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真正的千古第一帝王!!!!
06-11
中華歷史泱泱五千載,就從黃帝開始到滿清的傀儡政權,象樣和不象樣的王朝一共有八十三個,一共有五百五十九為帝王.他們參與構成了中國文化的發展,而且其中一些成就了光照千古的偉業.秦皇,漢武帝,文景二帝(文景之治),東漢光武帝(光武中興),唐太宗(貞觀之治),唐玄宗(功績只在前期),宋太祖,明太祖,明成宗,以及康乾盛世.各個都為中國的經濟文化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可是其中有一位的光芒卻是蓋住了其他所有人,毫無疑問,他便是秦始皇. 此言一出必有大批志士憤然不平!各位少安毋躁,待我慢慢道出緣由. 秦王政生於公元前259年,已是東周的末年.春秋戰國始於公元前770年平王東遷洛邑,止於公元前221年秦王贏政統一中國前,歷時近五百多年年。這是一個重要的歷史轉型期,中國社會經歷了從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巨大變革。政治上,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分封制崩潰;各民族接觸頻繁,相互融合;各諸侯國先後變法,封建制度最終確立;經濟上,隨著鐵農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奴隸社會的井田制逐漸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漸確立,新的剝削關係逐步產生;思想文化上,由於社會大變革、大動蕩,大發展,文化呈現出異常繁榮局面,其中哲學思想流派紛呈,百家爭鳴;文學藝術,百花競艷.同樣這也是史學上說的第一個大分裂時期!諸侯各國連年征戰,社會局勢動蕩不安,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和.秦國傳位到贏政已立國數百年,經商鞅變法,秦朝逐漸強大起來,佔據肥沃的關中平原,笑傲東方六國!公元前260年長平一戰把最後一個可以與他單獨相抗衡的趙國徹底打垮!從而秦朝走向了統一中國的道路!所以有人說如果不是嬴政其他的帝王也可以統一中國!此言看似有道理,其實不然!!秦朝當時的確已經是當之無愧的戰國老大,但是其並沒有一次滅掉六國的實力,遠交近攻的策略依然是要採取;發展經濟,發展軍事的國策依然要施行;國家體制的控制,人才的集中招攬要繼續!這些是隨便哪個帝王都可以做的到的嗎????? 嬴政公元前247年13歲時繼位,面對大權獨攬的呂不韋,自己時刻謀劃自己的算盤!23歲時首先就廢掉了呂不韋,接著任命法家代表李斯做了宰相著力發展民生,備戰軍事,招攬人才.公元前230年開始東方六個王國滅亡的內在和外在條件,都已具備。內在條件是統治階層日益腐敗無能,人民的貧窮日益加重,渴望著早一點變天的心理狀態日益強烈。外在條件是,秦王國統一當時世界的決心與強大實力,日益膨脹。於是就在十幾年之中,像一根鐵棒搗碎六個雞蛋一樣,輕而易舉的把六個王國全部征服. 如果說秦始皇的征服功績不足以讓大家信服!那我們來看看他在建國後的功績!當然這也是他一生中最偉大的貢獻! 塵埃已經落定,封國和獨立王國長期的混戰局面,已經過去,中國又統一於一個中央政府,成為一個單一的國家,而且出現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最強大的王朝。在它強有力的指揮推動下,一個奇異而龐大的帝國建立起來。 贏政大帝是這個空前偉大事業的總工程師,幾乎就在征服六國的同時,他立即就把軍事上蓬勃的破壞動力,轉變為政治經濟以及文化上的建設動力,在八十年代成為大黃金時代的高峰。 