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嶗山景區--嶗山詩詞

   田橫門人挽田橫歌                   【漢】 田橫門人

                      薤露歌  薤上露,何易日希。露日希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

                      蒿里歌  蒿里誰家地?聚斂魂魄無賢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躊躇。  【作者簡介】 薤露、蒿里原為東夷族之民歌,田橫自殺後,門人傷之,為作悲歌。言人命奄如薤上之露,易日希滅也,亦謂人死歸於蒿里。至漢武帝時,李延年分為二曲,薤露送王公貴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謂之輓歌。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唐】 李白

  我昔東海上,勞山餐紫霞。親見安期公,食棗大如瓜。中年謁漢主,不愜還歸家。朱顏謝春暉,白髮見生涯。所期就金液,飛步登雲車。願隨夫子天壇上,閑與仙人掃落花。  【作者簡介】 李白,唐代大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為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有《李太白全集》傳世。《寄王屋山人孟大融》一詩,鐫刻於嶗山梯子石五百級處之巨石上,刻石之詩與《李太白全集》所載相同。《全唐詩》中,「親見安期公」為「親見安其生」;「飛步登雲車」為「飛步升雲車」。

                    入覲回勞山                   【五代】 劉若拙

  東來海上訪道玄,幸遇一見有仙緣。宋朝天子丹書詔,奉命敕修道宮院。  海角天涯名最勝,秦皇漢武屢敕封。古來遊仙知多少,元君老子初相逢。  【作者簡介】 劉若拙,五代時人,後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自四川來嶗山,曾被宋太祖敕封為「華蓋真人」。在《宋史·甄棲真傳》中,有甄棲真「初訪道於牢山(即今之嶗山)華蓋先生」的記載。今即墨縣東關小學院內(高真宮舊址)有劉若拙墓,現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本詩錄自《太清宮志》。

                     鰒 魚                    【金】 劉迎

  君不見二牢山下獅子峰,海波萬里家魚龍。金雞一唱火輪出,曉色下瞰扶桑宮。槲林葉老霜風急,雪浪如山半空立。貝闕軒騰水伯居,瓊瑰噴薄鮫人泣。長?白柄光芒寒,一葦去橫煙霧間。峰巒百疊破螺早,宮室四面開蚝山。碎身粉骨成何事?口腹之珍乃吾祟。郡曹受賞雖一言,國史收痂豈非罪?筠籃一一千里來,百金一笑收羹材。色新欲透瑪瑙碗,味勝可0葡萄醅。飲客醉頰浮春紅,金盤旋覺放著空。齒牙寒光漱明月,胸臆秀氣噴長虹。平生浪說江瑤柱,大嚼從今不論數。我老安能汗漫遊?買舟欲訪漁郎去。  【作者簡介】 劉迎,字無黨,東萊(今山東省萊州市)人,金代大定十四年(1174年)進士。本詩錄自清代王士郲選編之《古詩箋注》。

                     華樓崮                   【金】 朱仲明

  群峰鸆H簇華樓,天老人間境界幽。辟穀仙翁髮長嘯,一聲鐵笛洞外秋。  【作者簡介】 朱仲明,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舉人,曾任即墨縣教諭。本詩錄自清同治版《即墨縣誌》。

                  白龍洞摩崖刻詩(選錄)                    【元】 邱處機

  卓犖鰲山出海隅,霏微靈秀滿天衢。群峰削蠟幾千仞,亂石穿空一萬株。浮煙積翠遠山城,疊嶂層巒簇畫屏。造物建標東枕海,雲舒霞卷日冥冥。重崗復嶺勢崔嵬,照眼雲山翠作堆。路轉山腰三百曲,行人一步一徘徊。洞有嘉名號白龍,不知何代隱仙蹤。至今萬古人更變,猶自嵌岩對萬松。  【作者簡介】邱處機,亦作丘處機,字通密,號長春子,棲霞(今山東省棲霞縣)人。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創龍門派。丘處機曾數次來嶗山雲遊訪道,留下了41首詠唱嶗山的詩詞。金代泰和戊辰年(1208年)丘處機自今萊陽望城鎮來嶗山,曾在嶗山白龍洞額上,留有刻詩20首,摩崖巨幅,非常壯觀,因系丘氏手書,故較具文物價值,這裡僅選錄其中4首。丘處機在嶗山留下的刻詩,皆收入其《餯溪集》中,但在詩的排列次序和個別文字上亦略有出入。

                太清宮三皇殿後山刻詩(選錄)                   【元】 邱處機

  煙嵐初到上清宮,曉色依稀路徑通。才到下方人未食,坐觀山海一鴻?。雲海茫茫不見涯,潮頭只見浪翻花。高峰萬疊連雲秀,一簇圍屏是道家。  【作者簡介】 見邱處機《白龍洞摩崖刻詩》。據《太清宮志》載,金明昌六年(1195年)邱處機由寧海之昆嵛山首次到嶗山太清宮,留詩21首,其中10首鐫於三皇殿後之巨石上,此系其中2首。

                 上清宮混元石刻詩(選錄)                    【元】 邱處機

  五嶽曾經四岳游,群山未必可相儔。只因海角天涯背,不得高名貫九州。陝右名高華岳稀,江南尤物九華奇。鰲山下枕東洋海,秀出山東人不知。  【作者簡介】 見邱處機《白龍洞摩崖刻詩》。邱處機於元大安己巳年(1209年)由膠西來嶗山時,曾在上清宮玉皇殿西牆外之混元石上,留下了刻詩10首,此系其中2首。

                     詠勞頂                   【元】 趙孟兆頁

  山海相依水連天,萬里銀波雲如煙。揮毫繪成天然畫,筆到窮處難尋源。  【作者簡介】 趙孟兆頁,字子昂,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元代詩人、書畫家。本詩錄自《青島旅遊詩選注》。

                     王喬崮                   【元】 王思誠

  仙子吹笙何處游,碧天明月幾千秋。誰知萬疊勞峰頂,猶有遺迹在上頭。  【作者簡介】 王思誠,字致道,嵫陽人。進士,曾任禮部尚書、國子監祭酒。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王思誠承命以農事來山東,曾游過嶗山,並將華樓品為十四景。本詩錄自《嶗山藝文志》。

                     凌煙崮                   【元】 王思誠

  巨壁千仞上凌煙,石槨深藏羽化仙。自是開山第一祖,悠悠此去幾千年。  【作者簡介】 見王思誠《王喬崮》。本詩錄自《嶗山藝文志》。

                     清風嶺                   【元】 董守中

  肩輿彷彿駕仙禽,紫綬飄飄澗色深。行到千峰最高處,涼飆如雨灑衣襟。  【作者簡介】 董守中,字君庸,元代莘縣(今山東省莘縣)人。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任即墨縣知縣,興利除害,信賞必罰。本詩錄自《嶗山藝文志》。

                    雲岩子自題                   【元】 劉志堅

  三十二上拋家計,縱橫自在無拘系。來到勞山下死功,十年得個真力氣。  【作者簡介】 劉志堅,號雲岩子,博州(今山東省聊城市)人。32歲時棄家入道,居嶗山。死後,大學士、光祿大夫趙世延為其撰寫了碑文,本詩錄自此碑文。

                     望大勞山                    【元】 戴良稍

  入東膠界,即見大勞山。峰攢侔劍戟,嶂疊類雲煙。稜稜插巨海,渺渺漾中川。波濤共突兀,天日相澄鮮;只若棲島嶼,觀宇連樹阡。既館茹茅士,亦巢遁世賢。客行積昏旦,水宿倦舟船。茲焉思獨住,結茅徵征言。柁師不我從,太息歸中原。  【作者簡介】 戴良,字叔能,浦江(今浙江省浦江縣)人。元末,挈家浮海至膠州。本詩錄自清同治版《即墨縣誌》。

                      黃石宮                    【明】 楊澤山

  巔一醉醒,百慮真亡絕。虛白映松窗,危峰吐殘月。  【作者簡介】 楊澤,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明代成化四年(1468年)歲貢生,曾任武邑知縣。本詩錄自清同治版《即墨縣誌》。

                     勞 山                    【明】 藍章

  遙看山色層層碧,漸覺溪流汩汩深。匹馬逕尋蕭寺樹,老僧應識野人心。行云何意遮奇石,啼鳥多情和苦吟。不是將身許明代,便從逄子老山岑。  【作者簡介】 藍章,字文綉,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明代成化二十年(1484年)進士。本詩錄自《青島旅遊詩選注》。

                     勞 山                    【明】 陳沂

  蓬萊之山亂插天,大勞小勞青可憐。清秋播盪入滄海,落日縹緲生晴煙。眼前此景出人世,便可羽化凌飛仙。挹取南溟酌北斗,枕石大醉雲峰巔。  【作者簡介】 陳沂,字宗魯,後改魯南,號石亭,又號小坡,浙江鄞縣人,徙家居南京,正德十三年(1518年)進士。本詩錄自清同治版《即墨縣誌》。

                     巨 峰                    【明】 陳沂

  鰲山駕海入青雲,遠見渾合近復分。重巒高下極杳靄,翠岫山入排氤氳。千奇萬怪倏變態,陟歷驚魂望仍愛。遙指天際懸孤峰,峰頭更有僧庵在。奔濤怒石聲潺潺,絕頂止可猿猱攀。雙屋劈處一微徑,一竅直上煙霄間。壁斷梯折路亦絕,五石飛梁臨不測。西北峰重返照陰,東南海映長空色。仙人見說多樓居,無奈縹緲乘清虛。此地安期且未至,與子跨鶴今何如?  【作者簡介】 見陳沂《勞山》。本詩錄自《游嶗指南》。

