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幸不幸福,就看這4點(深度好文,值得收藏!)

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的開篇語非常震撼:「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幸福的家庭哪些地方相似?應該是有下面4點!

一、媽媽被疼愛,爸爸被尊重

一個爸爸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好好疼愛孩子的媽媽;一個媽媽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欣賞並推崇孩子的爸爸!

妻子情緒越穩定,家庭情緒就越穩定。想要妻子情緒最好的辦法,就是寵愛她。

生活在丈夫的愛中的女人,她的心是柔軟的、安定的。她會溫柔對待身邊每一個人,會給家庭營造溫馨的氣氛。

相反,一個長期受到冷暴力和忽視的女人,會把負面情緒都轉嫁到家庭中的其他人身上,一個家將變得怨氣重重,不得安寧。

而在男人這邊,則需要一個家庭給出充分的尊重。

愛默生·艾格里奇博士是著名的家庭婚姻專家,在40多年的婚姻諮詢工作和研究中,他發現了愛情與婚姻的真諦——尊重。

如果一個丈夫不被妻子和孩子尊重,會對整個家庭造成不好的影響。一個被尊重的男人,則會精神飽滿,神采奕奕。

所以一個家庭一定要有「愛」和「尊重」!妻子尊重丈夫,丈夫更愛妻子,家庭則更溫暖!

二、孩子被誇獎

上了5年級的悠悠努力了幾個月終於考了雙百,高高興興拿著卷子回家給媽媽看。誰知,媽媽說:「學那麼好有什麼用,你看隔壁小燕每天做家務,多勤奮啊!」悠悠的眼神一下子就暗淡了。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曾在書中說:「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有不少父母「擅長」打擊教育,但這種打擊教育並不能起到「為了孩子好」的目的,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消極影響。

經常被打擊的孩子,往往十分自卑,常常陷入自我否定和自我懷疑的情緒中去。

經常誇獎孩子,給孩子積極的暗示與鼓勵,孩子會表現地越來越出色。

三、好的家庭不爭對錯

楊絳在《我們仨》里說過這樣的小事:「我和鍾書在出國的輪船上曾吵過一架,原因只為一個法文的讀音。我說他的口音帶鄉音,他不服,說了許多傷感情的話。我也儘力傷他。然後我請同船一位能說英語的法國人公斷。她說我對,他錯。我雖然贏了,卻覺得無趣,很不開心。」

劉濤和王珂的愛情故事為很多人稱道,劉濤在一次訪談中說到彼此的相處之道,就是不爭對錯:「有時候爭論是不會有結果的,但爭論的過程會讓大家覺得累,心裡不舒服,我覺得任何的計較都是傷害。」

丈夫和妻子,好像一個家庭的天與地。夫妻關係如果不和諧,直接影響到一個家庭中的所有倫理關係。夫妻不睦,婆媳關係、親子關係等等都會相應惡化。

不僅夫妻之間要不爭對錯,孩子也要充分理解父母,不跟父母爭吵。

子女應該明白,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即使他們的一些行為在你眼裡,是不合時宜的,是有失體面的,但想想他們所處的生活環境,想想他們固有的生活習慣,這些小事就不再是事。

《禮記》中說到「孝子之養」,首先是「樂其心」,就是讓父母心情快樂。

四、爸媽愛讀書,家庭才會幸福

之前見過一位媽媽,因為平時工作忙,很少和孩子一起讀書,而是每天給孩子播放講故事軟體裡面的故事。後來發現孩子聽故事是可以的,但就是不愛看書,不愛自己讀故事。她同樣抱怨孩子「為什麼不能像別人家的孩子那樣安安靜靜的坐住凳子」,但是這個事情也不怪孩子。

如果人的成長離不開書籍,那麼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母親。尤其是在孩子3歲以前,母親的一言一行像烙印一樣烙在孩子身上。

生活中那些不愛讀書的女人,常常以自我情緒為中心,陷入小我。那些愛讀書的女人卻活得充實通透,更容易讓家人獲得幸福感。

有人說:一個家庭幸或不幸,80%取決於女人。而有能力讓自己及家人幸福的女人,必定都是知書達理,善解人意的。

據說猶太人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把蜂蜜塗在書角,讓孩子去舔食。用這個儀式告訴孩子們,書是甜的,應該多接近書。很多時候,讀書雖不易,但完全沉浸在書中的那種專註和完全理解一本書時候的喜悅,真的是一種說不出的幸福的感覺。

作為父母,如果培養出了孩子愛讀書的好習慣,也就等於是帶孩子進入了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孩子的一生,都會因此而大不相同。

一個從小和父母一起讀書的孩子,

長大後必定不同,

一個父母都愛讀書的家庭,

一定是美滿和幸福。

跟著「美篇」一起讀書!

每天一本,日積月累就會給你帶來不同!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就可以看到我們從60萬本書中挑選的

最值得閱讀的書!

往期精彩,同樣不容錯過!

  1. 朋友圈裡尺度最大的漫畫,看完竟被治癒了!

  2. 81歲學霸奶奶畢業!畢業發言值得所有人看

  3. 快用自己的照片,免費做個2018美篇電子枱曆!

推薦閱讀:

060.與喵共舞32~爸爸還會再陪我會兒
不著調的大姑姐害我家庭不安
單親家庭的孩子是不是都很無情?
給寵物造成危害的家庭用品
作為從小接受科學知識的子女,該如何拯救太過信佛乃至迷信的母親?

TAG:家庭 | 收藏 | 幸福 | 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