我們敘述贏政大帝為中國作了些什麼事時,必須了解一點,他的每一項措施,無論後世的人高興與不高興,讚美或詛咒,卻幾乎件件都影響中國歷史至少兩千年之久。 他先從一件小事情上開始,那就是他不再稱為國王,而改稱皇帝。這是「皇」、「帝」二字第一次結合為一個專有名詞,從它的地位比國王高一等,代表國家最高元首和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權力。贏政大帝又規定,皇帝的命令稱為詔書,皇帝並用一種 特別的字作為自己的代名詞,即不再稱「我」而改稱「朕」。並廢除周王朝最得意的溢法制度,皇帝的區別以簡單明了的數字作標準,如贏政大帝自己稱秦王朝的創始皇帝,他的後裔稱「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萬萬世皇帝」。不過中國民間卻把贏政大 帝的稱號簡化,一致稱他為「秦始皇」。 廢除謚法制度只是一件小事,但它顯示一種動向。贏政大帝跟他的政府已完全擺脫儒書里那些同王朝的重要傳統,眼前展開的是一個自由自主的新的天地。在這個基礎上,中國疆域開始轟轟烈烈的向外擴張。周王朝只限於黃河中游,戰國時代七個強大的王國各自開疆拓土,幾乎每一個王國都膨脹到有周王朝那麼龐大。贏政大帝完成統一的工作後,疆域已包括了黃河、長江,以及桑乾河三大流域的大部分,這已是夠大的帝國了,然而有一個新興的威脅使他不能安枕,就是北方沙漠上,強大的匈奴民族,悄悄崛起。當秦王國剛剛掃平六國,收兵回營的時候,匈奴那個毛茸茸的陰影,忽然籠罩下來。匈奴最南的邊界,在被稱為「河南地」的河套北部,距秦王朝的中華帝國的首都咸陽,只四百公里,騎兵一天就可以抵達城下。這使贏政大帝決心把匈奴逐出河套。 這項任務由大將蒙恬勝利的完成,秦兵團而且越過黃河,挺進到陰山山脈(高闕·內蒙古烏拉特後旗東南)。沿著固有的邊界一帶,戰國時代各國為了抵禦北方蠻族的劫掠,都建有屬於自己的邊防長城,現在,蒙恬為了阻止匈奴的反攻復仇和南下侵略,他 發動軍隊和民眾,把它銜接起來。這個在當時長達兩千餘公里而被稱為「萬里」的長城,東端起自遼東半島遼東郡(遼寧遼陽、的東南,西端到臨挑城(甘肅氓縣),使本來分為三段的長城:燕王國長城,趙王國長城,秦王國長城,聯而為一。這對匈奴以及後來代之而起的其他北方蠻族,是一個阻擋力量,他們必須承受重大的死傷損失之後,才能攻破長城,進入中國本土。 在南方,有兩塊廣袤的蠻荒土地,等待開發,那就是「閩中地」和「陸梁地」。閩中地即現在的福建省跟浙江省南部。陸梁地包括現在的廣東、廣西和湖南、江西兩省的南部,陸梁的意義是「陸地上的強梁」,形容土著民族的強悍善戰。我們不知道什麼原 因促使贏政大帝決心征服這兩個地方,反正是當北方的河套被併入版圖後,秦兵團立即排山倒海般南下,投入這個懊熱難當,到處叢山峻岭和惡霧毒蟲的原始地帶。 秦兵團一面開路一面前進,完成兩項偉大的工程,一是打通了大庾嶺,一是開鑿了靈渠運河。大庾嶺屬於五嶺之一,它有效的把南中國分隔為二,秦兵團用雙手在嶺上辟出一條山道,使長江流域跟珠江流域豁然相通。靈渠運河連接長江的支流湘江跟珠江桂江,穿過野蠻部落和巨山峽谷,使南北交通發生戲劇性的變化,船隻可由帝國首都咸陽(陝西咸陽)出發,直達南方的海口番禺(廣東廣州)。 閩中地散處著越王國瓦解後殘存的部落,所有的酋長們都以國王自居,但他們跟秦兵團一經接觸,即行投降。陸梁地的一些強悍民族的激烈抵抗,在配備現代化武器的秦兵團水陸夾攻下,也被粉碎。 這是一個空前廣袤的帝國,過去從沒有過。比上世紀(前四)西方的亞歷山大帝國還大。而且亞歷山大帝國只曇花一現,秦王朝建立的中華帝國卻一直矗立不墜。帝國面積大約三百萬平方公里左右,包括當時中國人已知的全部世界。贏政大帝再擺脫周王朝 最洋洋得意的一個制度——分封制度,把帝國劃分為四十一個郡。郡是地方行政單位,直屬中央政府,郡下再劃分為若干縣,縣下再劃分為若干鄉。