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誤會杜甫了(上)

 一說到唐朝,一提到時運不濟、命途多舛,我們腦海中浮現的一定是這個大名鼎鼎的「杜工部」。但如果單憑學校所學,我們可能很難全面地去把握杜甫的人物形象。近15年高考201套考題杜甫詩歌鑒賞直接考查8首,足見其重要程度。全面地把握杜甫的形象,近則可幫我們快速解題,遠可積累些許茶餘飯後的談資。

  1、杜甫是窮人嗎?

  杜甫遠祖乃軍事、政治、文學大家杜預,祖父為初唐詩人杜審言,父親曾任奉天令,這樣的家庭背景足已證明,杜甫不如大家想像中那般窮酸,出身好夕也是一官二代。但,杜甫出身雖富貴,至其父輩,便已家境式微,杜甫中年後更是窮得連小兒無法安養。杜甫在安史之亂前夕,從長安回家省親,沿途儘是凍死的老人,更在他意料之外的是,到家推開門看到的他最疼的小兒子竟然已經餓死在床。隨後便滿腔憤懣地揮毫而成千古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晚年的杜甫更是衣食無著落,寄居船上,靠奉詩作賦謀食,關於杜甫的死,歷來說法眾多,一說是因餓極後就食以致撐死,是真是假,已無從考證,但毋庸置疑,終其一生,杜甫是潦倒之極的。

  【簡言之】出身旺族,潦倒終生。

  2、杜甫很現實嗎?

  前面說到杜甫出身旺族,自然而然,志向不俗,他曾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一詩中提及過自己的政治理想:「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意即,自己要輔佐皇帝成為堯舜一樣的千古名君,再靠德治天下,讓民風更加淳樸。我們也可以說得再通俗點,杜甫內心如同大多文人一樣,有著任宰相輔帝王之終極夢想。理想總是豐滿的,現實卻是骨感的。現實中的杜甫竟是「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其中滄涼,不言自明。

  【簡言之】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3、杜甫跟李白情有多深?

  言及李白,杜甫往往是掩淚嘆息的,這兩在唐朝詩壇的大咖能有幸在744年的春天會面,並攜手遊歷名山名景,實在是難得,但相逢總是匆匆,不到兩年光景,二人隨即分別。留給杜甫的是萬種離愁,帶給李白的亦是千般別緒。以至杜甫也寫下過如「風起時想你」「你那邊下雪了嗎」這般煽情之詩,他在《天末懷李白》中開篇即道:「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讀著讀著,不禁讓我想到了「西風吹妾妾憂夫」「寒到君邊衣到無」的纏綿之語。當然,竟然也有人提出來,杜甫這是對李白的單相思或說單向崇拜。且來拜讀一下李白的《沙丘城下寄杜甫》:「我來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寫得夠通俗吧?夠直截吧?李白獨卧一隅,念杜心切,直抒胸臆說,魯酒雖好喝,齊歌固然好聽,但此時此地,此景此情,非比一般,酒也不能消愁,歌也無法讓我放下對君的思念之憂。讀止此,一定有人想問,李白杜甫感情究竟有多深?有詩為證,杜甫《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中提到:「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

  【簡言之】醉眠共被,攜手同行

  4、高考常考情感是憂國憂民嗎?

  且看以下圖表,

  

  雖然課本上所學多為憂國憂民一類的「大我」之作,但考題中出現頻率最高的還是寫一己之悲的「小我」之作。

  【簡言之】沉鬱自悲,小我愁多

  5、若仕途順利,杜甫還能否成詩聖?

  開門見山吧,若杜甫仕途能平步青雲,必不能留名後世,更不可能名至「詩聖」,正是杜甫的人生遭際成就他的千古絕唱。杜甫在懷李白詩作中便有「文章憎命達」一說,此句雖是杜甫替李白慨嘆,實際上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其實,這一現象完全可以作為文學理論來研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亦是對這一見解進行了解讀:「歡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且翻開我們過去的日記本看看吧,見到的一定是「滿紙悲苦之辭」,倘若哪一天高興,日記本上一定只一句「今天天氣真好」,接下來便是大量的留白處理。這一現象跟韓愈說的不無二致。再往後開,翻閱唐之後的下一個文學大時代,北宋的歐陽修更有名言佐證這一論斷:「詩必窮而後工」,詩人只有在窮途末路不得志之時,方能成就傳世之作。亦如後來的,清朝文學家趙翼所言:「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簡言之】詩憎命達,苦鑄詩聖

  6、杜甫高興過嗎?

  杜甫在梓州時,聽說大唐軍隊跟叛軍作戰大勝,欣喜若狂,提筆寫下了著名的詩作《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作最後一句連自己歸家的路線都規劃好了: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杜甫的歡愉之作當首推此詩。不久他到閬州,卻聽聞吐蕃進犯唐朝,馬上又喜轉憂,奮筆疾書寫下了《歲暮》,這便是2010安徽卷的考題詩作。要知道,杜甫所處的時代正是安史之亂前後,唐朝歷經安史之亂的破壞,已由盛轉衰,而且是一蹶不起,難再中興。所以對於杜甫這樣一個憂國憂民的愛國愛民詩人,是不可能再有歡愉的時刻的。痛苦與無可奈何才是他一生的主旋律。

  【簡言之】短暫歡愉,美麗誤會

  7、成都草堂是杜甫的創作高峰期嗎?

  且看以下圖表,

  

  杜甫在成都大約居住了四年,在夔州大約居住了一年十個月。如此看來,在夔州單從詩作數量來看,年均詩歌創作量是成都的四倍。

  簡言之:功在夔州,名留千秋

  備註:此為上部分,下部分待續,歡迎免費訂閱「高考語文」搜狐平台,第一時間分享給您,本文根據以下課程內容改編《倒霉的杜甫——從15年高考201套考題看杜甫詩歌鑒賞》(主講名師:謝明波)


推薦閱讀:

他號稱史上最帥攝政王,卻集悲催於一身,陵墓因誤會而被挖
出道力捧成一線花旦,被誤會遭封殺,現淪為網劇配角
證人誤會
都說馬哈蒂爾反華?這可能是誤會了
李自成進京很可能是一場誤會 

TAG:杜甫 | 誤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