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母親」這個身份,簡單的讚美和批評都顯粗暴

又是一年一度的母親節。往年的這個時候,我們總會聊聊自己對「母親」這一身份的感受與思考,今年,我們尤其想聽聽大家怎麼說。

於是,在母親節的前一天,我們向大家發起了徵集:想知道屏幕前的每一個個體,與母親之間的故事。徵集發出後,我們收到了大家各種各樣的熱情響應——不管是光明的還是黑暗的,不管是愉快的還是悲傷的,我們都感謝每一個你,願意將心底的話告訴我們。

今天,書評君就從這些響應中精選了一部分,作為母親節的特別分享。這個母親節,我們不做簡單抽象的歌頌,因為「母親」並非天生與必須;我們也不做尖銳粗暴的批判,因為「母親」並非羞恥與罪過。更多的時候,「母親」這個身份,如同世間萬物一樣,或好或壞,就只是那樣發生了。我們想透過這些講述,試圖去認識這個身份的複雜、力量與局限。

也期待你跟我們分享對「母親」這一身份的感受與思考。

作者|書評君的讀者們

「都快退休了誰會找你?」「你呀」

@桃桃,27歲,事業單位員工

晚上回家突然想和媽媽視頻。看了看錶,11點,她可能睡了—— 撥一下吧,反正她睡覺都會關機的,即使睡了也影響不到。

撥通,一秒通了:「媽你還沒睡?」 「沒有,剛躺下」 「怎麼睡覺沒關機,你不說對身體有輻射嗎?」 「我覺得也沒啥輻射,怕有人找」 「都快退休了誰找你?」 「你呀」

@伊笑傾城,28歲,自由職業

以前在家的時候總是對媽媽百般挑剔,嫌棄媽媽做的飯菜不夠可口,嫌棄媽媽不太會說好聽的話。現在結了婚,生了孩子,在婆家生活不順,才覺得只有自己的媽媽才是最親最愛自己的人。她對我所做的一切,無論好壞,都沒有一絲作假,她所給的愛一直都是最真切的。媽媽,我愛您。

@遠遠

與母親的故事並不多。自初中從雲南回湖南上學開始,與母親見面的機會就極少極少。每年都是在寒假,搭乘火車趕往千里之外的雲南,然後再轉車到達母親所在的小縣城。

每年的那個時候,母親總是很關心我是否買到票,聽到了肯定的答案時,她會給我回一句「太好啦」。雖然隔著屏幕,但我依舊感同身受。常年與母親分隔兩地,彼此的情感卻愈加深厚。

如今,母親已經在雲南待了將近二十年,將人生中最黃金的時段留給了一座籍籍無名的小城,也給我和弟弟帶來了無可回報的厚愛。昨天,給母親買的手鐲送到了她手上,願她永遠年輕,也祝所有的母親節日快樂。

@Wongchin ,年齡24,辦公室職員

我媽吧,是一個40多歲的農村婦女。生我的年代,家裡很窮,我母親經歷過3次流胎才最終懷上了我,可以說是非常不容易。小時候瘦,家裡的營養品就只有自家養的母雞下的蛋,牛奶、豬肉、魚肉是很少見的,母親就把家裡為數不多的雞蛋都留給我。

直到現在,我媽吃什麼都會給我留一份,每次回家還是會給我準備一大包東西。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晴朗,30歲,私企職員

我的母親於去年六月一場車禍被奪走了生命。以前家裡窮,年幼的我,看母親望著商場櫃檯里標價幾十塊的面霜不敢買。每當做了葷菜都全部分給我和弟弟讓我們多吃點…那時候我就想等我長大一定要好好孝順她。

