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原創]地圖述說的歷史

首先就從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公元前2072年—前1600年)開始說起。

大禹死後,其子啟殺死部落推選的首領繼承人伯益,並鎮壓了不服的部落,自立為王,廢除禪讓制的同時,建立了世襲的家天下制度。

啟死後,傳位給兒子太康,太康在位時喜好田獵,不問政事,王位被東夷羿所奪,即所謂「失國」。羿也好田獵,將國政交付於寒浞。不久,寒浞殺羿自立。此間四十餘年,政局動蕩。相(太康之子)子少康幾經艱辛,在有虞等部幫助下,攻殺寒浞,使夏王朝重新復甦,這就是「少康中興」。到了少康的兒子——杼的時候,戰場上出現了鎧甲,夏王朝在與東夷的戰鬥中逐漸佔據主動,並最終徹底肅清了寒浞的殘餘勢力,後又大力征伐,一直打到東海。後來,又還都伊洛之間。在杼統治時期,形成為夏代中期的極盛時期。杼以後,到孔甲以前,在這期間經歷了五代六帝,夏王朝的統治一直是比較穩定,基本上保持著向上發展的趨勢。

夏王朝到了孔甲時,開始衰落,《史記·夏本紀》說:「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亂。夏後氏德衰,諸侯畔之。」他的淫亂暴虐激起了群眾的反抗鬥爭。夏王朝的統治制度從此遭到破壞,引起不少諸侯國的叛離。孔甲三傳到桀(履癸),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暴君。桀繼立時,為了制服叛離的諸侯,以武力威逼東方的許多邦國,在仍舉行朝會,結果反而激起了有緡(山東金鄉東北)等更多諸侯的叛亂。夏桀出兵征討有緡,有緡雖然戰敗了,但夏朝也為之元氣大傷,加速了它的滅亡。自啟至桀凡十三代,十六傳,歷四百七十二年(加上羿、寒浞的統治,實際是四百三十二年)。

到公元前1600年,商湯起兵滅夏,開始了新的王朝——商朝。

商朝(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世襲制王朝,但該王朝又不同於中國歷史上的其他王朝,因為該王朝並不是「父子相承」的世襲制,而是採用「兄終弟及,而後子承父業」的繼承方式。

自湯至帝辛(紂),共十七世、三十一王,前後經歷了將近六百年。

商湯立國後,汲取夏代滅亡的深刻教訓,廢除了夏桀時殘酷壓迫人民的暴政,採用了「寬以治民」的政策,使商王國內部的矛盾比較緩和,政治局面趨於穩定,國力也日益強盛起來。他對四周的許多國家進行了征伐,取得了一系列勝利。所以《孟子·滕文公下》]記有:湯「十一征而無敵於天下」。《詩·商頌·殷武》也有「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的記載,反映了商王朝在湯的統治下,已經成為強盛的國家。

商湯和左相以後,在處理政務、穩定政局、發展生產等方面,作出了不小的貢獻。仲虺死後,伊尹在政壇上的作用尤其突出,成了商湯時期重要的大臣。

商湯死後,因其子太丁早死,由太丁之弟外丙繼位;外丙死後,其弟中壬繼位;中壬死後,又以太丁之子太甲(太宗)繼位,太甲乃商湯之長孫。據《史記·殷本紀》記載:「帝太甲即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湯法,亂德,於是伊尹放之於桐宮。」太甲居桐宮三年,悔過自責,伊尹迎回太甲而授之政。以後,太甲修德遵法,諸侯歸服,百姓的生活比較安寧。此後王朝多次發生王位爭奪事件,王都屢遷,政局不穩,「比九世亂,於是諸侯莫朝」(《史記·殷本紀》)。就這樣王位傳到了第十代第二十王——盤庚手裡,他鑒於當時嚴峻的政治形勢,決定把都城自奄遷至殷(河南安陽西北)。殷「左孟門而右漳滏,前帶河,後被山」(《戰國策·魏策一》),是所謂「天下之中」。此後273年都城不再遷徙。盤庚行湯之政「百姓由寧,殷道復興,諸侯來朝」(《史記·殷本紀》)。盤庚三傳至武丁(中宗),商王朝達到極盛。疆域北到遼寧,南到湖北,西到陝西,東到海濱。

