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

經典精神分析的理論和方法(轉)
概述 精神分析的發展 精神分析究竟是什麼 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 學習精神分析的精髓是什麼 經典精神分析的特徵是什麼 精神分析的發展 經典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修正的弗洛伊德主義:阿德勒和榮格 社會文化學派:霍妮、沙利文、弗洛姆 自我心理學:哈特曼、艾里克森 存在主義的精神分析:弗蘭克、羅洛梅 後現代精神分析:拉康 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 在3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威格曾作了一系列的實驗來支持精神分析的壓抑論,但當他把研究結果寄給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卻在回信中說「我懷著興趣檢查了你的證明精神分析觀點的實驗研究,我不能對你的實驗給予很高的評價,因為精神分析觀點所依賴的觀察材料獨立於實驗的 證實」經典精神分析的特徵 精神分析有兩個假設觸怒了全世界,並使之不受歡迎。其一是冒犯了理性的成見,其二是冒犯了美育或道德的成見。我們不應太輕視這些成見,它們很有勢力,這些人類發展的沉澱物是有用的和基本的。它們通過情緒力量而存在,與它們鬥爭是很困難的。 經典精神分析的特徵 在幾個世紀中,人類素樸的自戀先後從科學手中受到了兩次重大的打擊。第一個打擊是:人們認識到我們的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無窮大的宇宙體系中的一個很小的部分。這使我們想起哥白尼的名字,儘管亞歷山大的學說也曾有過類似的假定。第二個打擊是:生物研究剝奪了人有異於萬物的創生特權,人被淪為動物界的物種之一,和動物一樣具有一種難以磨滅的獸性。這個價值重估由現代的達爾文、華萊士和其前輩完成,這同樣也曾受到現代人最為激烈的反對。但是,人類的自大還受到來自目前心理學研究的第三次的也是最為致命的打擊,這一研究試圖證明「自我」並不是自己家宅的主人,而必須滿足於大腦中潛意識是如何進行的少許信息。 一、潛意識學說 意識構成學說 潛意識的來源 潛意識的檢測 潛意識的挖掘與精神分析的治療機制 潛意識的特點 潛意識境界所遵循的法則,叫做「原本思考法則」也就是人在孩童時期的思考方式。也類似原始人類的思考方式。與成人以後的「繼發性思考」不同,其特點為: 1、不受時間、空間限制 2、思考之方向依情感、慾望支配,而非邏輯 3、常以「濃縮」、「轉移」、「象徵」等作用來表達。 我們必須假設每個人在其心靈內,均有兩種心理步驟:一是在夢中表現出願望的內容,二是扮演檢查者的角色,而形成了夢的改裝。 凡能為我們所意識到的,必得經過第二個心理步驟所認可,一但無法通過第二關,則無法為意識所接受,而必須任由第二關加以變形到它滿意的地步,才得以進入意識的境界。治療機制 我們每當遇到一個癥狀時,我們可以推知患者有某種固定的潛意識的過程,這種潛意識的 過程包含癥狀的意義,但這個意義一定是先為潛意識的,隨後才可發生癥狀。癥狀從不從意識過程中構建;有關的潛意識過程一但變為意識,這種癥狀必定消失 二、本能學說 本能的構成 —生本能——性本能 —死本能——攻擊本能 —案例討論 本能做功的方向 緊張→鬆弛 非穩態→穩態 興奮→靜止 不平衡→平衡 我們可能會問:我們的心理器官的工作是否有一個主要的目的?我們可以做第一個近似的回答是這個目的的指向快樂的獲得。似乎我們的整個心理活動都是趨樂避苦的——也就是自發地受快樂原則的調節。我們想要知道的就是什麼樣的條件可引起快樂,什麼樣的條件可帶來痛苦,而這種知識正是我們所缺憲法的。我們只能冒險地這樣說:心理器官內刺激量的減少、降低或消滅,可引起快樂;而刺激量的增高,可帶來痛苦。 三、本能學說 本能的轉移 —移位 —升華 —攻擊本能:控制欲、支配欲、剝削 —欲、競爭欲 —本能:依戀性、偏愛、趣味、情操三、人格結構理論 超我——司法部門——道德原則

