「把看用神提長到了論命的中心地位,『看命者,看用神而已矣』。這短短九個字,斬釘截鐵,擲地有聲!這一提升,對後世命學的影響真是不可估量。至今不少命理學者,仍把這一句話奉若神明,不敢越雷池一步。」(《中國命理學史論》第257頁) 在對中國祿命文化歷史不知或知之甚少的情況,片面強調清代以後以用神、格局、強弱為中心的技法,其直接結果,導致「會看書不會論命」,困惑了兩代人。但對此我們今天能夠理解,1994年時孫先生畢竟還只有三十七歲,況且孫先生是理論研究者,對實務並不熟悉;同時,當時兩岸交流尚處於封閉狀態,他沒有看過梁師的著作,對命理學的歷史沒有全面了解,情有可原。二、「子平法」與「後子平法」 我們現在已經明白,《三命通會》的出現,標誌著「子平法」成為明正德年以後的祿命法主流。 但六十年(1949年後開始)以來,命理界所推崇的,口頭上或看起來是「子平法」,實際上與真正的「子平法」相比,有著明顯的不同和嚴重「退化」或「窄化」,作者稱之為「後子平法」。 梁師在著作中並未出現過「後子平法」一詞,但在他晚年著作的行文中,已經將兩者的作了明顯的區分。他認為1949年之後的六十年間的祿命法觀點,是「以沈孝瞻《子平真詮》、任鐵樵《滴天髓》、徐樂吾《攔江網》」為主,「約略再局部翻閱一些《三命通會》、《淵海喜忌》……所合成的一種『平均觀點』」 從年代、著作上區分,「子平法」和「後子平法」是有區別的: 子平法:明代,《三命通會》(萬育吾); 後子平法:清代,《子平真詮》(沈孝瞻)、《滴天髓》(任鐵樵)、《攔江網》(徐樂吾); 與「子平法」比較,「後子平法」的缺陷短板究竟體現在何處,梁師認為,造成兩者區別的根本性原因,在於兩者因時代的先後,而形成視野上的差異。 他在《祿命法千年沿革史》第427頁起,用列表形式,對兩者進行了「對位」比較,九項差距一目了然。 梁師在表式中用「萬氏」,代表萬育吾《三命通會》的子平法;用「沈任」代表沈孝瞻《子平真詮》(格局)、任鐵樵《滴天髓》(強弱)、徐樂吾《攔江網》(用神)的「後子平法」。因表式的字數有限,有些表述過於簡略,作者在原意的基礎上略加延伸。這九項差距是: 一、宋太宗禁祿命 萬氏:知曉宋太宗禁祿命的這段歷史,造成命卜合流,河圖五行取代納音五行,十神論命法成主流; 沈任:不知曉宋太宗禁祿命這段歷史,以為宋代就是十神論命,《三命通會》即代表祿命法。 二、宋代祿命流派 萬氏:知曉宋代論命的主流,是李虛中、林開的訣法;旁流是:法訣、官鬼、胎氣、押宮神煞; 沈任:對以上皆不知曉,只重視「格局法」、「強弱法」、「用神法」,不重視(不知)宋代之前「訣法」及其他技法。 三、典籍 萬氏:讀過南宋諸多命書(近百本),知道宋、明兩代命術不同; 沈任:以明代以後命書為主(老五篇),認為宋、明二代命術相同。 四、支藏天干 萬氏:今日之「支藏天干」實際為萬氏主導定型; 沈任:以為「支藏天干」為南宋徐子平所定。 五、十二生旺庫 萬氏:了解十二生旺庫,由五行旺相休囚死、十天干陽死陰生演變而來; 沈任:以為這些均是徐子平所定。 六、論命對象 萬氏:知道自二漢起專論爵祿的時代已經過去,士大夫中舉只是一種希望,平民化「生態命學」成主流; 沈任:士大夫中舉(富貴)是主流,輕視妻財子祿壽的平民命學。 七、神煞 萬氏:知曉「神煞」是擇日家論吉凶的方式,祿命法可以沿用; 沈任:對「神煞」作用舉棋不定。 