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思歷史——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二.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1.秦的建立:秦王贏政從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後滅掉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建立秦朝。
2.「始皇帝」與三公九卿
(1)「始皇帝」的來歷:秦王嬴政統一天下後,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過五帝」,把「皇帝」,作為自己的名號。嬴政宣布自己為「始皇帝」,認為「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
皇帝制:皇權至上;國家的一切權力,即司法、立法和行政、軍事等大權總攬於皇帝一人之手;確立「家天下」的皇位繼承製度。——皇權高度集中的專制主義集權制度確立。
(2)三公九卿制(較為完備的中央官制):三公指丞相(輔佐皇帝處理全國政務)、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圖籍,並負責監察百官)、太尉(協助皇帝管理軍務);九卿指中央政府中三公之下的許多重要官職。三公九卿受皇帝直接管理;協助處理軍政財事務;互不統屬、互相牽制;便於皇帝集權。
3.廢分封,置郡縣(郡縣制的全面推行)
(1)郡縣制的建立:秦朝地方建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級地方行政機構。初為36郡後增至40餘郡。)、縣(郡的下級行政機構。縣的長官主要任務是治理民眾,管理財政、司法、獄訟和兵役。)、鄉里機構;長官由皇帝指派;開始設置選官考官制度。
(2)秦鞏固統一的措施:北擊匈奴,移民河套,修萬里長城;南平越族。修築驛道;統一文字;(「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貨幣和車軌;制訂秦律。
(3)先秦政治制度的階段特徵:
西周重視國家的制度建設,包括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官制在內的「周禮」體系得以確立。這是一個神權下降、王權強化、人文精神崛起的時代。戰國的變法運動,破壞了貴族等級社會,造就了一系列新的制度。君主集權制、官僚制、郡縣制等紛紛出現,對此後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秦朝確立了以皇帝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政體,郡縣制在全國範圍推廣。西漢王朝繼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而在地方實施「郡國並行」制,對地方官員的監察力度加強,至漢武帝時期州刺史的設立,標誌著監察制度更加嚴密。
4.中央集權的作用及影響:
積極:
①徹底打破了傳統的貴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國古代大一統王朝制度的基礎。對此後兩千多年的中國政治與社會產生了重要影響。
②有利於封建經濟文化的發展,對祖國疆域的初步奠定、對鞏固國家統一,以及形成以華夏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消極:
①秦朝依靠皇帝的專制權威,加強對人民的壓榨,使人民處境日趨惡劣,階級矛盾迅速激化。秦王朝十幾年后土崩瓦解。
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自由發展。
補充:
1、秦始皇確立皇帝制度:
①權力的高度集中:秦朝建立了強大的中央集權制度,權力的集中,成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徵。
②皇權的至高無上:首先,皇帝總攬國家一切大權,皇權至高無上。其次,確立了「家天下」的皇帝繼承製。
2、秦鞏固統一的措施:
皇帝制度的建立;
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度,地方實行郡縣制;
制定了一套選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
制定嚴酷的法律;
為了防禦匈奴,修建長城;
修建由都城通往各地的馳道;
開靈渠;
大規模移民。
3、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
原因(必然性):①經濟根源:封建經濟分散性,需要強有力的國家政權保證國統一;②政治根源:地主階級需要藉助強大的政權維護自己的經濟利益及鎮壓人民反抗;③思想根源:法家思想;
確立:秦朝這套中央到地方的統治機構,官職有明確的職責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牽制,統治機構的最高統治權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最終確保了地主階級對廣大勞動人民的專制統治。這套從中央到地方統治機構的建立,標誌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
推薦閱讀:
※《蘇州費氏歷史沿革》——費修竹
※「四聰八達」發微
※揭秘劉備三顧茅廬的歷史真相
※馬家軍興奮劑醜聞得揭露,看分析化學的歷史貢獻:興奮劑檢測
※【帝國落日】(2)魏源與郭嵩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