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用為什麼背離晁蓋倒向宋江

(2014-09-21 21:11:35) 長空星照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qdsun0532

吳用為什麼背離晁蓋倒向宋江

宋江自上梁山以後,就開始代替晁蓋率領部眾出征。作為梁山來說,雖然他們是一個自己說了算的「王國」,但畢竟這個王國是山寨的;儘管他們都是「好漢」,但這個好漢說到底還是綠林的。在梁山這個綠林好漢佔領的山頭上,晁蓋還是個正兒八經的首領,名義上,宋江等頭領只不過是他的小兄弟,其他的更是小嘍啰。按理說,梁山上有比較大的軍事行動,尤其是需要大隊人馬出動,都應該是晁蓋帶隊才行。可是,因為宋江救了晁蓋的關係,宋江在梁山上有了特殊的地位,所以,這宋江要代替哥哥出征,每一次都能成行。從晁蓋這方面來說,人家「擔著血海般干係」救了他,把這第一把交椅讓出來也是應該的(劉唐說晁蓋早有這個意思),但是對於其他將領以及當時好漢們所講究的那個「義」字來說,這又是不可以的。所以,當宋江打了清風寨,帶著人馬準備投靠晁蓋,因為家信半路上回家不能上梁山,花榮、燕順等人儘管知道兩人的關係,又手裡拿著宋江的書信,心裡還是沒有底,因為這梁山畢竟是晁蓋的。後來,宋江坐了梁山的第一把交椅,這梁山就成了宋氏天下,朝廷要招安,那詔書上寫著所有人都可以赦免,唯有宋江除外。如此說來,只要晁蓋坐著第一把交椅一天,這梁山泊就是晁蓋的天下。宋江要代替晁蓋出征,除了晁蓋,還必須要得到弟兄們的擁護才成。而問題恰恰在於,掌握著梁山泊兵馬調度大權的軍師吳用,總會在第一時間表態支持宋江。而這個所謂的智多星,在晁蓋征伐曾頭市的戰鬥中,卻並沒有隨晁蓋出征。可以說,宋江能夠架空晁蓋,吳用的支持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沒有吳用,宋江想架空晁蓋也是徒勞枉然。

那麼,吳用為什麼會選擇倒向宋江,又是怎樣支持宋江架空晁蓋的呢?

吳用和宋江本來不認識,這種恩情應該算作是私,於公還是在晁蓋

晁蓋等人劫取生辰綱事發,宋江穩住了公人,冒險來到晁蓋莊上報信。這時候,三阮兄弟已經回到了石碣村,而吳用、公孫勝和劉唐還在晁蓋莊上。因為這是「私放」,宋江需要抓緊時間回到縣裡。晁蓋也來不及多說,安排宋江和三人見了一面,宋江「略講一禮」,「飛也似望縣裡」去了。送走了宋江,晁蓋問他們三人說:「你們認得那來相見的這個人么?」可見,他們都不認識宋江。晁蓋說:「虧殺這個兄弟,擔著血海也似干係,來報與我們。」這對於晁蓋來說,告訴這些弟兄們,不要忘了宋江的大恩大德,是一種道義。從吳用等人來說,知恩圖報,也是做人的本分。但事情還應該從另一方面來看。劫取生辰綱,劉唐、公孫勝等人從不同的地方來到晁蓋這兒,說明他們是把晁蓋當做頭領,白勝被抓招供時也說,「為首的是晁保正」。在那個等級社會,晁蓋這個大哥就是主公,就是這幾個人的「君主」,他們都是晁蓋的臣下。這就像關羽、張飛一樣,他們雖然和劉備成了結義弟兄,但劉備首先是他們的「主子」,其次才是他們的大哥。因此,吳用維護晁蓋的權威是「公理」,而報答宋江的恩德和對待晁蓋相比,只能算作是私義,更何況,宋江並不是因為七個人而私放晁蓋,私放只因為晁蓋一人。換一種說法,報答宋江的恩德是晁蓋集團的事情,晁蓋當上梁山首領後,是整個梁山山寨的事情,吳用不會也不應該因為這個事情選擇倒向宋江。這就像關羽,他幫助曹操解了白馬之圍,在華容道上私自放走了曹操,這些都是他報答曹操恩情的私義,而矢志不渝地追隨擁戴劉備,才是他一生不變的「忠義」。

