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八國聯軍英軍華勇營的馬蒂尼恩菲爾德步槍
前陣子介紹了把八國聯軍時期,美軍的步兵武器《實拍:八國聯軍美陸戰隊主戰步槍--M1892》,這回介紹英國的。在美國玩了多年的槍,也對一,二戰老槍有了一點認識和親身的體驗,值得高興的是,我的這點體驗能通過現代科技,在我的博客里和大量具有相同興趣的朋友分享。以前我介紹過的老槍,除了少數早就熟悉的以外,大都是來到美國才認識的。第一次從圖片上認識這把馬蒂尼步槍,是我在寫《論甲午陸戰慘敗的根源--圖說甲午風雲之四》一文的時候在網上訪查當時各國步槍的資料,無意中見到一張當時駐守于山東威海衛的英國軍隊指揮下的華勇營訓練的圖片,裡面的華裔僱傭兵使用的就是這把馬蒂尼恩菲爾德步槍,但是一至沒有機會看到實物。只是怎麼也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次和這把槍的第一次邂逅居然是在香港。也許這把槍,和香港還真有點緣分吧,為什麼呢?且聽我細細道來。
我手裡握的就是馬蒂尼恩菲爾德步槍
這把M1871馬蒂尼亨利馬槍 (Martini-Henry),是我今年三月份回美之前在香港參觀「海防博物館」的時候拍攝的(鏈接:老兵凋零彈痕在:實拍香港海防博物館)就是這裡要介紹的馬蒂尼恩菲爾德步槍的前身。當年英國人開始管制香港的時候,用的就是馬蒂尼系列的步槍,這是馬蒂尼系步槍和香港的第一個關係,下面當然還有別的聯繫。
馬蒂尼-亨利與馬蒂尼-恩菲爾德步槍兩者除口徑和槍管外,幾乎沒有任何分別。馬蒂尼亨利為1871年設計的第一代馬蒂尼步槍,使用以黑火藥推進的。458英寸彈頭,出膛速度只有380m/s,有效射程370米左右。馬蒂尼亨利步槍在早年英國人於南非發動的祖魯之役中,大敗祖魯王國的軍隊,以致祖魯王國從此消失,英國人獨霸南非殖民地。這款槍後來經過改良,替換槍管,使用近代無煙火藥的。303子彈,稱為馬蒂尼-梅福特(Martini-Metford),可是這款槍的槍管設計不太適應具腐蝕性的含硝化槍棉的新型無煙火藥,以至使用沒多久,槍管強度就大大減弱。所以才出現了以李恩菲爾德廠出品的新型槍管結合的馬蒂尼恩菲爾德步槍(Martini-Enfield)。而李恩菲爾德從此成為英國的著名槍械製造商,其後來的李恩菲爾德步槍相信看過二戰電影或記錄片的朋友都不會忘記。如果你沒有看過,沒有關係,看看姜文在「讓子彈飛」這部電影里,開頭打斷葛優坐車繩子的那把就是了。
下面兩圖為英國在南非的祖魯之役,英軍使用的就是馬蒂尼-亨利步槍。這場遠在南非的戰役和中國人有沒有關係?既然我放在這裡,那當然是多少有點關係的,後面會有介紹。
祖魯族戰士雕像:35000祖魯戰士以冷兵器對付25000擁有近代步槍,機槍,火炮的英國正規軍,竟然能造成英軍1700多人陣亡,雖然自己犧牲的人數超過6000以上。但是祖魯族戰士的勇悍直到今天仍然為人樂道。
話說回來,在香港看到這把馬蒂尼後不久就回到美國,幸運的是,我回到美國以後第一次去逛古董槍店,就遇上了下面這把馬蒂尼恩菲爾德步槍
1878年出廠的馬蒂尼-恩菲爾德步槍是英國第一把適用於近代無煙火藥子彈的單發作戰步槍。其具體數據如下:
使用年份:1878-1902
製造數量:250000 - 500000 把
重量:3.8kg
長度:1250mm
口徑:英國。303 英寸
射速:10發/分鐘,熟練者可以更快。
出膛速度:700m/s
設計有效射程:900m (其實實戰里有個500m就不錯了。)
最大射程:1800m
馬蒂尼系列的步槍有著典型美國西部牛仔的風格,槍機以鉸鏈操作起落式閉鎖,槍機後方有鉸鏈,下方有槓桿支撐並延伸到扳機護圈之下,中指手扳下護圈槓桿時,槍機自然下降而露出彈膛,同時拋出空彈殼,這時候以左手裝彈後,右手中指拉回槓桿,槍機閉鎖。這個子彈上膛的動作做的好的話相當的酷。如果你看過西部牛仔片,你就知道牛仔是不用旋轉後拉式的。如果你還沒有印象何謂為槓桿扳機護圈什麼的,想想魔鬼終結者裡面加州前州長是如何唰酷的就知道了。那麼為什麼英國人的槍有著典型的美式設計? 因為設計者之一的是美國人亨利-皮波蒂(Henry.O.Peabody)。這馬蒂尼-亨利之前還有一款叫斯奈德-恩菲爾德(Sniderj-Efield)步槍,這裡就不再多說了。
槍托和護木為胡桃木,護木有兩道箍,護木底部有槽可以安放通條。
恩菲爾德步槍步槍的機匣為不規則的盒狀,扳機護圈的槓桿延伸至槍托處
機匣右側為一水滴形的待擊指示器,指向10鍾時為待髮狀態,擊發後,指向12點位置。
這張照片就是我開始的時候說的那張華勇團的照片,英國人拍攝於1900年天津,正是發生八國聯軍之役的那年。這張照片里的正是本文介紹的馬蒂尼-恩菲爾德步槍。雖然有人說這裡面的可能是早期的馬蒂尼-亨利步槍,但是我翻查各種英國人的原始材料,發現英國人的考究結果說的是馬蒂尼-恩菲爾德步槍。這一點為什麼重要呢?因為英國人非常重用這個由山東大漢組成的華人僱傭軍團,給與他們的武器當然不應該是過時的馬蒂尼-亨利。
