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泰山一帶先秦古國
少昊,傳說古帝王。黃帝子,螺祖所生,名摯。他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以金德王,故曰金天氏;因邑於窮桑,又號窮桑氏;國於青陽,又號青陽氏。少昊死後葬雲陽,又號雲陽氏。劉恕《外紀》云:「少昊氏葬於雲陽,後世又曰云陽氏。」註:「雲陽,山名,在曲阜縣。」《兗州府志》亦云:「少昊陵,在曲阜東北八里。」
少昊是東夷族以鳥為圖騰的氏族部落的酋長。據《左傳·昭公十七年》載,郯子答昭公問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黃帝氏以雲紀,故為雲師而雲名;炎帝氏以火紀,故為火師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紀,故為水師而水名;太皞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我高祖少皞鷙之立也,風鳥適至,故紀於馬,為鳥師而烏名:風烏氏,歷正也;玄鳥氏,司分者者也;伯趙氏,司至者也;青鳥氏,司啟者也;丹鳥氏,司閉者也。祝鳩氏,司徒也;*(且鳥)鳩氏,司馬也;鳲鳩氏,司空也;爽鳩氏,司寇也;鶻鳩氏,司事也。五鳩,鳩民者也。五雉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為九農正,扈民無淫者也。自顓頊以來,不能紀遠,乃紀於近。為民師而命以民事,則不能故也。」由此可知,少昊部落共有鳳、鳩、雉、扈四個胞族,扈胞族有九個氏族,其餘三個胞族各有五個氏族,共二十四個氏族,組成了一個龐大的鳥部落集團。少昊則是該部落的最高首領。
少昊部落的活動範圍,當是以曲阜為中心。曲阜則是少昊部落的都城。《帝王世紀》載:少昊登帝位,「都曲阜」。《左傳·定公四年》載:「命以伯禽而封於少昊之虛。」杜註:「少昊虛,曲阜也,在魯城內。」少昊部落的都城曲阜,當是少昊部落的發源地、中心地。但少昊部落經過不斷的發展、擴大、流移、遷徙,其足跡範圍是很廣大的。
關於少昊帝的情況,《帝王世紀》有如下的概括:「少昊帝,名摯,字青陽,姬姓也,母曰女節。黃帝時,有大星如虹,下流華渚。女節夢接意感,生少昊,是為玄囂,降居江水,有聖德,邑於窮桑,以登帝位,都曲阜。故或謂之窮桑帝,以金承土帝。圖讖所謂白帝朱宣者也。故稱少昊,號金天氏。在位百年而崩。」窮桑,「地在魯城北」。
少吳部落的後裔建立了許多方國。據《路史·國名紀一》載,少昊部落的後裔建立的方國有:少昊青陽氏後國5,少昊後國11,少昊後偃姓國22,少昊後贏姓國39,少昊後李姓國4,另外,還有贏姓國18,紀姓國7,共106國。其中在今山東省境內者32國(或氏),有7個屬兩周春秋以後的,將在另章論述,還剩下25國。現將這25國的立國、地望、姓氏概況—一論列如下。
一、少昊青陽氏後國:青國(故地在山東省東阿縣南約15公里處)、窮桑(故地在今山東省曲阜)、兗(故地當今上端曲阜市)
二、少昊後國:緡(故城在今山東省金鄉縣東北)、蔑(春秋時在魯國境內,今上端泗水縣東)
三、少昊後偃姓國:偃(故地在今山東省費縣南境)、謠(地不詳)絞(故地在今上端滕州北)、鬲(故地在今山東省德州市東南)酈(故地不詳)、舒龔(初居今山東省寧陽縣,後遷至今安徽省淮南潛山縣境)
四、少昊後贏姓國:贏(故地在今山東省泰山萊蕪一帶)、運(鄆)(東運故地在今山東省鄆城縣東5公里處,西運在今山東省鄆城縣東8公里)奄(故地在今山東省曲阜市)菟裘(故地在山東省新泰市)、密如(故地在今山東省費縣北)、徐(故地在今安徽省泗縣西北25公里)、淮夷(原居地山東)、鍾離(原居山東省棗莊市南嶧城鎮)、茲(一今在高密,一在今太原)、時(地在今山東省博興縣境)、郯(故城在今山東省郯城縣西南境)、譚(故城在今上端章丘市龍山鎮的城子崖處)葛(故城在今河南寧陵縣北,今山東省曹縣,又是春秋時魯國的附庸國,故在此錄之)、莒()
在今泰安範圍內有菟裘:
菟裘國與菟裘氏
一、菟裘國的建立。
少昊後贏姓國之一。菟裘,複姓。秦之先,贏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有菟裘氏。《左傳·隱公十一年》:「公曰:『為其少故也,吾將授之矣。使營菟裘,吾將老焉。』」杜註:「菟裘,魯邑,在泰安梁父縣南。」服虔註:「菟裘,魯邑也,營菟裘以作官室,欲居之以終老也。」《春秋左傳注》同年註:「菟音徒。《史股記·秦本紀》云:『秦之先為贏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有菟裘氏。』《潛夫論·志氏姓》亦云:『鍾離、運掩、菟裘,皆贏姓也。』則菟裘古為贏姓之國,其后土地併入魯。梁履繩《左傳補釋》引張雲璈之言云:『山東省泰安縣東南九十里近梁父有菟裘城。」』《通志·氏族略·以邑為氏》云:「菟裘氏,《史記》秦贏姓之後也,其地魯邑,今在兗州奉符。」
二、菟裘國故址
故地在今山東省泰安市東南
《路史·國名紀二》云:「菟裘,《盟會圖》云:『兗之泗水縣。』預謂菟裘在梁父縣南。梁父,唐人乾封,今之奉符也。」奉符,古博縣,在今山東省泰安市東南三里。《讀史方興經要·山東·濟南府·泰安州》:「奉符廢縣,今州治。春秋時,齊之博邑也。唐初置東泰州,尋還屬兗州。」
三、菟裘國子孫後代菟裘氏
《史記·秦本紀》載:太史公曰:「秦之先為贏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終黎氏、運奄氏、菟裘氏……」菟裘氏,其地本魯邑。
本贏姓。菟裘國後,以國為姓,稱菟裘氏,複姓。《世本·氏姓篇》:「菟裘氏,分封以國為氏。」〈古今姓氏書辯證〉:「菟裘,〈史記〉秦贏之後,分封以國為姓,有菟裘氏。春秋時,菟裘為魯邑。」《通志·氏族略·以色為氏》注云:「菟裘氏,《史記》秦贏姓之後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