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轉載】達摩四論摸象 第六講

達摩四論摸象

懸智法師講

真誠居士編

第六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謝謝大家一起來學習,上次我們講的叫〈觀心論〉。〈觀心論〉的目的在「破相」,又叫做〈破相論〉。我們是一個很小的修行團體,如果人家問我們:「師父啊!師兄師姊你們這個團體修行什麼法門呢?」如果你這樣答:「我修無為法,或者無門為門。」那人家就不易了解了。所以我們學達摩禪的人呢!我們可以這樣說我們修的是「觀心法門」。

觀心包括四個心:省心、觀心、安心、調心。觀心的目的在破相,破相的目的在那裡呢?就是叫我們見性。破相見性,這是《金剛經》里最重要的,那這個〈血脈論〉就是講見性了,就是你觀心會得到什麼結果呢?就是你會見性。所以這三部論:〈觀心論〉、〈血脈論〉、〈悟性論〉,是第一部〈理行論〉理入的延續。

我們佛教徒也好,基督徒也好,其他各種宗教也好,我們有一個總共的目標,就是要見性。我們中國儒家也是要見性,不過每個人用的名詞不同,基督講我看見了神,在佛教講就是我見性了。如果一個師父,一個出家人,他發心去出家,去修道,但是他不努力去明心見性,也不領導信徒們去明心見性,我們講他不是一個好的師父。如果他一天到晚就是叫你出錢做功德,那他不但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眾生。

這一個達摩大師〈血脈論〉,有一位韓國禪師講:「你每一句都要背出來,而且你唸的時候不是只是單單用你的嘴,要用你的心。」第一句「三界混起"這只是半句,不是完整的句子,因為我們要精讀的關係,所以進度很慢。「三",我們人類用的數目是一到十,用的最多的數目字,你到字典里去查,就知道用得最多的就是三。「界",什麼叫界呢?就是三個範圍,三個層次,三個組合,在我們現在來講就是「次元」,那三個次元在我們現在用的很多。

像我們人有身、心、靈就是三個次元,人有身體,有心,有靈魂。也可以講天、地、人;水、火、風;生物、植物、礦物。這個整個的大宇宙,我們佛家的理論,分成三個界相,三個層次,就是我們上次讀的〈觀心論〉裡面講的欲界、色界、無色界。也有佛經裡邊把它分做十法界,四聖、六凡。本來我們人光知道三次元的東西,就是長、寬、高這個存在的世界。自從愛因斯坦他的〈相對論〉發表之後,人加上了時間,變成四次元的空間。

那三界是一個總名詞,那你要細分,在色界有二十八層天,還有四空定,那這個你要讀佛教的基本佛學,你才搞得清楚。地獄,有多少的地獄,每個地獄裡的眾生是什麼情形,壽命有多長?

這一切我們小孩如大人講的傻瓜瓜,愛叫媽媽講故事:「有個白馬王子娶了公主……。」「娶了公主後怎樣呢?」「生了小孩……」「媽媽!生了小孩後怎樣呢?」那就問個沒完。也有小孩會問:「媽媽這個月亮,太陽,人從什麼地方來的?」三界從什麼地方升起來的呢?只有兩個答案,一個答案就是:「我不知道!」一個答案就是:「神造的。」

「混起",這個混起是講大宇宙的基本法律,就是說永遠在變化,一起一落,一起一落。你的生命從生老病死,一個植物從種子發芽,開花,結果,凋謝。這一個根本的法則,是任何人不能避免的。但是你的生命並沒有終止,我們物質的身體雖然有衰老,但是生命是永恆的。那為什麼這些東西會升起來呢?從什麼地方來的呢?一定有個來源。人類講起來,雖然我們知道的有六千年文明,極度的發展不過是最近幾百年的時間。那從什麼地方來?一個「不知道!」一個「從神造的。」

偉大的釋迦牟尼佛指出,下面一句「同歸一心",是你的心造出來的,可能很多人不相信。師父!我的心有這麼大的力量嗎?講起這個心,我們是用普通的名詞,很多種名稱,什麼阿賴耶識,什麼真如,什麼佛性,什麼意識,什麼心靈,什麼潛意識,什麼超流意識、超覺意識,都是在講這個。你如果學過佛教的「唯識宗」很有名的一句,每天做晚課裡面有,《華嚴經》裡面講:「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為什麼你要做我的兒子,我要做你的太太,你要做我的先生,什麼人規定的?什麼人造的?是你自己造的,你的心造的。

