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墨香集—福字篇.天下第一福

墨香集—福字篇 . 天下第一福

天下第一福

天下第一福由來傳說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康熙帝的祖母孝庄皇太后六十大壽將至,卻突染重病,太醫束手無策。萬般無奈之時,康熙帝查知上古有「承帝事」請福續壽之說,意思是真命天子是萬福之人,可以向天父為人「請福續壽」,遂決定為祖母請福。沐浴齋戒三日之後,康熙一氣呵成寫就了這個「福壽聯體」的「福」字,並在正中上方加蓋「康熙御筆之寶」印璽,取意「鴻運當頭福星高照,鎮天下所有妖邪」。孝庄皇太后自得此「福」字百病全消,十五年後以七十五歲高齡得以善終。民間稱這是康熙「請福續壽」帶來的福緣。更有人將這個福字解釋為集「多子、多才、多田、多壽、多福」於一體,可謂涵蓋了「福」所代表的全部意義。事後康熙幾番重提御筆,卻再也寫不出其中的神韻,所以民間盛傳此福為「天賜鴻福」。

康熙手書福字刻碑

中華第一福「福」字拓片

恭王府

「二龍戲珠」 石岩滴翠岩頂上的「二龍戲珠」,石岩造型是周恩來總理1962年在恭王府視察時發現的。周總理依據「遇龍必有皇家之物」的說法,讓工作人員仔細查找並掘開被嘉慶皇帝封堵200多年的密雲洞,終於發現了康熙皇帝御筆之「福字碑」。

秘雲洞 位於滴翠岩中心腹部。古代以石為雲根,為秘藏仙雲之洞府。洞正中鑲嵌康熙御筆「福」字青石碑一座。福字碑寓意福照全園,因為康熙留存人世的題字極少,所以福字碑倍顯珍貴。據說當年嘉慶查抄和珅府時,想把這個福字移到皇宮,但是由於和珅設計巧妙,動福就動龍脈,這是皇帝最忌諱的,大怒之下,下令將假山封死,從此,康熙墨寶福字在所有的史書中消失了。

恭王府 福字碑圖片

恭王府福字碑 福字碑 福字碑位於花園中路滴翠岩下的秘雲洞,為清聖祖康熙皇帝的御筆,刻有「康熙御筆之寶』的印章。福字碑高129厘米,寬54厘米,厚14厘米。碑上刻一草書「福」字,蒼功有力,頗具氣勢。字上方鈐「康熙御筆之寶」印,是清聖祖康熙帝親筆所書。

福字碑

康熙真跡《天下第一福》拓本

康熙所寫福字拆解的意義:「福」之說 甲骨文中的福字是兩個隻字捧著一尊酒具的形狀,是向神明或祖先奉獻的意思。 福字在《說文解字》一書中列為「示」部,「示,天眾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示神事也。《天下第一福》的福字在寫法上暗含「子、田、才、壽、福」五種字形,寓意「多子、多田、多才、多壽、多福」,從書法角度看,將數個字合為一體卻流暢自然,已屬罕見,更為珍稀的是,這也是世上惟一的「五福合一」、「福壽合一」之「福」,它又被稱為「長壽福」和「天下第一福」。