八、用神 萬氏:了解用神由六爻之「用爻」而來; 沈任:不懂六爻卦,陷入抽象操作。 九、十神 萬氏:知道十神為主,通根為格,由南宋「干支平等」演變而來; 清代:在萬氏基礎上,開演出十天干喜忌、調候喜忌,雖然有著進步的意義,但將用神抽象化,陷入一種不確定性的漩渦。三、「後子平法」的實務「瓶頸」 這一節的內容十分重要,但更加專業。一般讀者、愛好者只須看過就好,而命理界的實務人士一定能夠看懂。 梁師所說的「後子平法」「將用神抽象化,陷入一種不確定性的漩渦」,說白了,就是強弱、用神、格局的理論看起來似乎完備,但在實務中卻會不斷遭遇「瓶頸」,導致人們對「子平法」(實際是「後子平法」)喪失信心。 在之前的章節中,介紹了梁師對「瓶頸」產生的歷史原因、理論原因的分析。本節將介紹梁師對實務「瓶頸」的分析。他認為,導致實務上瓶頸的直接原因,是「子平法」用河圖五行取代納音五行,500年的「轉型」漫長過程中,有許多問題並沒有說清楚,而其中有些問題是根本性的,甚至可以說是「要命」的,如「支藏天干」,究竟「藏」了什麼「天干」,等等,因為這將直接影響格局、用神強弱的判斷。這個「前提性」的問題沒有講清楚,在之後的實務中怎麼能講得清楚呢?而「後子平法」在這個「不清楚」的前提下,再作進一步的發揮,這個「不清楚」則被繼續「放大」。以梁師的史觀,他對此還是相當客觀地認為,這是在轉型過程中的「失傳中斷」,而造成的一種「語焉不詳」。 看法是寬容的,剖析是認真的。梁師對這種「語焉不詳」,及因此而導致實務上的瓶頸,列出了23項,經歸納介紹如下: 第一、「支藏天干」部分 1、「支藏天干」的公式究竟是怎樣的,沒有說清楚。 如「寅」支中,「藏干」是「甲丙戌」(「後子平法」的看法)還是「甲己丙」(《三命通會》的看法);「卯」支中,「藏干」是只有「乙」(「後子平法」的看法),還是「癸甲子」(《三命通會》的看法)。 2、「支藏天干」的排列究竟如何,是否可以隨便排,沒有說清楚。 如「寅」中「藏干」排列次序是「丙甲戊」,還是「甲丙戊」。 3、「支藏天干」是否可以與他柱「合」?沒有說清楚。 4、「支藏天干」的實際用途究竟是什麼?沒有說清楚。 上述「前提性」問題不說清楚,導致了實務中格局「取格」就會不一樣,將直接影響到妻財子祿壽的判斷。 第二、「格局」部分 1、《三命通會》以月令取格,透出天干為「極位」。如甲日酉(辛)月,即是正官格,若辛透出天干,即是「格強身弱」。其他支透出之格,為外格。 今日(後子平法)取格,不必一定以月令取格為主,只要地支藏干透天干,即可認為成格。 究竟如何取格,如何區分「主格」與「外格」,沒有說清楚。 2、「四見」。四見「取格」或「多根」如何論?實務規則:地支四見丑,天干透庚辛,可以取格;不透,為「多根」。 第三、「強弱」部分 1、身強身弱,是依「格局」對比日主之「根」的輕重來論嗎?沒有講清楚。 如傳統子平法規定,身格兩停曰中和,即是吉命。例:甲寅日,庚申月,日坐祿,殺也坐祿,為兩停。 近六十年來(後子平法),對日主強弱是屬於主流的「不確定論」,甚至有人逼得只好用「百分比」來應付,而每個干支(包括藏干)的分數如何確定的「不確定」,更導致了「強弱」判斷陷入「迷中迷」。 2、強弱是以「極限」論,還是有其他論法? 極限論:四柱比劫祿刃印全,即是身旺無依,凶終; 其他論:如日主無根,財殺當令,即是身弱至弱,夭終; 3、實務上陽干坐長生,陰乾坐墓庫為強,如果倒過來,陽干坐墓庫,陰乾坐長生,是以無效論,還是須做「加減」 第四、「用神」部分 用神分為五大類:調候用神、日主喜忌用神、通關用神、病藥用神、專旺用神,幾乎可以涵蓋所有八字。