當然,晁蓋和宋江的關係比較特殊,這有別於劉備和曹操,但僅僅從「君臣」關係上來說,兩者並沒有多大區別。如此說來,吳用倒向宋江,必然是另有原因。

宋江寧可當罪犯也不上梁山,吳用說,我明白了,這裡兩人的想法是一樣的

宋江被斷配江州,晁蓋「只怕路上錯了道路,教大小頭領分付去四路等候」,終於被劉唐一路接著。劉唐要殺了兩個押送公人,請宋江上山,宋江以自刎相逼,要劉唐放他去江州。劉唐說:「哥哥這話,小弟不敢主張。」並說吳用在前方等候,領著宋江來到吳用和花榮面前。花榮說,為什麼不給兄長開了枷?宋江說:「賢弟,是甚麼話!此是國家法度,如何敢擅動!」吳用緊接著笑著說:「我知兄長的意了。這個容易,只不留兄長在山寨便了。晁頭領多時不曾得與仁兄相會,今次也正要和兄長說幾句心腹的話,略請到山寨少敘片時,便送登程。」宋江聽了這話後說:「只有先生便知道宋江的意。」

兩人一來一往之間,都說對方知道自己的「意」,那麼,兩人懂得對方的什麼心思呢?從吳用來說,宋江的心思就是寧可當罪犯,也不願意當強盜。既然要當罪犯,就要當一個「好罪犯」,因此公人不能殺,枷鎖不能開,因為這是「國家法度」。從宋江來說,罪犯離正常社會距離近,梁山泊頭領離正常社會遠,罪犯遇到大赦或者邊境有戰事,還可以做個「忠孝」之人,而上了梁山,則完全成了一個「不忠不孝的人」,這是「上違天理,下違父教」的。所以,當吳用承諾「只不留兄長在山寨便了」的時候,宋江馬上說,只有吳用知道他的意思,連花榮這般最知命的兄弟也是不懂得宋江的心意的。有了這番默契,宋江上了梁山泊,始終是帶著枷鎖的,眾位弟兄「教去了枷,也不肯除」,不用說,梁山泊的「大總管」吳用成全了宋江的這番「意」。

後來,宋江寫了反詩,不得不上梁山,坐上了第二把交椅。通過前面的事情,吳用肯定知道,宋江是時時刻刻想著回到他那個「忠孝」路上去的,這和吳用的心思是一致的。古代文人為什麼要讀書?不用說,就是為了當官。吳用是懷才不遇,他想通過劫取生辰綱證明自己的智慧,因為此前有人已經劫過一次生辰綱,成功了,他認為自己不比別人差。只不過是百密一疏,出現了一個白勝,事情敗露,這才選擇造反的,其實,他的骨子裡是想當官的。

晁蓋本來可以不造反,他只是想享受一下被人擁戴的滋味,招安不招安,無所謂。本博有一篇文章《晁蓋為什麼要劫取生辰綱》專門論述過這個事情,再重複說明一下,這不符合吳用等讀書人的理想。

宋江上梁山雖然是無奈之舉,但卻是有備而來。兩人圍繞過梁山和上梁山有了默契

宋江第一次打算上梁山,那是在打下清風寨之後,尤其是有了一個花榮還不夠,他還費盡心思再拉上一個秦明,這樣,真正有武藝的就是兩個人。宋江因父親的假信不能上山,花榮領著一般頭領上了山,梁山頭領一共是二十一位。梁山原來有四位頭領,林沖、杜遷、宋萬、朱貴,真正屬於晁蓋的也就是七人,再加上擁戴晁蓋坐上第一把交椅的林沖,晁蓋派共是九人。花榮一行是九人,假如宋江上山,宋江派就是十人。不能不說,宋江是有所算計的。從江州刑場被救出來,宋江不顧危險,拉著一幫弟兄攻打無為軍。做下了這件事情以後,宋江跪下來求江州眾人跟隨他上梁山,李俊、張橫、穆弘等江州弟兄只能是跟著他走,因為事情很明白:「今若不隨哥哥去,同生同死,卻投哪裡去?」到了梁山,經過一番推讓,宋江坐了第二把交椅。當吳用、公孫勝這個梁山決策集團的人員確定了以後,宋江馬上發令:「休分功勞高下,梁山泊一行舊頭領去左邊主位上坐,新頭領去右邊客位上坐,待日後出力多寡,那時另行定奪。」這話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頭領們既不分功勞高下,分什麼?新舊頭領都不是一個兩個,這位置難道就不用再分了嗎?既然不分功勞高下,為什麼還要說日後出力多寡再定奪?這樣一分配的結果就是,左邊舊頭領九人,右邊新頭領二十七人。

