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韋然超:修辭趣談(下)

十、婉 曲

對於某種事物,不用開門見山、一針見血的詞語去說明,卻用拐彎抹角、委婉曲折的方式來表達,以暗示給讀者或聽者的,這就叫做婉曲。司馬光《遷叟詩話》云:「古人為詩,貴於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說的就是這一種修辭法。婉曲和諱飾不同,諱飾是為了怕得罪人或聽讀者不高興而改用好聽的詞句去裝飾美化;而婉曲卻不便明說而用委曲含蓄的詞句來烘托暗示,這是兩者的區別所在。婉曲在修辭上的運用最為普遍,更不受任何格式所拘束,因而表現手法種種,各盡其妙。現略舉數例說明如下: 例一:從前楊州一帶地方的酒家,為了降低成本,獵取更多的利潤,不惜弄虛作假,利已損人,最慣用的方法就是酒里充水,遍地生財。他們大概是對胡大川的《幻想詩》讀得太濫熟了,做生意也靈活運用起來。胡大川《幻想詩》有一首是這樣的:「購得益州+樣箋,表將心愿達青天。好花常令朝朝艷,明月何妨夜夜圓。大地有泉皆化酒,長林無樹不搖錢。書成卻待凌風奏,鬼怨神愁夜悄然。」不過,酒里充水,難免顧慮重重,一是充久了擔心變醋;二是顧客嘗酒淡了不成交易;三是被識破了往後生意就不好做了。所以充水要在交易時進行,又要保密得好。有一天,某顧客到一家酒店買酒,夥計把酒打了出來,掌柜的問:「楊子江中今若何?」夥計答道:「北方壬癸早調和。」那顧客聽了尋思:楊子江中有的是沙石和魚蝦,最多的還是水。可是這裡既不搞建築,何用沙石;又不開飯館,何必問魚蝦!因此掌柜問的無疑是水;又「北方壬癸」屬水,夥計答的也是水。於是對掌柜說:「有錢不買金生麗,請退我錢來。」掌柜接著說:「對面青山綠更多,還是買本店的酒吧!」 他們三人的對話,恰成一首七言絕句:「楊子江中今若何?北方壬癸早調和。有錢不買金生麗,對面青山綠更多。」這四句都是隱語,都隱藏著「水」 字不說出來。第一二兩句那顧客己經想出來了,無需再作解釋;第三句引自《千字文》:「金生麗水」,不說「水」; 第四句來自成語:「青山綠水」, 也不說「水」。 這麼一來,酒里充水卻被傳為佳話,供人們茶餘飯後閑聊。 例二:某君喜作十七字詩,其舅單眼,因嘲之云: 攜手上河梁, 見舅如見娘。 兩人齊下淚, 三行。 舅怒,訟之於官,官愛其善謔,命復吟十七字詩一首,即赦其對舅不敬之罪。適官夫人自內室出畫堂來,所納履大如船,某君不暇思索,出口成章,其詩云: 環佩響叮噹, 夫人出畫堂。 金蓮三寸小, 橫量。 前首後兩句,不直說單眼,而說「兩人齊下淚,三行。」後首末兩句,不直說腳大,而說「金蓮三寸小,橫量。」令人讀後,不禁捧腹。 例三: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 渾欲不勝簪。 杜甫:《春望》 杜老寫這首詩的時候,國家屢遭戰亂,民不聊生,因此心情是沉痛的,同時也是激昂的。長安淪陷了,滿眼山河依舊,而人事全非。「山河在」說明空無餘物;「草木深」說明荒蕪無人。陸遊《楚城》:「江上荒城猿鳥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間事,只有江聲似舊時。」-千五百年過去,其它一切都已經變了,惟有江聲依舊。這兩首詩要說的明明都不是舊時的景物,卻不明說;而是通過「山河在」、 「草木深」 和「江聲似舊時」委婉地表達了出來。 例四: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傭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徧陽關,也只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而今又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鳳凰台上憶吹簫》 作者李清照(1084—?),宋代著名女詞人,存詞四十七首。她的詞清新婉麗,弦外有音,因而被認為是婉約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這是作者的思想主題,從整首詞的字裡行間來仔細推敲,這應是她的丈夫趙明誠(宰相趙梃之之子)和她遠別後懷念之作。她所要說的明明是相思之苦,卻不便直說,而是用吞吐的詞語來暗示,好讓讀者去揣摩。 例五: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劉禹錫:《烏衣巷》 烏衣巷原是王謝兩丞相的住宅地,不用說是夠闊氣堂皇的了。但由於世事的變遷,封建王朝的衰敗,這烏衣巷已經不似舊時景物。元朝薩都拉的《滿江紅·金陵懷古》云:「六代豪華,春去也,更無消息,空悵望。山川形勝,已非疇昔。王謝堂前雙燕子,烏衣巷口曾相識。聽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僅這詞的前半闋,便把金陵的蕭條和烏衣巷的冷落直接攝入鏡頭。而劉禹錫的這首詩就不是這麼直說了 ,而是拐個彎兒來烘托主題思想:「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意境全出,這確是耐人尋味。 例六: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葯,年年知為誰生? 姜夔:《揚州慢》 姜夔(kui)(約1155—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鄱陽縣)人,一生未出仕,過著清客漫遊的生活,後卒於杭州,全靠友人資助才能安葬。他善書法,精音樂,尤以詩詞著稱。楊萬里稱讚他的詩有「裁雲縫月之妙思,敲金戛玉之奇聲。」黃升在《絕妙詞選》中說白石「詞極精妙,不減清真樂府。」這首詞是他二十一歲「初程」 揚州有感而作,「揚州慢」 是他的自度曲。上片「淮左名都」 指揚州,「竹西」 寺名,在揚州北門外。「春風十里」 指揚州路,杜牧《贈別》詩「春風十里揚州路」的歇後語;「盡薺麥青青」, 眼前是一片綠油油的薺麥野草,說明荒芙無人,正如杜甫《春望》「城春草木深」 所描述的境況;「自胡馬窺江去後」 三句,既對金兵入侵表示憤恨,也對南宋王朝懦怯表示不滿;「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黃昏的號角寒聲在劫後的空城回蕩著,一個「空」 字說明遭兵燹後的揚州城被弄得殘破不堪,一片荒涼。