2 經典精神分析的理論和方法(轉)
自我——行政部門——現實原則 本我——動力部門——快樂原則 人格的穩定 人格的重大變化均發生在人生的最初20年里。在這一時期,他要學會如何克服或順應內部和外部的挫折以及不適,如何獲得必要的習慣、技能和知識,如何避免痛苦,防止焦慮,如何補償損失、匱乏和剝奪,如何消除衝突。到這一時期結束的時候,人格通常能達到某種程度的恆定性和均衡性,這重過程一直保持到老年時期的衰退過程開始為止。 「穩定的人格」並不等於成熟、完善、健全的理想人格,它表示人在對付緊張的問題上已經形成了比較持久固定的處理方式。 人格的動力狀態是由能量在整個人格中的不同分布決定的,而一個人的行為則取決於它所具有的動力狀態。如果大部分能量被超我所控制,她的行為就很道德;如果大部分能量為自我所支配,他的行為就顯得很實際;如果能量還停留在本我——心理能的根源處,他的行為就具有衝動性能夠。一個人的本質和行為取決於此。 反社會人格是對超我的排斥 強迫性人格是對本我的排斥 精神病狀態是對自我的排斥 四、焦慮理論 道德焦慮——對超我的恐懼 現實焦慮——對環境的恐懼 神經症性焦慮——對本我的恐懼神經症性焦慮 常見恐怖症。恐怖是非理性的,因為焦慮的主要原因存在於本我,而不是環境。恐怖症的對象代表了滿足本能的誘惑,人們所要的正是所恐懼的東西,或者正是象徵所恐懼的東西。 案例 五、心理防禦(自衛)機制 精神病性防禦機制 (多見於精神病、夢和兒童) —否認(對外界現實) —歪曲 —妄想性投射 不成熟防禦機制 (多見於嚴重抑鬱、人格障礙和青春期) —幻想 —疑病 —被動—攻擊行為 —發泄 神經症性防禦機制 (可見於正常人) —理智化 —壓抑 —反向形成 —置換 —分離 成熟防禦機制 (多見於「健康」的成人) —升華 —利他 —壓抑 —預期 —幽默 防禦機制的作用 在生活危機事迹發生時,可以把情緒控制在可承受的限度內。 當本能衝突突然增加時,可推遲或疏導,以恢復平靜。 爭取時間,以適應自我形象的變化。(如大手術後,或忽然職務提升) 處理一些與人、與事、與生、與死的矛盾 在與良心發生衝突時,免受傷害(如在戰爭中殺敵,把父母送進老人院等) 六、關於心理癥狀 癥狀難以消失的原因——癥狀獲益學說 替代性的痛苦——保護人格的完整 以癥狀的形成來解決心理矛盾,也是一種很常見的方法,而且最適合於快樂原則的精神,連醫生也不得不承認,用神經症來解決衝突,乃是一種最無害、並最能為社會所接受的方法。 稱為「疾病性獲益」。一位被其丈夫暴力虐待的婦女,她往往會在神經症中找到出路。假如她的先天傾向使之成為可能,假如她太懦弱或太守舊而不敢偷情來自慰;假如她不夠堅強,不敢公然反抗外界的攻擊而和丈夫離婚;再假如她不具獨立生活的能力並沒有希望能找到一個更好的丈夫;最後還假如她在性方面仍然對這個蠻橫的丈夫有著強烈的依戀,那麼她就只有逃入疾病這一條路可走了。 讓我們看一下日常生活。如一位有能力工作的人,在工作中因意外受傷而成殘廢。他不能繼續做工了,但因此可按期領得少量的賠償金,並且學會了利用自己的傷殘來討飯度日。他新的生活雖然比較低賤,但它正建立在對他先前的生活方式剝奪之上。如果你治癒他的傷殘,那就等於剝奪了他賴以生存的手段,因為他現在是否能夠再做以前的工作,已成問題。如果神經症也具有這種附帶的利益,那麼我們就可以使它和第一種利益相併列,並將這命名為由疾病而獲得的次級利益。 神經症的本質 從不滿意的現實逃向伴有生物損傷的、我們所說的疾病狀態(雖然疾病從來不會給患者帶來即時的快感)這種逃遁發生於退化、退縮和返回性滿足不受阻礙的初始階段這條道路。 你對神經症的病因挖掘的越深,我們普遍地發現現實並不令人滿意,出於這個原因便熱中一種幻想的生活。有能力和有成就的人是那些能夠憑自己的努力把願望的幻想轉變為現實的人。如果由於外部世界的抵抗和個人自身的弱點而使能力失敗,他就開始脫離現實而退到幻想世界中去,而幻想世界中的內容就可以轉化為患病時的癥狀。如果一個人擁有藝術天賦,他就可以把他的幻想轉化為藝術創造,而不是癥狀。否則,作為幻想源泉的力比多就會走上倒退的道路,重演幼兒時的願望,並以神經症告終。寺院曾經是那些對生活感到失望的人、覺得無力面對生活的人的避難所,而如今神經症已取代了寺院的地位。 《弗洛伊德文集》第3卷,長春出版社,38——39阻抗 阻抗系指病人內部對治療的抗拒力量。其中包括:安於現狀、懼怕任何變化;害怕引起良心上的過分譴責;不肯放棄那些形成情感疾病的幼稚衝動。 七、精神分析性治療 自由聯想 釋夢 阻抗 移情 解釋

推薦閱讀:

如何根據八字分析貧富貴賤?
程門解穴-紅斑狼瘡水腫醫案處方穴解、偏歷穴性分析
手相各線分析大全!
地下「六合彩」典型案件的定性分析
2012壬辰年家居風水分析與太歲三煞五黃

TAG:精神分析 | 精神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