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註解:1、鸛雀樓:在今山西省蒲縣西南,傳說鸛雀經常棲息於此。
韻譯: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湧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賞析:這是一首登高望遠詩。寥寥數語,把景色寫得浩瀚壯闊,氣魄雄渾,放眼宇宙之無限,寓寄哲理之深沉。詩的兩聯皆用對仗,而且對得順乎自然,氣勢充沛,浩大無邊,渾然天成。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被作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銘,遺芳千古。 此詩不僅刻畫了祖國的壯麗山河,而且寫出了登高遠望的襟懷。向西遠看,夕陽貼著高山落下,黃河滾滾流向大海。要想看到千里之遠,就得再登上一層高樓。後二句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這一生活哲理,成為不朽的名句。 王之渙 (698-742),字季凌,唐代詩人。盛唐時期有一批詩人,善於描寫塞外風光和征戰生活,稱為「邊塞詩派」,王之渙是其中的一位。
①鸛雀樓――舊址原山西省永濟縣西黃河中一座土山上,樓有三層,唐代為遊覽勝地,宋朝以後隨土山被河水沖沒。
②依山——緩緩向山貼近。
③欲窮——想要用盡,含有假設的意思。
④千里目——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的視力。
⑤更——再,繼續。
詩人登上高高的鸛雀樓,眺望遠遠近近的山川景色。
扶欄西望。一輪白日正巾近山樑,徐徐下落,下落,終於隱身到西山背後去了;腳底下的黃河流水,波濤滾滾,哆嗦遠去,遠去,為投入大海的懷抱而奔騰不息。多麼雄渾的景象,多麼壯闊的大自然!
但是詩人知道,大自然實在太大,自己的眼界還很狹小,要想進一步地開闊視野,眺望那更遠更壯觀的世界,還需要登上更高的地點。而自己,就連這共有三層的鸛雀也還沒登上最高層呢!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是詩人登樓過程中的具體感受,但它給予我們的啟示卻深刻得多。站得愈高,看得愈遠,人生也是這樣。只有不斷攀登,不斷進取,不斷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才能在思想上達到愈來愈高的境界,在事業上取得愈來愈高的成就。人生就像登樓,這不是很有教益的生活哲理嗎?
這是一首五絕(五言絕句)前兩句寫景,景中含情;後兩句抒情,情中見理。短短二十個字,有景,有情,有理,結合得又是這樣自然、完美,在藝術上真可說是「爐火純青」了。
推薦閱讀:
※楊志押送生辰綱為何繞道走?
※從黃河文明到一帶一路(二)68.金兵入塞
※黃河話風水:八宅風水八個宅卦吉凶論
※陶寺遺址——位於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陶寺村南 是中國黃河中游地區以龍山文化陶寺類型為主的遺址 其年代約當公元前2500~前1900年
※國標版《黃河》橫空出世,豪情壯志、耳目一新!
TAG:黃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