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7天照顧全記錄!

寶寶降臨人世了!每天他的變化都會給父母帶來那麼多的驚喜。正因為這個小小的生命帶給家人太多的幸福及歡樂,所以才更要小心翼翼的呵護。

新生嬰兒剛從媽媽肚子出來,還在適應外界的環境,但生長卻很快,變化也很大,爸媽該如何給新生嬰兒最好的照顧?本文將為您說明寶寶出生後7天的變化,讓爸媽有更完整的了解,知道如何觀察並掌握照顧寶寶的重點。

第一天

寶寶剛從媽媽肚子里出來的時候會有不適應的反應,因為周邊血液循環不良的原因,所以膚色會出現發紫的現象,此為正常現象,不會有太大問題,因此,剛升級的新手爸媽不用太過緊張。

觀察及照顧重點

1.寶寶的體溫:

剛出生的寶寶體溫調節機能尚未成熟,周邊循環較差,所以手腳摸起來會冷冷的,但是醫院嬰兒室有完善的設備,並會隨時監測寶寶的體溫,所以爸媽不必擔心。

2.頭部:

新生兒頭部可能會因生產過程受產道擠壓而出現水腫的現象,此情形約在第3天消失。部分新生兒有頭皮血腫,多在1個月內恢復,有些則需要好幾個月才會好轉。

此外,由於寶寶頭骨尚未完全癒合,所以會形成前囟門、後囟門,摸起來軟軟的,後囟門約在出生後2個月就關閉了,前囟門則在12-18個月左右關閉,此期間應盡量避免外力碰撞。

3.皮膚:

新生兒因為血管舒張與收縮的不穩定性,且末梢循環遲緩,使得皮膚顏色變動較大,一般為粉紅色,啼哭時呈深紅或紫紅。有些寶寶剛出生就有脂漏性皮膚炎,發生的位置大多在臉部或頭部,通常不需特別處理,除非特別嚴重才需要用藥,嚴重者在6個月後會消失,輕微者2?3個月消失。

此外,嬰兒由於皮脂腺未成熟,皮脂會凝聚在皮脂腺內而形成所謂的「栗粒疹」,在幾周內會自然消失。

4.視力:

剛出生寶寶的視力範圍約20厘米,可看到媽媽的臉。

5.臍帶:

剛出生時,醫護人員會將寶寶的臍帶夾住,開始呈現白色,之後逐漸變干、變黑,約2周後脫落。

6.動作:

寶寶一出生就會亂動,手會抓(抓握反射)、腳會踢,但都屬於無意義的動作。例如「踏步反射」,抱直嬰兒讓其腳底接觸平面,嬰兒的腿就會自動彎起又踏下,好像走路的動作,在3?4星期大時消失。「驚嚇反射」也在出生後開始,最久會持續到4個月,多數在1~2個月內消失。吸吮反射、尋根反射(即接觸嬰兒之面頰,頭部就自動轉過來,張口想吸吮尋找接觸物)也在第一天就會出現,這些都是正常的反射動作。

7.奶量:

喂母乳的媽媽剛開始初乳量不多,大約只有30毫升,寶寶剛出生第一天需求量不大,所以足夠寶寶所需了。但隨著寶寶一天天的長大,需求量也隨著增加,只要寶寶想喝就可以喂他,媽媽的乳汁也會因寶寶的吸吮而增加,每天平均可餵食6?8次,甚至讓寶寶持續含著乳頭也可以,因為寶寶此時總是邊喝邊睡,只是媽媽會比較辛苦。

8.大便:

大多數嬰兒會在出生後24小時內排出「胎便」,若超過24?48小時後仍未解便,就要懷疑是否有「先天性巨腸症」或其它潛藏的病理性問題。「先天性巨腸症」在年齡較大的小孩中通常以便秘表現出來,在新生兒有時會以腸阻塞及腹脹來表現,嚴重時甚至有嘔吐發生。

9.睡眠:

一個月內的嬰兒每天睡眠時間很久,至少在18小時以上,睡的時間比較不規律,可能會白天睡的比較多,而晚上較清醒,要到2~3個月後才會改善。

第二天

和第1天相比並無太大差別,媽媽可能會發現寶寶體重在下降,許多新生兒在第1周內會有此現象,如果體重減輕超過出生體重的10%就要特別注意,可能是因為母乳分泌有限寶寶不夠吃或大便量過多,不過多數是因母乳不夠所致,媽媽要耐心等待,一周後母乳量會達到正常且足夠的量。醫生建議還是盡量喂母乳,必要時才加配方奶。觀察及照顧重點1.奶量:

寶寶吃一點點就睡,這給許多媽媽造成困擾,建議超過3小時就叫醒寶寶餵食。

2.動作:

出生第1個月的寶寶都會用眼睛注視照顧者,眼睛跟著目標物轉動,並發出笑聲。

3.大便:

出生1周以內,大便次數並不多,1周後才會明顯增加。哺喂母乳的寶寶大便次數多於喂配方奶的寶寶,但具體次數因人而異,有的一天10幾次,有的好幾天甚至20天才解一次,通常3天解1次或1天解3次都屬正常。若太多天沒有便便,寶寶(尤其是喂配方奶的寶寶)較容易脹奶或吐奶。

4.皮膚:

寶寶臉上及身上有一片片紅紅的地方,有些中央還有黃白丘疹,這是「毒性紅斑」,在出生後48小時左右最明顯,不需治療,會自行消失。

第三天

觀察及照顧重點

1.皮膚:

