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學堂】閱讀習慣最好的養成方式,是我和你一起做這件事

閱讀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但它像長在靈魂里的一台機器,需要啟動、激發,也需要培養。誰也不是天生就會做父母,況且在自己身上適用的方法未必適用於孩子。

想讓孩子真誠地愛上閱讀,父母的責任其實很簡單,就是保護和陪伴:保護孩子天然的閱讀力,陪伴孩子養成閱讀的終生習慣。

好的繪本是有趣幽默的,孩子會從好書中聽到自己的聲音

與物質匱乏時代極有限的閱讀材料不同,如今的家長不是發愁孩子沒書讀,而是書太多,不知讀什麼,怎麼讀。書店、網上書城、報紙、電視天天賣書推書,開列長長的書單,關於閱讀的講座一場接一場,卻反而讓家長面臨選擇困難征,總不能把所有介紹的好書都搬回家吧?

什麼叫好的童書呢?首先得是孩子愛看、願意反覆看的書。

據了解,教育搜索平台智學匯從其20多萬家長用戶中選取了北京、廣州、深圳三個城市的5000個用戶,進行了調研。調查數據顯示,在0至13歲的兒童中,81.28%每天都有課外閱讀需求,而最受家長和孩子歡迎的圖書品類排名第一的,則不約而同的指向了繪本(35.19%的家長和37.04%的孩子選擇了繪本作為最喜愛的書,遠超排名第二的益智遊戲類圖書)。

台灣作家、譯者、童書編輯、親子閱讀推廣人余治瑩在近期廣州悠貝親子圖書館主辦的閱讀工作坊和講座中表示,好的繪本通常是有趣的、幽默的,孩子讀起來會很開心,又能有所共情。

「好的圖畫書不會嚴肅地教育孩子,而是與孩子交談、交流。孩子自己會傾聽到書中的見解,讀出人物表情和人物之間的微妙,並從中聽到他們自己的聲音。」

好繪本對孩子的吸引,有時候是驚人的。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孩子會願意反反覆復讀同一本書,或讓爸爸媽媽不斷重複昨天才講過的故事。有時候,在閱讀中收穫最大的人,並不一定是讀過很多很多書的人,反而可能是把一本書翻來覆去琢磨透的人。

拿捏不住選什麼繪本,就從凱迪克獲獎的經典作品中選吧

余治瑩認為,從小培養孩子閱讀繪本,最好先從經典讀起。

繪本其實是舶來品,進入中國的時間比歐美和日本要短得多。但世界各地列出的繪本書單,還是都離不開經典,比如《野獸國》、《小藍和小黃》,更是經典中的經典。

為什麼要閱讀經典繪本?「就如同朗讀經典唐詩一般。唐詩300首,是從上萬首唐詩中精選出來的,成為經典,一定有其意義所在。而經典繪本,定是經過提煉的東西,讓孩子透過文學和藝術,去理解認識和感知這個世界,植下語言的種子,留下快樂、美好的閱讀經驗。」

余治瑩建議,還拿捏不住是否為孩子選繪本的,以及分辨不出何為經典繪本的家長,就從凱迪克獲獎作品中選書吧!「凱迪克獲獎作品的評選標準之一,就是須超越以往的作品形式。經曆數十年的凱迪克大獎作品,應該是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


===關於「新快報新學堂」===

「新快報新學堂」微信堅持去蕪存菁,精選對教育界影響重大的新聞資訊、實用的教育方法和有效的學習方法進行推送,不定期推出重磅獨家或原創內容。

如果喜歡,歡迎轉發,點擊右上角「…」圖標,分享到朋友圈!

回復「留學美國」,可查看往期「去美國讀大學的廣州孩子」系列報道;

回復「思呈」,可查看「思呈學當媽」育兒專欄精選文章;

繪本閱讀的正確打開方式

作為多年繪本創作者和國外繪本的翻譯引進者,余治瑩對繪本這種多圖少文的圖書有特別的閱讀心得。

聽夠1000本書再開始讀

給孩子讀多少本書才夠?余治瑩援引著名國際讀寫能力顧問梅·福克斯的建議說:在孩子自己學習閱讀之前,最好先聆聽1000本故事書。這個數字看起來很誇張,但如果每天給孩子講三本書——一本孩子喜歡的,一本孩子熟悉的,一本孩子沒看過的,這個目標並不難達到。

