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與時尚

電視達人秀節目引起的思考:中老年人與時尚 來源:金色年代 作者:金色年代 我不反對過時尚生活,尤其是不反對年輕人過時尚生活,但我不贊成上了年紀的中老年人,因生怕落伍,也一味去追求時尚。理由很簡單,依我看來,所謂時尚,就是在一個特定的時段內,由少數人率先嘗試、最終成為社會部分人群所崇尚和仿效的生活樣式,具有流行與超常的特點。這種脫穎而出的率先嘗試,不僅要有勇氣,更要有底氣,還要與所處的年齡段相適應。 年輕人,初出茅廬,稚氣未脫,穿著打扮,放肆一點,社會能理解。改革開放初期,年輕人手提收錄機,在馬路上晃蕩,墨鏡上貼一塊標誌,而不願撕掉,今天看來是那麼的滑稽可笑,但當年的他們誰不為此而自豪?這些年,人們的著裝打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女性的露臍裝,男性的怪髮型,社會更是以寬容的心態接受了這種變化,尤其是體現在年輕人的身上,真不覺得是怪,反而是一種與眾不同的活力。 但很難想像,中老年人穿露臍裝,理個怪髮型會是怎樣的效果。 最近看電視達人秀的節目,時尚七太的表演給人們帶來了不少驚喜,性感奪人的露臍裝,動作妖艷的肚皮舞,她們選擇了那些中老年人不敢跳而年輕人非常喜歡的舞蹈,給眾人帶來極大的震撼。作為同齡人,我佩服她們不服老的精神,佩服她們對青春活力的嚮往,同時,也為我們的中老年人能趕上這個越來越有包容性和個性的社會而感到高興。 但我不敢看她們的表演,我總感到,中老年人跳肚皮舞太累,她們不必跟著流行的時尚方式來展示自己,應揚長避短,換個角度凸顯自己的風采,也許會更有韻味。 追求與我們的年齡與身份相匹配的美 由此我感到,社會對時尚的理解有點偏了,時尚的生活,並不代表著發展的趨勢,時尚是一種流行的生活樣式,所以時尚大多是今天來了明天就走。因此,它更多的是屬於年輕人,很少會成為整個社會的行動。現實生活中,硬要擠進時尚圈,我總感到是件很累的事。 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們這些人身體胖了,皮膚鬆了,頭髮少了,顏色變了……不服老當然可敬,不承認老那是違反了規律。塗脂抹粉,可改變我們的臉面,卻改變不了人老珠黃的自然規律;穿紅著綠,也能閃現流行的風韻,卻掩飾不了手上飽經風霜的痕迹。我們這樣的底氣,這樣的精力,這樣的體力,何必在同一個外形上與年輕人去爭奇鬥豔呢? 當然,時尚生活在新老交替的過程中,他不會全部被淘汰,也有少數被保留下來的,如喝咖啡、泡酒吧、跳華爾茲舞等,這些儘管不是今天的時尚,但歷經時間的洗禮,又適合今天中老年人享用,倒是值得我們關注的。 多元的世界,多元的文化,各得其所,和諧共存,才能展示人類的風采;錯位追求,必然適得其反:原本青春朝氣的年輕人,要模仿我們的端莊成熟很難,改變我們已成熟的丰韻,去追求少年英氣當然更難。 所以,人在十幾歲享受的是天真爛漫,二十幾歲享受的是活力四射,三十幾歲享受的是美麗從容,四十幾歲享受的是成熟優雅,五六十歲享受的是睿智安詳,七八十歲時,就享受做一個通透、平和、寧靜、可愛、可親的老太太或老爺爺。 因此,在我們從溫飽階段向富裕階段的轉變過程中,追求與我們的年齡與身份相匹配的美,就成了本話題的核心。