完全遵照公孫鞅變法時在秦國所定的制度。 這是一個劃時代的突破和最駭人聽聞的政治結構,沒有封國封爵,沒有公侯伯子男。當時沒有一個人敢於想像皇帝的兒子們竟會跟平民一樣,竟沒有擁有土地,更沒有擁有奴隸群。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學派的學者,面對著這麼大的巨變,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這簡直是敲碎他們的飯碗了。 贏政大帝的生命是多采多姿的,充分顯示他強力的獨立人格和獨立思考。他面對的是包羅萬象的龐大帝國,充滿陌生的人民。 然而,大黃金時代的光芒正在普照。大黃金時代最主要的特徵之一是,一種只向前看的心理狀態,人們逐漸地從周王朝那種崇古守舊的傳統中脫穎而出,而以堅決的態度,發揮創造未來的倔強精神。贏政大帝正是這種主流思潮的代表人物,他是中國最勤勞的帝王之一,不分晝夜地為他的帝國服務。 在政府組織上,贏政大帝給中國歷代王朝奠定了權威性的規範,使得以後幾百個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裡作小小的修正,而無力作巨大改變。秦政府跟周政府大大的不同,周政府不過是一個國王親屬和大部落酋長們住的大庭院,秦政府則是真正的中央 集權的政治機構。在皇帝之下設立宰相,宰相之下設立九卿——九位部長級官員. 秦政府的組織精神,是政治、軍事、監察,三權分立,互不統攝。政府跟軍事不結合,可避免皇帝的權力被剝奪。監察權是皇帝的耳目,它主要目的在查看官吏和人民是 否效忠或是否盡職。 九卿的官制,是秦政府的又一發明,我們在括弧中所注釋的現代官稱,實際上並不恰當,但不如此便無法加強印象。主要原因是,政府官員和宮廷官員,在秦王朝時還無法劃分。所有官員都為皇帝做私事,也同時為國家做公事。這就跟現代若干獨資經營的 小店鋪,與老闆家庭之間,無論財務和管理,往往混合為一的情形一樣。到了後來,為皇帝辦私事的官員另成一個宮廷系統,九卿才成為政府系統。歷代王朝中央政府的組織雖不斷有變化,但九卿的官稱不變,一直保持兩千餘年,直到二十世紀,才隨著帝王制度的消滅而消滅。 我們可以假設一個問題,假設現在某一個國家,把地球上所有的其他國家都用武力征服,成立一個強有力的世界政府,它最迫切的政治措施將是什麼?這正是贏政大帝在紀元前三世紀八十年代所面臨的課題,他為了鞏固他的帝國所從事的努力人概分為兩個項目: 其一開鑿運河和建築公路。除了靈渠運河外,秦政府又在黃河跟淮河的支流穎水之間,開鑿另一條同樣重要的運河,即鴻溝運河,也即現在的賈魯河,它接連黃河跟淮河,再從淮河轉入長江,航運灌溉,都有高度價值。公路從首都咸陽(陝西咸陽)出發,作輻射形狀,直達各郡,北到遼東郡(遼寧遼陽),南到長沙都(湖南長沙),像蜘蛛網一樣密布全國。公路寬五十步,每隔十米,即種植一棵松樹或柏樹,這恐怕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林蔭大道,構成「條條大路通咸陽」的壯觀,不僅有利於武裝部隊的機動性,更促進各地經濟文化的交流,使相異的差距日益縮小。 其二統一文化和度量衡制度。各封國和各王國經過長期間的政治獨立,猶如西方羅馬帝國崩裂後的歐洲一樣,每一個國家都發展成為一個文化的和經濟的社會單元,互不相同。齊王國寫出的字與楚王國寫出的字不一樣,韓王國的升斗跟燕王國的升斗不一樣,趙玉國的里程也跟魏王國的里程大大的差異。各國車輛,各有寬度,也就是說,車輛只能在本國行駛,一出國境,因為不能合轍的緣故,寸步難行。贏政大帝要求把這些全部劃一,首先他下令採用一種新文字,也就是一種簡體字,把周王朝及六個王國所使用的那些繁雜而又互相差異的字體,簡化為一種「小篆」——以後更再進一步的簡化為「隸書」。