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學說話時間表,你家落後了嗎?

寶寶1歲半了,還不開口說話,是「貴人語遲」還是另有隱情?

我要提問

我家寶寶1歲5個月了,到現在還不會叫mama,baba,這樣正常嗎?寶寶一般什麼時候能說完整的話?

——果果媽媽

寶寶學說話時間表

看到周圍不到10個月寶寶已經自說自話一大堆,而自己1歲半寶寶還不叫爸爸、媽媽,這種擔心V媽很能理解。

如果孩子出生後,做聽力篩查時聽力沒問題,能咿咿呀呀發聲,聽懂家長的部分指令,要麼就是寶寶嘴懶,不愛說話,要麼就是家長的刺激引導不夠。

兒童語言發育是循序漸進的,比如新生兒語言表達就是哭;到了3個月,會發出「嗯,啊」的聲音和微笑來表達;9個月開始進入語言意識的萌芽期,開始牙牙學語。一般情況下,1歲左右的寶寶能說一些簡單的疊字,「如爸爸」、「媽媽」,但口齒還不清晰。1歲半左右,其語言活動就從「被動」轉為「主動」,能用三五個詞表達自己的意圖,如「寶寶吃飯」、「寶寶車車去」;2歲時寶寶會發生一次「語言爆炸」,基本上能說出一些簡單的句子。

從生活實際觀察,每個寶寶語言學習速度各不相同,除生理、認知與生活環境等因素;V媽提醒,不做無謂比較。父母應該根據寶寶語言能力發展的特點,為孩子的發展做正確的引導,無壓力的自然學習,更是造就小寶貝侃侃而談的關鍵!

適當的語言訓練不可少

寶寶開口說話,看似簡單,實際上卻需要一個較長的學習過程,掌握這些基本技能,爸爸媽媽耐心和合適的訓練必不可少。

0~1歲1說給寶寶聽

父母把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通過清晰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和相應的動作傳達給寶寶,如:「媽媽正給寶寶穿衣服,來,伸伸你的小胳膊。」或者「寶寶正在洗澡,瞧,你的小手拍打出水花了……」孩子會對你的話很感興趣,並試圖咿咿呀呀地表達。這種語言環境的作用在於開拓兒童的「聽-說系統」。

2製造發聲的機會

當寶寶表達要人抱、要喝奶、尿布濕了或想拿某一樣東西時,媽媽趁機替他們把這些願望用簡單的詞語說給孩子聽,然後等待寶寶的反應,即便是「哼」、「哈」也好。如此天天重複,就等於在他們的頭腦中強化了這些語言,最終使孩子的語言模仿變得容易起來。

1~2歲1和寶寶對話

身邊物品,是教育寶寶學習語言的好工具。把這些生活用品或玩具指給寶寶看,告訴他這些東西的名稱、用途、顏色、形狀等等,隨後再問問孩子它們分別是什麼、顏色、形狀、用途如何,這不但能幫寶寶學到一些生活常識,還能幫他積累新名詞,促進語言的發展。當然,父母也可以通過互動遊戲與之交流,創造一個和寶寶對話的情境,激發他說話的慾望。

2滿足要求晚半拍

寶寶想要某種東西,往往盯著它或用手去抓。這時媽媽不要馬上滿足他,而是把它拿在手裡,鼓勵孩子說出自己想要什麼,比如「我要紅色的蘋果、黃色的香蕉,我要會唱歌的娃娃……」如果孩子說不好,媽媽可以先做示範,由寶寶「學舌」,然後,再把這些東西給孩子。在反覆訓練中,孩子的語言能力會發育得比較快。

3重複說過的內容

準備一套動物卡片,在寶寶認識了其中的動物之後,請他給媽媽講一講每張卡片上有什麼,每種動物長什麼樣、它們在幹什麼,等等;也可以藉助簡單的圖畫書,媽媽講頁、寶寶重複一遍,然後再往下進行。另外,即便是走在街上,也能做這種訓練,媽媽把看到的景物介紹給孩子,請他重複一遍。總之,利用各種機會讓寶寶開口。重複的內容從簡單到複雜,句子由短到長,循序漸進。

2~3歲1說兒歌 念童謠

教寶寶學說話,藉助兒歌和童謠是條捷徑。因為它們有著押韻、節奏感強、趣味性和重複性的特色,容易說、容易記、能引發孩子說話的興趣。如果爸爸媽媽再加入一些誇張的表情和肢體動作,則能強化某些字、詞,便於孩子加深理解和記憶,學起來一點也不覺得枯燥。

2和寶寶一起做角色遊戲

選擇孩子非常喜歡的一個故事,爸爸媽媽和寶寶,分別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比如爸爸當大象老師、媽媽扮小猴子、寶寶當小兔子,全家共同把一個孩子熟悉的故事繪聲繪色地表演出來。

3小嗽叭開始廣播

家裡的每個成員作為一個廣播電台,如奶奶廣播電台、媽媽廣播電台,將寶寶廣播電台命名為「小喇叭」。每次「開播」前,請家裡的一位聽眾「打電話點播」,如爸爸「點播」小喇叭廣播電台的說兒歌或天氣預報節目,寶寶就出來播報。久而久之,孩子在他人面前講話時就能落落大方、口齒清楚。

V媽說

有味媽咪新增一檔《十萬個為什麼》欄目,專為解決麻麻粉育兒路上的困惑煩惱而來!如果育兒路上的你,正為某個問題傷神,不妨呼叫V媽一起來聊聊!

有味媽咪的地盤


推薦閱讀:

火器時代簡史之一:從三眼銃到火繩槍,大明火器落後在襁褓期
中國現在有多落後
為什麼新中式越來越受歡迎,可能你已經落後了
民國第一次選美:相貌出眾的阮玲玉為何落後胡蝶
專訪梁振英:遇困難縮手使港落後 將迎難而上

TAG:寶寶 | 說話 | 時間 | 落後 | 寶寶學說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