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本不斷「買下」好萊塢,為何還救不了國產電影?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王牌專欄,20年專註港股,金融名家齊聚,做最有深度的原創財經號。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文|邢莉,香港財華社財經編輯。
如今的奧斯卡與中國之間的聯繫越來越密切。從廣告植入、中國演員露臉好萊塢,到在消費端為好萊塢貢獻票房,再到深入產業鏈上游。如今中國資本在好萊塢買買買似乎已成趨勢。中國買家通過在海外設立分公司、收購電影公司、簽訂投資協議、收購創作團隊等方式不斷拓展國際市場。
今年的奧斯卡是中國買家參與度最高的一屆。
雖然《愛樂之城》遭遇了奧斯卡史上的最大烏龍,但依然獲得包括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等在內的6個獎項,成為本屆奧斯卡獲獎最多的影片。而這部影片正是由美國頂峰娛樂公司和電廣傳媒影業(香港)有限公司聯合出品。
除了橫掃多個獎項的《愛樂之城》,獲得最佳音響效果、最佳剪輯兩項大獎的《血戰鋼鋸嶺》也有中國資本的身影,電廣傳媒影業,以及熙頤影業、影聯傳媒、科地資本等,都將依據不同份額分享這部電影在中國內地市場的收益。
中國資本在好萊塢不斷滲透
事實上,中國資本滲透到好萊塢是從2011年開始的。新原野娛樂傳媒公司早在2011年就成為科幻大片《雲圖》的投資方,開啟了海外投資的先河。
2012年,樂視影業800萬美元投資了《敢死隊2》。
2013年,華誼兄弟投資布拉德·皮特主演的電影《狂怒》,並作為重要投資方參與了全球票房分賬;1905影業公司先後參與制作、投資了《變形金剛4》、《碟中諜5》、《終結者5》;阿里影業也參與了《碟中諜5》的投資。
2015年後,中國資本「走出去」的速度加快,生意做得也越來越大。華誼兄弟宣布牽手STX,3年要拍18部片,並按投資比例享有這些電影全球票房和衍生品收入的20%,還按相同比例擁有影片版權。電廣傳媒與獅門影業簽下3年15億美元的拍片協議,將投資對方50部影片,並按出資比例參與全球票房分賬。隨後,華策集團與極光影業簽署合作協議。博納影業宣布正式向美國 TSG 娛樂金融有限公司投資2.35億美元,而TSG娛樂長期為20世紀福斯提供融資服務,藉此,博納成了20世紀福斯電影的投資方。
2016年,獲得奧斯卡最高獎最佳影片獎的《聚焦》,就是由萬達集團旗下的AMC電影公司出品,才使中國資本在奧斯卡舞台上驚艷亮相。而拿下最佳導演、最佳攝影,並且幫助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歷史性地奪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的《荒野獵人》,中國的奧飛影業也是聯合出資及發行方之一。獲得該年度奧斯卡最佳視覺特效獎的《機械姬》,有很多特效也是中國公司做的。
國產影片逆襲尚待時日
中國資本徵戰好萊塢,不僅能享受全球票房分賬,同時也意味著中國資本實質性地進入國際市場,國內電影公司藉此不僅能獲得票房,還能與海外的優質資源建立聯繫,以進一步開發渠道及產業鏈。而這些,也是目前國內電影市場所缺乏的關鍵因素。
新的合作形式,總是難免水土不服。
《長城》的失利恰恰在為此買單。《滾石》雜誌的影評人撰文表示,該片「真是令人失望,中國的電影大師張藝謀和好萊塢一線影星馬特·達蒙居然拍出了這麼一部徒有華麗外表的二流作品」。2016 年初,萬達花了 35 億美元買來了傳奇影業。萬達希望借著傳奇,生產能賣給全世界的大片。王健林曾說,如果長城票房在全球能夠收到 4億到5億美元就可以算是成功了。目前《長城》全球收益不到3億美元,距離預期相去甚遠。
燒錢是個技術活,然而中國電影公司都沒能真正掌握這一技術。讓國外觀眾不解的中國元素和他們習以為常的大製作特效,顯然不能討好全球觀眾。而這種中外元素融合的很生硬的作品,也得不到國內觀眾的好評。
然而中國市場卻不容小覷,王健林認為在十年內,中國電影票房便會超過美國,大概佔到全球電影票房市場份額40%到50%的規模。換而言之,他認為這一投資是值得的。合拍片時代好萊塢更看重的是中國的錢和中國的電影市場,更多的是把中國投資者當作「金主」,而不想向中國投資者開放核心體系。而如今終於可以參與上游製作,享受全球分賬。
可以說,中國和好萊塢迅速在資本上達成了結盟,卻不知道如何在短時間內買到雙方都缺乏的創意。倘若好萊塢想參與分享中國電影蛋糕,就要加強和中國企業合作,增加中國元素,還要重新學會講故事。
編輯|李思,財華社財經編輯。
推薦閱讀:
※連好萊塢影后都被潛規則,流氓大亨跌落神壇,國內業界能否自省?
※Netflix,正從邊緣動搖好萊塢「六大」的利潤根基
※根號三:好萊塢歧視黑人?華人笑而不語
※熊欣欣自述武行血淚史 從鬼腳七到進軍好萊塢
※好萊塢小妞電影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