                     登華樓                    【明】 藍田

  前山後山紅葉多,東澗西澗白雲過。紅葉白雲迷遠近,雲葉缺處山嵯峨。閑拋書卷踏秋芳,扶藜偶入山人房。柴門月上客初到,瓦瓮酒熟兼松香。玉皇洞口曉花暗,金液泉頭秋草遍。葯爐丹井尚依稀,白雪黃牙今不見。長春高舉煙霞外,使君遠出風塵界。當時人已號飛仙,只今惟有殘碑在。人生適意且樽酒,莫放朱顏空老丑。神仙千古真浪傳,丹砂一粒原非有。乃知造物本無物,薄命不逢隨意足。雲滿青山風滿松,何必洞天三十六。  【作者簡介】 藍田,字玉甫,號北泉,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明嘉靖二年(1523年)進士。本詩錄自清同治版《即墨縣誌》。

                     太平宮                    【明】 藍田  蜃氣幾層樓閣,潮聲一片宮商。羲馭早離 谷,野人高卧石橋。潮長沙頭鷗起,風來林外漁歌。隔浦淮山幾點,玻璃盤擁青螺。  【作者簡介】 見藍田《登華樓》。本詩錄自《青島旅遊詩選注》。

                     登勞山                    【明】 邵賢

  坤軸危分鎮巨鰲,山如排戟戰方鏖。鼓鍾鏜?東西院,丹碧參差大小勞。石柱華樓闌海出,龍岩獅石倚天高。我來無限登臨興,點染風煙信彩毫。  【作者簡介】 作者生平不詳。本詩錄自清同治版《即墨縣誌》。

                     華 樓                    【明】 馬存仁

  惟愛山家坐小亭,檐隈野竹送秋聲。苔封詩句無人識,止聽黃冠說姓名。  【作者簡介】 馬存仁,涿州(今河北省涿縣)人。明嘉靖六年(1527年)曾任即墨縣知縣。本詩錄自清同治版《即墨縣誌》。

                    浮山朝海庵                   【明】 黃作孚

  浮山雄海畔,乘興一登臨。拂草尋幽徑,攀蘿陟峻岑。水天連共遠,島嶼接還深。縱覽乾坤闊,擎杯發嘯吟。  【作者簡介】 黃作孚,字汝從,號訁刃齋,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癸丑科進士。本詩見於《抱拙齋集》。

                     太平宮                    【明】 楊舟

  三月春將暮,重遊覽物華。雲開山見骨,潮漲海生花。嫩竹森寒玉,夭桃燦晚霞。塵間無此景,知是羽人家。  【作者簡介】 楊舟,字爾浮,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甲子歲貢生。本詩見於《載軒詩集》。

                     溪 上                   【明】 黃嘉善

  杖策尋幽境,石頭看水流。何來成浩淼,望去即滄洲。依岸群飛鷺,狎波亂沒鷗。坐深涼月滿,應似五湖秋。  【作者簡介】 黃嘉善,字惟尚,號梓山,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明萬曆五年(1577年)丁丑科進士,累官至兵部尚書。本詩錄自清同治版《即墨縣誌》。

                     仙鶴洞                    【明】 許鋌

  孤鶴飛來幾萬秋,因餐白石化丹邱。迴翔似顧三標秀,振翮疑登七磴樓。流水桃花雲片片,青天碧海日悠悠。興來跨鶴揚州去,海畔蒼生為勉留。  【作者簡介】 許鋌,號靜峰,武清(今天津市武清縣)人,進士,明萬曆六年(1578年)任即墨縣知縣。本詩錄自《嶗山詩文選》。

                     張仙塔                    【明】 德清

  屹立千尋險, 山堯一徑通。坐觀丹嶠外,遙映白雲中。澤隱魚龍穩,波涵世外空。到來堪寄足,促必問崆峒。  【作者簡介】 德清,字澄印,號憨山,全亻叔(今安徽省全>縣)人,明代高僧。本詩見於《憨山集》。

                 那羅延窟贈達觀禪師                   【明】 德清

  入門一笑見來端,醒眼殊非醉眼看。信手擎來香積飯,勸君於此更加餐。  【作者簡介】 見德清《張仙塔》。本詩見於《憨山集》。

                     太清宮                   【明】 耿義蘭

  大勞小勞天下奇,海岳名山世間稀。修真野客能避世,萬古長春道人居。東海名高上鰲峰,初開茅庵是太清。恩深一觀明帝主,敕諭頒來道藏經。  【作者簡介】 耿義蘭,字芝山,高密(今山東省高密縣)人。明正德四年(1509年)生,嘉靖年間進士,後棄家入道,卒於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本詩錄自《太清宮志》。

                海印寺訪憨山上人不遇                  【明】 劉月川

  吾道沉冥久,誰倡齊魯風。閑來居海上,名誤落山東。水指田橫島,雲連慧炬峰。相尋不相見,踏遍法華中。  【作者簡介】 作者生平不詳。本詩錄自《嶗山古今談》。

                     黃石宮                   【明】 周如綸

  鴉鵠峰頭草閣懸,幽人愛此學長年。地通瀛海川原潤,天近扶桑日月偏。何物笙簫來澗底,無端雞犬下雲邊。諸山盡處人間路,得意誰回急水船。  【作者簡介】 周如綸,字叔音,號少東,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明代萬曆十四年(1586年)進士,任襄陽知府,清賦額,平滯訟,卓有政績,著有《什一草》和《見少集》。本詩錄自清同治版《即墨縣誌》。

                     法海寺                   【明】 周如砥

  雲盡寒山石竇開,西風古寺一徘徊。樹當十月猶青色,碑載前朝總綠苔。護法似聞天犬吠,聽經曾有夜龍來。須知勝地宜樽酒,未許夕陽促客回。  【作者簡介】 周如砥,字季平,號礪齋,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進士。本詩見於《青藜館集》。

                   小蓬萊觀海                  【明】 周如錦

  大海無波碧似銀,潮來誰見水粼粼。平鋪萬里天關靜,倒暈長空碧鏡新。聖世樓船錦後出,異時漕舶故能訓。不看島嶼雲帆影,猶是淮陽轉粟人。  【作者簡介】 周如錦,字叔文,號大東,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有才名,為文汪洋恣肆。本詩錄自周至元《嶗山志》。

                     聚仙宮                   【明】 高出平

  疇散碧溪,古殿枕奇石。苔蘚久無人,一步一留跡。  【作者簡介】 高出,萊陽(今山東省萊陽市)人。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進士。本詩錄自《游嶗指南》。

                     不其山                   【明】 孫鎮

  鄭公好上古,著書滄海濱。雲林絕浮俗,長與麋鹿鄰。雖為漢大儒,不作天子臣。高風揚東齊,寂寞甘苦辛。絕壑納淺溜,芳草結重茵。宛然若書帶,階下常相親。風定煙光凝,雨余翠色新。先生今安在?茲草秋復春。哀哉采樵子,腰鐮同刈薪。  【作者簡介】 孫鎮,字寧之,山東省掖縣(今山東省萊州市)人。本詩錄自清同治版《即墨縣誌》。

                    題黃石宮                   【明】 高弘圖

  要覓桃源路,窮觀渤海東。虛無道德藏,金碧聖人宮。廟貌徇名象,俗呼任異同。不能真面目,何用此山中。  【作者簡介】 高弘圖,字研文,號?齋,膠州(今山東省膠州市)人。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進士。本詩錄自《嶗山詩文選》。

                    勞山觀潮                   【明】 黃宗輔

  平水潮生高十丈,噴如兩管觸相向。紫貝淵含碧落搖,蒼精射激青冥漾。杖底轟荁動遠雷,疊雪浪花接天開。天東蓬島無多路,手指雲霞向深處。覓取洪崖共拍肩,笑攜二子凌風去。  【作者簡介】 黃宗輔,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明萬曆年間貢生。本詩見於《質木齋詩集》。

                     游飛虹澗                    【明】 范養蒙

  尋幽久矣愛林邱,買得青山傍綠流。古洞雲深松徑晚,暮煙風逐野村收。翠微北出通三界,華表東連接十洲。何必飛仙終可到,乘閑聊作謝公游。  【作者簡介】 范養蒙,字正甫,號覺我,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本詩見於《青來齋文集》。

                      田橫島                   【明】 周?王番

  山函巨谷水茫茫,欲向洪濤覓首陽。窮島至今多義骨,漢庭誰許有降王。斷碑卧地苔痕重,古廟無人祀典荒。識得靈旗生氣在,暮潮風卷早潮揚。  【作者簡介】 周王番,沐陽(今江蘇省沐陽縣)人,明萬曆年間曾任即墨縣縣丞。本詩錄自1991年新編《即墨縣誌》。

                     黃石宮微晴                    【明】 王 亻間

  林際滴疏響,猶余半山雨。一氣收混茫,岩壑勢相赴。倏爾含晴意,雨醒晴不足。淡盪看無著,散而為輕霧。水邊逗微白,不辨石與鷺。  【作者簡介】王亻間,字無竟,明代膠州(今山東省膠南縣)人。本詩見於《太古園詩集》。

                     玄真洞                    【明】周 魯

  白雲留住須忘歸,名利縈人兩俱非。莫笑山僧茅屋小,萬山環翠霧中圍。  【作者簡介】 周魯,登州(今山東省蓬萊縣)人,武舉。本詩錄自《嶗山詩文選》。

                    鶴山朝陽洞                    【明】范煉金

  鶴來石室靜梳翎,幾叩玄關啟玉扃。坐對海天一島白,倚看山樹四圍青。丹邱日月春團圃,姑射煙霞碧結屏。人去千秋雲未散,萬桃深處半函經。  【作者簡介】 范煉金,字大冶,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本詩錄自清同治版《即墨縣誌》。

                     山中春興                    【明】黃宗昌

  幽興觸時發,春來正未央。濁醪齊物論,流水楚明光。雪盡雲根暖,風恬月魄香。此中真有意,陶令已言忘。  【作者簡介】 黃宗昌,字長倩,號鶴嶺,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明天啟二年(1622年)壬戌科進士。著有《恆山游草》、《嶗山志》等。本詩錄自清同治版《即墨縣誌》。