儘管我們已不再年輕,身材已經變形,器官慢慢老化,我們還是要去發現一種力量,能使我們的身上繼續散發出迷人的魅力,讓人覺得親切和美麗,甚至讓人覺得你就像一本餘味無窮大書,永遠閱讀不完。這,究竟是什麼呢? 中老年人的美麗,更多的是來自你本身的氣質 八十多歲的老藝術家秦怡,漂亮的面龐上如今也留下了歲月的痕迹,她的頭髮都已經斑白,臉上的皮膚變得鬆弛,眼角布滿皺紋,但是她優雅的風度、端莊的氣質不但沒有與日遞減,反而與日俱增。尤其是嘴唇,在白皙皮膚的襯托下,顯得那樣紅潤。 指揮家曹鵬,也八十多歲了,頭髮稀少,帶著一副眼鏡,外貌上似乎與所謂的美無關,但只要他在舞台上一站,指揮棒一動,那種氣質,那種美感,再漂亮的年輕人也不敢與他同台比試。男人之美,在他工作的時候;老人之美,是由里朝外的透露,是他人生閱歷的展示,而這一切,是經多年的錘鍊而成。 由此我們是否發現了這樣一個規律:在人生旅途的每一個年齡段里,都搖曳著與之相稱的美麗。這種美麗,不完全依託外表,哪怕你姿色平平,卻有著一股吸引人的魅力,而這種魅力就是來自你本身的氣質。 所以,我想對中老年朋友說,與其去追求時尚,還不如培養我們中老年人的氣質。 一個被戲稱為最丑的人,卻說出了一句關於美的哲理 美國的前總統林肯,被戲稱為全美國最丑的人,但卻是當時最有男性魅力的人。他曾說:「一個人40歲以前的容貌依賴於父母的遺傳,40歲以後該由自己負責。」 俗話說,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四季輪迴,日月遞嬗;紅顏會消褪,青絲亦成灰。40歲後,先天之美,慢慢地消失,惟氣質永遠不老,人只要有氣質,就足以支撐起你一個又一個美的征程,即使是到了坐在輪椅上的那一天,還顯得那樣的儀態溫和,可親可敬。 我們中老年中有人很幸運,他們天然有著一種優雅的氣質。可是,還有許多人沒有這麼幸運,由於歷史的原因,家庭的環境,以至從未意識到氣質的培養和修鍊。不過,氣質完全可以後天培養,只要你意識到了,通過內外兼修,總有一天,你會聽到有人讚美你,「你的氣質真不錯!」 氣質是一種集相貌舉止、品位修養和情趣內涵於一身的表現,顯於形而駐於心,它不但需要成年累月地精雕細琢和潛心修鍊,更需要以文化底蘊為鋪墊的實戰磨礪。 與美麗相比,氣質包含了更多的元素,不僅指外在的容貌,更多的是舉手投足、穿著打扮顯露出來的品位,談吐,還有從內心深處散發出來的自信。 唯有氣質,才是一個人身上永遠的經典 有個讀小學一年級的小女孩,說什麼也不願意讓爺爺送她去上學,非要趕著上班的母親送。母親問她為什麼?沒想到小女孩竟然說:「爺爺穿得太亂七八糟了,很難看!」這絕不是小女孩愛虛榮,這確實是做爺爺的太不注意自己的形象。退休後,沒有了工作環境的約束,我們中的很多人穿著拖鞋逛馬路,裹著睡衣進超市,頭髮蓬亂,著裝隨意,這種不修邊幅的行為方式,還談何氣質?連最親的孫女都會對你另眼相看。 對上了年紀的人來說,衣不在多,在於精,選擇適合自己年齡服飾,並不是一種浪費。周恩來總理在南開學校讀書的時候,在大立鏡旁寫著:「面必凈,發必理,衣必整,鈕必結,頭宜正,肩宜平,胸宜寬,背宜直……」毫無疑問,後來他之所以能盡顯其人格魅力,和他時時注意自己儀錶和風度是分不開的。即使在生命的晚期,任憑病痛的折磨,那幅坐在沙發上的照片,依舊給了我們氣質脫俗的印象。總理的生命早就消逝,然而他這種獨有的氣質卻在我們的心中難以抹去。我們是否發現,生活中唯有氣質,才是一個人身上永遠的經典。 