「前佛後佛,以心傳心"。真實佛我們不要把他限定在釋迦牟尼佛,我們中國孔夫子他也叫做佛,不過他不叫做佛,他叫做聖人,印度人叫做佛。他們傳給我們什麼東西呢?教給我們什麼東西呢?他們並不是叫我們去發財,你能不能發財,你窮也是你自己心造出來的。如果一位師父講,我能給你祝福或者我能叫你發財,那我們先和他講:「那師父你一天到晚叫我們捐錢幹什麼呢?你既然能叫人家發財,那你自己先發財好了嘛!不要我們來捐了嘛!」

佛不是來教我們這些東西,他教我們的是認識你的心靈,他是最偉大的心靈的醫生,醫我們的心病。「不立文字",不用語言,我們都是限制在語言裡面,再過一段時期,人完全被電腦所控制,和機器人一樣。那不要文字,人可以溝通嗎?那請問你,禪宗你不立文字,就是不要文字,那用什麼方法呢?有的人講他用身體的動作,其實你身體的動作也是文字啊!不過不是寫出來的文字,所以現在外國人也有一種叫「肢體語言」。

講到這裡,中國人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等於啞子吃黃蓮,有苦講不出;等於有人給你一塊糖,你知道甜,甜到怎麼樣?那怎麼樣呢?那你把這一塊糖,親自擺在他的嘴裡,那甜是這樣的。所以我們有首很有名的詩是這樣講:「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這裡第一個釋迦牟尼佛以心傳心的,傳給誰呢?我們知道就是摩訶迦葉,之後呢?阿難他問摩訶迦葉:「大師兄!佛陀不立文字傳給你的是什麼東西呢?是什麼祕密呢?謝謝你大師兄,你可以傳給我嗎?」大迦葉這時就叫他的名字Ananda「阿難陀!」他聽到就說:「Yes!Sir!」下面一句:「倒卻門前剎桿!」

很多佛教徒都給文字困在這句裡面,上面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他不去研究,他偏研究這個怪理怪氣的東西:「倒卻門前剎桿",剎桿是一個柱子,「你把這個柱子倒下來。」有的講可能是「破相」吧!解釋更加莫名其妙的就是我們中國道家,他有另外的解釋。

我看了這麼多書,沒有一個把這一句解釋清楚的,只有一個人解釋清楚,誰?天主教徒,台灣輔仁大學的高材生,所以我們不要看不起人。天主教徒寫了一部禪宗的書,很有名《禪的黃金時代》「THEGOLDENTIMEOFCHAN",在英語界非常有名,是吳經熊寫的,他的學生也是天主教徒,他把這句解釋出來,是什麼意思呢?

每一次釋迦佛要傳法的時候,先要把這個旗杆升起來叫人家看到,「啊!旗杆升起來了,釋迦牟尼佛現在講經了,我們快點去。」等於現在天主教「當!當!當!"教堂打鐘了,我們去禮拜。但是一講完之後,這個旗杆就放收下來,表示釋迦佛講法講完了。

當這個迦葉尊者說:「Ananda!」「Yes!Sir!」講經完畢。釋迦牟尼佛傳給我大迦葉,我大師兄什麼東西?就是這個東西。我叫你一句阿難陀,你能答我:「Yes!Sir!」就是這個東西。「我能講話的是誰?我為什麼能講話?誰叫我能講話?你阿難能聽到我的聲音,能夠答我:﹃Yes!Sir!﹄這是誰答的?這不是你的心,還是什麼?」阿難馬上大悟,繼承二祖的地位,很簡單。

