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 讓課堂生活擁有內在品質,教師如何「為思維而教」?
有人說,當今教育最深刻的危機之一,就是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意識和能力。學生能否通過獨立觀察、深度思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解決問題,是衡量教師優秀與否的標誌。於是,「為思維而教」成為課堂改革的重要命題。如何培養學生思維的路徑和思考?
課堂品質源於批判性思維郭增堯
如果不對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進行批判性思考,「教育」一詞實際上就變得沒有意義。
評課時與許多教師溝通,經常聽到這樣的解釋:沒有注意到這些生成的問題和觀點,怕停下來完不成教學任務,怕自己控制不了課堂,備課時沒有準備這些問題,等等。
我認為,一節課最關鍵、最核心、最精彩的地方和價值,恰恰是生成不同的問題、誕生精彩的觀點,恰恰是教師與學生處理這些問題的過程和智慧。
在我看來,課堂生活的內在品質正是批判性思維。
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提倡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這無疑是正確的,「為思維而教」的課堂將是今後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
《批判性課程:學校應該教授哪些知識》一書的作者內爾·諾丁斯指出,如果不對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進行批判性思考,「教育」一詞實際上就變得沒有意義。他倡導的批判性課程實踐樣態,是在跨學科的教學中自然有機地融入批判性思維,即任何一種課程設計都應該進行拓展,以便學生能擁有更豐富、更有價值的學習空間。
於是,新的問題就誕生了:我們能否放緩匆忙的步伐,去關照學生的真正興趣和情感?能否創造機會和空間,讓學生生成觀點、敢於質疑?能否尊重學生的選擇和學習習慣,敬畏和欣賞學生的錯誤和「幼稚」?能否把自己所教授的學科從內部進行拓展,為學生提供更有意義的學習?
這對教師提出了巨大的挑戰。教師應始終鼓勵學生運用批判性、創造性思維進行質疑,鼓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教師要轉變自己的思維,從常規思維轉向反思性和批判性思維,寬容學生的錯誤,鼓勵學生學會做思維的主人,不畏權威、不受束縛,努力促進自己思維的發展。
如此,教師就可以不用絞盡腦汁運用一些獎懲措施從外部激勵學生,而是引領學生把精力和熱情投入到真正的興趣上,把錯誤作為教育資源,讓學生敢於構建自己的立場。
(作者單位系山東省利津縣陳庄鎮中心小學)
學生的思維會說話 韋文潔
「為什麼不一樣的教學方法,能帶給我們這樣的驚喜呢?」我想,最根本的原因是這種分析問題的方法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
語文課上怎樣落實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
在與同事切磋磨合的過程中,我學到了一樣新的東西,那就是魚骨圖。魚骨圖又名因果圖,是一種發現問題「根本原因」的分析方法。將此方法運用到教學中,可以直觀形象地分析原因與結果之間的關係,梳理所學的知識,進而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
於是,我在語文課上嘗試運用魚骨圖解決一些複雜的問題,讓所有學生的思維「說話」,而且要讓這種思維的過程彼此之間有所碰撞。
在講授《曹劌論戰》時,我採用魚骨圖分析「弱魯戰勝強齊」的原因,首先,我拋出一個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問題:「我們都知道,長勺之戰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弱勝強的事例,弱魯為什麼能戰勝強大的齊國呢?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
學生得到指令後,立刻利用小電腦著手繪製魚骨圖。他們把「弱魯戰勝強齊」放在魚骨圖的結果處,然後在文章中找原因作為「魚骨」。我發現,一開始尋找原因時,學生的思路比較混亂,沒有對戰爭取得勝利的原因進行歸類、整理。
於是,我提示學生:「文章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學生馬上發現文章可以分為作戰前、作戰中、作戰後三部分,找到了「大骨」之後,「小刺」逐步迎刃而解。接著,學生再通過展示交流,不僅分析出魯國戰勝齊國的原因,還找到了原因之間的聯繫。在此過程中,每個學生必須親自動手。