這是中國歷史上由政府所發動,對文字所作的第一次劇烈改革,使原來十分笨重的文字,變為靈活,是中國文化最大的一項躍進。其次贏政大帝規定標準長度(度),標準容量(量)和標準重量(衡)。從此在中國境內,文字、尺寸、升斗、斤兩以及車輛的輪距,完全一致。這件事奠定了中國人萬世大一統思想觀念的基礎。 帝國的領導人,上至贏政大帝,下至包括宰相李斯在內的高級官員,都精力充沛,具有活潑的想像力。在本世紀(前三)十年中,他們做出比七十年代統一當時世界還要多的事,也做出幾乎比此後兩千年大多數帝王所做的總和還要多的事。此後兩千多年裡,中國的所有帝王都在秦始皇所做規定的體制範圍內做著小範圍的改動,而沒有一個人能超出其中的範圍!可想而知秦始皇是多麼的雄才偉略! 歷史上多數人在評價秦始皇的時候喜歡有暴君二字!起因恐怕在焚書坑儒和不計民生的徵用勞動力給他建造皇陵! 特在此做點申明!焚書坑儒事件有它深厚的歷史背景!而且是不是就有歷史上說的那樣造成了嚴重的後果呢????看官要是不急看我道來! 澎湃的學術思潮中的四大學派:儒、墨、道、法,發展到本世紀(前三),道家本身沒有組織,從不跟人競爭。墨家也告沒落,沒落的原因不是它的理想不好,恰恰相反,而是因為它的理想太好,要求太高;以致必須有一種殉道的極端宗教感情,才可以勝任,這不是每個人都辦得到的,不久就發生後繼無人的枯竭現象,逐漸在人群中消失,只留下使人敬仰的學說,供人研究。 於是,實際上只有儒、法兩家在對抗,兩家的學者都渴望得到君主們的垂青,法家學派的方法是向君主分析利害,提出具體方案,使君主們悚然戒懼,不得不賦予權力。儒家學派是拒絕談利害的,他們只談仁義,只對君主歌頌功德,使君主們在非常舒服的 精神狀態中,任用他們擔任官職。大黃金時代是法家學派當權的時代,在各國從事生死存亡的鬥爭中,儒家學派自然被排除於權力之門,不過這並不能使儒家學派灰心。 贏政大帝在九卿之一的「奉常」(祭祀部長)之下,設立數目不定的「博士」官員(祭祀部兼管教育)。當時的博士跟現代的博士不同,當時的博士是國家最高的學術研究員,他們有優厚的薪水,地位僅次於祭祀部長,可以經常覲見皇帝,而皇帝也經常召 見他們。秦政府的博士,包括各學派的門徒和學者。事實上只不過以法、儒、道三家為主,道家所以也被延攬,因為這時候道家已開始發展出來一個新的支派,這個支派跟陰陽家結合,高舉著李耳、莊周的招牌,捏造出姬軒轅也是他們的祖師爺之一,從事跟道 家思想風馬牛不相關的兩件大的行動:一是他們宣稱能夠用火爐煉出使人吃了可以永遠 不死的仙丹;一是他們宣稱能夠用同樣方法煉出黃金。言之確鑿的不死葯或長生藥跟鍊金術,足以打動任何人的心弦。這個新的支派,在本世紀(前三)和下世紀(前二),被稱為「方土」,即是一種高級巫師,以後發生的道教,淵源於此。 贏政大帝喜歡出巡,他的足跡幾乎遍於中國各地著名的山川。每次出巡,當然有一個龐大而威風凜凜的隨從行列,博士也在其中。每到一處,贏政大帝一定要建立石碑作為紀念。石碑上誇耀他征服六國,統一世界的豐功偉業。這正是儒家的拿手,著名的於紀元前二一九年立在泰山頂上的頌德碑,就是儒家學派的博士跟故魯國的儒家學派的學者(儒生)的傑作,贏政大帝十分高興。 於是儒家學派認為機會已到,遂進一步做了一件自信贏政大帝一定會龍心大悅的事,那就是他們建議贏政大帝分封他的兒子們到各地當國王。紀元前二一三年,博士淳于越正式上書給贏政大帝說:「從前商周兩個王朝,立國都近千年(按,這是文化打手式的信口開河,事實上商王朝立國只有六百六十二年,周王國連洛陽那種賣九鼎的日子包括在內,不過八百七十九年,距千年都遠得很),主要原因在於分封兒子兄弟,作為枝葉。現在陛下雖富有世界,可是你的兒子們卻跟平民一樣,一旦發生危險,便沒有人相救。凡事不效法古人,而能長久的,從沒有聽說過。」 ——注意最後三句話,它表現出儒家學派的中心思想。 然而,這是對秦王朝那種眼睛只看未來的立國精神的挑戰,宰相李斯反駁說:「五帝的制度不相重複,三代的制度不相抄襲。