在達摩祖師初期的禪宗,從初祖到六祖都是非常的明白,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但是到六祖以後,可惜了!明明的一個明月被推到污雲裡面去,不能講給他聽。這是禪宗的祕密,不能隨便講,要在密室私人的時候才能傳授,六耳不言,等於一貫道一樣,有三個人都不能講,你學回去,爸爸媽媽老婆你都不能講。一貫道是從禪宗家裡面學來的。禪宗走到荊棘叢林裡面去,現在我們學禪宗的人,很難學,他們把它搞到神神密密的東西。

那現在怎麼辦?我們只有從達摩祖師最基本的經典來了解,「問曰」問,就是一個學生問達摩祖師:「若不立文字,以何為心?」但是我們要知道禪宗不是不要文字,它不依賴文字,禪宗不是不講話的,那不講話還有什麼了不起。那你既然不要文字,文字是表達我們心的一個符號,一個方法。當然文字不是心,心不是文字,它裡面還是有段距離,如果文字是事實的話,我們講起火了,那房子就會燒起來了,但是房子沒有燒你光是講起火。

我還記得雷久南博士第一次來演講的時候,她問人:「有沒有永遠的真理」,有人講:「有啊!」她說:「你舉一個例子來。」「火一定是熱的,這是一定的真理。」,雷久南笑了:「那為什麼被催眠的人可以走火呢?在電視上都看到那個火燒得鐵板都熱,那個人赤腳在那裡走過去,他一點也不覺得熱,你問他,他說好涼爽!那怎麼火是熱的,是永遠的真理呢?」

那你以什麼東西為心呢?答曰,達摩祖師答這一個學生的問:「汝問吾,即是汝心。」你現在問我,就是你的心了嘛!「吾答汝,即是吾心。」這裡每一句都要背出來。對你有很大的幫助,或者你自己當它是寶貝,慢慢你會知道。我答你就是我的心,「吾若無心,因何解答汝?」我如果沒有心,那我怎麼能解你的問題呢?

「汝若無心,因何解吾問?」你如果沒有心,你如何知道來問我問題呢?「問吾即是汝心,從無始曠大劫以來,乃至施為運動一切時中,一切處所,皆是汝本心。」你能夠吃飯,你能夠走路,任何的地方,任何的時間就是你的心,沒有心,你怎麼會走路呢?

這下面「皆是汝本佛。」這一個心就是你本來的佛,你不叫他佛也可以,但是在佛教來講這個就是佛。「即心是佛,亦復如是。」這一句在這裡斷句。「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你不要把它解做佛裡面有心,心裏面有佛,你這樣解就把它變成二個東西了,不是佛裡面有心,心裏面有佛。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是一個東西。

《心經》講:「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這個道理。我們修凈土宗的人,《觀無量壽佛經》明明白白說出來:「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但是我們的難處在那裡呢?就是不能承擔,我們不相信,太容易了,佛難道就是這樣的嗎?不肯承擔。講一個禪宗公案,大梅禪師問馬祖師父:「請問你,什麼是佛?」

我們學佛的人,你要起懷疑,任何的科學,任何的發明,連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的開悟,都是從「懷疑」產生的。如果你對這個宇宙,這個生命沒有懷疑,那不是人類了,是一隻狗,一隻貓了嘛。人一定會有懷疑,有思想的,那我們佛教徒先要解決一個「佛是什麼?什麼是佛?」大梅問師父,馬祖講:「即心即佛」,他就是學達摩祖師的。大梅一聽,馬上回家,再也不學什麼東西了,就穩坐太平椅。

經過了二十年之後,有一個師兄,要去試一試大梅的思想有沒改變,他的境界到什麼地方?「大梅師兄!請問你,你從師父那裡學了什麼東西?之後你就二十年住山,不去學了。你得到了什麼東西能教你住山二十年。」住山要能得住。現在好多師父叫他三天不出街都不行,一天到晚要去居士那裡「化緣」。

上回妙鏡法師(已於公元2003年4月在台灣苗栗法雲寺圓寂)來奧克蘭,「妙鏡長老!您不容易,二十年孤獨在美國山頂上一個茅蓬。」我去過一次,「你住得住,算你是好手!」一出來到台灣講經,轟動台灣,我說:「你今天這樣的成就,就是在美國坐二十年冷板凳得來的功夫。」大梅說:「師弟,我沒有從師父那裡得到好的東西,我不過知道一個『即心即佛』,我就住山二十年。」師弟講:「我知道了!」在這裡講:「快不快?」快雖然快,但是在禪宗來講已經慢了,那人家講:「師父啊!《法華經》講龍女成佛,快不快?」「雖然快,但是在禪宗來講已經慢了。」怎麼慢了,她即刻表演,龍女即刻成佛,為什麼師父你要講:「慢了!」慢在這裡,你本來是佛,你現在還要變作佛,在禪宗,你已經不是上上的根器。