                     游華樓                   【明】黃宗昌

  林深竹欲盡,一徑入微茫;眾壑通雲氣,孤峰近雁行。  【作者簡介】 見黃宗昌《山中春興》。

                   飛虹澗石洞                   【明】王澤洽

  洞里幽光好,嵯峨石路新。風松千古味,煙柳四時春。撫榻山花舞,開簾野鳥馴。嶺雲獨來往,渾是不知貧。  【作者簡介】 王澤洽,字松壑,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明天啟年間貢生。本詩錄自清同治版《即墨縣誌》。

                    黃氏山莊                   【明】宋繼澄

  山中分小徑,深入不辭勞。門立雲根隱,堂臨木末高。地偏人簡易,物朴理堅牢。持此須全力,終身亦自豪。  【作者簡介】 宋繼澄,字澄嵐,萊陽(今山東省萊陽市)人。明天啟七年(1627年)丁卯科舉人,文名滿海內。錄自《嶗山古今談》。

                     山 居                   【明】藍再茂

  春入數峰晴,河流戶外聲。高懷雲淡泊,凈目水空明。草木宜青適,安閑足達生。卑藏成後老,不同仗浮名。  【作者簡介】 藍再茂,字清初,號雨蒼,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明崇禎二年(1628年)戊辰貢生,任南皮縣知縣。該詩又名《山居即事》或《華陽山居》,本詩見於《世薦堂集》。

                    勞山道中                   【明】左懋第

  匹馬西風直路賒,幾家茅屋趁山斜。白雲爭捧如花女,盡日溪頭獨浣紗。  【作者簡介】 左懋第,字仲及,號蘿石,明代萊陽(今山東省萊西縣)人。明崇禎四年(1631年)辛未科進士,授韓城知縣,歷官吏部都給事中,人稱「明末文天祥」。本詩見於《左忠貞公集》。

                     巨 峰                   【明】左懋第

  峰絕頂上,悅疑玉京行。海激長飛雪,雲彩時有聲。  【作者簡介】 見左懋第《勞山道中》。本詩錄自周至元《嶗山志》。

                    鶴山早行                    【明】左燦

  暗數垂柳志去堤,微茫煙樹望中齊。晨風未盪千山霧,斜日先開一道迷。鍾尾韻殘鴉語續,馬頭夢入塞雞啼。蕭條已有漁竿叟,蓑笠寒雪渡口西。  【作者簡介】 左燦,明代萊陽(今山東萊西縣)人。為名門閨媛,有文才,明末因避亂隨族人入鶴山,留有《題鶴山》、《鶴山避亂》、《送表弟東歸》及《鶴山早行》等詩和《鰲山觀海》詞。本詩錄自《最新嶗山記》。

                春日同杜克明游邋遢石                  【明】張允掄

  涉目皆成趣,登臨趁夕陽。煙收千嶂紫,花染一溪香。鳥道松篁里,人家水石旁。群芳隨坐卧,到處愜徜徉。  【作者簡介】 張允掄,字並叔,號季櫟,萊陽(今山東省萊陽市)人。明崇禎七年(1634年)甲戌科進士,曾任戶部主事、饒州知府,明亡後,隱居不仕,入嶗山,授徒十餘年。本詩見於《希范堂集》。

                    過玉蕊樓                   【明】張允掄

  高樓暝色接層岑,薄靄霏微客襟。飲澗歸牛依曲巷,擇枝倦鳥入幽林。無家淚濺芳春色,沒齒悉生落日心。最羨虞卿工著作,蹉跎虛願到於今。  【作者簡介】 見張允掄《春日同杜克明游邋遢石》。本詩錄自周至元《嶗山志》。

                    宿獅子峰                   【明】黃宗臣

  石上開樽有濁醪,海天東望月輪高。寒聲時到秋山寺,半是松聲半是濤。  【作者簡介】 黃宗臣,字我臣,號鄰庭,即墨(今山東即墨市)人。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己卯科舉人,善詩工畫。本詩見於《淡心齋詩集》。

                  白鶴峪懸泉詠                  【明】黃宗庠

  百金買山陬,所愜在一泉。泉音拂寒玉,戛戛蒼崖巔。蒼崖戴巨石,橫卧平為鐫。石上構方宇,源泉從中懸。奔騰灑峻壁,下萃為驚潭。爽然動神骨,能使沉痾痊。我來久徘徊,結思羲皇前。匪日怡我前,亦可永壽年。  【作者簡介】 黃宗庠,字我周,號儀庭,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癸未科進士,性恬淡,不樂仕進。本詩見於《鏡岩樓詩集》及清同治版《即墨縣誌》。

                    易居勞山                   【明】楊遇吉

  懶性常閉門,所畏在征途。移居向南山,始愜此幽獨。結茅依岩阿,前後綠樹覆。敬發坐深林,袒臂入空谷。驅犢耕曉雲,課童種原菽。朝看山之巔,夕看山之麓。山色朝夕異,豁然悅心目。  【作者簡介】 楊遇吉,字晉生,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諸生,明亡後,同弟連吉攜家隱居嶗山烏衣巷。本詩摘錄自《嶗山古今談》。

                    衣巷還山                   【明】楊連吉

  九月下山三月還,門庭如故草芊芊。東風吹綻杏花色,始悔城中又半年。  【作者簡介】 楊連吉,字彙征,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諸生,明亡後,同兄遇吉攜家隱居嶗山烏衣巷。本詩見於《悠然樓廬集》。

                 登獅子峰觀日出                  【明】陳文德

  秉燭跨危巒,腥飆吹欲墜。寒潮拍空響,茫茫何所視。繁星爭搖炫,灝氣不可悶。虛中漸生白,天海浩無二。人己稍辨色,日猶卧深遂。俄焉海欲燒,俄焉天欲醉。俄焉赤霞起,周遭相嫵媚。初吐類蝕余,躊躕始滿志。沐浴風濤中,光焰了未備。凈質如火輪,赴天頗?貝。倘無擁之者,離即恐未易。良久芒角全,平平就厥立。吐謝林島間,馳驅勢殊利。願以千尺繩,系之緩羲轡。  【作者簡介】 陳文德,四川人,明代即墨縣教諭。本詩錄自清同治版《即墨縣誌》。

                    衣八景                  【明】楊進吉

  四圍青嶂  亂山深處繞陂田,別業遠開溪樹邊。暮望白雲連碧落,曉看青霧接廚煙。人行空翠如拱揖,座對層岩似幕聯。聞道武陵迷去棹,何如此地鎮流連。  鶯語梨花  深山習靜避塵喧,春暖梨花鶯語繁。百囀嬌音春似海,千林香雪月為魂。迎風乳燕斜穿徑,逐水桃花共到門。斗酒真堪隨意醉,綠蔭高卧已黃昏。  避暑岩潭  炎暑蒸日正長,尋幽自愛晚風涼。澄潭碧映千尋石,翠柏寒生六月霜。清絕真同中泠水,蕭疏不讓輞川庄。科頭趺坐長松下,薄暮歸樵話路旁。  墨磯垂釣  孤松山畔光斜暉,亂石灘頭一釣磯。百折溪流清澈底,千章夏木蔭成圍。樽中薄酒三分醉,潭底倏魚幾尺肥。聊以適情非為釣,把竿日日對翠微。  東山待月  寂寂秋山入夜清,數峰翠削月盈盈。水光瀲灧浮空白,樹影參差落照明。踚屋凝霜良夜靜,寺鐘擺杵萬峰晴。蕭然坐待梧陰轉,靜聽漁梁落雁聲。  長河秋漲  深山積雨漲河流,萬壑濤聲迥不休。浪起噌礝驚水底,風來鏜?泊山頭。波搖雲樹千層卷,雪涌漁磯兩岸浮。棹入滄溟隨所適,乘槎還欲訪瀛洲。  千林紅葉  策杖秋園入遠岑,山村茅屋覓知音。崖懸薜荔石張錦,霜薄竗楸花滿林。野菊幽香堪載酒,曲溪流水當鳴琴。朦朧醉眼擬春色,卧對高人點筆吟。  雪滿群山  朔風蕭蕭凍雲流,群玉峰頭望玉樓。碧宇遙連素影積,瓊林彌望瑞華浮。曉山落月迷千里,銀海搖光眩兩眸。惟羨平台詞賦客,陽春一曲至今留。  【作者簡介】 楊進吉,字大復,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明代崇禎年間增生。本詩錄自《青島旅遊詩選注》。

                   憶山中別墅                   【明】黃宗揚

  二勞山色近如何,衰病十年恨未過,曲徑荒台芳草遍,小橋流水落花多。乾坤白首空藏劍,湖海青樽敢放歌。慚愧輞川別墅在,可能搔首問煙蘿。  【作者簡介】 黃宗揚,字顯倩,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明代萬曆四十年(1612年)舉人。本詩錄自周至元《嶗山志》。

                     石 門                    【明】董樵

  數年夢想石門地,今日尋幽步水源。岩上苔紋連老檜,山中雲氣到孤村。坐來聲色春雞樹,行過空虛屐齒痕。老衲相留茅舍飯,東鄰鐘鼓度黃昏。  【作者簡介】 董樵,原名震起,字樵谷,萊陽(今山東省萊陽市)人。崇禎年間諸生,博覽群書,工詩賦,明亡後不仕。本詩錄自清同治版《即墨縣誌》。

                     鶴 山                    【明】楊鹽

  穿雲直上最高峰,虯舞峰頭見古松。更轉石樓深處去,淘丹井畔覓仙蹤。  【作者簡介】 楊鹽,字爾貢,號煉庵,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明代嘉靖四十年(1561年)舉人,授吉州學正,擢沛縣知縣,著有《味道樓集》。本詩錄自《青島旅遊詩選注》。