各自使用各自的制度,並不是故意反古,而是時代前進,不得不如此。陛下創立大業,所建立的是萬世功勛,儒家學者愚陋,對此新的局面,不能領略。淳于越所說的是兩千年前三代時代原始社會的事,怎麼能夠效法?儒家學者不向時代學習,只一心一意崇拜古人,用虛偽的言語打擊真實。見到新興事物,先議論紛紛。堅持現在的制度都沒有古代好,擾亂民心。」 贏政大帝採納李斯的意見,儒家第一次碰到政治硬漢。贏政大帝的手段是粗暴的,他下令焚毀那些使魯國國君被強迫叩頭的儒書(詩書)。超過六十天仍不焚毀的人,處以鯨刑(臉上刺字),罰做苦工。兩個人以上談論儒書的,一律處決。凡認為古代才是 好的,現代都是錯的——「是古非今」的人,全家斬首。但政府圖書館收藏,供博士們研究的儒書,以及其他學派的著作,跟醫藥、卜卦、種樹的著作,不在焚毀之列。 這是儒家學派所受到最大一次打擊,但仍准許博士們研究,所以影響不大。大的影響發生於稍後的九十年代,粗野的項羽攻進咸陽後,縱火燒城,政府所保存的圖書,包括儒家的以及其他學派的很多著作,才永久喪失。可以看出如果是算起文化斷代究竟該是誰來負責任呢????所以在我眼中項羽不過是一個會打仗的屠夫,除了毀壞之外對文化的進步沒有任何的幫助.還記得阿房宮嗎??還記得秦黃陵地面陪葬品是誰搶走的嗎???是誰殺了那個頗有才幹的子嬰嗎???是誰坑殺了秦朝已經投降的十萬部隊呢???? 贏政大帝雖然焚毀儒書,目的只在限制崇古思想的傳播,對儒家學者,仍繼續保留他們的職位,而且繼續鼓勵他們研究。可是,焚書事件的明年(前二一二),又發生方士事件,激起贏政大帝採取流血的鎮壓政策。兩位因法術不靈,唯恐怕被砍頭的道家方士侯生、盧生,悄悄逃走。在逃走時宣傳說:「贏政這個人,天生兇惡,只信任他手下的官吏,博士雖然有七十餘人,不過吃吃閑飯,受不到重視。他又喜歡殺人,拒絕聽自己的過失。方士們的法術偶爾不能應驗,就被處死。他只知道煉仙丹、求仙藥。沒有人會這麼傻,把長生不死的丹藥送給他。」贏政大帝聽到後,咆哮起來:「我聘請這麼多知識分子,目的在促進永久的和平。他們中間有人建議說可以煉仙丹求仙藥,像徐福者流,浪費了無數金錢,結果什麼都得不到。而各人之間,你攻擊我,我攻擊你,不停地互相傾害告密。侯生、盧生,我非常尊重他們,想不到卻把罪過全推到我一個人身上,用這種荒唐的話誹謗我。」於是下令把首都咸陽(陝西咸陽)所有的高級知識分子都逮捕起來,調查他們平日有沒有諷刺皇帝的言論。調查結果,罪狀確鑿的有四百六十人,給他們的處罰是全部坑殺,像長平戰役對付那些趙王國的降車一樣。四百六十人中,依情勢判斷,應該全體都是道家的方士,但鑒於崇古也是一種罪狀,恐怕不可避免的也包括了不少儒家學者。 ——以上兩項被稱為「焚書坑儒」的事件,使儒家學派把贏政大帝恨入骨髓。在此後兩千年儒家學派當權的漫長期間,一提起贏政大帝,就破口大罵,把字典上所有惡劣的字句像炭火一樣的堆到他頭上。 說了這麼多!把秦始皇的一身的所有時間幾乎都羅列的出來!我不太想再做什麼其他的評論!正如我前面所說,他締造了中國封建王朝的體系!奠定了中華民族大一統思想的基礎!文化上統一文字,度量衡使中國文化的得以延續!鑄造萬里長城,建立了對北方的屏障,嚴重的打擊了匈奴!所有所有的一切讓他的光輝蓋過了之後的所有的帝王!!!而他的過錯也就顯得那麼不值一提了!!! 光耀千古的秦始皇,中國歷史上真正的千古第一帝王!!!!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從南數到北,中國哪裡的羊肉最好吃?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明代(1)
※30年前中國人抽的煙_
※既然掏耳勺只有中國才有 那歪果仁耳朵癢怎麼辦?
※170億,中國電影市場的喜和憂(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