「哦!大梅師兄,你要知道,但是現在師父的說法方法改了,不是這樣講了!」「師父怎麼講?」師弟:「師父講,非心非佛。」大梅一聽:「這個老傢伙!欺騙人家無了期,管他什麼非心非佛,我還是即心即佛。」這個師弟回去,講給馬祖聽,馬祖老懷大慰:「梅子熟矣!大梅你的師兄,他已經到了成熟階段,腳根不再被人轉。」「是心是佛、非心非佛」這是文字,如果你知道不立文字的意思,就是這個東西。

「即心即佛,非心非佛」這是文字,你知道不立文字,就是這個東西,你講它不是佛也可以,你講它是佛也可以,你講它是任何東西都可以,你講它不是任何東西都可以。所以這裡講:「除此心外」如果你離開這個心的外面,「終無別佛可得。」你在這個心的外面,再去找一個佛可得沒有。「離此心外覓菩提涅槃無有是處。」你要離開這個心去找,找什麼東西呢?一個是菩提,一個是涅槃。

菩提就是釋迦牟尼佛斷除「所知障」而得的大菩提果,涅槃就是釋迦牟尼佛斷除「煩惱障」而得到的涅槃果。一個是「斷無明」,一個是「斷煩惱」,這兩個東西,離開你的心是沒有辦法得到的。

所以《心經》:「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貌三菩提。」這個是在般若的裡面,般若就是你心的智慧,你離開了,這個心就無有是處。講起這裡,釋迦佛的菩提、涅槃這兩個果是同時證得的,在菩提樹下。但是我們凡夫有的人先得到菩提果,有的人先得到涅槃果,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我們的根器有頓有漸,漸的人呢?一步一步斷煩惱,到最後斷無明。頓的人呢?一下把無明給破了,逐漸再一步一步破煩惱。所以佛教裡面有頓修和漸修這兩個法門。

「自性真實,非因非果。」這一句,我上次講,我講這個我都會發抖,害怕不敢講,為什麼不敢講呢?第一我怕把這個意思講錯,下面我要舉例,講錯的後果多大;第二我怕講的時候會叫其他的師父不高興;第三有的人你和他講,他不但得不到好處,你反而把他害了。「自性真實,非因非果。」對人家講都是要講因果的,不能講非因非果,你小心!你講非因非果會把人害了。但是「自性真實,非因非果。」你的佛性裡面是沒有因果的,這就是龍樹〈中論〉所提出來的:不生不滅,不穢不凈,不來不去。無因無果,那裡有因?那裡有果?這樣講,有的人會傷害到他。

在這裡舉出一個例子,百丈禪師上堂說法的時候,有一個師兄問百丈的一個徒弟,你講講懷海師兄平時都說什麼法給大家呢?這個徒弟講了好多,他都搖頭。「他還有沒有講其他的法呢?」這個徒弟講:「有一個法,在說法完畢,大家離開散去的時候,他忽然叫:『大家!』此刻,大家把頭回過來一看,他說:『一生一世,就是這個東西,回頭轉腦,做什麼?』」「啊!我現在才親自見到懷海師兄。」這個和大迦葉叫「阿難!」一樣,這個地方叫你悟性,見性。

但百丈講完法之後,人家都走了,有一個老翁他不走,他還站在那裡,百丈就問:「啊!老公公你從那裡來?你是什麼人?為什麼你不走呢?」「百丈禪師!我苦啊!我不是「人"啊!我當了狐狸已經五百年了,我希望百丈禪師能幫我脫離這個狐狸的報。」百丈禪師講:「你什麼因果會墮到狐里身去?」他說:「我就是講法講錯了。我以前也是和你一樣,開堂說法,有一次一個徒弟問我:『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我就答了一句:『不落因果!』我就當了狐狸五百世了。」

