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看完再也不罵孩子了
還是因為自己情緒管理不好?你滿嘴是愛,
卻面目猙獰!
最近,一個名為《你滿嘴是愛,卻面目猙獰》的視頻在朋友圈瘋傳,這段演講來自賴佩霞,她曾是一位歌手,後來做了心理諮詢師,如今也是一位媽媽。她作了名為《幸福為什麼那麼難》的演講,讓人長久沉默。
(請在WIFI聯網狀態下觀看)
//
請記住,罵不是愛。
如果你不想老了孩子也這樣對你,
那就從現在開始改變,
幸福真的不難!
//
很多媽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忙碌一天,工作不順心,心情煩躁,本想回家好好休息一下,可看到不好好做作業,痴迷電視、遊戲的孩子,氣就不打一處來,積攢好久的火山於是……
這樣的故事在樂媽身上複製了一番:這天她心情特別差,下班一進門就看到樂樂在看電視,問他完成作業了嗎,心不在焉地回了句「一會寫」。吃飯的時候,她為了讓樂樂抓緊吃完寫作業,就「啪」的將電視關上了,這下樂樂不依了,這個動漫可是他每天必追的。
「我還沒看完呢?」說著樂樂就要去開電視。
「我告訴你,你要開電視就別吃飯了,剛才回來就一直看,作業也沒寫,你是越來越不像話了!」情緒不好果然影響了她的態度,聲調也比平時提高了兩度。
「我天天吃飯的時候看你也不說,為什麼今天說?」樂樂拿著遙控器,大聲質問著媽媽,臉憋得紅紅的。
「平時你至少完成作業了,再說了,誰家孩子天天吃飯的時候看電視啊!你看人家小建,每次成績好不說,作業從來不用操心,更別說吃飯看電視了,連電視都很少看,誰像你啊!告訴你,今天你要敢開電視就別吃飯了!」她一把從樂樂手中搶下遙控器,狠狠瞪著他。
「不吃就不吃!我要看電視!」
「啪,啪!」她狠狠的抓住樂樂的小手打了兩下,「我看你再敢和我搶,還反了你了,快點好好吃飯,吃完去寫作業,要不我可真煩了!」可能覺得打孩子不對,她的語氣稍有緩和。
但這邊的樂樂可不願了,摸著那隻紅紅的小手,眼淚嘩嘩的,一邊哭著一邊抽泣道:「說話不算!就知道欺負小孩!霸道!」砰的一聲把卧室的門關上了。
真是一場心情不好引發的衝突!到底是誰之過呢?很多媽媽會說:「明明是孩子不聽話嗎!發脾氣很正常啊,再說樂媽本來就心情不好,敢在太歲頭上動土,就得給孩子點顏色看看!」
孩子不聽話,當然應該給予一定教育,但有時的不聽話並非故意惹是生非。文中的樂樂,從小便養成了吃飯看電視的習慣,原來由於作業完成較好或者父母心情愉悅,並沒有太子在意,而當這兩個條件都不滿足時,樂媽便開始不舒服了,想通過訓斥的方式讓孩子乖乖就範。但這時的她犯了三個致命錯誤:
教育方式太暴力
樂媽發脾氣、搶遙控器、打孩子這幾個動作可謂是暴力至極,自己心情不好不應是發脾氣的理由,這樣的方式也極易讓孩子受到影響,一遇到不順心的事便要發脾氣甚至施之暴力,不僅會讓他人受到傷害,還容易縱容自己的「暴力」基因。
懲罰與錯誤不匹配
樂樂的錯誤無非是沒完成作業還一直嚷著要看電視,但樂媽卻說:「要看電視就別吃飯了!」這是一種典型的錯誤與懲罰不像匹配的表現,更多的是媽媽的一種威脅。
這句話有很大程度是受了父輩的影響,這是50,60的父母們經常教育孩子的一句話。我們小時候還是物質相對匱乏的階段,被威脅不準吃飯還是有很大作用的,而現在的孩子對吃穿的稀缺感已經完全沒有了,這樣的威脅作用幾乎為0,「不吃就不吃」這是他們的最大感受。
正確的懲罰方式是什麼呢?既然孩子沒做完作業又想看電視,就告訴他:「可以!但一會要比平時多學一會,做完作業後,再看會課外書。」先滿足他的要求,再懲罰,效果會好的多。
萬惡的「別人家的孩子」
這可謂激怒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父母都喜歡愛學習、成績好、懂事的孩子,但和成人一樣,孩子也不都是完美的,拿別的孩子之長攻擊自己孩子之短,這是不公平的。何況,說孩子不如別人,最應該反思的其實是自己,你的教育方式有別人家的優秀嗎,你怎麼不先比比這個呢?
最要命的是,這樣經常拿別的孩子比較的家庭,孩子往往不自信、心理素質較差,特別是重大考試、競賽,極易背上想贏怕輸的包袱,生怕比不過鄰居家的小明、媽媽同事的小紅,總生活在比較中,空虛而自卑。
由此可見,無論是心情不好,還是性格使然,都不應該成為我們發脾氣的理由。不僅是發脾氣,爸媽的性格、生活習慣,還會影響孩子的方方面面:
1.當我們習慣推卸責任的時候,他就會經常挑別人毛病,而不是反思自己。
2.當我們習慣控制他學習、生活、乃至一切的時候,他就會習慣性的頹廢、懶惰、懦弱,因為一切有爸媽,他沒有獨立的人格。
3.當我們習慣冷冷麵對這個世界,他也不會對世界充滿熱血和善意,他會認為一切都是暴力、虛偽、充滿利益糾葛的。
4.當我們習慣不認真傾聽他說話時,他也不懂得尊重別人、認真傾聽。
5.當我們習慣了謊言、虛偽、帶著面具做人,他也會變得敏感、妒忌、會偽裝自己。
6.當我們習慣了數落他的不是、過錯,他也會從現在起不再跟我們說心裡話,關起門來感受孤獨、憂傷。
7.當我們把他當寶,要什麼給什麼,含在嘴裡怕化了,他也會變得自私,跋扈,以自我為中心。
8.當我們總是望子成龍,對他的要求總是太高太高,他也會從此自暴自棄,不再努力,因為無論如何都太難達到要求。
9.當我們沉浸在早晚牌局、煙霧繚繞中時,他也會痴迷網遊排解心中空虛。
10.當我們……
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父母曾經的社會表現!教育孩子,我們最應該做的不是說教,而是以身作則,活出個樣子給他看!