                     勞山歌                    【清】顧炎武

  嶗山拔地九千丈,崔巍勢壓齊之東。下視大海出日月,上接元氣色鴻蒙。幽岩秘洞難具狀,煙霧合沓來千峰。華樓獨收眾山景,一一環立生姿容。上有巨峰最癏*8,數壑窈窕來相通。天高日入不聞語,悄然眾籟如秋冬。奇花名葯絕凡境,世人不識疑天工。雲是老子曾過此,後有濟北黃石公。至今號作神人宅,憑高結構留仙宮。吾聞東嶽泰山最為大,虞帝柴望秦皇封。其東直走千餘里,山形不絕連虛空。自此一山奠海右,截然世界稱域中。以外島嶼不可計,紛紜出沒多魚龍。八神祠宇在其內,往往棋置生金銅。古言齊國之富臨淄次即墨,何以滿目皆蒿蓬。捕魚山之旁,伐木山之中。猶見山樵與村童,春日合鼓聲逢逢。此山之高過岱宗,或者其讓雲雨功。宣氣生物理則同,旁薄萬古無紀窮。何日結屋依長松,嘯歌山椒一老翁。  【作者簡介】 顧炎武,明清之際思想家、學者,初名絳,字寧人,學者稱「亭林先生」,崑山(今江蘇省崑山縣)人。明亡後,顧炎武遨遊北方時,曾到過嶗山,對嶗山多有記述。本詩錄自《亭林詩集》。

                    不其山                   【清】顧炎武

  荒山書院有人耕,不記山名與縣名。為問黃巾滿天下,可能容得鄭康成。  【作者簡介】 見顧炎武《勞山歌》。本詩錄自《亭林詩集》。

                 張饒州允掄山中彈琴                   【清】顧炎武

  趙公化去時,一琴遺使君。五年作太守,卻返東皋耘。有時意不愜,來躡勞山雲。臨風發宮商,二氣相氤氳。可憐成連意,空山無人聞。我欲從君棲,山涯與海濱。  【作者簡介】 見顧炎武《勞山歌》。本詩錄自《嶗山古今談》。

                 送李象先生游二勞禰                   【清】法若真

  百餘里外接長松,一片青山萬萬重。鐵骨泥寒仙子冢,火雷劈石巨人峰。碑懸邋遢千年句,客睡華陰小市鍾。俱說童恢驅虎後,二勞不借黑雲封。  【作者簡介】 法若真,字漢儒,號黃山,膠州(今山東省膠南縣)人。清順治三年(1646年)丙戌科進士,善畫山水,工詩文。本詩錄自《游嶗指南》。

                    贈勞山隱者                   【清】王士礻真

  何許藏名地,泰山海上深。半夜白日出,風雨蒼龍吟。靜侶行道處,不聞采樵音。清冷魚山梵,寂寞成連琴。曉就諸天食,暝棲 葡林。因知安居法,一契無生心。我亦山中客,悠悠悔陸沉。  【作者簡介】 王士礻真,乾隆時詔命改稱士禎,字子真,號「漁陽山人」。新城(今山東省桓台縣)人。順治年間進士,累官至刑部尚書,其詩清秀淡遠,蘊藉委婉,為清初數十年詩壇之宗。本詩見於《精華錄》。

                    上庄望海                    【清】黃坦

  萬里乘風溯海源,今從秋水憶張騫。松濤欲接諸峰合,雲影初來落日昏。豈有魚龍藏遠嶼,但聞雞犬出孤村。悠悠情思方無極,何處傳芭禮素魂?  【作者簡介】 黃坦,字朗生,號惺庵,黃宗昌長子,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己卯科副榜,任浦江縣知縣。本詩錄自清同治版《即墨縣誌》。

                    華嚴庵次韻                     【清】黃坦

  林杪晚生煙,寒光與樹連。雲歸山雨後,松落海濤前。孤磬傳清夜,長波沒遠天。一時人境寂,不復夢遊仙。  【作者簡介】 見黃坦《上庄望海》。本詩錄自清同治版《即墨縣誌》。

                     游嶗山                   【清】施閏章

  十里山嶙山曾,蛟宮寄一僧。飛樓安石罅,懸壁擢雲層。越險蒼藤接,盤空細路登。棹回懷重把,鱸膾出魚罾。  【作者簡介】 施閏章,字尚白,號愚山,宣城(今安徽省宣城縣)人。清順治年間進士,文章醇雅,尤工於詩。本詩錄自周至元《嶗山志》。

                   勞山觀海市歌                    【清】蒲松齡

  山外水光連天碧,煙濤萬頃玻璃色。直將長袖捫三台,馬策欲撾天門開。方愛澄波凈秋練,乍睹孤城懸天半。埤土 橫亘最分明,縹瓦魚鱗參差見。萬家樹色隱精廬,叢枝黑點巢老烏。高門洞辟斜陽照,晴光歷歷非模糊。襁屬一道往來者,出或乘車入或馬。扉闔忽留一線天,千人騷動譙樓下。轉眼城廓化山丘,獵馬百騎皆兜牟。小墜騰驤逐兩鹿,如聞鳴鏑聲癢颼。飆然風動塵埃起,境界全空幻亦止。人生眼底盡空花,見少怪多勿須爾。君不見:當年士貴赫如雲,炙手熱焰何騰熏。  【作者簡介】 蒲松齡,清代文學家,字留仙,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淄川(今屬山東省淄博)人。著有《聊齋志異》、《聊齋文集》、《聊齋詩集》、《聊齋俚曲》等。本詩錄自《蒲松齡全集》第二冊。

                     白雲洞                    【清】蒲松齡

  古洞深藏碧山頭,羽士一去白雲留。願叩柴扉訪逸老,不登朱門拜公侯。硯水盪凈海底垢,筆尖點消九天愁。不求人間爭富貴,但做滄桑一嘹鷗。  【作者簡介】 見蒲松齡《勞山觀海市歌》。本詩錄自《青島旅遊詩選注》。

                   勞山看海市                   【清】唐夢賚

  望日天涯碧玉隈,番轅嶺下化城開。五雲縹緲芙蓉島,百雉崔嵬煙火台。人物安期應共住,市廛徐福舊同來。麗譙乍卷青巒出,指點諸峰首重回。  【作者簡介】 唐夢賚,字濟武,別字豹岩,淄川(今屬山東省淄博市)人。順治年間進士,著述甚富。康熙十一年(1672年)夏,唐夢賚與蒲松齡等8人一起,同游嶗山,共觀海市。本詩錄自《志壑堂詩集》。

                     華 樓                    【清】劉源淥

  山下煙霞山上樓,丹梯躡足小勾留。置身己在煙霞上,還有煙霞最上頭。  【作者簡介】 劉源淥,字昆石,安丘(今山東省安丘縣)人,卓有文才。本詩錄自清同治版《即墨縣誌》。

                   白鶴峪懸泉歌                    【清】黃土自

  華陰之麓白沙濱,森森萬木高矗雲。蔓壑披峰向西走,巨石當路形輪?。向南有峪曰白鶴,連峰肳萶高如削。魚鳧蠶叢當面來,遊人欲進行且卻。解鞍停騎步層巒,數里之外聞潺盢。兩山夾立澗水流,其源仍在萬仞頭。誰向雲中開石闕,上拂勾陳下瞰蛟龍穴。銀河倒泄禹門傾,鐵瓮金城千丈裂。秋為瀑布冬作冰,玻璃瑪瑙琢為屏。三月和風冰始解,霹靂雷電聲砰訇。光燭青冥射白日,雪浪星濤近石隙。影落澄潭起素波,噴砂揚沫歸長河。此山距城未百里,駭目驚心乃如此。歸來竹榻不成眠,澎湃之聲猶在耳。  【作者簡介】 黃土自,字子厚,號澄庵,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清康熙二年(1663年)癸卯科舉人,恬淡不慕榮利,卓有文才,主即墨詩壇數十年。本詩見於《白鶴峪集》。

                    獅子峰觀海                    【清】黃土自

  九月風高大海平,雲連島嶼入空明。樽開木末孤鴻遠,人到天涯百感生。不盡蒼茫惟樹色,無分今古此潮聲。蓬萊宮闕知何處,可惜秦橋鞭未成。  【作者簡介】 見黃土自《白鶴峪懸泉歌》。本詩見於《夕霏亭詩集》。

                    游浮山                   【清】黃土熏

  聞道浮山好,探幽偶一臨。雲煙連大壑,台樹倚高岑。聽偈魚龍出,看碑歲月深。先人題詠在,追慕復成吟。  【作者簡介】 黃土熏,字子友,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清代康熙八年(1669年)貢生,工詩善文,飽學之士,有《友晉軒詩集》。本詩錄自《青島旅遊詩選注》。

                  九月同游九水二首                    【清】黃宗崇

  削壁懸岩路忽窮,莓苔曲曲石流通。夕陽峰轉浮雲外,紅葉霜深一逕中。千載泉聲清聽遠,三秋山色故人同。到來二水迷歸處,不盡寒蛩萬壑東。  三水嶙峋落照回,指衣石磴滿蒼苔。山連鳥道雲間去,行踏泉聲樹杪來。青靄無心隨杖屨,黃花有徑認蒿萊。遙看新月東峰上,莫負重陽濁酒杯。  【作者簡介】 黃宗崇,字岳宗,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清代康熙年間貢生,善詩文,字畫尤佳,以春秋教授,著有文稿。本詩錄自清代同治版《即墨縣誌》。

                     田橫島詠古                     【清】趙執信

  骨換黃金赤驥趨,何煩絕海覓龍芻。但令和氏能知玉,謾道齊門總濫竽。食客三千兩雞狗,島人五百一頭顱。憑誰寄問重瞳子,死到虞兮更有無。  【作者簡介】 趙執信,字伸符,號秋谷,又號飴山,益都(今山東省青州市)人,清代康熙十八年(1679年)進士,著名詩人。本詩錄自《青島旅遊詩選注》。

                     勞山頭                    【清】紀潤

  陡壁東溟上,登臨意豁然。鯨魚吹海浪,鷗鳥破冥煙。足外真無地,眼中別有天。餐霞誰到此,千古說青蓮。  【作者簡介】 紀潤,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清代康熙年間諸生。本詩錄自《青島旅遊詩選注》。