後來我們長大了,工作穩定了,家裡狀況也慢慢好了起來。卻應了那句老話,「子欲養,而親不待」。沒有母親的家是不完整的。

《哀痛日記》

作者:[法] 羅蘭·巴爾特著

[法] 娜塔麗·萊熱整理、注釋

譯者:懷宇

版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2年1月

母親去世的翌日,羅蘭巴特動手寫作了這部書,追憶關於母親與生死的點點滴滴。

@王丁融陽,33,設計師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去年驚蟄前一場意外,母親一句話都沒留下, 匆匆離我們而去。對於家裡最小的我,完全已有天塌之感。母親是在快40歲的時候有得我,想想高齡產子,身體承受了多大的壓力!母嚴父慈,在我們家裡,母親扮演了全部的重要角色,小時候的吃喝拉撒,長大後的學習工作,事無巨細,都是母親在操持,在忙活!小時候貪玩厭食,母親就親自逼著一口一口吃完飯才能走開,現在想來這才是作為母親的最基本最偉大之處!每在學習中、感情中、工作中遇到挫折,都是母親在悄悄勸導、排解,而我們給予母親的卻少之又少!

人生最大遺憾,就是在母親節再也無法和母親通個電話、說說心事,想珍惜,故人已去,痛在心中!想起賈平凹的《懷念母親》:……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陰陽兩隔,母子再也難以相見,頓時熱淚肆流,長聲哭泣啊。子欲養而親不待,實乃人生最悲懷!

重男輕女「拒絕做母親,我怕會辜負孩子」

@綺玲,21歲,學生

重男輕女的家庭。從小就被迫懂事,以前被我媽大罵是家常便飯,但實在是忍受不了她言語中對我的厭惡和辱罵,也少不了搬弄是非侮辱我。在這個過程里,我一直銘記於心的一個字:忍。漸漸變得內向,心裡慢慢也變得強大。當我高中後,高三的一天,她踹了房門,無理取鬧的罵人,我用沉默對待她一個多月。在長大的這麼多年,我和她是有隔閡的,相信她也察覺到了,我甚至在她旁邊哪怕一分鐘我都想逃離。

再後來呢,我不理她,加上親戚都跟她說不能一直這樣對待自己的女兒。再慢慢地她意識到了,對親戚哭訴說,要補償我。通過親戚才知道這番話,我心裡想的是,已經都不重要了,不想要補償,以前都沒有,現在更不需要了。

《母愛的羈絆》

作者:卡瑞爾·麥克布萊德

譯者:於玲娜

版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0年10月

現在呢,雖然我還是會有點芥蒂,但我始終明白,她是我媽,是生我的人。我不記恨她,反而有點可憐她,真的,也心疼她。人好矛盾!

我記得去年母親節看到一句話,不是所有人都一定要當母親,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當母親。其實我不是不愛她,只是曾經的傷害深深烙在心底,就算不提,偶爾深夜裡或者看到類似有關母親的事情,想起來還是會隱隱作痛。

現在的我,很堅強,已經不恨她了,她對我也慢慢變得比以前好了。可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拒絕當母親的想法越來越強烈。我怕我會辜負自己的孩子。

@靜靜,30歲,教師

我從小是超生的,父母把我送給好幾戶人家養,都沒人願意要我。因為我總是生病,收養我的人怕養不活我。收養我的一家人,大年三十要回老家祭祖,怕我死在他們家不吉祥,過年的時候把不滿一歲的我獨自留在臨時工作的農場。

母親得知後,大哭了一場,最後叫來了舅舅和姨媽商量,每月給姨媽一點錢,讓我在姨媽家裡生活。所以,從小到大我都是跟著姨媽家人一起生活,跟著姨父姓,叫姨媽媽媽。至於我的「母親」,我總覺得我和她的關係不可能修復了。

@海帶,25歲,南半球打工度假

越長大我媽離我越遠了,我很孝順,我媽也很愛我,但是我上面還有一個哥哥。為了讓他成家,我媽下了血本,結果我哥一分都不給還債,最終債務落到我頭上。

我還是愛我媽,但是最近這3年,已經不喜歡我媽了,她所做的事情一直在把我往外推、推出家、推出北京、推出北半球,我不再相信她了。因為她做的事情會傷害到我,我只能離她遠些再遠些。萬里之遙我也很孝順她,我會一直幫助她,但是不會和小時候一樣喜歡摟著媽媽睡了。

