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曲解的名言,懂得其中五句,已絕逼是博學多才了

[毀童年]被曲解的名言,懂其中五句,已絕逼是博學多才了!

橙知快讀

行走江湖難不免聽到一些名言詩句,聽完渾身滿滿的正能量,怎麼可能有這麼明亮的事!沒錯,秉承著去權威,毀童年的節奏,小編為你撕開那一逼名言詩句的虛偽嘴臉。讓你活生生過完新年,看完直接負能量到底。

【以德抱怨】

多麼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別人對我們不好,但是我們不能生氣,我們要加倍好的對他,就像《聖經》里說的「如果別人打了我的左臉 那麼我會再讓他打我的右臉」,要用愛去感化對方。聽起來好有感覺,聖人果然就是聖人,活活一大碗心裡雞湯。

但事實上,孔聖人是怎麼說的?《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大概意思就是,別人問孔聖「以德報怨,好不好?」孔聖說「你傻啊,別人對你好,你才要對他好,別人對你壞,你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這才是聖人的智慧!當然「以直報怨」不是讓你「以怨抱怨」,別人打你一巴,不是讓你那塊板磚飛回去,而是該報警報警,該翻臉翻臉,在法律道德允許的範圍內。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又是孔大聖的另一句名言,文革時期批鬥孔聖時被反覆拿出來濫用。看吧,孔子都說了,人民就是用來使喚的,不能讓他們知道太多了。用來批鬥封建專制蠻橫無理,剝奪人權,連曠古爍今的孔大聖都避免不了這個局限性。

那原句又如何?「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論語·秦伯》。論語最早是沒有標點符號的,標點符號是後來人加的,結合孔聖生平反對愚民政策、推廣教育的理念來看,這話應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通俗來說就是,這個人聽話就隨他去,不聽話,就讓他明白事理。

【父母在,不遠遊】

生活中常聽到這句,來告誡大家,要守孝,父母還在世,就不要到處跑了,必須在家侍候父母,以彰孝德,免得父母擔心。這也是比曲解的較多的一句,原文是「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論語·里仁》。沒想到吧,又被斷章取義了,其實後面還有半句。是說父母在世,不要亂跑,要跑就必須有目標、有方向、有意義。孔聖強調子女應奉養並孝順父母,但有了正當明確的目標時是可以外出奮鬥的,而不是死守在家裡誤了建功立業。

【學而優則仕】

該句常被誤解為學習好了、讀書優秀了就被提拔去當官了,例如某某高校學者「學而優則仕」跑去當了高官。

而原句出自「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論語·子張》。實際上,「優」的正確意思是「有餘力」,通讀就是「官當好了, 有餘力就去學習;學習好了,有餘力就去做官。」 不然的話,難不成前半句「仕而優則學」還理解為,官當好了就去搞學問啊?那隻能是那個官員落馬了。

【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

又是一句常常用來批鬥封建專政腐敗的句子,總被理解說是,刑法不用在大夫(高官)身上,而禮節從來都不教導給平民百姓。原句出自出自《禮記·曲禮上》。但具有獨立思考,批判精神的橙友馬上就發現矛盾了,自古以來被打板砍頭的高官何其多,而不教導百姓禮節也不符合儒家一貫的精神,所以解釋自然是有問題的。在古代,上下有尊卑之義,這裡「上」是優待,「下」是輕視,而全句本義是,刑法不能優待高官,禮數不能輕視百姓,真是誤讀無處不在!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還記得高考時,貼在黑板上的這句標語么,輔以老師苦口婆心的說:看吧,連古人都感慨生命苦短,書海浩瀚,要抓緊時間複習啊。以此來勉勵我們抓緊每一分一秒來學習。那麼這句話是誰說的呢?是逍遙的莊子,連一個這麼洒脫的人都不由發出感慨,看來是乾貨。且慢,讓我們看看原句,原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莊子·養生主》。 我們可愛的莊子是這樣說的:「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學問是無限的,用有限的生命都去追逐無限的知識,我傻逼啊!」看看,這才是古人智慧,告誡讀書是必要的,但不要盲目的看書,要看自己感興趣的,有的書看不進就算,像是世界名著之類,關注「橙知快讀」,看看梗概精縮就行了。

【相濡以沫】

每每說起一對夫妻,感情很好,都不忘用上這句,用來形容夫妻恩愛有加,患難與共,連最苦的日子都能相守相待,多麼可貴啊!在那個婚姻靠組織介紹的年代,這句話支撐了多少性格各異,卻本沒有多少感情基礎的夫妻一直走到了今天,連最沒文化的居委會大媽都會用這句勸和不勸分。

