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探秘吳哥古剎 邂逅高棉微笑

【 1 】茶膠寺(Ta Keo)茶膠寺,這座未完成的藝術品,是吳哥遺迹群中非常特別的一座。它是國王闍耶跋摩五世修來供奉印度教濕婆神的葬廟。該寺主體結構剛建成之時,因受雷擊而被遺棄,廢黜至今。與其他吳哥窟用料不同,茶膠寺全為青灰色的砂岩所建,純天然,無任何雕飾,但依然美得出類拔萃。這裡的台階陡峭難爬,登其上則風景蔚為可觀。

【 2 】斑黛喀蒂寺(Banteay Kdei)斑黛喀蒂寺名聲不大,卻瀰漫著寧靜厚重滄桑的神秘色彩。 有著「寺院的城堡」之意的斑黛喀蒂寺,最初為佛寺,由國王闍耶拔摩七世建於12世紀末。小巧簡潔是這座佛教寺廟的主要風格。隨著高棉王朝的沒落,斑黛喀蒂寺也被荒廢至今。在它被綠色藤蔓覆蓋的廟身上,時光交錯了數百年……

【 3 】比粒寺(Pre Rup)有著三座中央尖塔的比粒寺更像是吳哥窟的縮影。比粒寺是國王羅貞陀羅跋摩為自己修的葬廟。由於廟身是用灰岩所建,這座供奉印度教濕婆神的古寺在歲月剝蝕和風化下顯得斑駁不堪。儘管如此,它卻依然不失宏偉的規模與構造。

【 4 】聖劍寺(Preah Khan)盤踞於熱帶雨林中的聖劍寺是吳哥最大的複合型建築之一。年久失修的聖劍寺顯得有些殘破。該寺據說是當時國王闍耶跋摩七世的臨時住所。印度教和佛教元素在這裡和諧交融,中央塔廟北邊門框的高度皆相同,象徵眾生平等的佛教。其他3個方向分別代表毗濕奴、濕婆和創造之神梵天,門框的高度由中央往外漸次降低,顯示印度教里的階級觀念。

【 5 】巴肯寺(Phnom Bakheng)巴肯寺是座供奉濕婆的印度教寺廟。它是9世紀時國王耶輸跋摩一世建都吳哥後在巴肯山上建立的寺廟。這裡曾是王城的中心。廟身廟山東面的巴肯寺呈六層金字塔狀。建成之初,這裡的小塔達108座之多,保存至今的僅剩幾座。值得一提的是,巴肯寺是絕佳的日落觀景點。

【 6 】女王宮 (Banteay Srei)女王宮以艷麗的色彩和精美的浮雕著稱於世,也是唯一由婆羅門祭司耶若婆羅訶修建的古迹。距離吳哥古迹主體約32公里之遙的女王宮 規模較小,但其描繪的印度神話雕刻作品精美絕倫,並且大部分都是在質量較好的紅色岩石上雕刻而成保存完好,算是一個小而精緻的「圍城」。女王宮音譯為班特斯蕾即「女人的城堡」的意思,這也許是因為這裡的雕刻太過精美,不像出於男性之手。

【 7 】塔布籠寺(ta prohm)塔布籠寺無疑是吳哥寺廟中最大氣,最受攝影愛好者歡迎的一座。塔布隆寺始建於12世紀,是獻給國王母親的神廟。據記載,住在寺里的守寺人曾達萬餘人之多。15世紀王朝瓦解後的這裡漸漸成了熱帶雨林的天下:如蟒蛇般的樹根,爬滿塔普羅姆寺里里外外,使千年古寺因為有生命的參與而活潑。

【 8 】吳哥王城(Angkor Thom)吳哥王城又名大吳哥,是高棉王朝的最後的國都。當時的國王查耶跋摩七世下令修建此城以抵禦占婆族人的侵略。它由紅土城牆圍繞而成。紛繁複雜的防禦體系設計使得吳哥王城顯得威嚴依舊。這裡的道旁雕飾著印度教傳說 「攪拌乳海」的故事,大門上的石塔塑有巨大的四面佛。參觀的最佳路線是從南門進入。

【 9 】巴戎寺(Bayon Temple)在吳哥王城中央的巴戎寺,有著最精美的四面佛雕像,也因此聞名遐邇。這裡200多座大型四面佛,其面容據說是融合查耶跋摩七世與佛陀莊嚴法相而成。該寺最初為佛祠,後來又經改造為印度教等利用。廟身主體大致分三層,均雕飾著精美的圖案。這些圖案描繪有人們日常生活的畫面以及宗教故事。

【 10 】吳哥窟吳哥窟是所有吳哥古迹里最為壯觀的一座,也是最大的一座。吳哥窟為國王蘇利耶跋摩二世在12世紀上半葉所建,一個多世紀後這座印度教廟堂被該為小乘佛教的佛祠,直到今天依然香火旺盛。它佔地約208公頃,總布局喻意宇宙,中央高塔是世界的中心即眾神居住的須彌山。遊客還可以在此領略到神話故事「攪動乳海」在內的印度教元素浮雕。來自網路
推薦閱讀:

有人在航班上見過迷九八么?
小葉傘下的邂逅
邂逅《輔行訣》
說說你經歷的邂逅故事?

TAG:微笑 | 邂逅 | 探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