下片通過料想中的杜牧的感受來襯托揚州的昔盛今衰:「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那是杜郎「十年一覺揚州夢」 所留下的艷情佳句,而今「二十四橋仍在」,「玉人」己不知去向,簫聲更難以聽聞了,只有那橋下的碧波蕩漾著無聲的冷月。面對著這一荒涼的景象,詩人又聯想到橋邊的芍藥花,不知年年為誰生長,又為誰綻開!整首詞都用婉曲的手法來寫,含蓄而曲析,令人百讀不厭。 例七: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汜南。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己。」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倍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供其睏乏,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缺秦,將焉取之!缺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悅,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戌之,乃還。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智;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左傳·燭之武退秦師》 這是一場以唇槍舌劍進行外交鬥爭的故事。故事發生在春秋戰國時代,公元前630年,秦、晉兩盟國出兵包圍鄭國的都城,為的是鄭國國君曾對晉文公失禮,而且和楚國另搞邦交關係。兵臨城下,鄭國危在旦夕,怎麼辦?鄭國大夫佚之狐向鄭文公建議:「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鄭文公依從,可燭之武卻推辭:「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燭之武因長期得不到重用,滿腹委屈和牢騷,可在鄭文公面前不便明說,只好拐個彎兒,委婉地說出這番話來。鄭文公心領神會,且自責地說:「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接著以利害關係來說服燭之武:「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燭之武為之感動,並以國家利益為重,這才答應了。當天晚上,用繩子把他從城頭上吊下城外去。 燭之武見秦伯,目的是為了鄭國不受侵犯,卻隻字不提,反而站在秦國的立場上,處處為秦國的利益著想:「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說明亡鄭對秦國有害無益,惟一對晉國有利;「越國以鄙遠,君之其難也。焉用亡鄭以倍鄰?鄰之厚,君之薄也。」這是從地理位置上說明亡鄭對秦不利。秦國在西,鄭國在東,中隔晉國,把鄭亡了,只能為晉國擴張領土,而削弱了秦國的實力;「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供其睏乏,君亦無所害。」這是從利益上來引誘秦伯,若把鄭國作為友好的東道主,對秦國使臣之往來提供方便,何害之有!「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這是從秦、晉兩國的歷史關係,說明晉國忘恩負義;「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缺秦,將焉取之!缺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野心勃勃,貪得無厭的本是秦國,燭之武卻把這頂帽子扣到晉文公的頭上來,變成張冠李戴。燭之武的話,婉而有致,曲而達理,具有很強的說服力,秦穆公聽了也打心底同意,就踉鄭人訂了和約,撤回大軍,後晉國軍隊也撤離鄭國國境。燭之武說秦退晉,起到一箭雙鵰的作用。 例八:晏子使楚。以晏子短,楚人為小門於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儐者更導從大門入。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為使?」晏子對曰:「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王曰:「然則子何為使乎?」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直使楚矣。」 ——《晏子春秋》 晏子(公元前595?—500)名嬰,字平仲,齊國夷維(今山東高密縣)人,春秋後期任齊國宰相兼外交使節。晏子之才,首推雄辯,被司馬迂譽為「不辱使命,雄辯四方。」齊景公即位第二年,晏子出使楚國,楚靈王以及大臣們因晏子身高不過五尺,且形貌醜陋,有意當面羞辱他,便在大門旁另開一道小門。晏子非但不入小門,更婉轉陳辭:「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晏子言下之意是狗國才設狗門,卻不明說楚國是狗國。晏子入宮見到楚靈王,靈王乜視一下晏子,傲慢地說:「齊國沒有人了嗎?怎麼派你來當使節?」晏子回答:「臨淄都城有幾百條街坊,人們張開袖子遮住陽光便成為陰天,揮掉汗水就變成陣雨,肩並肩,腳碰腳地到處都是人,怎麼會是沒有人呢!」晏子接著把話頭一轉:「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直使楚矣。」晏子並沒有說楚王「不肖」, 而是說自已「最不肖」( 最不中用的人);楚王聽後 ,尷尬不堪,自討沒趣。婉曲功效,由此亦可見一斑。

