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書∣投射、內攝、投射性認同(2)

作者 南希∣魯小華 鄭誠等譯

人生既不能延長,也沒有讚美。既然這樣,就覺得不如做些想都沒想過的事,當做回憶也好啊。by 伊坂幸太郎

Melanie Klein是最早提到「投射行認同」的分析師,她發現這一防禦方式在較重的心理障礙者中普遍存在。Ogden對於這種融合了,投射與內攝的機制進行了簡要的描述:

在投射性認同的過程中,不僅來訪者會根據既往的客體關係而扭曲的看待治療師,後者因受到壓力,也會不由自主的應用與來訪者的幻想相契合的方式來體驗自我。

換言之,來訪者在投射的同時,也會驅使被投射者的言行與之相似,彷彿被投射者也是使用了內攝。投射性認同是一個複雜的抽象概念,在分析領域產生了許多爭論。我在前文也提及對這一概念的理解,即投射和內攝各自都具有原始至成熟的一系列演變過程,其原始形態比較混沌,個體難以區分內心想法與外部現實,這種混沌即可見於投射性認同。我在第四章曾對投射性認同在精神病性和邊緣型來訪者身上的表現進行了簡要的討論。

為了說明投射行認同與成熟投射的不同之處,我們模擬了兩個年輕人參加初次面談時的情景,請讀者體會其中區別:

來訪者a:(帶著抱歉的語氣)我知道我沒有理由覺得你在批評我,但我還是忍不住會去這樣想。

來訪者b:(用指責的口吻)你們這些人就知道高高在上的評判別人,我他媽才不管你是怎麼想的呢!

困擾a和b二位來訪者的內容大體相同,他們都擔心治療師會嚴厲且批判的姿態對待自己,所以都將內部批判性客體投射在了治療師身上。即使治療是以真誠、關注和客觀的態度對待上述兩位來訪者。但他們各自與治療師的交流在以下三個方面存在巨大差異:

首先來方的a表現出自我反省能力(觀察自我,反思能力),能夠意識到自己的想像,可能與事實不符,他的投射具備自我不協調性。來訪者b則與之相反,堅信投射的內容準確反映了治療師的心理狀態,他的投射具備自我協調性。實際上,他對自己的猜測十分有把握,甚至在估摸治療師將如何謀劃攻擊自己,自己應該如何先行反擊來訪者b的這種內部認知,情感和行為三個維度的融合正是原始性防禦過程的典型特徵。

其次,兩位來訪者之間的區別,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投射能否達到防禦的目的,即能否幫助個體擺脫焦慮。a通過把批判態度投射出去,並如實告知對方而獲得解脫,但b將批判性態度投射出去,並且同時把投射的內容認同回來,把別人的態度認作是批評自己。因此使自己無法從被批評的陰影中走出。Kernberg認為:投射性認同,實際上是與被投射的部分保持共享。

最後,a,b兩人的交流態度將導致治療關係謬之千里。治療師很容易能與a建立工作聯盟,但b這樣的來訪者一開始就會使治療師不自覺的感到自己正像來訪者認為的那樣,心不在焉,吹毛求疵,缺乏關心。總而言之,治療是對來訪者a的反移情會比較積極、柔和,而對b這樣的來訪者的反移情就會比較消極,緊張。

已故的BertramCohen 曾向我解釋投射性認同的「自證預言」特徵,這是個體的焦慮強烈到一定程度,以非常原始但又非精神病性的表達所導致的必然結果。如果一個人的現實感比較強,便能預測自己的行為所引發的他人的情緒,可能是與他人原先就有存在的情緒有關。而典型的精神病性患者,則無需認識到自己的頭飾是否「匹配」現實。如果這種投射於他人的情緒並不匹配,會迫使對方檢點自己,或開始懷疑投射者的精神狀況是否正常。

分析投射性認同耗時費力、極具挑戰性,是對治療師功力的考驗。本章所涉及的所有防禦都具有原始特徵,但投射性認同和後文將要介紹的分裂防禦機制,會令治療師頭痛不已。一旦來訪者自以為了解治療師的「真實」想法,他們便會不遺餘力的窮追不捨,這常使治療師難以招架,而且由於它們都具有普通人的思維,常人所具有的情緒、防禦和態度,所以常常使來訪者的猜測得以印證。但即使應驗,仍反映出來訪者的投射特徵。在治療中,有時很難區分來訪者的投射與治療師的真實想法互為因果。這種投射性認同會影響治療師對自己的心理狀態的自信。投實現認同和分裂常見於邊緣性人格結構。同時,因為兩者中包含的投射更加強而有力,所以常見於邊緣水平的偏執型人格障礙中。

投射性認同並非邊緣性人格所專,有這一說法與學院派的專業解釋恰好相反。這種防禦機制在日常生活中也大量存在,而且不易被人察覺。例如:當投射性認同,應用於樂趣、愛的情感時,美好的感受將波及他人產生積極的效果。有時,投射的內容比較積極,但只要投射的方式比較溫和,那麼如果是在成熟的人際交往的情景下也能化險為夷。近期美國精神分析學界掀起了一股熱潮,即將潛意識重塑理解為主體間互動的結果,同時重視潛意識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層面摒棄了弗洛伊德對潛意識滿足本能慾望的描述,這些觀點向我們闡明了投射性認同的積極一面。

屌絲心語

從美麗的杭州學習回來,心底的情感在不斷流動,但是遠途的奔波確實很累,回到熟悉的「狗窩兒」總是那麼安心。昨天一個關注我公眾號的朋友說:這個原來是你的公眾號啊。我其時有點詫異的,因為這個公眾號一直沉默著,知道的人並不多,應該是本屌絲太懶了,我問道「你怎麼知道的呢?」他說「我關注了這個號,每當看到推送的文章時,就發現你立即發了朋友圈,一個人只有對自己的孩紙才這麼上心」。聽完,我蠻觸動的,最近確實對這個孩紙有點熱心了,或許是為了彌補過去的冷落吧,亦或許是為了防禦那背後的內疚和焦慮。

既然是自己的孩子,總要打扮漂漂亮亮才好出嫁;這兩天花費了除了吃飯的時間一直在想著怎麼給ta整整容,在朋友(有小夥伴送外號:馬首領)的幫助下,才有了今日之變化,當然,仍然有更多需要成長的地方。

另外一點,可能需要強調的是,昨天給ta增加了一個留言的功能,可能要到「口欲」了,或許可以學著去說一些語句吧?!所以在下面增加了一個問答的模塊,以期有朋友留言,我可以放在這個上面,有那麼一點地交流。

留言問題:

我的解釋:

慧能心理∣一個有溫情而又孤獨的公眾號
推薦閱讀:

名人讀書名言
古今中外讀書格言集錦
【讀書】:我們到底迷失了什麼
閑話讀書

TAG:認同 | 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