這節課下來,我預設的所有問題,都被學生一一化解。當然,這主要是建立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
出乎意料的是,下課後,學生還在完善魚骨圖,好像非要把每一根「魚刺」都找到為止。我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這樣的場面了,心裡不僅僅是欣喜,更多的是思考。
「為什麼不一樣的教學方法,能帶給我們這樣的驚喜呢?」我想,最根本的原因是這種分析問題的方法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即使學生在一開始與別人繪製的魚骨圖不一樣,但是經過教師點撥、同學相互交流,還可以不斷補充自己的「魚骨」,這就讓每一個學生的思維都處於亢奮的狀態,激發了他們求知的渴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作者單位繫上海市洛川學校)
課堂:為問題衛生 肖本春課堂上的深度學習來自於學生的充分準備,來自於教師的精心備課和追問。真正做到每堂課都充滿有效提問,培養學生提出高質量問題的意識,這是課堂教學的目的之一。
4年前,我們學校開始進行課堂改革。改革的最終目的就是產出思維成果,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尤其重要。
說的解放
說是思維表達的重要形式,學生表達不清楚的,教師可以進行總結、歸納、鼓勵。一堂好課應當把學生的參與度作為重要標準,學生能說出來,至少表示他已經掌握了相關知識,如果學生在課堂上能把自己真實的想法說出來,那麼他在課堂上無疑是成功的。
針對課改初期課堂上學生舉手少、不願說、表達能力弱等現象,我在課堂上進行了一系列嘗試: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講數學故事,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利用小組合作的機會,讓每個組員都有發言的機會;把家長請進課堂觀摩,藉助家長的力量,讓學生在家進行講題訓練。
從要我問到我要問
提出一個問題遠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提出新的問題需要創造性和想像力,遠比解決一個問題的思維含量高。所以,教師要激勵學生敢於質疑,敢於提出問題。
針對學生不會提問、不敢提問的現象,我首先讓學生明白敢於質疑、敢於批判的重要性,同時建立一系列評價機制,對很少提問的學生多給他們創造機會;對於思維活躍的學生採取激勵評價,評選榜樣學生和榜樣小組,激發學生敢於質疑、敢於發言的熱情。
通過這些方法,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的慾望,從而讓他們大膽表達。通過表達讓教師知道,學生疑在哪裡、惑在哪裡,師生之間才能進行有效互動,教師才能給予有效的指導和點撥。
如何提出優質問題
首先,充分利用情境圖,讓學生根據綜合信息進行提問。小學生剛入學對問題意識比較模糊,特別是對情境圖中的信息整理缺少邏輯性,因此要提出高質量的問題有一定難度。所以,教師在前期的培養中應重點關注學生的信息整理能力,引導學生根據整理後的信息提出問題。
其次,典型問題放手讓學生來提。例如,在學習寫100以內的數的時候,寫到55時,我有意識地問,看到這個兩位數,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有學生立即說:兩個5有什麼不同?雖然提問的語言不夠嚴謹,但問題意識已經有了,學生想表達的就是這兩個5所表示的意義有什麼不同。
再其次,鼓勵學生善於觀察,找出作業中的問題進行提問。比如,有學生計算出76-3=46, 其他學生馬上就提出問題:你怎麼用7減3了?7和3能減嗎?問題一提出,就讓學生找到了學習的易錯點。
當然,在新舊知識聯繫處讓學生類比遷移提出問題,或在小組彙報後讓學生提問,這也不失為提出高質量問題的技巧和時機。
課堂上的深度學習來自於學生的充分準備,來自於教師的精心備課和追問。真正做到每堂課都充滿有效提問,培養學生提出高質量問題的意識,這是課堂教學的目的之一。
(作者單位系山東省泰安市實驗學校)
內容來源:中國教師報(內容有刪減,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相約拱宸橋》課堂實錄與解讀
※從上課收手機寫起
※k9餵養小課堂——德國牧羊犬怎麼補充微量元素
※如何培養學生在音樂課堂中的識譜興趣
※【悅讀課堂003】一碗餛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