十一、 重疊

重疊是把同樣的字或句子接二連三地重疊起來,以增強文章力量的一種修辭法。共有兩種:一是復辭;二是疊字。茲分別舉例說明如下:(一)復辭:就是把同一詞語反覆運用,以表達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 有饋生魚於鄭子產,子產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而食之。返命曰:「始舍之,圉圉然,少則洋洋然,悠然而逝。」子產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與人曰:「孰謂子產智!余既烹而食之矣,而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左丘明:《左傳》 短短一篇文章,就用了四句「得其所哉」, 可謂重疊之至。可是我們讀了,不但不覺得累贅,反而覺得生動活潑,趣味盎然。前面兩句「得其所哉」 重疊起來,使人讀了,想見子產有仁人愛物之德,有慈悲放生之樂,聽了校人返命的話,就認為自已做了一件好事,不禁心花怒放,樂不可支。後面一段若果簡縮為校人出而譏之,文章亦告完成,但讀了索然無味,原文把「得其所哉」 再重疊一番,這樣一來,讀者就可以想見校人的狡猾,彷彿看見他搖頭幌腦,洋洋得意之狀,自以為很聰明,連子產這樣明智的人也騙得過了。其實這種人是最為愚蠢的,校人那一副丑相,就在他說話的同時充分暴露了出來,給讀者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秦之圍邯鄲,趙使平原君求救,合縱於楚。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勝則善矣;文不能取勝,則歃血於華屋之下,必得定縱而還。士不外索,取於食客門下足矣。」得十九人,余無可取者,無以滿二十人。 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於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縱於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願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處勝之門下幾年於此矣?」毛遂曰:「三年於此矣。」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取囊中,其末立現。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有所稱頌,勝亦未有所聞,是先生無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 毛遂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蚤(同早)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現而已。」平原君竟與毛遂偕。…… 平原君已定縱而歸,歸至於趙,曰:「勝不敢復相士。勝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數,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於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遂以為上客。 司馬遷:《毛遂自薦》 原文本不止此,在節錄出的這一部分中,有兩處把重疊格的修辭法運用得很巧妙: 第一處,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現。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有所稱頌,勝亦未有所聞,是先生無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秦圍邯鄲,趙危己極,平原君奉到趙王下達出使求救合縱於楚的緊急任務之後,最首要的事情,就是要在出發以前,把一個包括二十個成員的合縱談判團組織得盡善盡美,強而有力,務使必得定縱而歸,不然的話,趙國就要從此完蛋了。可是考慮到自已的班底,雖然號稱食客三千,但選取有文武具備的智囊,卻還是差一個沒有足額,這就意味到任務沒有完成的把握了。經過毛遂自薦之後,平原君即面對面進行調查了解,希望毛遂果真是一張好牌。因為平原君頗有自知之明,他曉得自已確實沒有說服楚王的能力,而那入選的十九人呢,也不過擇優取錄而已,不見得哪一個是有雄才大略的人,至於毛遂,那就更不足道了。所以平原君一則曰:「是先生無所有也」,再則曰:「先生不能」,三則曰:「先生留」。把三個先生重疊起來,使人讀了,就可以想見當時平原君是何等蔑視毛遂,把毛遂看成一無足取,分文不值,彷彿看見平原君頻頻搖首擺手之狀。妙!妙!妙! 第二處,「勝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數,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於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一連把三個毛先生重疊在一起。這個重疊把毛遂的身價提高了起來,肯定了毛遂此行對趙國所作的貢獻,總結了毛遂的功勛彪炳,極力表現出對毛遂推崇備至的心情。和上面看不起毛遂成了強烈的對照,一貶一褒,各盡其妙,我們讀了,又可以想見平原君對毛遂驚訝之至,佩服之至,感激之至。自己和楚王談了半天,也完全沒有得到要領,而毛遂只不過三言兩語便把合縱的任務完成了,足見毛遂所謂「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早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現而已」並不是隨便吹牛,實在是有一套過人的本領的。這樣的筆法,是太史公司馬遷的上乘筆法,使人越讀越有味,越讀越有致。無怪後人有「謝草鄭蘭韓芍藥,唐詩晉字漢文章」的對聯了。 俺曾見,金陵玉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風流覺,將五十年興亡看飽。那烏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台,棲梟鳥。殘山夢最真,舊景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稿,謅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 ——《桃花扇·哀江南》 金陵即現在的南京,是六朝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建都所在地。從一個封建王朝的建都至衰亡,這只不過是歷史舞台上短短的一齣戲。「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是短短的五十年的變遷。作者運用重疊的修辭手法,把三個「眼看他」 間隔地重疊起來,輕輕一描,就把朱樓的興建至倒塌寫得淋漓盡致,有聲有色,這確是修辭上不可多得的範例。 昔人有剃頭詩云: 聞道頭堪剃,何妨亦剃頭。 有頭皆可剃,無剃不成頭。 剃自由他剃,頭還是我頭。 世間剃頭者,人亦剃其頭。 律詩一首,不過四韻,四韻之中最忌重字。可是這首詩故意疊用「頭」字,一韻到底,不但意境有獨到之處,而且聲調鏗鏘,琅琅可誦。非有相當文學天才和文學修養者不能至此;否則弄巧反拙,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犬」, 那就不足為訓了。 (二)疊字:就是把某些字重疊起來使用,所描述的形象顯得更為鮮明生動。 側著耳朵兒聽,躡著腳步兒行,悄悄冥冥,潛潛等等,等我那齊齊整整,嬝嬝婷婷,姐姐鶯鶑。 王實甫:《西廂記》 本例連用了十個疊字,音節和諧,十分自然,文法單純清楚,字音並無變化,意義完全相等,讀起來聲調鏗鏘,沒有聱牙佶屈,這也是疊字的特點和長處。李清照《聲聲慢》前半闋云:「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短短一闋詞,起句連用了七個疊字,繪形繪聲,構成一幅淒楚動情的畫面,這在宋詞中極為罕見,也是李清照作詞獨到之處。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陸遊:《釵頭鳳》 陸遊二十歲初娶表妹唐琬,夫妻篤愛,相敬如賓。唐琬卻為陸母所厭棄,後另改嫁同郡趙士程,陸遊再娶王氏。一對「青梅竹馬」, 恩愛夫妻,居然在封建禮教的束縛下忍痛分離,釀成難忘的愛情悲劇,確令人嘆惋不已。十年後的一天,陸遊因禮部會試失利而回到家鄉,消遣漫步到沈園(今淅江紹興市禹跡寺南),沒料到在園林深處的幽徑上,迎面而來的竟是闊別多年的前妻唐琬,此情此景,陸遊那埋在內心深處的情懷竟不知從何說起,「悵然久之,為賦《釵頭鳳》一詞,題園壁間。」即宋高宗紹興二十五年(1155)春日之事也。第二年春天,唐琬再次游沈園,見陸遊壁間題詞,反覆吟誦,不勝感傷,便在陸遊詞後和詞一首:「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已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倚斜欄。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思秋干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訊問,咽淚裝歡。瞞,瞞,瞞!」不久便憂鬱離世。 唐琬和詞姑且不提,單說陸遊這首詞,它不但抒發了離別後的相思和愁苦,還抒發了相見時的悔恨和幽怨。詞的前半闋重疊三個「錯」字,沉鬱頓挫,使我們彷彿看到作者切齒頓足之狀;下半闋重疊三個「莫」字,充分體現作者無可奈何花落去的煩惱之情。由於作者巧妙運用疊韻的藝術效果,是悔、是恨 、是錯、是怨,讀者細品自知。這首詞是作者親身經歷,「無一字不天成」的絕唱之詞,是一篇「風流千古」的佳作。