                     鰲山晚發                    【清】藍啟肅

  驅車薄暮望,蕭瑟動林垌。日落晚峰翠,雲濃歸路暝。人聲依遠浦,漁火聚寒燈。更有河洲雁,哀鳴不可聽。  【作者簡介】 藍啟肅,字復元,號惺庵,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清代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舉人,授內閣中書,善詩工書,著有《清貽居集》。本詩錄自清同治版《即墨縣誌》。

                     九水道中                    【清】黃土禺

  怪石嶙峋路可封,一川九曲出盤龍。溪邊疑有胡麻飯,身在桃源第幾重。  【作者簡介】 黃土禺,字湯谷,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康熙十年(1671年)辛亥歲貢生,曾任費縣教諭。著有《栗里詩草》。本詩錄自《嶗山詩文選》。

                   游勞山至二水憩                    【清】高鳳翰

  二水真奇絕,飛岩得石樑。乍疑前路斷,又入水雲鄉。晴日自雷雨,陰崖生雪霜。掃苔成暝坐,耳目漸能忘。  【作者簡介】 高鳳翰,字西園,號南村、南阜、南阜山人,膠州(今山東省膠州市)人。清代著名文人,詩文俱佳,繪畫、書法、篆刻更為世人所重。本詩錄自《南阜山人詩集》。

                     華嚴庵                    【清】高鳳翰

  為訪華嚴海上行,仙山樓閣眼初明。盤空磴折松為檻,掛月峰寒玉削屏。仙塔遙連潮色動,危石倒落澗雲生。不知下界通何處,一路煙霞接上清。  【作者簡介】 見高鳳翰《游勞山至二水憩》。本詩錄自《嶗山藝文志》。

                    白雲洞望海                    【清】高鳳翰

  中原地盡處,大麓接洪荒。日月浮終古,乾坤沒一漚。渾疑通八極,何處指滄洲?虛說魚龍夜,潮聲卷石樓。  【作者簡介】 見高鳳翰《游勞山至二水憩》。本詩錄自《嶗山詩文選》。

                    贈勞山何老                    【清】高鳳翰

  野人有何老,世外舊山家。九折當門水,千重覆屋花。問年失甲子,話客但桑麻。何日成鄰叟,峰頭共紫霞?  【作者簡介】 見高鳳翰《游勞山至二水憩》。本詩錄自《嶗山詩文選》。

                      太平宮                     【清】周正

  仙橋凌絕壑,石磴參差度。苔痕紺色深,松花落無數。仰首見林梢,屋宇半煙霧。捫蘿陟其巔,嵐氣莽回互。此中是幽棲,讀書清神慮。時時古洞中,恍惚真人語。側身欲從之,蒼茫不知處。  【作者簡介】 周正,字公端,號方山,萊陽(今山東省萊陽市)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戊辰科進士,授蒲城知縣。本詩錄自清同治版《即墨縣誌》。

                     宿仙古洞                    【清】楊還吉

  一溪九折逶迤出,水繞山回古洞存。謝客不知窮雁宕,漁人何事問桃源。濤聲入夜連孤島,清磬流雲失暮村。自有登臨來我輩,遙驚羽士下崑崙。  【作者簡介】 楊還吉,字啟旋,自號充庵,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戊辰歲貢生。本詩錄自《嶗山詩文選》。

                    夜遊下宮海上                     【清】周緗

  夜氣爽星漢,波聲撼殿閣。中宵不成眠,披衣起磅礴。鬱紆穿林麓,岩洞紛漠漠。木魅沖人嘯,石怪驚錯愕。三面雲峰峻,當中海潮惡。極目信浩渺,放懷入寥廓。雪浪駭長鯨,天風驕海若。廣陵渺秋濤,龍門輕禹鑿。心動余欲還,月向西山落。  【作者簡介】 周緗,字蘊青,即墨(今山東省青島市)人。本詩見於《中溪詩集》。

                     山 行                    【清】藍湄

  策蹇勞山道,俯看萬壑低。眼前黃葉滿,杖底白雲齊。鳥雀迎相狎,海天望弗迷。何來鐘磬遠,矯首日沉西。  【作者簡介】 藍湄,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己卯貢生。著有《素軒詩集》。本詩見於《素軒詩集》。

                     山 居                    【清】周毓正

  翠合小亭尖,煙開一徑斜。入門偏看竹,不悟是誰家。  【作者簡介】 周毓正,字衷愷,號心雪,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清代康熙六十年(1721年)進士,任浮山縣知縣,才名冠一時。本詩錄自周至元《嶗山志》。

                     鶴 山                    【清】周祚顯

  鶴去今何在?洞開一徑蹊。曾無簫史駐,惟有白雲棲。華表餘暉照,海天曙色齊。登臨興正切,忽已月輪西。  【作者簡介】周祚顯,字有聲,號星岩,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丁丑科進士,任陝西道監察御史。著有《奏疏》、《清遺堂稿》、《周侍御集》等。本詩錄自《嶗山詩文選》。

                    華陽書院                    【清】張侗

  千岩飛雨洗虹橋,橋上仙人吹洞簫。夢與弄珠游九水,一時落盡海門潮。  【作者簡介】 張侗,安丘(今山東省安丘縣)人。諸生。本詩錄自清同治版《即墨縣誌》。

                    城陽道中                   【清】馮文火介

  朝發城陽道,馬馳心自閑。白雲繞曉樹,紅葉老山秋。霧薄林煙近,霜清岸草斑。雁聲啼不盡,秋色滿歸鞍。  【作者簡介】 馮文癋,字伯章,號素齋,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清代雍正年間貢生,選任樂安縣教諭。本詩錄自清同治版《即墨縣誌》。

                    華陽書院                   【清】楊士鑰

  華陽高閣矗山齊,咫尺空濛望轉迷。棲鳥傍檐微雨過,輕煙籠樹野雲低。穿林雁陣翻紅葉,夾岸松關枕碧溪。問道輞川何處是?橫秋一幅畫中題。  【作者簡介】 楊士鑰,字庭可,號丹峰,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雍正四年(1726年)舉人,曾任建平縣知縣。本詩錄自清同治版《即墨縣誌》。

                    山居雜詠                    【清】昌仁

  歸來不道故人疏,四面青山好讀書。最是漁樵有深意,攜來魚酒過茅廬。  【作者簡介】 昌仁,釋,字義安,俗姓矯,出家華嚴庵。著有《山居詩稿》。本詩原載《山居詩稿》,錄自《勞山古今談》。

                     徐福島                   【清】黃體中

  東海茫茫萬里長,天水何處是扶桑。海船一去無消息,徐福當年賺始皇。  【作者簡介】 黃體中,字仁在,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雍正年間諸生,工書法。著有《來山閣詩》、《山水音》等。本詩見於《來山閣詩》。

                     煙雲澗                    【清】范九皋

  澗路何重重,煙雲鎖碧峰。黃精初煮夜,紅蕊正凌冬。絕壁看棲鶴,深山數曉鍾。不知塵世外,多少羽人蹤。  【作者簡介】 范九皋,字莘田,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其文史功力為本邑所推崇。本詩錄自清同治版《即墨縣誌》。

                     三 水                    【清】范九皋

  魚鱗飛瀑布,澗勢自瀠回。峭壁千尋立,澄潭一鑒開。雲光添石籟,雨氣散沙台。何事塵容客,濯纓獨未來。  【作者簡介】 見范九皋《煙雲澗》。《三水》一詩見於《嶗山詩文選》。

                     華 樓                    【清】崔應階

  第一名山海上留,華峰誰到最高頭。瓊漿已涸玉盆水,仙髻罷妝梳洗樓。煙崮遙連翠屏合,天門中豁白雲留。道人何事攀援上,玉盞徒增墨吏羞。  【作者簡介】 崔應階,清代山東巡撫。本詩錄自《嶗山詩文選》。

                     巨 峰                    【清】崔應階

  疊障層岩擁巨峰,帝居呼吸可相通。乘雲欲假庄生翼,破浪無須宗愨風。且攬全嶗歸致底,任教海水瀉杯中。憑虛縱目何空闊,指點扶桑別樣紅。  【作者簡介】 見崔應階《華樓》。本詩錄自嶗山小河東村東北刻石。

                     八仙墩                    【清】郭廷翕

  何年施鬼斧,靈阜劈空分。氣象自橫絕,仙墩反浪聞。四圍余赤地,萬里老黃雲。不著一毛處,乃堪脫世氛。  【作者簡介】 郭廷翕,字虞受,號冷亭,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清代乾隆六年(1741年)舉人,工詩善書,著有《二勞遺文》十二卷。本詩錄自周至元《嶗山志》。

                   雨登華嚴庵二首                    【清】李中簡

  奇樹記修真,名山路可循。風潮方汩沒,雲木迥嶙峋。浩蕩寰中步,推揚物外因。飄然松未雨,犖确喜無塵。  怪石森千狀,神鞭遂古余。幾時歸法象,長與護仙圖。花竹上方影,海山開士居。晚齋一繩榻,清夢若蘧蘧。  【作者簡介】 李中簡,字廉衣,號文園,直隸任邱(今河北省任邱縣)人,乾隆年間進士。《雨登華嚴庵》原鐫刻於嶗山華嚴庵前之詩碑,現已不存。本詩錄自《嶗山詩文選》。

                   吊憨山海印寺廢址                     【清】江如瑛

  卓錫當年卜築成,花香馥馥夜談經。於今秋色斜陽里,惟有潮聲似梵聲。  【作者簡介】 江如瑛,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乾隆十五年(1750年)庚午科舉人,任冠縣教諭。本詩見於《梅嶺詩集》。

                    登那羅佛窟                    【清】江如瑛

  面壁滄溟不記年,玲瓏石室尚依然。雲穿窟底侵苔濕,珠走空中墜露圓。失足佛門皆火宅,回頭東海即西天。蒲團坐破青山在,雨雨風風總是禪。  【作者簡介】 見江如瑛《吊憨山海印寺廢址》。本詩見於《梅嶺詩集》。

