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阿Q為鏡,在反思中前行
06-11
?以阿Q為鏡,在反思中前行所謂經典,是不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失去意義的,反而會隨著時代的變化更顯其魅力。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恰是一部經得起時代淘洗的經典。作品中的主人公阿Q像一面鏡子,讓我們在反思中前行。1.阿Q是一個無名無姓無籍貫,在政治、經濟上備受剝削與壓迫,一無所有的貧苦農民。作者在第一章《序》中,詳說了給阿Q作傳的困難。關於「文章的名目」,「列傳,自傳,內傳,外傳,別傳,家傳,小傳……」都不合適,最後只能從「閑話休提言歸正傳」中,取出「正傳」二字來,「作為名目」。關於阿Q的姓氏和名字,由於實在無從查找,最後只好「照英國流行的拼法寫他為阿Quei」,「略作阿Q」。關於籍貫,由於阿Q的姓氏是不確定的,且他居無定所,所以,他的籍貫也難以考證。2.阿Q在現實悲慘、屈辱的奴隸命運中,精神嚴重扭曲和變態,形成了一套精神勝利法,即自尊自貴、自欺自慰、自輕自賤,健忘麻木、懼強凌弱。精神勝利法是阿Q平衡現實悲慘命運的方法。然而阿Q精神勝利法的應用史,卻是阿Q一次又一次的受辱史、失敗史。阿Q無家 、無固定職業,在和別人發生口角時,會瞪著眼睛自尊自貴地說「我們先前——比你闊的多啦」,可這只是借過去來掩蓋現在的窘狀罷了。況且,阿Q無名無姓無籍貫,他所說的「先前」,誰知道呢?阿Q的未來怎樣他自己都不知道,卻「瞧不起」既有錢又是「文童」爹爹的趙太爺、錢太爺,總想:「自己的兒子要闊多啦。」進了幾回城,阿Q更是自負,既鄙薄城裡人把「長凳」叫「條凳」,又嘲笑鄉下人沒見過城裡的魚。阿Q的自尊自貴,與物質上的一無所有和精神上的扭曲有關,他在自己的思維里,開闢了一個狹小的空間,通過自尊自貴的方式,存放自己無賴式的無奈,以獲得暫時性的解脫,可憐又可恨!阿Q頭皮上有幾處癩瘡疤,因此諱說「癩」字以及一切近於「賴」的音。後來,「光,亮,燈,燭」都諱了。閑人們故意犯阿Q的忌諱,阿Q抵抗不過,最後被打。閑人打完他後,心滿意足的走了。他卻自欺自慰道:「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的世界真不像樣……」這麼想後,他也心滿意足了。慢慢的,幾乎全部都知道他有一種精神勝利法了,別人再要打他時,會告訴他:「阿Q,這不是兒子打老子,是人打畜牲。」還讓他自己說:「人打畜牲!」阿Q不願意說自己是畜牲。歪著頭回應說:「打蟲豸,好不好?我是蟲豸——」不難發現,真正與阿Q叫板時,阿Q是不敢反抗的,只會自輕自賤,甚至還以自輕自賤為榮!阿Q因為自己沒有王胡捉的虱子多,也沒有王胡的虱子在嘴裡咬得響而生氣,隨後挑釁了王胡,可卻沒打過王胡。正無所適從之際,看到了錢太爺的大兒子,因錢太爺的大兒子進的洋學堂,又跑到東洋去了,再回來時,沒了辮子。所以,阿Q見到錢太爺的大兒子了,常在心裡暗罵「假洋鬼子」。但這次正趕上被王胡打後氣不順,於是就說出來了「禿兒。驢……」錢太爺的大兒子聽到後,拿了棍子大步過來。阿Q知道自己逃不過了,就等著挨打。受了那一棍後,阿Q反倒覺得完成了一件事,忘了剛剛的經歷,輕鬆的有些高興了。阿Q在被小尼姑罵了「斷子絕孫」後,想到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覺得自己應該有一個女人了。因此,在晚上舂米前,對趙太爺家裡唯一的女僕吳媽說:「我想和你睏覺。」吳媽嚇得且跑且嚷,阿Q又被打了。在被打之後,阿Q卻覺得一件事情已經結束了,心裡沒有掛礙了。阿Q的健忘麻木,讓他在屈辱過後立刻解脫。然而阿Q從不反思自己被打的原因,只是一味麻木的遺忘,故而他的「輕鬆」,只是一次又一次屈辱痛苦的惡性循環罷了。人類的劣根性之一就是可以在欺負弱者中獲得某種快感。阿Q更是如此,他看不起王胡,挑釁王胡,在打不過王胡時又說「君子動口不動手」,王胡哪管那個,自然接著打。他先被王胡打了,又被錢太爺家的大兒子打了。隨後,見到了靜修庵里的小尼姑,便又想在欺負弱者中獲得某種快感了。便把自己挨打的事歸咎於無辜的小尼姑,既罵罵咧咧又動手動腳,還誣陷小尼姑「和尚動得」。阿Q「認真」的想和吳媽「睏覺」而不得後,連「短工」的活兒也接不到了。為了「求食」,去靜修庵里偷蘿蔔,被老尼姑發現後,還理直氣壯的說歪理。歸根結底,是阿Q懼強凌弱的劣根性在作祟。被王胡打了,會生悶氣,會亂猜測。看到錢太爺家的大兒子拿來了棍子,等著被打。看到小尼姑,無所不用其極的欺負。看到老尼姑,恬不知恥的胡說八道。懼強凌弱的阿Q身上所呈現的流氓習性,每每讀來,都讓人憤恨不已!強者是他的災難,他是弱者的災難。強者收拾他,是他活該。他欺負弱者,是他無恥!阿Q這一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驚人的普遍性。日月輪轉,春秋代序。歷史的車輪走過了一個又一個時代。時間的不可逆性註定了許多人事物會被飛快的拋下。然而,阿Q卻像一面鏡子,自產生之日起便照著世間的眾生相。我們透過這面鏡子能看到什麼,決定了我們會反思什麼。我們會反思什麼,決定了我們會成就什麼。石康說:「只有人會對人感興趣」。是啊!文學即人學,研究文學作品的一個重點就是研究文學作品中的人。通過研究作品中的人的人生、人性、人情,來影響現實中的人生、人性、人情。以期我們的時代更健康、更文明!縱然我們無法像魯迅先生一樣,在壓力重重時絕望的抗爭。但我們最起碼應像魯迅先生一樣,有作為一個人的擔當!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像一面鏡子,讓我們在反思中前行,在前行中漸漸扛起對於時代的擔當!參考篇目:《阿Q正傳》注文字來源網路閱讀與欣賞
推薦閱讀:
※積弊成患,「紅包」現象需反思
※課後反思
※24——「災難報道」背後的災難——對「5·12汶川大地震」災難報道的一些反思
※反思當代中國教育三大問題
※【暢所欲言】對「法律共同體」概念的反思
TAG: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