十二、排比

用結構相同,語氣一致的一連串語句來表達內容和思想感情的,這叫做排比。善於運用排比格,不但能使文章或語言條理清楚,節奏分明,還有如江河激浪,前伏後起,能增強語氣,激發了聽讀者的感情,收到良好的效果。排比最低限度要有兩句,若單獨一句,就不成其為比了。只要成了比,比的數目就沒有限制,多至十幾句,乃至幾十句也行。排比可分為兩類:一為本來可以概括而故意列舉的;一為不可以概括而只能列述的。例如: 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孟子·公孫丑上》 這裡運用了四個排比句,本來可以概括為「無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非人也。」卻寫成「無惻隱之心,非人也」云云,這是屬於列舉排比句。 耳有聽,聽四娘;目有視,視四娘;口有道,道四娘。而四娘的神色如故。 蒲松齡:《聊齋志異》 一個人飛黃騰達,有錢有勢,有車馬朱樓,逢迎者往來不絕,無怪蘇秦大嘆:「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作者僅運用三個列述排比句,卻表現得有聲有色,彷彿四娘所放的屁都是香的。 天下之大,莫大於為善;為善之大,莫大於修廟;修廟之大,莫大於修二郎神廟之山門。夫二郎者,三郎之兄,大郎之弟也。廟前有林,林後有廟;人皆以為林在廟前,余獨以為廟在林後。左懸鐘,右懸磬;鍾咚咚,磬嗡嗡;一咚一嗡,一嗡一咚;不咚不嗡,不嗡不咚。於是乎為記。 ——《重修二郎神廟山門記》 本例全文內容很簡單,更平淡無奇。但由於作者故弄玄虛,文筆波濤起伏,有聲有色,不但詼諧有趣,而且別有風韻,這就是修辭法的功效。全文一百字左右,幾乎 都是修辭法句子。「天下之大,莫大於為善;為善之大,莫大於修廟;修廟之大,莫大於修二郎神廟之山門。」這是層遞和頂真兩種手法的配合運用。層遞是將語言由低及高,層層遞進,順次像石階一樣排列起來的一種辭格。 「天下之大,莫大於為善」 是一層;「為善之大,莫大於修廟」 是二層;「修廟之大,莫大於修二郎神廟之山門」 是三層。把三層連疊起來,文氣就顯得特別生動有力;如果說「修二郎神廟山門乃天下之最大善舉」, 那就平淡無奇了。頂真是用前一句的結尾來做後一句的開頭,就像聯珠似的,所以有人稱為聯珠格。本例首句末尾的「為善」 是二句的開頭;二句末尾的「修廟」 是三句的開頭,使鄰接句子氣勢貫通,具有濃厚的蟬聯趣味。再往下看:「夫二郎者,三郎之兄,大郎之弟也」;「廟前有林,林後有廟」;「人皆以為林在廟前,余獨以為廟在林後」;「 左懸鐘,右懸磬」;「 鍾咚咚,磬嗡嗡」;「一咚一嗡,一嗡一咚」;「 不咚不嗡,不嗡不咚」, 這都是屬於列舉排比句。 高祖曰:「公知其一,不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饢,不絕糧道,吾不如肖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 本例運用了三個排比句:「吾不如子房」 是第一句;「吾不如肖何」 是第二句;「吾不如韓信」 是第三句。三句的內容不可能概括而只能列敘,故屬於列述排比句。 唧唧復唧唧 ,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夥伴,夥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無名氏:《木蘭詩》 這首詩運用排比格的地方最多,現按照先後次序列舉如下: 問女何所思, 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 女亦無所憶。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以上屬列舉排比句)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以上屬列述排比句) 《木蘭詩》是敘事詩,主要是寫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事實,所以在她出征前與回家後極短暫的時間裡就用了較多的筆墨去表現,不憚其煩地採用大量的排比句,使文筆生動活潑,整齊秀麗。至於漫長的十年從軍生活,作者就只用寥寥的六句:「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便概括完了,這是何等的高明手法!「萬里赴戎機」, 可見戰場遼闊;「關山度若飛」, 可見行軍勇武。這兩句運用的是誇張和比喻兩種修辭手法。「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可見出征艱苦;「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可見戰爭激烈,功勛卓絕。這兩聯釆用對偶修辭手法,也可謂對仗工整,句經百鍊。 《木蘭詩》善於運用排比格,這和杜牧的《阿房宮賦》善用誇張格一樣,是修辭上特有的藝術技巧,這也是構成《木蘭詩》的主要特色。 不過,《阿房宮賦》之所以洋洋大觀,赫赫有名,除了善於運用誇張格的修辭手法之外,還有助於排比格的配合運用:「六王畢,四海一」( 兩比); 「蜀山兀,阿房出」( 兩比); 「 五步一樓,十步一閣」( 兩比);「長橋卧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 兩比);「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水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五比);「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 三比);「鼎鐺玉石,金塊珠礫」( 兩比);「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 六比)。正因為《阿房宮賦》運用誇張與排比的互相配合,讀起來便覺得氣勢磅礴,境界壯觀,因而成為千古不朽之作。

十三、對偶

對偶是把結構相同、字數相等、意義相關的兩個句子對稱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種修辭手法。對偶也是中國語言文學所固有的一種特色,不但形式優美,而且內容豐富,無論記事、敘述、抒情或議論,都用得著,在散文中用的固然少見,但在駢文和韻文中,那就司空見慣了。

對偶按其修辭手法和表現形式可分為對仗和對聯兩種體裁。對仗是對偶修辭手法在律詩中的運用;而對聯則是一種以對偶形式組成的應用文體,二者既有聯繫,又有區別,不能同等。茲分別舉例說明如下:

(一)對仗

唐人創造律詩,無論五言或七言,都是八句,共成四聯,規定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至於起聯和結聯,那就可對可不對了。在杜甫和李義山詩集中,有些是四聯都成對,有些是第一聯對第四聯不對或第四聯對第一聯不對。至於絕句的解釋,就是「絕者,截也,即截律詩之半以成詩也。」絕句的對仗有四種體例:一種是四句全對;一種是四句全不對;一種是前二句對後二句不對;一種是前二句不對後二句對。無論是律詩或是絕句,都嚴格受詩辭格律所限制。例如: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登鸛雀樓》

