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如說儒第十五期之二十八:做人必知禮儀底線

明德講堂騰訊儒學徐晉如2015-07-17 14:04晉如說儒第十五期之二十八:做人必知禮儀底線

徐晉如: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孔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於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陳國的「司寇」叫做「陳司敗」——司敗就是司寇——問孔子,你們魯國的魯昭公他知禮嗎?懂得禮儀嗎?孔子說當然懂得啦。當時孔子是經過他的學生巫馬期的介紹去見陳司敗,孔子進去了,跟陳司敗見面聊天,巫馬期就站在庭院裡面等著。孔子出來了,出門了,陳司敗對巫馬期做了一揖,請他進屋裡面去我們再談,他就責備。他說我聽說君子是沒有偏私的,不會去為自己人說好話的,怎麼會一個著名的君子竟然會做這樣的一種事情呢?你們魯昭公他違背了禮的一種基本原則——「同姓不婚」,你們魯國和吳國都是姬姓,和周是同姓,都是姬姓——現在娶了吳國的公主,而為了怕別人說,還給她取了個名字叫「吳孟子」,而不叫她「吳姬」,如果說魯昭公都知禮,誰不知道禮呢?巫馬期回去以後,就把這事跟孔子講了。孔子的回答是:我非常地幸運,假如我有過失,別人一定知道,那麼也會糾正我。但是,孔子他也是在守一種禮,就是我在外面不能夠談國君之非,不能夠談我的國君有什麼錯的地方,就好比禮還有一個要求,「子不言父過」。孔子在這裡,體現出了他的寬容和大度,他既堅守自己「在外不言國君之非」的禮,同時,他又尊重了陳司敗堅守「同姓不婚」禮的自由,這就涉及到人文學科的真理的問題。西方的那個名言,就是柏拉圖說「我愛我師,但我更愛真理」。在我看來,儒家的真理觀是這樣的:我愛真理,但我更愛人倫。這是兩種不同的價值觀,它們應該互相尊重,它們應該充分對話,而沒有一個誰對誰錯,誰一定要打倒誰的這樣的一種路向。我們近代以來的很多的災難,其實都起源於對於異量觀點的不能認同。所以我前面講:「攻乎異端,斯害也已」。跟不同的觀念互相之間多多切磋,多多磨持,這樣禍害就會停止了,就沒有了。本文系騰訊儒學獨家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晉如說儒》是騰訊網儒學頻道、深圳儒家文化研究會聯手打造的高端文化講座,學術性思辯性強,非常適宜大學以上文化程度的精英人士。講座完全顛覆新文化運動以來的習慣觀點,帶領聽眾重新思考近代史,重新審視儒家文化。主講人徐晉如為古典文獻學博士,深圳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兼任深圳市儒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深圳國學院教務長,香港孔教學院永遠名譽院長。著有文言詩文集《懺慧堂集》,學術專著《禪心劍氣相思骨—中國詩詞的道與法》、《綴石軒論詩雜著》等,是當代儒家詩教的首倡者。(特別鳴謝:漢字創意設計師霍者先生)
推薦閱讀:

「三里屯優衣庫試衣間」——致這個無底線的營銷時代
男人最不容侵犯的3個底線
12星男最無法忍受的愛情底線,中槍的請舉手...
婚姻的底線和上限
底線:女人應該如何面對男人出軌後的回歸

TAG:禮儀 | 做人 | 底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