·新生兒黃疸

造成新生兒黃疸的原因是膽紅素生成較多、肝臟代謝能力尚未成熟等,可分為「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多在出生3?5天達到最高峰,1周時下降;病理性黃疸是因溶血性疾病、感染症(腦膜炎、泌尿道感染、臍帶炎)、新生兒肝炎或膽道閉鎖等疾病所造成。媽媽可以利用增加哺喂次數及增加水分攝取等方式,達到降低黃疸指數的目的,不需要停止喂母乳。若黃疸不高,多補充水份就行了,同時可增加餵食的次數,由大小便幫助排出,出院後仍需繼續觀察寶寶膚色、活動力及食量,持續10天仍未消退的寶寶,應儘速就醫。

·小丑顏色變化

產後第3~4天,寶寶可能出現所謂「小丑顏色變化」,指的是全身皮膚自前額至恥骨中分為兩半,半紅半白,此為暫時現象,對寶寶的健康沒有任何不良影響,爸媽儘管放寬心。

2.奶量:

寶寶出生第1~2天食量較少,之後會隨天數逐量增加,建議媽媽及早讓寶寶吸吮並做適當的乳房護理,這樣可刺激母奶早日分泌並增進親子關係。媽媽若要確認寶寶是否可從母乳哺喂中獲得足夠奶水,可觀察寶寶是否有以下動作:嘴巴張大、上下唇往外翻並含住乳頭及部份乳暈(不是只含著乳頭)、吸吮、未發出吱吱的聲音,這樣的動作表示寶寶已經吸到奶水.而如果是用這樣的動作持續吸吮了幾分鐘,表示寶寶已經吃到足夠量的奶水了。

3.大小便:出生第1~3天,大便顏色多為深綠色,甚至呈現黑色焦狀的黏便,小便還是不多,但會每天增加一些。

第四天

觀察及照顧重點

自然產的媽媽可在第4天出院,此時照顧寶寶的重大責任就落在自己和家人身上了,許多在住院時從護理人員那兒所學到的照顧技巧,從這天開始可一一派上用場。

1.臍帶照護:

護士在媽媽出院時會提供95%的酒精,並教導清潔要領,媽媽或照顧者為寶寶洗澡後,必須以95%的酒精進行臍帶的擦拭工作,若發現有分泌物或異常味道出現,最好就醫檢查是否有感染產生。

2.穿著:

大多數媽媽都會給寶寶穿較多的衣服,其實寶寶只要比成人多加一件衣服即可,建議在室內只穿一件紗布衣、一件棉衣、一件外衣即可,外出時再加外套.有些媽媽給寶寶穿得里三層外三層,不僅寶寶不舒服,也會影響他的動作發展。

3.屁股的照護:

寶寶最怕紅屁股,只要包了尿布,都可能因為疏忽而造成紅屁股。在每次清潔寶寶的屁屁後,可擦些嬰兒專用乳液,讓皮膚與外界隔離,嚴重時必須請醫生開藥塗抹。大便後最好以溫水洗洗寶寶的小屁屁,如果小便後也做清潔處理更好,平時要勤換尿布,最好每天換6~7次以上。

4.大便:

第4-6天,寶寶大便顏色變淡,且越來越黃。

第五天

觀察及照顧重點

媽媽必須持續觀察寶寶的大便,通常頭兩天為墨綠色的胎便,第3天開始變成黃棕色轉換期的大便,如果第4天以後仍是解胎便,可能是因為寶寶沒有真正吃到足夠的母乳。

第六天

觀察及照顧重點

第6天之後,正常情況下寶寶一天至少會有3?4次的黃色大便,量不是特別大。有些純母乳的寶寶在出生3周以後大便次數可能變少,或許10?14天才解一次大便,如果其它方面沒什麼問題,也算是正常的。至於小便,第6天以上的寶寶一旦尿尿,尿布會又濕又重。

第七天

觀察及照顧重點

1.體重:

寶寶可能在第一周出現體重減輕的情形(因為生理性脫水的關係),一周過後,體重會慢慢開始增加,正常情形是每天增加30克,所以一個月後的體重將比剛出生時多出約1千克。

2.臍帶的處理:

臍帶在寶寶出生後7?10天會自然乾燥及脫落,剛脫落時臍部會滲出一些血水。臍帶的護理主要有3個步驟:

(1)每次為寶寶洗澡時,肚臍部位一樣需要清潔,但不要深到最底部,避免表皮受傷與感染。

(2)清洗完畢後,肚臍部位水分要用棉花棒擦拭乾凈。

(3)以95%的酒精從肚臍根部向外擦拭,切記不要來回擦拭,並在每次換尿布時,檢查臍部是否乾燥,臍帶脫落後仍然要堅持做同樣的護理。

剛出生的寶寶是嬌弱而易受到傷害的.外界的一點小變化,也許就會給他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影響,所以沒有經驗的爸爸媽媽們要學的東西有很多哦。

推薦閱讀:

湖北居民今起可網上查詢個人信用 欠費記錄暫不包括
第十、無性生殖與有性生殖
蔣勤勤的獲獎記錄有哪些?
讀博記錄(13)----斷四柱的有關規
外國人記錄的乾隆盛世是這樣的,看著讓人寒心

TAG:寶寶 | 記錄 | 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