新舊頭領一說,算是讓吳用看明白了,宋江上梁山雖然是無奈之舉,但卻是有備而來。

當然,宋江也忘不了敲打一下吳用。在「宋江說起江州知府捏造謠言一事」的時候,還說了一句:「不期戴院長又傳了假書。」這假書正是吳用的失誤,所以黃文炳攛掇蔡九知府來個「先斬後奏」,差一點要了宋江的命。吳用不是晁蓋,更不是李逵,他能聽出一個弦外之音來,宋江說刑場一事,他沒有馬上回擊宋江,當宋江說到「拒敵官軍一事」的時候,吳用這才說:「兄長當初若依了弟兄之言,只住山上快活,不到江州,不省了多少事?這都是天數註定如此。」吳用並沒有接茬說宋江的那個「拒敵官軍一事」,宋江也沒有接茬說當初堅決去江州服刑一事,而是問了黃安之事掩蓋了過去。從此以後,兩人只有默契。

宋江拉隊伍,有實力,晁蓋只想守攤攤。謀士的最大的特點就是選擇「主公」為之效力。

從宋江第一次要上梁山就可以看出,宋江上山,就要有自己的絕對實力。假如第一次真的上山,宋江的勢力是可以和晁蓋勢均力敵的。第二次,宋江帶來了若干人馬,上山後馬上來了一個新舊頭領之說,而這新頭領除他宋江之外,竟然有二十七人。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花榮等人已經在梁山成為了「頭領」,竟然也成了新人。人們一看就很清楚,所謂新舊,只不過是以宋江為界限,因為宋江而上的梁山,這就是新,在此之前這都是舊。反觀晁蓋,一行七人上了梁山,接受了王倫的班底四人,救出來一個白勝,總共是十三人,到宋江上了山,還是這十三人。

吳用是不是一個智謀超群之人姑且不說,但他是一個明白人,這種事一眼就可以看出,宋江一上來就有自己的勢力,這不是晁蓋能夠比的。晁蓋自從上了梁山,或許是因為手裡有十萬貫生辰綱財寶,也可能是真正的心存義氣,除了救宋江,竟然沒有一次重大的軍事行動。吳用選擇倒向宋江,可能有覺得自己「智慧」沒有用處的原因,也可能是看到了宋江的勢力和野心,因為在此之前,宋江攻打過清風山,還攻打過無為軍。謀士的最大特點就是選擇主公,然後為之效力,這種例子可以說是不勝枚舉。僅舉兩例:張良本來有自己的隊伍,可是他遇見了劉邦,經過一番交談後,他把隊伍交給了劉邦,自己從此只干出謀劃策的營生;諸葛亮閑居隆中,劉表就在身邊,他沒有去輔佐。同時,他既沒有北上輔佐強大的曹操,也沒有選擇已經有自己勢力範圍的江東孫氏集團,而是選擇了劉備。原因在於,劉表難以成事,不值得輔佐;曹操謀士戰將眾多,沒有他出頭之日;江東文韜有張昭,武略有周瑜,也沒有他發展的空間。而劉備,志向遠大,天下還有西川之地可爭,所以諸葛亮才會選擇劉備。吳用能夠看明白,什麼樣的人值得他去輔佐。一個想大展抱負的「智多星」,能不倒向想得「凌雲志」的宋江嗎?

