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破譯10:帝乙歸妹的秘密
公元前1102年(文丁十三年),文丁去世,子帝乙繼位。以庚子年(公元前1101年)為帝乙元年。時年文王51歲,帝乙的兒子受辛(紂王)才4歲。
公元前1099年(帝乙三年),文王姬昌53歲,岐周地震。王國維《今本竹書紀年疏證》和《呂氏春秋·制樂篇》記載:「商帝乙三年,夏六月,周地震」;「周文王立國八年,歲六月,文王寢疾五日而地動,東西南北,不出國郊,群臣皆恐,請移城」。
大約在公元前1095年左右,帝乙立少子受辛為太子。隨後,帝乙改變了對付周族的策略,採取和親政策,將女兒(太子受辛的嫡親姐姐,姐弟感情應該相當好)嫁給姬昌,即「帝乙歸妹」。文王姬昌再次大婚當上新郎,這時他已經是年近六十的老人了。為了西北的長治久安,帝乙這次可是下足了本錢,其目的就是希望西伯姬昌忘記殺父之仇,希望未來西北的主政者具有商朝皇族血統,是親商的、真正值得信賴的自己人。
這段婚姻緩解了商周之間的矛盾,給周族帶來了極大的好處,文王對此是持肯定態度的,評價說「月幾望」,就象臨近十五的月亮一樣幾乎圓滿了。這麼說就是還不夠圓滿,還有些遺憾。夫老妻貴,其中的利弊得失後來被文王寫在「大過」、「蠱」、「姤」等卦中了。
公元前1087年(帝乙十五年),文王65歲,子發(即武王)出生。姬發的生母正是帝乙的女兒,帝辛(紂王)的姐姐。紂王是周武王和周公旦的嫡親舅舅。
那種說文王十五歲時姬發出生的理解是錯誤的,應該理解為文王正式繼位後的第十五年(實際主政第十八年),或者理解為帝乙十五年,文王和帝乙是同一年正式登位。
史載伯邑考、姬發、姬旦等十位王子都是太姒所生,是一母同胞的兄弟。這個記載也是不可靠的。實際上,伯邑考和姬發、姬旦等是同父異母的。關於這一點,有如下幾個證據:
一.來自《詩經》的證據
(1) 《詩經.大雅.大明》的佐證
顧頡剛先生在《周易卦爻辭中的故事》一文中考證,《歸妹》一卦中的「帝乙歸妹」講的是紂王他爹帝乙把女兒嫁給文王的故事。《詩經.大雅.大明》為這一說提供了證據: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難忱斯,不易維王。天位殷適,使不挾四方。
摯仲氏任,自彼殷商。來嫁於周,曰嬪於京。乃及王季,維德之行。大任有身,生此文王。
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國。
天監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載,天作之合。在洽之陽,在渭之涘。文王嘉止,大邦有子。
大邦有子,俔天之妹。文定厥祥,親迎於渭。造舟為梁,不顯其光。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於周於京,纘女維莘。長子維行,篤生武王。保右命爾,燮伐大商。
殷商之旅,其會如林。矢於牧野,「維予侯興,上帝臨女,無貳爾心。」
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騵彭彭。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清明。
為了方便閱讀,引用全詩翻譯如下:
文武明德天下揚,赫赫顯應在天上。天意莫測難相信,不易做的是君王。天位本屬殷嫡子,教令卻難達四方。
摯國次女她姓任,來自那個殷商城。來到出嫁給周家,做了新婦在周京。就和王季她丈夫,有德的事才施行。太任不久懷了孕,生下文王這個人。
自從文王生長後,為人小心而謹慎。明白怎樣事上帝,獲得福澤把國興。他從不把德行違,受到各國的信任。
上天向下來監察,天命既集於周家。文王即位那當初,上天作合他成家。在那洽水的北面,又在那個渭水涯。文王嘉禮已在望,大邦有個好姑娘。
大邦有個好姑娘,就和天女一個樣。擇吉納幣定了婚,文王親迎渭水旁。連夜造船做浮橋,天還沒亮接通了。
有個命令從天降,命令這個周文王。改號為周定京都,繼配天女生子多。文王長子惜亡故,德厚又生周武王。上天命你保佑你,協和諸侯伐殷商。
殷商軍隊很強盛,人多勢眾如莽林。武王誓師於牧野,該我周侯合當興。上帝降臨庇佑你,你們不要有二心。