百丈禪師講:「那你來問我好了,我來答。」「請問師父,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百丈答:「不昧因果!」英文翻作「Notblindcauseandeffects。」,他對因果是「明明白白」大修行人不昧因果,這個老翁立刻謝他:「我去了。」就站在那裡往生了,但是變成了一隻狐狸。後來在禪宗叢林裡面,學禪的個個都討論這一個公案。現在我們來看「自性真實,非因非果。」百丈禪師他答的沒有錯,不過他也錯在這裡,要這樣答:「自性真實,不落因果。」

在你佛性裡面,你本性裡面,在你中道的第一義裡面,什麼叫因?什麼叫果?什麼叫佛?什麼叫眾生?什麼叫菩提涅槃?如同空話。但是他錯就在這裡:大修行人,前面的主詞subject是用大修行人,他沒有用達摩祖師的自性真實不落因果,所以後來的人批評百丈禪師,你雖然對,只對了一半。他雖然錯,也只錯了一半。兩賽一彩,兩個人賭錢,但是得到的獎品是一個。所以這一句話不容易解,也不能隨便解,解得不好,自己就受虧損了,誤導眾生。

「法即是心義。」法,一切的人事物都叫做法,法有多少種呢?有的搞得很多,但是我們用最簡單的,〈百法明門論〉是一百種,都是講到心的。「自心是涅槃,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無有是處,佛及菩提皆在何處?」達摩祖師答他的問,他是用比喻,我時常講全世界最會講比喻的人發現有幾個,《伊索寓言》是文學作品是講比喻的,還有耶穌是最會講比喻的人,釋迦牟尼佛也是,釋迦牟尼佛講的浪子回家,和耶穌講的浪子回家,一模一樣。還有我們中國的《莊子》,那講的比喻妙的不得了。為什麼要講比喻呢?我們不了解,沒有辦法了,用個比喻叫你了解。比喻什麼東西呢?「譬如有人以手捉虛空得否?」如果有一個人用手來抓虛空,可以抓得到嗎?

有二個禪僧時常在討論,有一個師兄問師弟:「師弟!你能夠捉到虛空嗎?」他說:「我可以捉到虛空。」他那個手就在虛空中一捉一捉。他哈哈笑了:「你這樣怎麼能捉到虛空呢?」「那師兄你怎麼捉呢?」師兄就把師弟的鼻子一扭,扭得師弟痛得不得了。「啊呀!痛死人了。」這樣才能捉到虛空,虛空要這樣捉。「虛空但有名,亦無相貌。」虛空嘛!它是一個名嘛!他又沒有樣子,「取不得,捨不得,是捉空不得。除此之外,覓佛終不得也。」不是見佛終不得也,是「覓」佛終不得也。

這個虛空你要捉它是捉不到,但是你不能離開它,你現在坐在這裡就是有個虛空,你才能坐。我們有時並不覺得虛空的寶貴、覺得虛空的重要。做一個比方,如果你在那裡等巴士,等了好久,來了,你好高興,上去了。但是他有一個牌子給你看「FullBus",啊呀!你氣得不得了。「FullBus"就是等於沒有虛空,沒有位子給你,那你就覺得這個虛空多麼寶貴,多麼重要,沒有虛空你怎麼走?就擋住了。你要捉它,捉不到。你要離開它,又離開它不得。這個比喻哦,太好了!就是講這個心,這個心就是佛,你要找它呢?找不到,在那裡呢?我現在講話的就是了嘛!