如果你還不能感受到語言的暴力有多可怕
我們再來看一個視頻
(請在WIFI聯網狀態下觀看)
短短3分鐘的視頻,高牆內的6個未成年人告訴你,看著他們的敘述,看著他們的眼淚,看著他們……你內心是什麼感受?
父母說錯話,孩子賠上一生!
遺憾的是,正如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家長都忽略了語言暴力,在孩子做錯或者沒有達到家長期望值的時候,都會說出讓孩子傷心甚至絕望的話,很多家長語言暴力之後都不覺得有什麼錯,甚至不覺得自己對孩子有過語言暴力!
對孩子的語言暴力,不僅僅是指大聲的謾罵,對孩子使用詆毀、蔑視、嘲笑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甚至是惡意地拒絕與孩子說話,使得孩子在精神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損害,都可以認為是語言暴力。家長對孩子使用語言暴力,很大程度上是基於雙方的不平等關係,也就是家長認為,我是你的爸爸(媽媽),你就得聽我的。
語言攻擊和身體虐待一樣有害!
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其實,絕大部分的父母都是真心愛自己的孩子的,但他們卻常常在不經意間對孩子使用了語言暴力。家長望子成龍,孩子的行為卻無法達到父母的期待,家長情急之下,可能就會「隨口」說孩子「怎麼那麼笨」、「做題怎麼不動動腦子」。然而,你有沒有想過,家長隨口的一句貶低、嘲笑孩子的話,卻能夠對孩子的內心產生強烈的顫動?
有的孩子有偏激固執的傾向,就會將家長不經意的這些話語放大,認為爸爸媽媽傷害了自己的自尊心,從而產生一種憤怒、逆反的心理(雖然當時不一定表現出來),這種不良的心理將影響孩子的待人接物,日後孩子可能會成為一個憤世嫉俗,甚至窮凶極惡的人。
而有的孩子性格有內向順從的傾向,一旦遭受到她最信任的人——爸爸媽媽的語言暴力,可能就會將他們的嘲笑、謾罵轉化為一種心理暗示,認為我就是笨的人,我就是懶惰的人,我一無是處,不受歡迎……這種自我否定、懷疑、消極的情緒,讓孩子無法更好地處理健康的人際關係,久而久之,孩子可能會出現抑鬱、狂躁等心理疾病。
心理專家認為,教育者微小的心理變化如果表現在臉面上和語氣中,甚至嘲弄辱罵中,無形中會形成一種負面的心理場,這種心理場強大的輻射會改變孩子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所以,家長認為無關緊要的、不經意的一些話語,對孩子造成的「殺傷力」可能是毀滅性的。
拒絕語言暴力,批評教育請低聲說話!
1、降低聲調,讓孩子更集中注意力聽
有的家長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往往採取「先發制人」的方法,大聲呵斥,以求先鎮住孩子。然而,他們往往收到了相反的效果,孩子要麼大聲哭鬧,要麼使用高聲調反抗。如此一來,雙方的情緒越來越激動,最後惹得大家一肚子氣,甚至引出家長對孩子的一陣揍打,可孩子的心裡仍然是不服氣的。
大聲罵沒有效果,不妨試試降低你的聲調。降低聲音,不但可以約束自己,控制情緒,還可以降低孩子的反抗。因為家長說話聲調低,孩子也會因此更集中注意力聽,他們雖然也知道自己是在被教育、被批評,但內心仍然感覺是被尊重的,因而也更容易接受家長的意見。
2、運用正確的語氣和措詞,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性格
家有調皮好動的熊孩子,想要讓家長控制自己不去批評孩子,那確實很難。沒關係,該批評就批評,不必隱忍。只要在說話前三思,運用恰當的語氣和措詞,取得的效果一定會很好。
低聲調可以調節情緒、趕走憤怒。作為孩子人生中最早、任教時間最長的老師,家長的言行對孩子日後性格的形成影響非常大。一般情況下,遇事暴躁、不冷靜、喜歡開口就大聲責罵的父母,其孩子日後性格暴躁的幾率也會更大。
3、把你所期望孩子要做到的要求解釋給他們聽
我們說拒絕語言暴力,不是說不能罵孩子。在批評教育孩子的時候,除了運用正確的聲調、語氣和措詞外,家長還要注意把你對孩子的期望和要求解釋給他們聽。
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管好自己的嘴巴,將美好的留給孩子,將不好的自己帶走。
對孩子來說,我們就是他的一切,他們對父母的話深信不疑,不論好壞。無心的一句話,可能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但我們可以有一顆改進自己的心,意識到粗暴的語言對孩子是有傷害的,盡全力減少傷害的發生,就是進步。願我們都成為更好的父母,一起共勉吧!
推薦閱讀:
※糖尿病人怎麼吃水果不影響血糖?西瓜很甜糖友能吃嗎?
※清教徒運動及其影響
※何為桃花運?桃花運又會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影響中國的十大法治圖書」評選揭曉
※論我國「剩女」問題及其社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