「母親」不是天生的,是被建構的

@林桃,27歲,會計

從小母親這個角色給我最多的時候就是凶,一日打三頓,我是女孩兒,但我特別調皮,經常她打我的時候還會說你怎麼不去死呢?你去跳樓啊!抄到什麼傢伙就用什麼傢伙打我,有一次還用扁擔揍我,直到我讀了高中,也許她覺得我長大了吧!大學開始爸爸開了一個家庭網,漸漸不知道怎麼她變得好像特別依賴我,這個不會又一個電話打過來,弟弟咋了,妹妹不聽話,村裡人怎麼樣,每天晚上她都會給我打電話,一打我們就聊一兩個鍾,室友還笑我沒斷奶,那麼粘媽媽。

從大學到現在我已經結婚生孩子做了別人媽媽了,我開始慢慢理解她的心情,因為自己的孩子調皮的時候我也會發火,過後我也會一個人心疼躲著偷偷哭,不知道她以前打完我是怎樣的心情,也許也是很難過吧,我那麼不懂事。現在面對越來越像小孩的她,越來越依賴我,不敢對她有一點不耐煩,怕她會像我一樣敏感,希望她身體健健康康的,我知道她愛我,一直都愛我,我也愛她,只是我們都曾不說,我愛你。

@FantasticBear

你缺席了我大半個人生,你問我「怨你嗎」,我只能回答「怨過」。我小時候,你還跟爸爸在一起,我記得他總打你。有一個晚上,做噩夢,夢裡他又打你了,而我就像在現實中一樣無能為力。於是我大哭,還叫我的舅舅快去阻止我爸。這些事已過去十幾年了,但還在我腦子裡,怎麼趕都趕不走。

《中毒的父母》

作者:[美] 蘇珊·福沃德

譯者:許效禮

版本:遼寧教育出版社 2003年7月

你離開我爸了,但生活不像故事裡一樣「從此公主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你連番遇到渣男,有的比我爸還糟糕,而我還是像小時候那樣,什麼都做不了。我高三那年,你被渣男騙走了錢,來給我送飯送零食的錢都是找別人借的。

所以你問我「怨你嗎」,我怨不起來。我倆現在很少聯繫,我想你是怕打擾我吧。而我也沒有勇氣聯繫你,你的生活在我眼中還是有點糟,而我也受夠了看著我愛的人遭罪卻什麼都做不了的無力。現在,我在離家挺遠的地方上學,你在老家開了一間小酒吧。母親節到了,希望你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能一切好好的,多注意身體,少喝酒少抽煙少熬夜。

@Lucidus,22歲,學生

「母親」不是天生的,是被建構出來的,不是每位女性都願意成為母親,但是選擇成為母親的女性都很勇敢。母愛不應該被神聖化,不應該成為綁架女性自我實現的託詞。我覺得如果我媽媽沒有生我,可能會取得更大的成就吧。好在我過了需要媽媽操心的年紀,希望以後可以支持她去做她想做的事情。

世俗與信仰夜讀《聖經》,母親用它代替安眠藥

@日青

母親是虔誠的基督徒。白天,常常忙於教堂的各種事務:培靈會、探望病人、慰問孤老、喪事禮拜兼及各種採購、記賬等等。以前,父親常開玩笑:你媽比總理還忙。夜晚,一顆親近上帝的心依然熾熱。上帝似乎給了她無窮的能量,讓她像一枚陀螺不停地旋轉。

夜深人靜,黑暗襲上人的倦眼。上帝點上繁星,為人執燈。母親開始夜航,她捧起了《聖經》。她的床頭常年放有一本黑封面的《聖經》,中國基督教協會出版。 有時候,我在母親家裡宿夜。半夜起來上洗手間,發現她房間的燈光還亮著,我推開房門,說:「媽,你怎麼還不睡?」「睡過一陣啦。睡不著。」她披著外套,靠在床背上,看書。 我勸她再躺下,她答應著,但依舊看書。我便不再打擾。屋內只剩下鐘擺的「嘀嗒」聲。