這是極有名的五言絕句,四句全對:「白日」對「黃河」;「依山盡」對「入海流」;「欲窮」對「更上」;「千里目」對「一層樓」,對仗十分工整。尤其是末兩句一直被人們當作追求崇高理想的哲理名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白居易:《草》

白居易這首五言律詩是一首很了不起的詩,除了起聯和結聯不對外,頷聯和頸聯都對仗得十分工整,尤其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兩句連魂都攝出來了,所以和他開玩笑的人,也不得不心悅誠服地說:「像你這樣有學問的人,不但在長安居住得容易,就是天下無論什麼地方,你要居住,也都很容易了。」再欣賞他的一首七言律詩:

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譖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卦弟妹:

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

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

弔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白居易這首七律,想係任江州司馬時所作,所謂「時難」,即「河南經亂」;所謂「年荒」,即「關內阻飢」。單是頷聯頸聯四句用上對偶格,就把家業凋殘,骨肉分散,有如千里的零雁斷鴻,有如九秋的飄蓬碎草,種種淒寒景象,莫不表現得淋漓盡致,令人讀了,自然而然地產生了「月園人未園」的悲感,想不流淚也不得。樂天的詩,確了不起!

附註:浮梁、於潛、烏江、符離及下卦均地名。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杜甫:《絕句》

這首七絕是安史之亂平定後詩人回到成都草堂之作。黃鸝脆鳴,白鷺翔空,體現出春天萬類復甦的自然景象。憑窗遠眺,西嶺上的枳雪和江面上的船隻都映入詩人的眼帘,構成一幅生機篷勃,色彩繽紛的畫面。這四句詩都寫景,以景物來寄託詩人對平息戰亂後內心的喜悅。另從形式上說,這首詩上下聯全是對仗,且極為工整,這在唐詩中確屬罕見。

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又一年。

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

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

韋應物:《寄李儋元錫》

韋蘇州是田園派詩人,「流螢渡高閣」是他的名句。他的詩真朴自然,獨具一格,不像一些有閑階級的文人往往借著詩詞歌賦等文學形式去咬文嚼字,吟風弄月,消磨無聊時間,其結果是除了腐蝕一班文人之外,於國計民生毫無裨補。韋蘇州這篇七律,雖然是友朋間互通音訊,卻實事求是,言之有物,並無半點弄虛作假和無病呻吟的氣味。尤其是中間兩聯對偶:頷聯「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道達自已的生活實況;頸聯「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檢查自已工作態度和存在問題。韋蘇州雖身為刺史,卻不擺官架,不吹牛皮,謙虛謹慎,處處為民著想,實為歷代所罕見,值得後人敬佩。

魑魅纏身羈異鄉,故園回顧己滄桑。

棲遲豈是鐵窗冷,歸促空悲茅舍涼。

惆悵發華人易老,寂寥孤枕雨輕狂。

春來佳節愁中過,愁里無聲亦斷腸。

拙著:《春愁》

作者歷史無辜被錯劃右派,羈旅異鄉,以「改造」為業,後被遣送回鄉生產,戴「五類分子」帽,成為農村階級敵人的「花頭鴨」,批鬥場上的「活靶子」,直到「四人幫」被打倒,作者才重見天日。這首七律寫於「文革」期間階級鬥爭最為殘酷的年代,是作者親身經歷,從內心發出感受的詩句,並且嚴格按詩詞格律上的要求來寫的,故中間兩聯的對仗也比較工整。這首詩也就是作者初涉詩歌創作的處女作。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祗是當時已惘然。\

李商隱:《錦瑟》

李商隱作詩,嚴謹于格律,正如大家所熟悉的無題詩:「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身」對「心」,「無」對「有」,「彩鳳」,「靈犀」鳥對獸,「雙飛翼」對「一點通」,意味深長字眼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春蠶」對「蠟炬」,「到死」對「成灰」,「絲」對「淚」,「方盡」對「始干」,充分體現詩人對愛情生死不渝的信念;「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賈氏」對「宓妃」,「窺簾」對「留枕」,「韓掾少」對「魏王才」,比喻十分貼切,思念之情,溢於詞表。而這首《錦瑟》的中間兩聯,「庄生」對「望帝」,「曉夢」對「春心」,「迷」對「托」,「蝴蝶」對「杜鵑」,「滄海」對「藍田」,「月明」對「日暖」,「珠」對「玉」,「有淚」對「生煙」,對仗也極為工整。然而,後人對這首詩的解讀和無題詩一樣,附會頗多,成為千古揭不破的詩謎。其實,只要不穿鑿附會,以詩論詩,那麼,這首《錦瑟》比起無題詩任何一首來,都要好解得多。這裡因篇幅關係,擬作另題探討。

我們從上述詩例中得知,律詩的對仗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詞對數詞,虛詞對虛詞,平對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句子成分中的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和補語也要求對仗工整。例如杜甫《絕句》詩: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本聯「黃鸝」和「白鷺」是名詞,在句中分別作主語,而「兩個」和「一行」分別作主語的定語,表示數量(數詞);「鳴」和「上」是動詞,在句中分別作謂語;「柳」和「天」是名詞,在句中分別作賓語,而「翠」和「青」分別作賓語的定語,表示性狀(形容詞)。通過詞類和句子成分的分析,就不難看出本聯對仗的工整了。又如李商隱《錦瑟》詩: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庄生」和「望帝」是名詞,在句中分別作主語;「迷」和「托」是動詞,在句中分別作謂語;「蝴蝶」和「杜鵑」是名詞,在句中分別作賓語;而「曉夢」和「春心」屬動詞性偏正片語(「心」作「思念」解),在句中分別限制謂語動詞「迷」和「托」。通過這樣語法上的分析,更有助於對整首詩的正確理解。在律詩中有兩種特殊的對偶形式即流水對和借對,在這裡有必要解釋一下。什麼叫流水對呢?就是兩句之間的關係是一個意思連貫下來,換句話說,出句和對句不是兩句話,而是一句話。如王之渙《登鸛雀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又如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再如元稹《遺悲懷》詩:「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什麼叫借對呢?借對就是一個詞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含義,詩中用的甲義,但同時借用它的乙義或丙義來與另一詞相對。如有人說,杜甫七律「酒債尋常行處有」的「尋常」不是數目字,拿來和「人生七十古來稀」相對,不大恰當。其實,他就不懂得「尋常」二字除了是平常的意思外,還有八尺為尋,倍尋為常,「尋常」二字拿作數目字用,借來對數目「七十」又未嘗不工整呢!借對還有另一種形式叫做諧音對,例如劉長卿《江州重別薛六柳八二員外》:「寄身且喜滄州近,顧影無如白髮何。」這裡借「滄」為「蒼」,同「白」對,即顏色對顏色,對仗顯為工整。