蔚縣剪紙《天下第一福》

天下第一福北京人常說:「到故宮要沾沾王氣,到長城要沾沾霸氣,到恭王府就一定要沾沾福氣!」恭王府的福氣就來源於康熙御筆親題、加蓋有「康熙御筆之寶」印璽、有著「天下第一福」之稱的福字碑。清代康熙皇帝一生酷愛書法,但卻很少題字,所以康熙御筆是歷代皇帝筆墨中流傳最少的,以致於有了「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說法。在今天的北京城內,除公文外,經考證的康熙題字只有3個。除了存於恭王府中「福」字碑上的「天下第一福」,再就是高懸於故宮交泰殿的「無為」二字。此處的「無為」包含有兩重重要含義:其一,告誡君王不必過多干涉臣子作為,「無為而治」;其二,交泰殿是朝堂與後宮的分界線,告誡後宮不要干涉朝政,到此「無為」。儘管如此重要,這塊匾額之上也並未加蓋「康熙御筆之寶」的印璽,由此更可見那御璽加頂之「福」的珍稀。康熙帝八歲登基,九歲喪母,由祖母孝庄皇太后一手撫養長大,祖孫二人的感情自然非同一般。而幾位輔政大臣之間相互猜忌,唯有太皇太后是小皇帝最大、最可靠的支持者。在祖母的幫助下,康熙帝擒鰲拜、平三藩,開創出了一番盛世景象。然而,就在他意氣風發的時候,孝庄皇太后卻重病纏身,太醫們也束手無策。據說,康熙帝查知上古有「承帝事」請福續壽之說,意思是真命天子是萬福萬壽之人,可以向天父為自己「請福續壽」,遂決定為祖請福。在沐浴齋戒三日之後,康熙帝化孝心於筆鋒,一氣呵成了震爍古今的「福壽」聯體字,並加蓋了「康熙御筆之寶」印璽,取意「鴻運當頭、福星高照,鎮天下所有妖邪」。也許是康熙帝的孝心真的感動了上蒼,自得到了這「福」字後,孝庄皇太后的身體竟奇蹟般康復了。有感於皇帝的一番苦心和孝心,也為了永久保存這世上獨一無二的「福」字,孝庄皇太后命人將其刻石碑上,日夜撫摸,祈求多福。而她最終以75歲的高齡離世,民間俱稱這是康熙「請福續壽」帶來的福緣。康熙所書的這個「福」字,不同於民間常用的飽滿方正,字形窄而狹長,為瘦(音諧「壽」),民間稱之「長瘦福」,即長壽之福。俗語說「有福必有壽,有壽必有福」。但是,由於「福」、「壽」二字字形差異太大,自古以來還沒有哪個書法家可以把「福」「壽」二字合為一字書寫。而此福字右半部正好是王羲之《蘭亭序》中「壽」字的寫法,成為了現存歷代墨寶中惟一的將「福」「壽」寫在同一個字里的福字,被民間稱之為「福中有壽,福壽雙全」。由於其上加蓋了「康熙御筆之寶」的印璽,因此也成為了中國乃至世界惟一一枚不可倒掛的「福」字。更讓人叫絕的是,此福與民間稱作「衣祿全、一口田」的福字截然不同,其間包括了數個漢字(如下圖)。右上角的筆畫像個「多」字,下邊為「田」,而左偏旁極似「子」和「才」字,右偏旁像個「壽」字,故整個「福」字又可分解為「多子、多才、多田、多壽、多福」,巧妙的構成了福字的含義,極富藝術性,且意味深長,是古往今來、獨一無二的「五福」合一之「福」字。由於其中的「田」部尚未封口,因此是鴻福無邊、無邊之福。孝庄太后稱其為「福之本源」,民間則稱其為「五福之本、萬福之源」。康熙一生政績卓著:裁撤三藩、收復台灣、與俄國精確邊界、兩次親征准葛爾,開疆拓土,正合「多田」之兆;一生有子數十,恰應「多子」之端;與孫乾隆帝各執政逾一甲子,均以高壽善終,正是「多壽」之人;康乾盛世長達一百多年,國富民強,為「多才(財)」、國泰民安則是萬民「多福」。這「多子多才多田多福多壽」的福字,不僅讓受福之人得福頗厚,更令康熙這請「福」送「福」之人受益終生,因此民間稱此福為「請福聚福、送福得福」。正因如此,這塊福字碑一直被視為皇家至寶,珍藏在紫禁城之中。然而,福字碑傳至乾隆時期卻神秘失蹤了!乾隆一生最為嘆服的人就是祖父康熙,對「康熙御福」的失蹤自然無法釋懷。若干年後,當嘉慶向乾隆詢問「康熙御福」之事時,乾隆沉默良久後只說了八個字:「布衣之相,福澤萬民」。關於此碑的去向,從此成為了一個巨大的謎團。新中國成立後,在國務院的關注與批示之下,文物保護部門決定重修恭王府。1962年,周恩來總理會同一批著名專家視察恭王府,首次提出:要將恭王府保護好,將來有條件時對社會開放。後來,進行清查整理工作的文物工作人員在後花園滴翠峰的秘雲洞內,意外發現了一塊福字碑。後經多方考證,驗明這正是乾隆年間神秘失蹤的「康熙御福」石碑。至於這塊福字碑緣何會出現在恭王府花園,至今仍是一段歷史懸案。民間因此而演繹出了多種說法。有的說是乾隆給愛女固倫和孝公主的陪嫁,有的說是乾隆賜給了自己的寵臣和紳。而和紳得到此碑後,遂命人運來幾千塊太湖石,在後花園砌成京城一條巨龍,而這條龍的位置正好在北京的龍脈上,他將「天下第一福」藏在龍穴悉心供奉,稱之為「洞天福地」。或許正是有了它的庇佑,和紳從此洪福齊天,官運亨通,而且財源廣進,富可敵國。這一發現很快又帶來了另外一個謎團:既然歷代皇帝如此記掛此「福」,而福字碑在恭王府的藏身之處並不甚隱秘,那麼嘉慶及其後世的君王到底有沒有找到過此碑;如果曾經找到,為何沒有將其請回紫禁城?於是,又一個傳說誕生了:福字碑正好被鑲嵌在秘雲洞內太湖石天然形成的壽字一點處,拆碑必將壽字攔腰折斷,豈不成了「折壽」;而整個壽字又構成了滴翠峰的基石,拆碑勢必損毀假山。而假山山形被壘成了二龍戲珠中的龍首,拆碑就是拆龍頭。更富有戲劇性的是,福字碑朝向正好與風水中的龍脈相合,拆碑便會斷龍脈——取回福字碑要以毀龍頭、斷龍脈、損福折壽為代價,這是任何一位天子都不會做的事情。或許,這真的是「中華第一福」在恭王府保存至今的重要原因吧。不論福字碑是怎樣走進恭王府的,「天下第一福」的名聲卻從此不脛而走。傳說誰要能給家中老人請回這個「天下第一福」,就一定能夠為老人添福添壽。而且,這個「福」字在請回之後還有一定講究:除夕掛出,每日須凈手敬香,並於晚上用手去摸福字,由下向上,摸得越高就越長壽,至正月十五則必須收起深藏,此謂「摸年福增年壽」。待來年端午、中秋、重陽、冬至、除夕之日方可再掛出。一時之間,眾多海外名流紛紛慕名前來求福,以拓印掛軸孝敬長輩;外國訪華元首政要也紛紛前來景仰「天下第一福」;「福」字碑的碑拓也成為贈與海內外貴賓的國禮之一。


推薦閱讀:

毛澤東「天下第一風水寶地」大揭秘
天下第一人
天下第一《七律》是哪一首?
想練字?這一份字帖就夠了!天下第一小楷!
同志們好,我是天下第一雄關——居庸關!

TAG:天下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