對於母親的信教,我並不反對,但對於她向旁人的宣講,我常常不置可否,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一開始,她常生氣,後來,也覺無奈,但又有所希冀,只是說:「現在你忙,等將來空了,一定要去做禮拜。」我含糊其辭。 「神對人說道:我醫治你所以傷害你,愛你所以懲罰你。」我很難理解這種神慈愛的右手和可怕的左手。當母親向我宣講神聖的教義時,我想的卻是四姨的苦難。四姨一生命運波折,幼時被外婆送人,後返回,嫁人總不如意,幾任丈夫死的死,離的離,母親拉著她信教之後,她的苦難依舊,唯一的女兒得了精神疾患。上帝伸過來的都是左手。一句「這是上帝的考驗」是遠遠解釋不了我的疑惑的。 我不知道母親會不會有疑惑的時候。即便有,我想她也是不會向我表露的。她為著家人,跪下來,虔誠地禱告,上帝似乎也給她帶來了生命的禮物:她不再像以前一樣郁躁。

年少的我看來,她曾是一位性情乖戾的婦人。我父親開過玩笑:你媽是咱們家的武則天。 我很少能夠在她懷中任性撒嬌;有什麼委屈想要大哭的時候,總是被喝令著立馬閉嘴;打醬油回來,在石階上絆了一跤,瓶碎了,醬油流了一地,換來的是大聲的斥責;母親睡眠不好,白天補覺,我和哥哥走路都不敢喘氣,生怕驚動了她,讓她大發雷霆……我想這些話告訴母親,她肯定難受。但當年的她,確實如此。 如今,母親不再年輕,從98年到現在,她信教已經有許多年了。她的睡眠狀況比以前好了許多,心氣也平順多了。有時候睡不著,她就拿《聖經》來替代安眠藥。

我不知道母親郁躁的源頭是什麼。父親幾乎對她百依百順。但或許每一個模樣幸福的家庭都有底下錯綜雜亂的根,再加上我並不是一個貼心的女兒,眼拙嘴笨,不懂得軟語溫存,所以,在歲月的風霜背後,我依舊不能好好地了解她。只記得當年她是廠里的先進工作者,在手工畫鞋樣的年代,她手裡的圓珠筆不停在皮料上筆劃,很快就能完成工作任務。後來因為身體原因,母親成了家庭主婦。一回,飯桌上,她恨恨地說:「我現在不工作,你們是不是都瞧不起我?」這哪兒跟哪兒啊!母親就是太多思多慮了! 白晝過去,夜色如水。鳥的羽翼不再撲騰,它靜靜地安眠。母親的船在夜的岸邊出發,身心溶盡,神隨浪搖。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願上帝與她同在!

父親離世我才意識到我還是離不開母親

@小夜曲,23歲,研究生在讀

經過這麼多年,最近我終於重新感受到與母親之間強烈的情感聯繫:我很愛她。18年前,我內心很清楚自己很愛母親。每天傍晚喝完湯,母親便坐在衚衕口的石墩上與鄰居聊家常,而我必須被她抱在懷裡聽著她說話時胸腔的震動才能睡著,那時我知道我離不開這個女人。

9年前,我開始上高中,父親和母親在我心中的地位也在悄悄的轉變。父親總是在進步時鼓勵我,退步時安慰我,而母親不懂我的學業,也發表不出意見,於是每次回家我跟母親說的最多的話就是「媽,我爸呢?」6年前,我如願考入了大學,急著去看外面的世界。每天忙著學習,打球,社團,我是對不起父母的,我體會了他們從未體會過的世界,卻流連忘返,經常放假提前回學校,一個月也不跟家裡打一次電話。每次通話就是「喂,媽,我爸呢?喂,是爸爸嗎,我沒錢了能不能給我打點錢過來」。2年前3月份,父親被查出了癌症,來北京看病。那時我真切的感受到我愛自己的父親,如果他死去,我承受不了。但是母親整日愁容滿面,我有時會生出厭倦情緒。我希望能每天開心地照顧父親,讓父親也多一些信心。可母親整天不見一絲微笑的臉,讓我很壓抑。

《惜別》

作者:止庵版本: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年8月
推薦閱讀:

兩款雷同的背心----簡單好織你也來一件
皮鞋日常簡單護理
心腦血管疾病,需要堅持喝一種湯!(簡單易做,值得收藏)
簡單披著大衣,牛仔褲也能穿出氣場
十分鐘簡單科學八字預測「算命」

TAG:批評 | 母親 | 讚美 | 身份 | 簡單 | 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