(二)對聯

對聯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是由詩歌的對偶句發展而來的,具有言志、說理、抒情的特點,應用範圍極廣。《韻對屑玉》所載,都是聯語,如「西水驛西,三塔寺前三座塔;北京城北,五台山下五層台。」又如「不知春去幾多,試問陌頭楊柳;欲諳秋來消息,須看井上梧桐。」這種小書,對學習對聯的人,多少是有些幫助的。關於對偶句,無論駢文散文,也都用得著,如《老殘遊記》寫山東歷城縣大明湖的景象云:「四面荷花三面柳;滿城山色半城湖。」讀起來很覺醒目。就是在一般章回小說中,作者欲以巧勝人,往往在回目上運用對偶句,對得越妙越好。如《兒女英雄傳》有云:「十三妹故露尾藏頭;一雙人偏尋根究底。」但還比不上《紅樓夢》的「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錯里錯,以錯勸哥哥」來得更巧妙。

上述這些對偶句的字數並無限制,只要上下句字數相等、詞類相當、結構相應、平仄相對,能成對偶就行,因此這都是屬於對聯的一種形式。對聯包括口頭應對和書面聯語兩種,千百年來成為我國文苑所特有的一枝奇葩,美不勝收。略述如下:

據史料載,口頭聯始於宋代。如當代大文學家蘇東坡和他的好友黃山谷在松樹下飲酒下棋,松子落在棋盤上,蘇東坡口占上聯:

松下圍棋,松子每隨棋子落;

黃山谷舉棋在手,抬頭望見湖邊有人在柳蔭下釣魚,即得下聯:

柳邊垂釣,柳絲常伴釣絲懸。

蘇東坡有個妹叫蘇小妹,她很有才華,且愛逞能,到了婚嫁之年,不少豪門富戶包括宰相王安石的兒子都托媒來向她求婚,均被謝絕。時有才子秦觀字少游,聞知即從揚州來京城,得知某日蘇小妹要進廟燒香,他就事先打扮成一位年輕道人在寺廟裡等候蘇小妹的到來。見蘇小妹一下轎,他就迎上去向她化緣:

小姐有福有壽,願發慈悲?

蘇小妹見他形跡可疑,不像個道人,於是邊走邊應道:

道人何德何能,敢求布施!

秦觀見對得很好,於是緊追上去,又出一聯:

願小姐身如葯樹,百病不生;

蘇小妹豪不遲疑地說出下聯:

隨道人口吐蓮花,半文無舍。

蘇小妹上完香,準備上轎回家時,秦觀又上前說道:

小娘子一天歡喜,如何撒手寶山?

蘇小妹覺得這個道人老是糾纏自已,頂討嫌的,於是一面進轎,一面應道:

瘋道人恁地貪痴,那得隨身金穴!

經過再次接觸,秦觀決定托媒向蘇小妹求婚。蘇小妹的父親為了讓女兒能選中一位稱心如意的才郎,要求前來求婚者必須附一篇文章讓小妹批閱。蘇小妹看了秦觀的文章,覺得秦觀這個人真了不起,批語:「不與三蘇同時,當是橫行一世。」於是答應秦觀的求婚。

婚事是在蘇家辦的。洞房之夜,蘇小妹為了報復秦觀廟裡化緣一事,故意將秦觀關在門外,要秦觀先對對聯,對不上就不準進洞房。蘇小妹的上聯是:

閉門推出窗前月;

秦觀正為對不上下聯而發愁,在庭院中團團打轉,當轉到一口貯滿水的花缸邊緣時,一顆小小的石頭正投進缸中,原來是蘇東坡在幫妹夫的忙。秦觀見狀,即得下聯:

投石沖開水底天。

小妹開了房門,讓秦觀進入洞房,準備雙雙上床時,又吟一上聯:

微笑吹燈雙得意;

秦觀馬上對出下聯:

含羞解帶兩痴情。

小兩口這才甜甜蜜蜜地上床歇息。

口頭聯除了在文騷墨客中間廣泛運用應酬之外,在庶民和社會下層人士中間也屢見不鮮。相傳從前有個木匠和一位畫家,他們是互相認識的老朋友,有一天他們酒後閑談,那木匠不知不覺間脫口而出,自言自語道:「木馬兩頭三個腳。」畫家聽了,隨聲笑著說:「畫魚隻眼半邊腮。」兩人哈哈大笑。

書面聯運用範圍更廣,不但著書立說常用,新春佳節、紅白喜事、乃至社會交往,都用得著。書面聯最短的只有兩個字,那就是有人給宰相李林甫寫的對聯:「口蜜;腹劍。」最長的要算是昆明滇池北岸大觀樓前掛的一副一百八十個字的長聯,人們稱為「古今第一長聯」。書面聯具有豪放、婉轉、浪漫、樸實、詼諧、趣味等特點,故能流傳於世,經久不衰,真無愧為我國文苑的一枝奇葩。書面聯的形式有多種,現選擇寫作難度較大的鑲嵌聯來說明如下:

鑲嵌就是把別有用意的字鑲入對聯的適當位置。例如:

花逢季節花偏好;