中老年人比年輕人更了解自己 其實,隨著年齡的增加,人的形象會逐漸固定下來,對生活的掌控程度也越來越高,此時,你不必去打探社會流行什麼,否則「穿起龍袍不像太子」,必定是很尷尬的事。只須憑藉幾十年的積累,你完全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信手拈來,就能自如地打扮自己。一些身材矮胖的老人喜歡上下一色,以顯得修長。婦女穿衣裙套裝時,上衣不宜短到剛及腰,裙子長度以到小腿肚稍下為宜等,稍作追求,即能顯露出你的風采。不少人稱中國駐英國大使傅瑩,為中國女性高官中她最優雅、最有氣質的人之一。看她的照片,你會發現,不同的場合,不同的著裝,傅瑩一定會用上一條與之相配的圍巾,與著裝相互點綴,融為一體。她戴的大多是清一色的凈色長圍巾,簡單、中性,落落大方。沒想到,就是這樣一條不起眼的圍巾,成了體現外交官優雅氣質的一個亮點。 中老年人的氣質從何而來? 不同性格的人,所展露的氣質是不太一樣的:性格開朗的人,往往表現出一種聰慧的氣質;溫文爾雅的人,多顯露出高潔的氣質;秀麗端莊的人,氣質則表現為恬靜……總的看來,氣質培養,需要外在的打扮,更需要內在修養的提高,外在美可能幾個小時就能學到,但是內在的氣質卻要不斷地學習,氣質是人內在的涵養的外在表現,一個中老年人之所以著裝得體,談吐文雅,行動穩重,落落大方.,與他的閱歷知識,生活情趣是分不開的。其中,讀書學習成了培養氣質的必須經過的途徑。 有朋友對我說,去歐洲旅遊,發現歐洲中老年人氣質特好,真令人羨慕。其實,歐洲中老年人的皮膚絕對沒有我們中國人那麼細膩,歐洲中老年人的形態,比中國同齡人要老得多。那他們特好的氣質從何而來?我想,這也許就是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區別。如今,當我們解決了溫飽問題,開始向小康生活奔去,提升和培養人優秀的氣質,也就自然而然地擺到了議事日程上來了。其中,加強學習,改變觀念,就成了關鍵所在。 有人總對我說,法國是個浪漫的國家,但我總覺得法國更是個注重文化發展的國家和全民學習的國家。他們也經歷過與我們今天相同的歷史境況,當年,為提升大眾的氣質,出版過許許多多供人學習的圖書,其中一本《世界藝術史圖集》,只須初中文化,就能讀懂,只要讀過這本書,你對世界藝術就有所了解,這本書不僅提供了人們對藝術的談資,更是無意中提升大家的文化修養。 一個外在打扮得再漂亮的人,如一問三不知,顯然在他身上氣質二字就無從談起。一個有氣質的人,之所以能儀態端莊,是因為他充滿自信;之所以著裝得體,是因為他懂得什麼是屬於自己的美;之所以能談笑風生,是因為他把握了生活的真諦。而這一切,不學習又怎麼可能獲得呢? 模仿時尚並不難,提升氣質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唯有如此,才能使我們今天的生活更精彩。 但願我沒有給中老年朋友出了個難題。

(責任編輯:明天會更好)

推薦閱讀:

改善體質吃什麼比較好 中老年人常吃10食物改善體質
35歲那年,我獲得了中老年舞廳的入場券
夕陽不會無限好, 快樂一秒是一秒!無數中老年人受益
中老年人處理婚外情的三對策
老人友家:中老年人如何遠離和預防中風,這裡有方法!

TAG:時尚 | 老年人 | 中老年人 | 中老年 | 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