                     勞山二首                    【清】尤淑孝

  一入金鰲信口占,何須覓句斷須拈。客驚峻岭懸岩上,農愛遊人越石尖。境比田盤偏傍海,松多黃麓盡如蚺。琳宮梵宇徜徉遍,隨處因緣仙佛兼。山海連綿面面開,一朝遊覽亦奇哉!路從石隙盤旋上,潮自天邊浩蕩來。脈脈絮雲籠水際,紛紛雪浪撲山隈。華岩樓畔憑欄後,瀾碧巒青繞夢回。  【作者簡介】 尤淑孝,字孟仁,順天大興(今北京市大興縣)人,乾隆十九年(1754年)任即墨縣知縣。本詩錄自清同治版《即墨縣誌》。

                    勞山雜詠六首                    【清】韓夢周

  芒鞋擬到二勞邊,此事沉吟已十年。不笑山人有頑骨,許分海上一烽煙。  極目 山曾塵外寒,靈旗彷彿見仙壇。流泉百道雲中落,散入天風作紫瀾。  巨峰十萬八千丈,大海東來接混茫。半夜雞鳴紅日涌,不知何處是扶桑。  耐冬花發雪初晴,一片晶光入太清。便是蓬瀛真世界,祖龍枉自射長鯨。  青州九點載靈鰲,帝遣神功壓海濤。直上雲霄一長嘯,果然泰岳不如高。  聞說仙方蛇化龍,昔人曾此得相逢。丹砂也是痴人夢,好聽太平半夜鍾。  【作者簡介】 韓夢周,字公復,號理堂,濰縣(今山東省濰坊市)人,清代乾隆二十三年(1757年)進士。本詩錄自周至元《嶗山志》。

                     九 水                    【清】黃玉衡

  行過大勞入一水,怪石疊疊大如兕。水穿洞底涌石來,澎湃聲震山谷里。置身頓覺異境開,萬壑謖謖松風起。溯流曲向源頭尋,二水逶迤深復深。峭壁砏岩立泉側,石磴冷冷鳴素琴。坐久不覺白雲滿,蒙蒙濕翠沾衣襟。咫尺相隔不數武,三水溶溶匯前浦。澄潭一畝浸空碧,岩花倒影可指數。旁列巨石古嶙峋,雨點蒼苔滲石乳。山風忽送雷聲喧,響應眾峰萬馬奔。身歷崖壁行且卻,驚看四水波浪翻。雙澗飛出玉龍白,珍珠萬斛傾山根。岡巒一拗復一折,五水攢石團白雪。幽徑斜通沿溪行,前與六水近相接。飛泉一道出石竇,長鯨吞濤電光掣。扶筇徐到七水隈,天光雲影相徘徊。人如山陰道上過,水自罨畫溪上來。一峰當前疑無路,迢遙南下谷中間。谷口隱隱仙洞現,八水宏敞開生面。幾灣秋水雲煙蟬,浣洗山光凈如練。隔岸漁樵相招呼,遊人到此頓忘倦。九水風光迥不同,一山一水環相通。山復山兮水復水,萬頃茫茫大勞來。  【作者簡介】 黃玉衡,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丁酉貢生。本詩見於《二水山房詩稿》及《游嶗指南》。

                     九水瀑布                    【清】藍中王圭

  峭壁層岩一徑開,飛來倒掛水瀠洄。璣珠亂涌穿水出,風雨雷霆雜沓來。  【作者簡介】 藍中王圭,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庚子歲貢生。本詩錄自《勞山古今談》。

                      太清宮                     【清】惠齡  霞罩禪宮碧竹深,疑是閬苑落海濱。瑤草奇花晶翠珍,勝似仙島七寶林。  【作者簡介】 惠齡,姓薩爾圖克氏,清代蒙古正白旗人,乾隆與嘉慶年間,曾三度任山東巡撫。本詩錄自《青島旅遊詩選注》。

                   九水紀游(並序)                    【清】張鶴

  九水發源勞山玉龍口,出山為白沙河。山外觀之,與眾壑無殊,入大勞,水忽變黛色,百尺見底。澗道一發,隨山九折,每折則兩岸岩岫必蓄奇氣,瑰瑋恢詭,震蕩心目,路窮壑轉,豁然改觀。遊人至此,心棲太古不復念世事。蓋二勞靈奧之氣於是焉萃矣!甲午五月四日,余適紫霞仙庄訪楊西溟兄弟。五日,同游至七水,小憩何氏園,時日未西,徜徉而返。約秋杪再窮八、九之勝,即探源玉龍口,不惟游事惡率,抑以名山蘊奧不欲一朝盡之也。爰賦詩紀其所已游者。  大壑東南來,隨山為九折。澗道匹練通,砰訇泉聲咽。遙睇憚幽遂,深造慊研悅。一水始窠落,遂逾神仙窟。回看西南峰,密筍橫天茁。初謂美在前,妙相乃側出。我生有良晤,先期每相失。二水橫石床,三面為齒嚙。其南覆懸崖,巨靈斧之裂。此竅鑿何年,混沌氣應泄。涼風生奧舕,五月寒侵骨。是有龍蛇氣,神鬼或出沒。自非抱雄襟,對茲翻股慄。更探垂裳石,五色章袞黻,龍火耀澄潭,三水榮光發。穆穆位古皇,鏡中儼對越。又東指天梯,兩峰束如闥。旋螺紋其右,蜂房豁入闥。紅日正中天,晴光動石室。四水豈凡境,山史何無述?顯晦各有時,幽光久始達。東南尋五水,探奇厲三接。五水不自奇,眾峰遙拱列。如彼古畸人,局外用俊傑。第能策群才,何必樹功伐。山色若留人,欲去還復歇。從此造平淡,精華意或竭。猿引又數武,僕夫忽吐舌。奇鬼闞雲中,猛獸仰天末。怪峰若飛來,盪我雙瞳闊。六水氣崢嶸,地靈竦處結。落脈連七水,餘勇尤祐崛。提前五水論,神采倍雄烈。山川蘊奇賞,或為我輩設。奧區神物守,一朝勿盡抉。遙拱先古洞,遲我於九月。  【作者簡介】 張鶴,又名鉿,字扶陽,號嘯蘇,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清代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舉人,工詩善文。本詩錄自清同治版《即墨縣誌》。

                     太清宮                    【清】周思旋

  已臨山盡處,海水若鳴雷。峰抱三方列,潮迎一面來。雨中看竹綠,雪裡賞花開。勝地煙雲外,斜陽去復回。  【作者簡介】 周思旋,字宮玉,號松壑,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清嘉慶年間諸生。本詩見於《松壑詩集》。

                     童公祠                    【清】黃念昀

  萬古循良最,千秋廟貌崇。看碑思吏治,畫壁見氏功。我澤傳聞外,人心肅拜中。桐鄉知不遠,俎豆走村翁。  【作者簡介】 黃念昀,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清代道光二十年(1840年)舉人,任勞山書院山長。本詩錄自《勞山藝文志》。

                     別鄭於陽                    【清】李毓昌

  一片華樓月,今宵何處看。遙知滄海客,高卧碧雲端。酒薄難成醉,衾孤乍覺寒。不如早歸去,從乞釣鰲竿。  【作者簡介】 李毓昌,號榮軒,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戊辰科進士。本詩錄自《勞山古今談》。

                     望二勞                    【清】趙似祖

  泰岳東望雲冥冥,春風吹海玻璃聲。海岱之門皆奇怪,二勞天半落空青。我亦不知東西磅礴幾百里,高下幾千尋,但覺一氣縹緲空人心。彌望何盉盋,萬朵青芙蓉。白雲不落地,靈秀育其中。精藍梵宇亦何多,群仙醉倒金叵羅。往往晴天白日聞笙歌,塵中遙望空嵯峨,二勞二勞奈若何。  【作者簡介】 趙似祖,字小晉,號秋谷,海陽(今山東省海陽市)人,清代進士。本詩錄自《游勞指南》。

                    憶勞十二首                     【清】匡源

  我憶華嚴庵,門外盡修竹。蕭森千萬竿,一徑入寒綠。不知羲馭炎,但覺秋氣肅。涼露撲衣襟,隱隱肌生粟。  我憶獅子岩,高卧盤石瘦。倒看眾髻鬟,歷歷疊蒼皺。波光去渺彌,上與青冥湊。似有波舶行,數點小如豆。  我憶白雲洞,雲上結茅屋。時聞雲下人,笑語出深谷。鍊師四五輩,逍遙無拘束。朝與白雲遊,暮抱白雲宿。  我憶太清宮,待月大海濱。四山林箐黑,隱若窺星辰。須臾晶輪出,波上光鱗鱗。冰壺此濯魄,萬里無纖塵。  我憶玄真洞,去天不盈尺。渾淪大圓竅,結自洪荒始。日月口中吞,峰巒足下峙。坐觀朝鮮雲,飛渡蓬瀛水。  我憶八仙墩,絕險非人境。下探蛟龍窿,海底辟幽賘。陰森毛髮立,悚惕心骨冷。長風卷怒濤,高過遊人頂。  我憶來鶴洞,石氣生夏寒。開門極空闊,正對滄溟寬。晝長無個事,掃地展蒲團。一念凈不起,幽澗鳴松湍。  我憶釣龍嘴,避雨田家夕。夜半雲初開,起陟西岩碧。長笛兩三聲,老蝠驚拍拍。萬籟寂無聲,涼蟾掛山脊。  我憶神清宮,? 臨巨壑。銀杏大數圍,濃蔭覆殿角。鑿扉通小徑,峭壁千仞削。仰見一線見,空翠蒙蒙落。  我憶碧落宮,登眺南天門。巨峰何雄秀,眾岫如波奔。載酌金液泉,洒然清心魂。欲訪華樓山,磴滑不可捫。  我憶九水庵,叩關方落日。颯然風雨來,寒意生凄栗。雲氣 虛白,倏忽群峰失。大呼同遊人,請看南宮筆。  我憶玉鱗口,瀑布天上來。銀河忽倒瀉,玉峽為雙開。跳珠濺飛雪,吹面如輕埃。何時駕草閣,日日聽風雷。  【作者簡介】 匡源,字本玉,號鶴泉,膠州(今山東省膠州市)人。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庚子科進士,累官至禮部尚書、軍機大臣。本詩錄自《游嶗指南》。