而說這句話的還是我們偉大的思想家,可愛的莊子,原句:「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莊子·大宗師》。往往沒想到啊,原來相濡以沫後面還跟了半句的,大概的意思是:兩條魚在乾枯的地上相互吐著泡泡濕潤對方身體,來延續對方的生命。在莊子看到後,不由發出感慨,與其這樣子苟延殘喘,還不如各自回到江河裡,彼此相忘,自由自在。同樣,明明不合的兩個人,相互牽絆的兩個人,與其捆綁著對方,還不如彼此放開,各自去找尋自己更好的未來,或許這才是大愛。讀後是不是突然有了一絲感慨和唏噓。

(看到這裡,是不是對莊子有了一絲崇拜,原來古人的智慧也可以這麼洒脫,這麼貼近現實生活的,「橙知快讀」會在以後專門推送一期「莊子思想對現實生活的啟示」,敬請期待)

【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

電影里,一個壞人干翻另一個人總免不了總要說這一句對白。但仔細一句,這句話明顯就是有問題,丈夫本來就是一個頂天立地、豁達大度的詞,怎麼會是「無毒不丈夫」呢?而民間諺語是「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這一下就通達明了了。古時,句子講究美感,「度」為仄聲字,犯了孤平,念著彆扭,很容易讀為平聲字「毒」,對音律美感要求甚高的古人便逐步演變為「無毒不丈夫」了,成為典型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例句。(不過,另一流傳版本,由馬致遠《漢宮秋》一折:「教他苦受一世,正是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流傳演變,孰是孰非並無實據,兼聽則明吧)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看到這句,小編內心感慨萬千,這是小編當年高考語文填空題,但小編不會!沒想到一轉眼已過十多年,這是我逝去的青春啊,我的聰聰那年,我的王思聰!

額,扯遠了。要說起這句話,大半的憤青都會告訴你,這話的意思是說:「天地殘暴不仁,把萬物都當成低賤的豬狗來看待,而那些高高在上的聖人也一樣,把我們老百姓也當成豬狗來對待!」標準的無政府主義。現在大量的網路小說也這麼解讀。

而原句出自《道德經》,這是可愛的莊子的前輩老子的話。我們的憤青大多不好好看書,曲解字義,而實義是:天地是無所謂仁慈偏愛的,它對待萬物就像對待祭品一樣平等;聖人也是無所謂仁慈偏愛的,他對待百姓也像對待祭品一樣,任憑百姓自作自息。符合老子一向無為而治的主張。

【識時務者為俊傑。】

又是電影里,一個大boss對一個內奸常說的對白,大有讚賞別人見風使舵,能認清形勢,甚至是為虎作倀的意思。但句出自《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儒生俗士,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卧龍、鳳雛。」而實義是說,能認清形勢和掌握潮流走向的人才是英雄豪傑。原文中是對隆中諸葛亮的讚譽,說他未出茅廬,卻已經看清三分天下大勢,沒有絲毫貶義。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還記得每年教師節,我們給老師寫的賀卡總少不了這一句,感覺老師就是嘔心瀝血的教導我們,像蟲子像蠟燭一般奉獻著自己的生命。

後來讀到,李商隱的原詩《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心裡就覺得怪怪的,尤其是那句「東風無力百花殘」讓我菊部一緊,這句明明是兩人纏綿悱惻的暗喻,這特么就是一首愛情詩,包括什麼「絲方盡」「淚始干」都特么明明寫的是相思之苦好伐。好吧,我親愛的老師,其實一直以來小編我都不僅僅把你當做我的親人,我還把你當做我的愛人了。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這句是不是看起來有些陌生,這句是心聖王陽明的名句,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一大猛人,能讀書、能打戰,能玩哲學,創立中國哲學一個重要派別——心學。這句就是心學的核心。但常被政治教材斷章取義的批鬥,說,你不看花,花就不存在是典型的唯心主義。而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當你閉上眼睛不花的時候, 花對你就沒什麼存在價值;當你看著花的時候你才能感受到這一朵花,它的顏色美麗才對你有了影響。是指「心外無物」,並沒有否定花是客觀存在這一事實,跟唯不唯心完全沒半毛錢關係,是秉承他所說的知行合一。


推薦閱讀:

26第二十六章 博學。
博學者無畏
廣聞博學——能夠受持上師所宣講的一切正法
關於「北京博學教育騙子」 我們不得不知的真相!
黑幕!無良小編假冒記者造謠抹黑北京博學國際教育!

TAG:名言 | 曲解 | 博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