牧野地方極寬廣,兵車鮮明又堂皇。四匹騵馬很雄壯,太師尚父是呂望。時如鷹揚瞰全局,冷靜鎮定那武王。疾馳往伐大殷商,一朝會師天下亮。
詩中「纘女維莘」意思是續妃以多多生子的意思,說明文王這次至少已是二婚了。「大邦有子,俔天之妹」和「帝乙歸妹」剛好也能對上號。
(2)《詩經.豳風·鴟鴞》的佐證
有關《詩經.豳風·鴟鴞》的記載也提供了相應的證據。
周武王死後,成王即位,周公攝政。此時周室政權並不穩固,威脅主要來自內部,特別是管叔、蔡叔、霍叔等宗室兄弟實力較為強大,對周公的攝政行為並不買賬,以致於後來激化成了「三監之亂」。
周公借王旗「平亂」,進展順利,於是殺武庚(紂王的兒子)、管叔,囚蔡叔,貶霍叔。這引起了其他兄弟的恐慌和猜忌,擔心周公平亂擴大化。此時,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魯周公世家》說:「天降祉福,唐叔得禾,異母同穎,獻之成王,成王命唐叔以饋周公於東土,作《饋禾》。周公既受命禾,嘉天子命,作《嘉禾》。東土以集,周公歸報成王,乃為詩貽王,命之曰《鴟鴞》。王亦未敢誚周公。」
這段話是說:唐叔得到了一棵異株同穗的稀奇禾苗,就暗含深意地送給成王。成王讓他轉送給在外東征的周公,並寫了一首《饋禾》的詩讓他一起送去。周公接受後,馬上領會了成王的深意,作了《嘉禾》這首詩應和。直到平定東土後,又寫了一首叫《鴟鴞》的詩回報成王,成王也不敢責備周公。在這段話里,已經很明白地點出了周公和其他兄弟是「異母同穎」,暗示周公「大家母親雖然不同,卻一起共有一個成果,請不要趕盡殺絕」。
附:《詩經·豳風·鴟鴞》
鴟鴞鴟鴞,既取我子,無毀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
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譙譙,予尾翛翛,予室翹翹。風雨所漂搖,予維音嘵嘵!
譯文:
鴟鴞鴟鴞在悲號,已經奪了我雛子,不要再毀我窩巢。體諒為愛勤操勞,撫養雛子我病倒!
我趁天還未陰雨,撿光桑根那枝條,門扉窗戶纏牢靠。如今樹下過往人,還有誰敢欺我巢?
我的手爪累抽筋,捋著枝條把窩修;蓄積乾草墊巢底,喙角累得吃不消,因為我家未築好。
我的翅羽殘又破,我的尾羽枯又焦;我的巢兒要掀倒,風吹雨打在飄搖,危急之中我大叫!
在這首詩里,周公借鴟鴞之口發泄了心中的委屈:我這麼辛苦操勞,不惜翅羽殘損,拚命工作,都是為了誰啊?還不是為了你的王位安穩嘛。所以,成王不敢責備周公。
二、來自伯邑考之死的疑點
(1)年齡上的疑點
有一種說法說伯邑考被紂王殺害時已經五十多歲,此時武王姬發還不到二十歲。如果這是事實,那麼伯邑考比姬發年長至少三十年以上。假若姬發和伯邑考是同母所生,那麼太姒生姬發時至少在四十五歲左右了,之後還要生產姬旦(周公)等一大堆兒子,那麼她肯定是五十五歲還在產子的英雄母親。從人類的生育能力和當時的醫療水平來看,這是不合常理的,非常令人生疑。
另有一說伯邑考是在周文王六十三歲時出生的,這個說法也不太可信。周文王九十多歲時還能領兵打仗,說明身體一向健康,生理上更是沒什麼毛病。而且他很早就娶了妻,肯定妻妾成群,因為他光是有史可考的兒子就有十七位之多。說他六十三歲才誕得長子伯邑考,這種可能性有待商榷。史上記載伯邑考只比武王長兩歲,這是周公故意混淆的結果,是為了推行禮樂制度的需要而特地為之。
(2) 伯邑考其實是死於「立嫡之爭」
周文王八十二歲時被拘羑里,然後伯邑考被殺。伯邑考真正的死因是周族的立嫡之爭,是「帝乙歸妹」的後續事件。
史說,由於西岐日益強大,商紂王的親信崇侯虎暗中向紂王進言說,西伯侯到處行善,樹立自己的威信,諸侯都嚮往他,恐怕不利於商王。紂王於是將姬昌拘於羑里(今河南湯陰縣)。這當然只是檯面上的說法而已。
本來,紂王秉承帝乙遺旨,準備逼迫姬昌廢嫡長子伯邑考,改立其外甥姬發為西岐繼承人的。恰恰這個時候,伯邑考做了一件衝動的事,起兵逼迫紂王釋放姬昌,結果被紂王誘殺,還被做成肉羹送給姬昌吃。文王在「師卦」六五中說,「長子帥師,弟子輿屍」,說的就是伯邑考不懂陰柔持中,不聽勸告,一意孤行,結果落了個「弟子輿屍」的悲劇下場。
三、來自《周易》的證據
泰、隨、蠱、小畜、大過、姤、歸妹等卦的佐證:
周文王娶了帝乙的女兒之後,正如「泰·六五」說的「帝乙歸妹,以祉元吉」,獲得了極大的好處。「歸妹·六五」也說「帝乙歸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幾望,吉。」新郎的服飾不如新娘的精美高貴,新郎身份顯然比新娘要低了一截,但他所獲得的好處幾乎像十五的月亮一樣圓滿了。
「小畜· 九三:輿說輻,夫妻反目。」說的是如果周族暴露了蓄積的實力,就會象車斗脫離了車輪一樣無法前行,造成夫妻反目相向,帶來嚴重的後果。這說明文王夫妻並不同心,其妻子是支持商族的。
「姤·上九:姤其角,吝,無咎」,意思是王后是其母族安插在我族中的觸角,可能會把我族的秘密透露給其母族,所以要小心謹慎,不讓她知道或泄漏秘密,才能確保不出差錯。這句爻辭,和姤卦卦辭「女壯,勿用取女」是相對應的,說明了為什麼女壯不能娶的原因。帝乙歸妹,正是商族在周族安插的一個「角」。
周文王在「歸妹」卦中,也暗示了武王和周公的生母不簡單。「歸妹」說的是和親政策,其中「九二:眇能視,利幽人之貞。」說嫁出了女兒,如同在和親國埋下了眼線,能夠輕易地掌握親國的情況,並從另一個角度觀察他國的動態。這個「妹」,顯然也是肩負著間諜使命的。
「隨·六二:系小子,失丈夫。」說你心系受辛(紂王)那個小子,就會失去你的丈夫。六三「系丈夫,失小子」和六二正好相反,說你心系丈夫這一方,就會失去那個小子。文王顯然是希望妻子站在自己這一方的,所以他接著說「隨有求得,利居貞」,你要「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隨附於我,就能達成希求。其妻子的希求就是立兒子姬發為嫡子。這個時候伯邑考已死,文王認清形勢,對妻子作出了這個承諾。
「大過·九二」以「枯楊生稊」中肯地評價了「帝乙歸妹」一事給周族帶來的命運轉機,就如同一棵枯楊抽發新芽,煥發生機,是起死回生之舉。「大過·九五」的「枯楊生華」,則是指周族更進一步,開花結果,推翻商紂王受辛的統治,並取而代之。這件事因為「老婦得士夫」而「無咎無譽」,也就是說,由於帝乙的女兒得到了文王這個士夫,所以文王父子算是皇親國戚,推翻商王受辛的統治這是王室內部的事情,其他勢力是不便干預的。
「蠱」卦則是文王告誡其子應當排除來自母親方面的迷惑,按父親所說的去做。對於母親的蠱惑,既不能生硬反對,也不能無所作為,要陰柔持中,加以利用。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帝乙歸妹的這個「妹」顯然不是省油的燈,在文王被拘、伯邑考被殺等系列事件中估計扮演了並不光彩的角色。
另外,有一種猜測認為,太姒和「帝乙歸妹」的「妹」並不是同一個人。理由是帝乙的女兒給周族人帶來了不小的災難,周族人非常痛恨這個女人,後來把她從文王正室位置上除名,連名字都沒留下,而文王的前妻太姒得以恢復文王正妻的名分。由於太姒兒子多,勢力龐大,這個處置,帝乙的女兒所生的武王和周公也沒有辦法改變。這種猜測不是沒有道理,但我個人更傾向於太姒就是「帝乙歸妹」的「妹」的觀點。太姒並不是伯邑考、管叔等人的生母。管叔、蔡叔等人的年齡不僅比周公大,很可能也比武王大。為了迴避嫡長子即位的問題和推行禮樂制度的需要,周公指使史官把伯邑考、武王、管叔、蔡叔、自己等十人統統記為其母太姒所生,混淆了他們的血緣關係和長幼秩序。史料是掌權者寫的,周公要這樣寫,以他的能力和權勢,是很容易辦到的,特別是「樂府」這個用來歌功頌德、移風易俗和收集情報的採風機構牢牢掌握在周公手中的情況下。《詩經·大雅·思齊》說:「思齊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婦。太姒嗣徽音,則百斯男。」譯文:那端莊肅穆的太任,她是周文王的母親。那美好賢淑的太姜,她是王室的主婦。太姒繼承了太任太姜的美好名聲,於是撫養了成百的兒子。這首詩歌對太姒極盡讚美,將她等同於太任、太姜的地位,估計是經過周公審定的。
歷史百家爭鳴特約作者作品 文/一艸
點擊可了解「成為原創作者」詳情
推薦閱讀:
※《易經》解讀人過三十天過午
※大師高清講解易經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一聽就懂了
※關於易經、風水、占卜的對話——
※「易」、「周易」、「易經」釋義
※易經解析《西遊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