                      棋盤石                     【清】王大來

  棋盤石上一盤棋,誰記當年賭弈時。我較仙人贏一著,不從局外費閑思。  【作者簡介】 王大來,字少楚,膠州(今山東省膠州市)人,清代諸生,工詩畫。本詩錄自《嶗山古今談》。

                   自白雲洞至雕龍嘴                     【清】王大來

  獨坐白雲洞,山曲且閑步。蕭蕭修竹林,泉聲在何處。欲下東山巔,飄然入煙霧。俯瞰大海波,咫尺迷雲絮。但聞風濤聲,勢作蛟龍怒。行入山下村,始見村邊樹。不辨雕龍嘴,道人導我去。  【作者簡介】 見王大來《棋盤石》。本詩錄自《青島旅遊詩選注》。

                     勞山紀游                     【清】林溥

  牢盛雙峰儼削成,蒼崖終古白雲橫。神山路回秦封改,太室祠荒漢疇平。槎客猶談仙尉島,瀛舟誰見化人城。洞天深纚知何處,咫尺丹霞是上清。  玉晨宮觀郁崔嵬,繞殿風濤日夜來。元氣混茫吞渤海,仙雲沆瀣近蓬萊。鰲磯月冷潮逾壯,蜃市秋高瘴不開。仙鶴未歸丹灶晚,松花如雪灑香台。  煙雲彈指去來今,丈室空花落紫岑。松竹龍門新道院,旃檀海印舊禪林。青山有意留仙跡,古水無波見佛心。華藏元宗無二義,可憐緇羽枉相侵。  扶桑遙指海門東,俯視熊熊旭日紅。射眼金華成色相,逼人爽氣散空濛。從知妙蒂應微合,翻訝遊蹤到此窮。快我凌虛超象外,振衣天仞響天風。  華岩香界絕清幽,信有諸天在上頭。磴道盤雲松翠冷,寺門得月梵聲秋。煙霞供養那羅窟,風日澄鮮望海樓。會覓遠公參妙理,永嘉心印渺難求。  明霞洞石曉霞鮮,貯月潭空壁月圓。九水蒼茫秋色外,十洲縹渺彩雲邊。虯眠陰島生風雨,鶴唳華樓憶管弦。記取郁羅蕭散意,清微合是禹余天。  【作者簡介】 林溥,江蘇甘泉(今江蘇省江都縣)人。進士,清同治七年(1868年)任即墨縣知縣。本詩錄自清同治版《即墨縣誌》。

                    蔚竹庵墨竹石                     【清】王菘翰

  蔚竹庵西路曲折,得一片石似刀削。其色皎皎白如雪,正面側面墨斑結。斜倚老竿竹一節,森森個個舞風葉。與可畫竹素絹裂,胸中楂椏露芒角。形似神仙各精絕,能事良田筆墨設。石兮石兮斫雲骨,人工胡為天工奇。我與山靈共怡悅,此俗難與俗人說。  【作者簡介】 王菘翰,字子良,平度(今山東省平度市)人。清咸豐八年舉人。本詩錄自《勞山藝文志》。

                     文筆峰                    【清】林鐘柱

  滾滾飛泉下,環山不暫停。浪噴雙澗白,雨洗萬峰青。路轉雲俱活,煙消樹似醒。山頭看海色,島影入蒼冥。  【作者簡介】 林鐘柱,字砥生,掖縣(今山東省萊州市)人,光緒五年舉人。本詩錄自《勞山古今談》。

                     駱駝峰                    【清】林鐘柱

  明駝劈空下,昂首吞長川。壑轉疑無地,山開別有天。茫茫青壁斷,浩浩碧流懸。到此塵緣凈,棲心太古前。  【作者簡介】 見林鐘柱《文筆峰》。本詩錄自《嶗山詩文選》。

                   勞山聽韓太初琴                    【清】楊士驤

  我聞太清宮,道士善彈琴。訪得韓道長,琴床眠龍吟。為我再一彈,領略太古音。右手彈古調,左手合正音。泛音擊清磬,實音搗寒砧。聲聲入淡遠,餘音繞粀林。指點斷文古,傳留到如今。不求悅俗耳,但求養自心。斯言合我意,清淡忘夜深。  【作者簡介】 楊士驤,字蓮府,安徽泗州(今安徽省泗縣)人。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進士,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任山東巡撫。本詩錄自《太清宮志》。

                     太清宮                    【清】周掄文

  琳宮帶海倚崔嵬,矯首乾坤萬里開。地是崑崙到頭處,水從蓬島拍天來。空門爭有前朝獄,遊客高無太白才。遙憶餐霞千載後,阿誰懷古更徘徊。  振衣濯足兩從容,俯仰天涯倚短筇。盤古依然此滄海,吾曹又上最高峰。扶桑突兀開朝日,洞口蒼茫起暮鍾。長嘯一聲須鄭重,窗前咫尺有蛟龍。  【作者簡介】 周掄文,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著有《小硯山房詩稿》。本詩見於《小硯山房詩稿》。

                     八仙墩                    【清】孫風雲

  四顧疑無地,遊人到已難。路從天上出,峰向海中攢。水立千尋直,岩垂半壁寒。石紋嵌錦繡,造化足奇觀。  【作者簡介】 孫風雲,字瑞亭,號半樓,高密(今山東省高密市)人。本詩錄自《游嶗指南》。

                     明霞洞                    【清】柳培縉

  石洞 然深,疑出神工鑿。雲隨履底飛,瀑自面前落。  【作者簡介】 柳培縉,字子琴,蓬萊(今山東省蓬萊縣)人,歲貢生。本詩錄自《游嶗指南》。

                     石竹澗                   【清】劉釒復永

  兩岸愁松幾百株,蟬聲咽咽掛蛟須。蠻娘何處舞翠襦,徒余龍骨繞雲衢。旃檀巧鏤如來軀,紫金光里巢蜘蛛。角燈唧唧走螻蛄,寒鼓咿咿睡野狐。磬為瓢,爐為盂,老衲披衰帶露濡。鐵臂憨山真藍竽,到此亦應仰天呼。  【作者簡介】 劉釒復永,字孟門,掖縣(今山東省萊州市)人,清代諸生。本詩錄自清同治版《即墨縣誌》。

                     金液泉                    【清】白永修

  人言金液泉,一飲生玄發。便應餐玉漿,石上酌明月。  【作者簡介】 白永修,清代平度(今山東省平度市)人,貢生。本詩錄自《嶗山詩文選》。

                   八水河玉龍瀑                    【清】藍禎之

  百尺峭崖高無已,左右青山近相比。一練高掛懸崖巔,玉龍倒噴西江水。餘波流沫隨風飄,如拋珍珠墜還起。只應泉源直上通銀河,不然何以仰視去天不違咫。  【作者簡介】 藍禎之,清代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生平不詳。本詩錄自《游嶗指南》。

                     小蓬萊                    【清】藍啟華

  大壑渺無際,蒼蒼日夕流。百年憐逝水,千里送孤舟。島嶼移鰲背,陰晴變蜃樓。空聞不死葯,何處是丹邱。  【作者簡介】 藍啟華,清代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著有《余堂文集》。本詩錄自清同治版《即墨縣誌》。

                     棋盤石                    【清】黃象 

  局裡乾坤日月頻,風車石馬燦星辰。仙家一著真成錯,竟把洞天輸於人。  【作者簡介】 黃象 ,清末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生平不詳。本詩錄自《勞山古今談》。

                     太清宮                    【清】蔡紹洛

  上清宮下下清連,紺宇凌霄更近仙。修竹萬竿青入海,老松一路碧參天。山中雞犬皆離世,水底蛟龍欲問禪。夜半鐘聲驚客夢,不知身枕白雲眠。  【作者簡介】 蔡紹洛,清代人,生平不詳。本詩錄自《勞山古今談》。

                     綠石灘                    【清】郭綏之

  清晨破煙去,深深嶂幾重。天風聲浩浩,搖動萬林松。散步任芒鞋,長歌倚寒筇。料此疏狂態,山靈能見容。大海忽當前,波濤翻洶洶。朝陽欲出海,雲霞紅正濃。爍消浮空蜃,震起潛眠龍。日光散水面,有如金初溶。濁浪打山腳,又如撼金鐘。滌我局促氣,寬我壘塊胸。坐我綠石灘,酌我琉璃鍾。徐福何處去,不見三山峰。  【作者簡介】 郭綏之,字靖侯,清代濰縣(今山東省濰坊市)文人。本詩錄自周至元《嶗山志》。

                     女姑山                    【清】楊士鈁

  女姑山北海重圍,一帶清寒壓板扉。人坐空堂燃柏子,打窗風雨夜來歸。  【作者簡介】 楊士鈁,字端叔,號鶴齡,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清代諸生,著有《鄰鶴詩草》。本詩錄自《青島旅遊詩選注》。

                     大勞觀                    【清】黃岩

  山村人境寂,平地起琳宮。鳥性猶驚網,松濤自任風。大勞峰獨辟,九水道初通。入里塵囂靜,幽深不可窮。  【作者簡介】 黃岩,字儀廊,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清代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貢生,工詩善文。本詩錄自周至元《嶗山志》。