月到中秋月更圓。

這副對聯是把「花好月圓」四個字鑲入上下聯的頭尾,讀起來流暢自然,沒有半點鑲痕的感受。

從前南寧市開設一家酒樓,名叫「汾江酒樓」,專門推銷山西汾酒。酒樓老闆為了贏得更多的利潤,他和山西汾江縣杏花村酒家訂好合同,先將貯酒大缸運來,源源不絕,自然不會斷市。他為了裝飾門面,以廣招顧客,特意訪聘撰聯名手,擬好門樓一副對聯:

汾水有泉堪把酒;

江山無恙醉名樓。

從遠處望去,橫幅「汾江酒樓」四字赫然在目,與門樓上的對聯襯托起來,相得益彰,真是妙不可言。這副對聯,不但對仗工整大方,而且鑲嵌得貼切自然。

廣西龍茗縣添等鎮從前有個中山公園,園門撰有一聯云:

添來濃艷花枝,中外聞香,惹我公餘頻走馬;

等到團圓月色,山間讀罷,呼朋園里聽啼鶯。

這副對聯,把「添等中山公園」六個字鑲嵌進去,口氣不俗,更無雕琢痕迹,非騷人墨客,不能構思成功,可謂佳作,但不知出自何人手筆。這副對聯若放在別處,就變成張冠李戴,也就不能叫做鑲嵌了。

然而,寫作難度最大的要算是迴文聯,那就是順讀倒讀都一樣的對聯。例如:

霧鎖山頭山鎖霧;

天連水尾水連天。

這是刻在福建廈門鼓浪嶼上的迴文對,倒讀也是一樣。又如:

鬥雞山上山雞斗;

龍隱岩中岩隱龍。

這是刻在桂林鬥雞山上的迴文對,意味雋永,非飽學之士,難以至此。不知往昔何年,廣東才子有副迴文上聯,至今無人能對。聯云:

意中人人人中意;

這副對聯之所以難對,就在於前一個「中」字讀平聲,而後一個「中」字讀去聲,意思也不同。有人試對下聯:

挑重擔擔擔重挑。

下聯前一個「重」字讀去聲,而後一個「重」字讀平聲,意思也不一樣。從形式上說,對仗十分工整;但從內容上說,全是風馬牛不相及了。但與「辦公事事事公辦」這一對句相比,那又運高一籌了。

十四、析字

字有形、音、義三個方面,把所用的字析為形、音、義三方面,看別的字有一面同它相連相合,就借來代替或推衍上去的,就叫做析字。這格主要分為化形析字、諧音析字和衍義析字等三種,因為這三種都是在字眼上用功夫的,所以列入這一格。茲分別舉例說明如下:

(一)化形析字

化形就是離合字形的意思。化形析字有個要點,那就是析得有意義,在道理上也講得通;如果只把一個字分析開來,別無其它意義,那就成為說文解字之類,就不叫修辭了。

《紅樓夢》里寫林黛玉對賈寶玉說:「你共人女邊作子,爭知我門裡挑心。」

「女邊作子」是個「好」字;「門裡挑心」是個「悶」字。林黛玉的意思是說:「你和別人相好,可是我的心裡悶極了。」她不便對賈寶玉明說,只好運用化形析字的方法,拐了一個彎兒來說就不覺得害羞和小氣了。

《三國演義》有一首童謠是這樣寫的:「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千里」合成「重」字,加上「草」頭,便是「董」字;「十日」合成「早」字,上面加「卜」,便是「卓」字。全首童謠的意思是說:「董卓快要死了。」這是童謠中運用化形析字的一個例子。

《水滸傳》也有這樣一首童謠:「耗國因家木,刀兵點水工;縱橫三十六,威震泰山東。」

「家」字的下頭加「木」便是「宋」字;「水」旁加「工」便成「江」字。全首童謠的意思是說:「宋江在梁山泊造反,勢力很是強大。」大抵童謠所言事物都是閃鑠其辭,不便明說,而是暗示出來,所以特別用得上這種辭格。

蘇東坡外出訪友,適有客到他家裡來訪他,見蘇小妹在陽光下捉虱子,因問道:「東坡先生在家嗎?」小妹答道:「哥哥出門尋雙月。」那客人便走了。後來遇見東坡,便把前事說給他聽,大讚小妹聰敏異常,出口成章,又文又雅。東坡聽了便說:「她是最愛逞能的,當時你何不對她說"妹妹在家捉半風』呢?你若說了,她就會面紅耳赤,不好意思了。」

「雙月」就是個「朋」字,「尋雙月」意思是說訪朋友去了;「半風」就是個「虱」字,「捉半風」就是找虱子。「哥哥出門尋雙月,妹妹在家捉半風。」恰恰成了一副很工整的對聯,這也是化形析字的一種。

據說泰山日觀峰上有塊碑,僅刻「蟲二」二字,不懂得這種修辭手法的人看了是難以理解的。其實不過是「風月無邊」而己,何足怪哉!

(二)諧音析字

化形析字是從字的形態出發的,而諧音析字是從字的讀音出發的。雖然都是就個別字下功夫,但二者的方法各有所不同。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劉禹錫:《竹枝詞》

從表面看來,這純粹是談晴雨問題,實則當初說這話的人是想說「道是無情卻有情」的。因為「晴」與「情」諧音,故把晴雨的「晴」比作愛情的「情」。所以「晴」字是參用雙關辭:一面關顧上句「東邊日出西邊雨」,用晴雨的「晴」;一面又關顧再上一句「聞郎江上踏歌聲」,用愛情的「情」。這就是諧音析字的一種手法。

李商隱《無題》詩有句云:「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蠶絲的「絲」與相思的「思」諧音,從表面上說是「春蠶到死絲方盡」,但實質上卻暗示著除非人死了,相思的情才會告終。因此「絲」字也是參用雙關辭,其表現手法也和前首一樣從諧音析字中來的。