沒有孩子不喜歡聽故事,而且孩子往往有大人想像不到的耐心和領悟力。很多家長都會驚喜地分享同一個現象:才2、3歲完全不識字的孩子,在經常邊看邊聽父母講一本書後,翻到任何一頁幾乎都能一字不落地複述平時聽到的內容,就像真的認識字一樣。這並不說明這些孩子都是天才,而是他們都得到了良好的「聽書」教育,在一遍遍地講述中,他們自有積累的階段和領悟的時刻。

余治瑩建議,家長在給孩子讀繪本時,最好清清楚楚地朗讀,引領孩子體會節奏。「這時候,不需要加詞添句,也無須看圖說話,讓孩子完整地體會文字的優美及韻律感;也不必刻意用播音腔誦讀,保持自然的聲調即可。此外,在朗讀時要注意節奏感,依著書中的情節,或快或慢,行進有序。」

嬰幼兒主要靠感官吸收訊息,而閱讀則是綜合幾種感官的學習。「跟孩子共讀時,我們將他抱在懷裡,讓他感覺溫暖與愛,然後一邊讓他看圖,一邊引導他跟著念,還可以拉著他的小手摸一摸書的材質(包括紙張、布料、塑料等),當他們在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巴念、用手指觸摸的時候,腦中已將所接收到的訊息,形成突觸,快速連結。」

第一遍請把主控權留給孩子

有些父母與孩子共讀時,喜歡直接看圖說故事,自己演繹。這原是一件極有趣的事,能引發孩子的共鳴,不過卻容易在第一時間搶了孩子自行讀圖探索的機會。這是很多家長容易忽略的。

孩子在第一次接觸新故事時,是希望自己體會的。余治瑩建議,在第一遍看圖時,把「探險」的主控權留給孩子,不要發問,留給孩子反芻回味的時間。讓他們再翻閱一遍,或喃喃自語,或指指圖畫,無論如何,讓他們充分體驗閱讀後的快樂滋味。

鼓勵孩子從聽故事過渡到聊故事

我曾經採訪過一位13歲就寫出20萬字魔幻網路文學,並因此成為廣州市作協最年輕成員的廣州女孩楊琲兒和她的爸爸。

這位爸爸在女兒很小的時候也給她看繪本,當他發現女兒很有天賦,第一次看到圖就能講出故事的意思時,他便開始有意識地和孩子玩起了角色扮演——「別人家是講故事,我們家則是聊故事」。

就算是看老掉牙的《龜兔賽跑》,楊琲兒在爸爸的引導下也能饒有興趣地進行故事新編。看完這個故事,爸爸當即問她,兔子除了因為睡懶覺失敗,還可能因為什麼而失敗呢?

她竟隨口說出上十種令爸爸瞠目結舌的答案。比如,她說,龜兔賽跑必須經過一條河,但兔子不會游泳,所以輸給了烏龜;或者,兔子在路邊看到很多紅蘿蔔,因為貪吃耽誤了時間,就輸了。再比如,看到故事裡一隻小狗在沙漠里悲慘地渴死,楊琲兒卻認為:沙漠里沒有電線杆,而小狗撒尿需要電線杆,就被尿給憋死了。

儘管答案幼稚可愛,不合常理,但孩子的想像力被爸爸的問話充分調動,爸爸也開放性地最大程度保護著孩子閱讀的延伸,最終培養出一個想像力極為豐富的搞怪小作家。這頗有點「把薄書讀厚,再把厚書讀薄」的感覺。而這樣的互動時刻,也是孩子心中不可磨滅的溫情時刻。

親子閱讀中的陪伴、互動、感受愛,比內容本身重要得多

對於家長來說,你怎樣,孩子便怎樣。

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當我們在談論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時候,我們談論的也不止是一本兩本書的內容本身。經過市場淘洗而沉澱下來的經典童書,對孩子的影響不會有太大的區別,但家長如何對待閱讀這件事,以及在孩子的閱讀啟蒙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卻可能造就出完全不一樣的孩子。

「童書不是簡單直白地告訴孩子要愛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愛,在充滿安全感的心態中長大。」余治瑩說。而你每天晚飯後在書房一角靜靜地打開書,或在每天睡前摟著孩子讀幾頁故事的行為,本身就是在告訴孩子:閱讀習慣最好的養成方式,便是我和你一起做這件事。

推薦閱讀:

女生最喜歡男生在6種場合的穿搭方式!
【故事】人體真的很神奇,用通俗的方式讓孩子認知。
當女人用這三種方式回復你, 你就不要作踐自己了
梅花易數起卦方式
支架術後7大緊急情況處理方式,有時比120還管用!

TAG:閱讀 | 習慣 | 閱讀習慣 | 方式 | 養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