                    夢遊勞山歌                     【清】周榮

  二勞不逐秦鞭走,峨峨雄踞滄海口。昂頭呼吸接通明,伸臂真堪摘星斗。異嶺奇峰摩碧霄,兒孫羅列萬山朝。黃人高舉三更日,紫海俯看一酒瓢。坐對名山三十年,常思搔首問青天。欲煮紫霞無寶鼎,前宵夢遇李青蓮。招我跨青虯,共向勞山游。飄然已到仙人路,鐵干耐冬萬千樹。翠萼金英吐綉雲,鸞歌鳳舞飄香霧。欲訪康成問五經,丹梯縹緲入蒼冥。緣花耀日文楸綠,書帶經霜漢草青。玉宇瓊樓清福地,守門蜿蜒雙龍戲。蛾眉文婢啟雙扉,含笑主人握我臂。引我上金堂,坐我白玉床。贈我騷人癿,衣我博士裳。問我何時婚嫁了,不來早讀紫薇章。麟脯鹿胎果我腹,金簡銀編授我讀。目倦神疲寶帳眠,此身真在瑤天宿。開眼晨光滿白櫥,似聞太白尚追呼。恨無北宋南唐手,畫作琅環展捲圖。  【作者簡介】 周榮 ,清代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工詩善文,對地方志頗有研究,著有《書帶草堂詩稿》四卷、《即墨舊聞》二卷、《鰲山志略》一卷。本詩錄自周志元《嶗山志》。

                    夢故鄉勞山                    【清】周銘旗

  二勞海上山,岱嶽並雄峙。神仙窟其中,琳宮巍然起。曩從故鄉來,廿載閱星紀。一夜返家山,夢繞依稀是。群宿羅胸前,雙丸跳眼底。耐冬大一圍,爛熳霜雪裡。猶聞金碧台,架浪隨徐市。遺島尚人間,採藥不能死。洞天盚然開,諸真顧我喜。安期棗如瓜,盤餐佐霞紫。亦有掃花人,拈花立階 。謂我別幾何,頭白好歸矣。天雞唱扶桑,洪蒙盪萬里。魂魄輒復驚,波濤震人耳。回憶所從經,眾靈紛棲止。虛空鸞鶴吟,松風雜宮徵。縹緲不可期,掩忽竟若此。世事苦紛*&,擾擾何時已。高歌盍歸來,微官棄敝屣。飛履上蓬萊,坐釣滄溟水。  【作者簡介】 周銘旗,即墨鰲山衛(今山東省即墨市鰲山衛鎮)人,清代同治四年(1865年)進士,著有《即墨鄉土志》。本詩錄自周至元《嶗山志》。

                     鄭公鄉                    【清】黃守和

  秦漢遺蹤久渺茫,居民猶說鄭公鄉。諸生散後余書帶,野老相逢問禮堂。一帶名山堪托處,千秋大業未全荒。傳經為想當時地,處士星高夜有光。  【作者簡介】 黃守和,字心田,號藹村,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清代文人。著有《四書匯考》、《周易集解》、《勞山詩乘》、《夢華新錄》、《紫藤居詩草》、《北游草》等。本詩錄自《勞山詩乘》。

                    峽口廟道中                    【清】黃守緗

  清游不用有人從,閑訪樵漁雲外蹤。路出村前皆盜確,山來深處漸蔥蘢。陂陀秀麥連高下,花竹圍籬間淡濃。到此紅塵欲洗凈,煙嵐萬疊一聲鍾。  【作者簡介】 黃守緗,即墨(今山東省即墨市)人,清代咸豐二年(1852年)貢生,善詩文。本詩錄自周至元《嶗山志》。

                     華嚴庵                    【清】趙念曾

  飯罷下高閣,尋幽臨水扉。石間亂流出,樹里一僧歸。山鳥怡人耳,池花沾客衣。那羅岩窟畔,徙倚戀清暉。  【作者簡介】 趙念曾,博山(今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人,清代諸生。本詩錄自清同治版《即墨縣誌》。

                     慧炬院                    【清】宗維翰

  東麓招提境,荒涼碧盤阿。頹垣過鹿雉,殘碣隱松蘿。法象花龕合,藏書壁閣多。哲人今杳矣,惆悵意如何。  【作者簡介】 宗維翰,清代江南諸生。本詩錄自清同治版《即墨縣誌》。

                     嶗 山                     康有為

  天上碧芙蓉,誰擲東海濱。青綠山水圖,樣本李將軍。神仙排雲出,高台照金銀。芝旗與松蓋,光景蕤五雲。群賢能冒險,渡海咸歡欣。樓船兩飛輪,破浪入山根。山下太清宮,萬竹夾道分。道人多道氣,長須迎繽紛。殿前兩白果,老樹霄漢干。階前一耐冬,千年尚郁蟠。蔽山彌萬綠,澗流屈潺盢。直上嶗山巔,夾道萬卉繁。奇石起攫搏,或作虎豹蹲。老羆當道卧,異柏掛岩丹。蒼松億萬千,漫山洪濤翻。應接目不暇,清賞心所安。崎嶇過嶺後,犖确石?禕;盤磴登上清,驚看飛瀑喧。漸度磃蜵癐,峰頭草成茵。至正余摩崖,撫起感心顏。雖賞丘壑美,稍惜草木刪。俯望碧海浸,超然十州仙。吾生諸天游,世界等微塵;方士採藥來,自此求神山。雲昔秦始皇,登道隨山刊。方壺與園嶠,水中浮碧寰。白銀為宮闕,仙人縞衣冠;樓閣倚縹緲,度劫億萬春。今豈有真人,玉宇瓊樓寒。深恐六鰲動,鐵圍漂蕩艱。龍伯國大人,提擲出九關。且游播耨迦,復欠晃昱還。何處非天際,暫復留人間。  【作者簡介】 康有為,近代資產階級的改良派領袖,原名祖貽,字廣廈,號長素,人稱「南海先生」,廣東南海縣人。本詩系康有為1923年第一次游嶗山時所作,鐫刻於嶗山太清宮之巨石上。

                    重遊太清宮                     康有為

  青山碧海海波平,汗漫重遊到太清。白果耐冬多閱動,嶗山花鬧紫薇明。  【作者簡介】 見康有為《嶗山》。該詩為康有為1926年重遊嶗山時所寫,在太清宮附近曾有此詩的刻石碑,碑陰面刻有360字的「自注」,此碑現已不存。本詩錄自《膠澳志》。

                     明霞洞                     康有為

  別峰度嶺澗潺潺,巨石崔嵬松柏頑。萬竹青青盤磴道,明霞仙在海中山。  【作者簡介】 見康有為《勞山》。此詩為康有為於1926年第二次游嶗山時所作,以贈戚愚勤。

                     游嶗山                      王土序

  夢遊二嶗知幾秋,今朝卻喜得重遊。登高擬借天為笠,狂飲將作海作甌。  【作者簡介】 王土序,字爵生,號杏村,萊陽(今山東省萊陽市)人,光緒十五年(1889年)進士。本詩錄自周至元《嶗山志》。

                     玉女盆                      王錫極

  絕頂盆池終古留,相傳玉女洗雲頭。當年譜下娥眉樣,水底青天月一鉤。  【作者簡介】 王錫極,即墨(今青島市城陽區)人。諸生。本詩錄自《勞山古今談》。

                     明霞洞                     庄陔蘭

  明霞奇勝處,山海勢平分。有石皆含水,無峰不住雲。洞天幽以徂,竹木修而紋。笑問燕齊客,神仙或是君?  【作者簡介】 庄陔蘭,字心如,號春苔,莒縣(今山東省莒南縣)人。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進士。本詩錄自《游嶗指南》。

                     華嚴寺                     周肇祥

  華嚴真佛窟,樓閣總清遒。海水連天碧,松風亂壑秋。窠書留寺壁,堊塔壓林陬。莫問雷陽戍,生還已白頭。  【作者簡介】 周肇祥,字養庵,清末民初時之紹興名士。1932年農曆8月,曾與清末翰林、北洋Gov教育總長傅增湘同游嶗山,留有詩數首。此詩錄自《嶗山詩文選》。

                     游嶗山                     柳亞子

  海上神仙事渺茫,勞山金碧盡輝煌。燕齊迂怪君休誚,謖謖松風夾道涼。  【作者簡介】 柳亞子,詩人。字安如,改字亞廬、亞子,江蘇省吳江縣人。柳亞子於1934年來青時,曾游嶗山北九水及華嚴寺等處,寫下此詩。本詩錄自《嶗山詩文選》。

                   登棋盤石看雲                     王悟禪

  一片白雲海上生,宛如綿絮半天橫,仙人棋罷渺然去,足踏浮雲比葉輕。  【作者簡介】 王悟禪,名王明佛,號悟禪,諸城(今山東省諸城市)人。工詩能文,尤善書法,清亡後隱居嶗山。本詩錄自周至元《嶗山志》。

                     砥柱石                     仁 濟

  嶙峋巨石起岩根,蕩漾清波到海門。山色雲開含畫意,潮音風送警詩魂。豐碑峙立添新跡,大筆留題認舊痕。信是奇觀屬第一,松陰茗瀹且細論。  【作者簡介】 仁濟,僧人,東牟(今山東省煙台市牟平區)人,生於清代末年,幼習科舉之業,中年削髮為僧後避居嶗山。本詩錄自周至元《嶗山志》。

                    贈王悟禪                     張墨林

  唏!噫吁唏!有才不逐名與利,有身不營房與地。五嶽名山隨處家,書塾道院復僧寺。鎮日功課忙如許,口吟詩詞手作字。詩字換來酒滿觴,鄭庄千里不齎糧。右軍右丞衣缽遠,淵源千古琅琊王。學道願學邱長春,交友願交素心人。笑看世事何擾攘,紫氣東來為避秦。憨山化去尹翰歸,嶗山蕭條風景微。一自道岸侍者至,白雲蒼松生光輝。儒心禪號道裝束,雲中養雞山抱犢。我讀斯文敬斯人,斯人在茲山之福。  【作者簡介】 張墨林,字小園,嶗東區(今青島市嶗山區王哥庄鎮)人,富有才學,民國初年移居嶗山。本詩錄自周至元《嶗山志》。


推薦閱讀:

紅樓夢詩詞賞析09 賈雨村對月寓懷一絕
庭院深深深幾許,八首罕見三疊字詩詞
描寫春天的詩詞名句
古典詩詞鑒賞<四>---2
詩詞里的愜意生活,哪一句最適合你?

TAG:詩詞 | 景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