但不確定之處在於: 1、不是平等而論,孰輕孰重? 2、用神若有克合,其影響力如何核計? 3、地支是否可以代取天干?如用甲,寅中之甲、亥中之甲。 4、用神,如何論妻財子祿壽? 第五、刑沖合會類 1、三合、三會取之為局,皆作同性逆用? 2、三合隔位,透干,算不算是格局? 3、寅巳申是「三刑」,如果巳申單獨相見,是作「半刑」,還是「六合」?梁師自己在實務上認為,論刑還是論合,依天干定奪:天干衝剋作刑論,天干相合作合論。 4、二子沖不沖午?三子沖午又作何論? 第六、神煞類 神煞本有吉凶之分。但如果凶的神煞被日主所克,是論吉,還是「凶中吉」,反之,吉的神煞來克日主,是論為凶,還是「吉中凶」? 第七、大運類 1、八字本身不重要,吉凶只在大運中----「命好不如命好」? 2、大運干支管十年,是否天干地支各管五年? 3、如大運干支「蓋頭截腳」,是否還能以各管五年論?如果不能,是四六開還是三七開? 4、大運與四柱、流年三合、三會或干支合者,難道俱作吉論?如有不吉,具體又是什麼?是依用神為準?神煞為準?十神六親為準? 5、大運交替,雖然是以生日為準,但不是一到生日就轉運,而是「陽男陰女運先到,陰男陽女運後到」? 6、實務規則,大運是連接四柱、流年間的「橋樑」。但四柱是否可以跳過大運,直接與流年發生關聯? 7、流月。實務規則:流月與大運有關,理論何在? 流月與大運之外的干支,是否適用伏吟反吟,雙合雙沖?實務上皆作凶論,但依據何在? 上述這些,均是在實務中遇見的問題,是在「河圖五行」替代「納音五行」的歷史進程中,「失傳中斷」所造成,是一種歷史的無奈;就象「文化大革命」對中國文化整體上造成了不可彌補的創傷,我們只能客觀面對。 作者師從梁湘潤老師,在二十多年的實踐中,已經相當清醒地認識到,「後子平法」的三大法寶:強弱、格局、用神的內容,相對整個祿命法的「法理體系」(技法)內容而言,大約僅僅佔到三分之一而已,從數量到內容十分有限,如果不走出這個誤區,將永遠在怪圈裡打轉,無法取得突破。 那麼,整個命理學法理體系的內容是什麼,梁師的著作基本介紹清楚了,但由於梁師的著作內容很多,內容相對分散。作者在寫《中華絕學兩岸緣》這本著作過程中,對梁師的著作作了疏理後,在書中作了明確扼要的介紹,有緣的朋友看了就會明白。 作者年事漸高,目前主要精力放在著述和教學。教學的重點,正是「後子平法」所忽視,而又十分重要的法理體系的內容,如納音體系(含納音格局,納音刑沖等),隔數、訣法體系,神煞體系(含納音神煞、符門客等)、胎元和命宮、複式刑沖合會拱夾暗帶、三刑組合、四角刑會,方陣四角(五角)刑等等,並通過實際案例來說明,效果很好。待手頭的著術和教學告一段落後,如有機會也會在博客上作一些介紹。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中國抗生素使用率超歐美3倍 用藥存在七大誤區
※糖尿病檢查有哪些誤區?這4件事再錯下去會招惹併發症!
※糖尿病10大常見飲食誤區
※加拿大買房的實用技巧及誤區
※女人容易陷入的愛情幾大誤區
TAG:誤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