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讓孔子最失望的弟子是誰?

讓孔子最失望的弟子是誰?

劉宴斌

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私學的開創者,一生誨人無數,其中賢人七十二。但是,就在這七十二人當中,曾經有一個人,十分的不被孔子看好,甚至多次惹來孔老夫子的破口大罵。這個人是誰呢,一向注重禮節的孔老夫子又為何對他破口大罵呢?

宰予(前522—前458),字子我,也稱宰我。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門十哲」之一。宰予小孔子二十九歲。曾經跟從孔子周遊列國,期間又多次受孔子派遣,出使到齊國和楚國。

看到上面這段人物介紹,大家心中或許會有這樣一個疑問:你說的那個惹孔夫子生氣的主人公就是他吧?

沒錯,就是他!

宰予能夠進入「孔門七十二賢」和「孔門十哲」這些精英階層,是有他的道理的。宰予不同於一般的學生,他思想活躍,好學深思,尤以「利口辯辭」而著稱。他敢於質疑孔老夫子的言論,並且還善於提問,是孔門弟子中除子路之外,又一個敢於從正面對孔子學說提出異議的人。

(宰予古畫像)

他第一次惹孔子生氣就是因為他的「利口辯辭」。

早在孔子出生之前,整個大周朝都在流行一種禮節——那就是父母死後,子女都要為之守孝三年,也就是「三年之喪」。

但在當時禮壞樂崩的時代大背景下,很多人對此都提出質疑。質疑的並不是守孝本身,而是守孝之外的繁文縟節——三年之內,不準吃好的,不準穿好的,不準聽、奏音樂,見了外人不準行禮;不準······如有違犯,那便是不孝!

孔子是誰啊,那可是為了維護「周禮」,傾其一生的人啊!所以,孔子從內心深處對這些人感到厭惡。

但令孔子他老人家沒有想到的是,別人說說也就算了,可不久後,宰予就專門為此事「請教」了一下自己。

宰予認為:「三年之喪」所包含的繁文縟節早已過時,跟不上時代的大潮。再說了,三年那麼長時間,一個人成天在家窩著不能工作、遊玩(最早的宅男宅女),那簡直就是浪費時間與生命;見人不行禮,重要的禮節必然漸漸都淡忘了;三年不聽、奏音樂,三年之後也就不會彈琴奏樂了;三年之內不準吃好的,如果兩年之後好友來訪,我殺只雞來招待他,那麼吃飯的時候,我們全家人都只有看的份······

因此,宰予最後給孔子表達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可改為「一年之喪」,其中的繁文縟節也大可不要,只要能夠表達出自己的孝意即可。

沒想到宰予的這句話剛出口,就被孔子反問到:「如果你的父母死後不滿三年,你便吃那米飯、穿綢衣,你能心安嗎?」

令孔子驚訝的是,宰予竟坦然地回答道:「當然心安啊!」

孔子當時那個氣啊,臉都紅了。

扭頭大聲說道:「好!好!你既然覺得心安,那你就去做好了!只要是君子,在這三年之內,都不吃好的穿好的,不聽樂曲!」

宰予見老師動真格的了,就主動退了出去了出去。

孔子搖頭嘆道:「這個宰予啊,真是太不仁了!」

大家知道,孔夫子可是一輩子都在倡導一個「仁」,他現在給宰予一個「不仁」結論,也就是對宰予表示失望了。

後來又有一天,宰予中午吃完午飯有點犯困,就回宿舍小睡了一會。但就是這一小會,給孔夫子當場逮了個正著。

孔子見狀,扭頭就走,一邊走還一邊罵出來那句流傳千古的『絕罵』:「腐爛的木頭,永遠都不可能雕刻成精美的器物,用糞土壘砌的牆面不堪塗抹(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對於宰予這個人,責備已經沒有什麼用了!以至於後來宰予在問他有關三皇五帝道德問題時,夫子竟藐視地說:「這也是你配問的問題么?」

至於此時,孔子對宰予徹底失去了信心,對其已經不抱有任何的期望了!

其實,作為年輕人,宰予的想法是很符合潮流的,可以說是『與時俱進』的。但他偏偏拜了終生都在致力於恢復『周禮』的孔夫子為師,兩人對於一些問題的想法與看法必然會發生矛盾,這一矛盾有時會超越出了狹義的『代溝』,上升到了意識——即保守與維新。

但歸根結底,宰予畢竟是孔子的弟子,其主流思想還是在遵循著儒家思想。


推薦閱讀:

2004語文教學要繼承孔子
79、仁者不憂——《論語》中最令人動心的一句話
「國學」抄小路:孔子太太憑空出 李白成礦主
28、孔子的學是學詩書禮樂
孔子是「野合」而生嗎?

TAG:孔子 | 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