《水滸傳》里智多星吳用為了拉玉麒麟盧俊義上梁山,他知道直說清楚,盧俊義是不肯上山的,於是就施出一條妙計來,使盧俊義走投無路,不得不自動上來。當時吳用裝做算命先生到盧俊義家裡去,給盧俊義算命,算出盧俊義命中有難,非同小可,須到一個遙遠而偏僻的地方去躲避,才能保住生命,逢凶化吉。算完之後,順手在牆上題詩一首:

蘆花灘上有扁舟,俊傑黃昏獨自游。

義到盡頭原是命,反躬逃難必無憂。

從表面上看來,這首詩不過是說明如何避難而己,但他把「蘆俊義反」四個字分別放到每句詩的頭頂上去,並運用諧音析字的手法,借「蘆」為「盧」,便讀成「盧俊義反」了。當時盧俊義並沒有看出吳用的詭計,後來果然被逼上梁山。

(三)衍義析字

衍義即推衍字義的意思。《紅樓夢》第二十八回有一段是這樣寫的:

寶玉道:「等我回去問問是誰,教訓教訓她們就好了。」黛玉道:「你的那些姑娘們,也該教訓教訓。只是論理我不該說。今兒得罪了我的事小,倘或明兒寶姑娘來,什麼貝姑娘來,也得罪了,事情就大了。」

「寶姑娘」是薛寶釵,「貝姑娘」並無此人,只是「寶」、「貝」二字意義相連,即推衍上去,以嘲諷寶玉平日把寶釵當做寶貝一樣看待。

另舉《三國演義》第七+一回一例來說明:曹操與文武官員同看曹娥碑,見碑背刻有「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個字,下署「蔡邕題」,眾莫能解。曹操素知蔡邕乃漢代文豪,所題必有來歷,但不知出自何經何典。時行軍主簿楊修在旁,笑曰:「此甚易解。」乃讚揚其碑文之詞。操曰:「汝試言之,看與吾所見同否?」修曰:「黃絹者,有色之絲也,絲旁加色,乃是"絕』字;幼婦者,少女也,女旁作少,乃是"妙』字;外孫者,女之子也,女旁作子,乃是"好』字;齏臼者,受五辛之器也,受旁加辛,乃是"辤』(辭)字。蔡邕雲,所撰碑文,乃絕妙好辭也。」曹操笑謂曰:「我認為亦當作如是解釋。」其實楊德祖不言,曹操是不解的。

本例「絕」字先化形為「色絲」,再衍義作「黃絹」;「妙」字先化形為「少女」,再衍義作「幼婦」;「好」字先化形為「女子」,再衍義作「外孫」;「辤(辭)」字先化形為「受辛」,再衍義作「齏臼」。這是化形、衍義兩種基本手法的配合運用。 十五、仿擬

仿擬就是模仿現成的文句來表達自已意思的一種修辭法。運用這一手法,一般都是故意開玩笑或帶諷刺味的,但也有舊瓶裝新酒,創出新意,產生佳作。現略述如下:

貢父(即劉攽)晚苦風疾,鬢眉皆落,鼻樑且斷。一日與蘇軾數人小酌,各引古人語相戲。蘇軾戲貢父云:「大風起兮眉飛揚,安得壯士兮守鼻樑。」座中大噱,貢父悵恨不己。

這首歌是套擬漢高祖劉邦《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唐)《崔顥:《黃鶴樓》

這是一首千古擅名之作。大詩人李白登黃鶴樓見到此詩,不禁為之傾倒,無作而去。後到金陵登鳳凰台,乃擬崔而作《登金陵鳳凰台》一詩云: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李白這首詩雖是仿擬之作,但觸景生情,各有千秋。雖影響不如《黃鶴樓》,但畢竟是一首暢懷好詩。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宋)林升:《題臨安邸》

這首詩是描述杭州西湖的繁華景象。到了明代崇禎年間,杭州大旱,民不聊生,而那些官爺門卻仍在縱酒行樂。當代詩人張岱模仿林升這首詩,別出心裁地寫下另一首:

山不山來樓不樓,西湖歌舞一時休。

暖風吹得死人臭,還把杭州作汴州。

這首詩略換幾個字,內容便截然不同,可見舊瓶裝新酒,也能品出味道來。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化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宋)高翥:《清明》

這是一首純粹清明祭祖的詩,探不出別的涵義來。過去有兩家墳地相連,因爭風水而斗歐,互有死傷,有人仿擬高翥這首詩,寫出《爭墓地》一詩云:

南北山頭爭墓田,清明歐斗各紛然。

衣衫撕作白蝴蝶,腦袋打成紅杜鵑。

日落死屍眠冢上,夜來兒女哭燈前。

人生有事須當讓,寸土何曾到九泉。

這首仿擬詩帶有點幽默和諷刺的味道,更勸世人百事當頭,忍讓為先。

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

(宋)程顥:《春日偶成》

這是一首得道之作。詩人是一位理學家,在修身養性中頓悟哲理,如入仙境,如歸極樂,其喜悅之情是難以想像的。卻有人仿擬成一首怕內(老婆)詩云:

月白風清夜半天,垂頭喪氣跪床前。

時人不識余心苦,將謂偷閑學拜年。

這首詩確是詼諧有趣,令人捧腹;沒有相當文學修養的人,是難以擬出這樣的詩句來的。

歐陽修與宋祁同修唐史,宋祁喜用古字及僻字,歐陽修頗不以為然,但不便明言。一日,歐陽修持置一字條於桌上,書「宵寐匪禎,札闥洪庥」八個字,宋祁見之,不解其意,問曰:「足下所書八字,出自何經何典?可見教否?」答曰:「後學不才,竊擬學習我公修唐史體例,未審得窺其門徑否?"宵』者夜也,"寐』者夢也,"匪』者不也,"禎』者祥也;"札』者書也,"闥』者門也,"洪』者大也,"庥』者吉也。"宵寐匪禎,札闥洪庥』者,即夜夢不祥,書門大吉也。宋祁大慚,後遂改之。運用仿擬格,竟收到意想不到之功效,有如是者。


推薦閱讀:

通感修辭手法的幾種常見類型
對聯修辭手法
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
修辭(二)

TAG:修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