吳用從此追隨宋江,直到最後和宋江一道死去

看明白的不僅僅是吳用一人,還有一個公孫勝。宋江上山後,晁蓋個人又擺一個宴席,慶賀宋江父子完聚,這勾起了公孫勝念母之情,要請假回家省親。晁蓋同意了,叮囑他一百天後一定回來。但是,公孫勝卻來了個一去不回頭,後來卻是宋江派人將他請了回來。宋江請他先後派人兩次,後邊這次用了李逵。李逵為了請宋江,竟然刀劈了公孫勝的師傅羅真人,可見決心之大。公孫勝是自己投靠晁蓋的,為什麼宋江上山了第一次請不到他?原因就在於,晁蓋已經給了他應有的尊重和地位,未來的宋江能不能用他這個人,他需要得到驗證,因此才會拿捏作態地再擺一次譜。

吳用選擇了宋江,從此事事順從宋江。

楊雄等人投奔梁山泊,因為在路上偷了人家的報曉雞,和人家打了起來,時遷被人捉住,楊雄、石秀逃到了梁山。晁蓋認為楊雄辱沒了梁山名聲,要將兩人殺了。宋江不但救下楊雄,還藉此機會要攻打祝家莊。宋江講了四條攻打祝家莊的理由,話音剛落,吳用馬上說:「公明哥哥之言最好……」,根本就沒有給晁蓋思考的時間。攻打高唐州,晁蓋說柴大官人對山寨有恩,要親自走一趟。宋江說:「哥哥是山寨之主,如何可便輕動?小可……情願替哥哥下山。」吳用接著說:「高唐州……不可輕敵。」接著就是調撥人馬,根本就不給晁蓋表態行還是不行的時間。高俅興兵三路征剿梁山,呼延灼率領大軍前來,探馬將此消息報到梁山大寨,竟然是吳用、宋江在議論軍事,李逵在當中攪和,卻沒有晁蓋任何事情。在家門口的軍事行動,又不用再「替哥哥走一趟」,難道吳用不知道誰是山寨之主?到了三山聚義打青州那會兒,孔氏兄弟要請梁山人馬前去攻打青州城,晁蓋想去,竟然是成了晁蓋替宋江「走一遭」。至此,宋江完全實現了對梁山的控制和架空晁蓋。

最能說明問題的是脅迫朱仝上山。作為梁山的「第三把手」,吳用本來是一個「運籌帷幄」的人物,他竟然親自下山,為的就是拉一個朱仝入伙。說起來,朱仝對晁蓋等人都有恩情,但朱仝對待晁蓋的恩情和對待宋江不一樣,朱仝放了宋江,和宋江私放晁蓋差不多,那是擔著干係的。宋江逃亡之後,家裡的一應官司,都是朱仝在奔走打點。而朱仝放走晁蓋,只不過是一個順水人情!那時候,晁蓋等人已經有了準備,真要是拼殺起來,憑晁蓋、劉唐等人的本事,誰死誰活還真難說。正因為如此,宋江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報答」朱仝,請他上梁山。吳用也是看明白了這一點,既報答朱仝的恩情,又順從宋江的意志,所以才會親自下山。

吳用選擇跟隨宋江,為的是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但現實的殘酷卻並不是他心中想像的那般美好。招安了,宋江只是得到了一個「都先鋒」的官銜(盧俊義為副先鋒),其他人員並沒有個一官半職。到了征方臘回來,弟兄們消失了四分之三,剩餘的雖然被授予官職,但仍然被人視為「賊寇」,時時被人歧視。宋江、盧俊義更是被所謂的「奸臣」視作眼中釘,必欲除之而後快。正因為吳用「自到任之後,常常心中不樂」,所以才會「夢見宋江、李逵二人,扯住衣服」,訴說被人陷害致死之事。等到在宋江的墳塋處見了花榮,吳用的那顆心已經死了。舊時讀書人習慣於幻想,吳用心雖然死去,可是他所做的最後一件事仍然還是幻想,那就是魂魄與宋江「同聚一處」。只不過我們不知道,吳用魂魄追隨宋江,是規勸宋江再造反堅決不受招安呢,還是打死也不再上梁山?!


推薦閱讀:

TAG:宋江 | 晁蓋 | 吳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