上圖為夏商疆域對比圖

武丁死後,政治開始腐敗,至紂統治時,走上衰亡的道路。並於公元前1046年被周族首領姬發所滅,歷史進入了周王朝時期。

從公元前1046年至前256年,周朝延續了790年,共傳30代37王。以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為分水嶺,之前為西周,之後為東周。

周武王建周后,大封功臣謀士,如將呂尚封於齊,周公旦封於魯,召公奭封於燕,叔鮮封於管,叔度封於蔡。據說,周初總計分封了七十一個諸侯國,其中兄弟之國十五,同姓之國四十。武王死後,其子誦繼位,為成王。成王年少,天下初定,周公旦恐怕諸侯不服,以王叔的身份攝政。管叔、蔡叔不服,與殷紂之子武庚,聯合淮夷發動叛亂。周公毅然率兵東征,平定了叛亂,誅殺了武庚和管叔,放逐了蔡叔,收伏了殷的余民。為了加強對東方的統治,周公奉成王之命負責營建洛邑的工作。洛邑建成後,成王親自來到洛邑王城,大會天下諸侯和四夷君長,並將跟隨武庚叛亂的殷遺民遷進成周,以便控制。周公還制澧作樂,建立了周朝的各項典章制度,確立了以宗法制度為中心的政治體制。成王曾親自討伐東夷,使東部得以安定。成王死後,繼位的康王繼承先王的事業,勤於政事,平易近民,刑罰幾十年不用,社會更加安定。

武、成、康三代,政治清明,是周的黃金時代。但到第四代天子周昭王時,就出現了危機。當時,王道微缺,周昭王貴為天子,南巡漢水時,卻被船夫用特製的膠船暗算,葬身於魚腹之中。周穆王繼位後,制定刑律,減輕刑罰,以加強對臣民的控制,施善政於天下。他西征犬戎,南攝夷人,對邊遠民族的侵擾進行積極的防禦,制止了掠奪。穆王又曾東平徐偃王所率徐夷諸部的反叛,南討楚國,大會諸侯於塗山。

周穆王以後,王朝逐漸衰微,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四代,由於周圍戎狹的不斷侵擾,王朝陷入長期的戰爭之中,國力消耗很大,不得不加重對民眾的剝削,國內矛盾日益尖銳。有的貴族也開始破產,而表現出對現實的憤懣。

長期的矛盾逐漸積累,使王朝產生了深刻的危機。在這種情況下繼位的周厲王,不僅不採取「安撫民眾、發展民生」的措施,反而任用佞臣,大肆揮霍,連年對外征戰,變本加厲地剝奪,壟斷山澤之利,引起民眾的不滿和議論。他就派巫師監視,殺死議論的人,使矛盾更為尖銳。三年以後,憤怒的鎬京居民終於發起暴動,將厲王流放到彘,由周公和召公共同執掌政權,歷史上稱為「周召共和」。 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中國歷史從這一年開始有了明確而且連續不斷的紀年。周厲王死後, 他的兒子宣王整頓朝政,曾經使周王朝有所復興。但到第十二代天子周幽王時,王朝的危機更為嚴重。關中地區發生地震、山崩和河水枯竭等嚴重自然災害,周幽王不僅不撫恤災民,反而更加奢侈腐化,貪得無厭。為了博得寵妃褒姒一笑,幽王居然上演了一出「烽火戲諸侯」的鬧劇。最嚴重的問題是,幽王決定立褒姒為王后,立褒姒的兒子伯服為太子。申後的父親申侯於是聯合西方部族犬戎,舉兵攻打周幽王,在驪山下殺死幽王,擄走褒姒。太子宜臼即位,是為平王。此時,關中遭受兵火洗劫,殘破不堪,犬戎又不時前來騷擾。周平王宜臼只得將都城遷到洛邑,史稱「平王東遷」,東周開始。


推薦閱讀:

擒癌地圖
魔都茶飲咖啡地圖 總有一個是你的愛
簽證地圖
吃出健康:全身食物地圖

TAG:歷史 | 地圖 | 原創 | 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