1898年,英國人強租威海衛作為海軍的遠東基地,其時又忙於用兵南非,兵力空虛,於是組建僱傭軍擔負威海衛的防務,以高薪招募清軍退役官兵,至1900年,人數到達六百人左右,而且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據說500米射擊成績優良。1902年,英軍軍官巴恩斯(A Barnes)以自己在華勇營服役的記錄出版了回憶錄《服役華勇營——英國華人第一軍團 1900年3月至10月間於華北地區之作戰記錄》(On Active Service with The Chinese Regiment: A Record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First Chinese Regiment in North China from March to October 1900)。這本書裡面有關於對義和團甚至中國農民的作戰記錄,我印象最深的是裡面一段描述手握普通農具的中國鄉民驅逐英國軍隊的片段,根據作者的描述,中國鄉民面對手持近代火器的英國軍隊奮不顧身,前赴後繼,有的身中多槍依然奮勇衝鋒,直到英國軍隊彈藥耗盡撤退為此。當然,對於為了金錢不惜朝自己同胞開槍的「華人第一軍團」印象更為深刻。總的來說,英國人對於這個「華人第一軍團」是相當讚賞的。就如作者在首頁留下的獻辭是「終身難忘」(LEST WE FORGET)。
《服役華勇營——英國華人第一軍團 1900年3月至10月間於華北地區之作戰記錄》(On Active Service with The Chinese Regiment: A Record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First Chinese Regiment in North China from March to October 1900)的封面,這本書可以在康尼爾大學的網上圖書庫(鏈接: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找到,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去看看原版。
英軍軍官巴恩斯在首頁留下的獻辭是「終身難忘」(LEST WE FORGET)。
英軍英軍華勇營士兵手中的馬蒂尼-恩菲爾德步槍,這個華勇營在八國聯軍之役中出力不少。別看頭戴的是啊三的帽子,這就是當年的華勇營
我在網上搜查資料的時候,發現國內有網友認為那是袁世凱的新軍,或者是尼泊爾兵,那粗看起來確實有點令人懷疑,尤其是兵哥們頭上戴著的有點兒不知所謂的三哥式包頭巾和牛仔帽。不過如果你還懷疑上面這幾張老照片里的士兵是否真的是當年駐守威海衛的英軍華勇營的話,那麼下面這三張出至英國國立軍事博物館有關英軍華人第一兵團的圖片應該可以給出肯定的證明了吧:
這張英國國立軍事博物館裡的照片拍攝於1902年,士兵手裡的已經是當時英國人最先進的,彈倉容量達10發的旋轉後拉式李恩菲爾德步槍
天津戰役後,英國陸軍部在威海衛衛樹立了一塊刻有二十三名陣亡官兵姓名的紀念碑。1906年,華勇營解散了,英國人把部分士兵分派到已經成為英國殖民地的南非和香港當警察。那麼前面說的祖魯之役和中國人是否聯繫上了?由於早期香港華人不喜歡英國的統治,英國人也不信任當地華人,所以香港沒有華警,大多是英國警察和印度警察。而香港最早的華人警察就是這批來自威海衛的所謂魯警了,到了後來,才有了本地的警察。但是由於英國人認為魯警比本地華警來的忠誠可靠,所以香港半山的英國人聚居地,依然是清一色的魯警,直到1949年後,英國才停止從威海衛招募人員去香港當警察。這也算得上是馬蒂尼系列步槍和香港的一重關係了吧。而這個因果關係,到了今天,依然還在發揮威力。據說香港新特首梁振英的父親就是1949年以前英國人從威海衛招募來香港當警察的,當年就守衛過香港的半山區。
好了,歷史講完了,接著再上槍圖:
扳機護圈的槓桿
槍機處於閉鎖狀態
拉動扳機護圈槓桿
槍機處於開鎖狀態,可以上子彈了
扳機護圈的槓桿回放,槍機再次閉鎖
槍機處於開鎖狀態,露出彈膛
1887年的老槍,120多歲了,這樣的膛線算不錯了。
價值995美刀
射擊及上子彈的連環鏡頭:
1。拉開扳機護圈槓桿,槍機開鎖
2。上子彈,每次一發,如果依託射擊,可以用左手上子彈,速度更快
3。熟練者每分鐘能打10發子彈左右
4。子彈手推上膛
5。壓回扳機護圈槓桿
6。槍機閉鎖
7。射擊
8。拉開扳機護圈槓桿,槍機開鎖,彈殼飛出
9,可以再次上子彈了
近照:注意槍機和水滴顯示器的相對位置
網友的馬蒂尼恩菲爾德步槍和。303口徑子彈
網友的馬蒂尼恩菲爾德步槍,。303口徑子彈100米射擊效果
推薦閱讀:
※晚清代理總督被八國聯軍砍頭,死前高喊:要殺要剮隨你的便
※八國聯軍的暴行,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恥辱
※一位西方記者眼中的八國聯軍侵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