沒有它我怎麼講話,你聽到的就是了嘛!你沒有它你怎麼聽到?沒有它你就變成一個石頭了嘛!你要找它找不到,但是你要離開它,沒有辦法離開。所以傅大士才講:「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它沒有一時一刻離開過你的,它和你最親,最親近的,比你的太太,比你的先生,比你的兒女還要親近,它是永遠和你在一起並不分離。

佛是自心作得,當然啦!自心作佛嘛!「因何離此心外覓佛?」你怎麼離開這個心去找佛呢?佛在那裡呢?所以佛光山的師父常常唱給我們聽:「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皆有靈山塔,好在靈山塔下修,塔下修。」

如果你「前佛後佛,只言其心」前佛後佛就是講心,你說:「啊呀!這個句子都是重覆了,顛來倒去都是講這個。你要知道,這是口訣,這不是理論文章。理論文章,《心經》一個字扣一個子,它的組織嚴密,要比科學論文,還要嚴謹。但是這個口訣,翻來覆去都是講這個東西,它是有它的意思。你以為重覆了,講來講去都是這樣的,不是這樣的。

「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若言心外有佛,佛在何處?心外既無佛,何起佛見?遞相誑惑,不能了本心,被它無情物攝,無自由分。若也不信,自誑無益。佛無過患,眾生顛倒不覺,不知自心是佛。」佛在那裡?我們會指出來大殿裡面不是佛嗎?佛光山那大佛不是佛嗎?被無情物攝,你認為木頭的、鐵的、銅的、畫的是佛,它是無情的,如果它真正是佛,我請問你,這次地震怎麼佛像會倒呢?這麼多寺院會倒呢?那是假佛嘛!真正的佛還能被地震把它震得倒嗎?那是無情物攝,那是一個象徵。所以講到這裡好多師父會不高興,我們要叫人捐錢造大佛,你說那一個是假佛,那人家不出錢了,怎麼辦?那你懸智師父一個人出好了。

有一個學禪宗的宰相裴休,在禪宗裡面除了達摩祖師的開示,就是二部書講得是最明白的,一本是〈頓悟入門要論〉,這是大珠?慧海禪師作的;一本就是〈傳心法要〉,黃檗禪師作的。這二部書把佛教講得明明白白,這個裴休有一次到寺院里去參觀,寺院裡面的壁上,畫了好多高僧像,寺院裡面雖然都是畫的《西遊記》、唐僧取經、地獄十八變。

但是有一個師父叫畫家畫一個西廂記,信徒個個都反感起來了,「師父啊!你不能畫這個啊!」這個不關你佛教的事,旁邊還寫一句:「怎奈得他,秋波一轉!」啊呀!師父這種張生偕鶯鶯的這種像,不能在寺院的牆壁畫出來,但師父說:「老僧由此悟道。」

正如有一個師父問一個大官,你真正體會這一首「小艷詩"嗎?「頻呼小玉原無事,只要檀郎識得聲。」不了解,那個圜悟禪師剛剛走到外面,那個雞咯!咯!咯!開悟了。只要「檀郎識得聲。」那個小姐在那裡叫丫環:「小玉!小玉!」不是叫小玉,是叫在外面的情郎知道,我在這裡啊!我在這裡啊!

那一個裴休看到高僧像就問:「師父!高僧的像在這裡,高僧現在在那裡呢?」啊呀!沒有辦法答,答不出。「這裡還有禪宗的師父嗎?」「有!」「有一個好像是禪宗的師父,但是他光是在那裡燒飯、掃地。」「好!請他來。」黃檗禪師來了,他之後終身供養黃檗禪師,認他為師。

〈傳心法要〉就是黃檗禪師講解,由裴休集寫的。他說:「師父啊!我問他們高僧的尊容在這裡,但是那高僧的人,現在在那裡?他們都答不出,你能答我嗎?」「裴休!」「師父!我在這裡。」「在哪裡?」他知道了,高僧的像在這裡,高僧在那裡?就是我叫你名字的時候「裴休"你一答的時候,在這個心的裡面。所以他說這麼偉大的師父,怎麼讓他做這麼低賤的工作,掃地、煮飯啊!請到我宰相府供養待奉。人家才知道有一個黃檗大禪師,否則就在默默無名的裡面埋沒了。就講到這裡,時間到了。希望大家回去的時候,好好地參一參,講話的是誰?走路的是誰?不一定你們的機緣到了,就恭喜你們見性了。迴向: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謝謝大家來聽!


推薦閱讀:

尋找簡單 轉載
【轉載】配樂朗誦《夢裡,與你相約一起看月亮海》朗誦:淡妝
[轉載]歐陽玠--神秘命理(6)
[轉載]瞎子算命神煞口訣

TAG: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