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感應篇》心得分享之十

《感應篇》心得分享之十

《增廣文鈔》江慎修先生放生殺生現報錄序。「天地之大德曰生,如來之大道曰慈。人物雖異,心性是同。舉凡三乘六凡,如來視之,皆如一子。何以故,以其皆具佛性,皆堪成佛故。三乘且置。六凡天人阿修羅畜生鬼地獄,雖則高下懸殊,苦樂迥異。總皆未斷惑業,未出生死。天福若盡,即便下降。獄罪若滅,仍復上升。猶如車輪,互為高下。

我今幸得人身,理宜委曲設法,護惜物命。體天地好生之德,全吾心惻隱之仁。良以諸物與我,同生於天地之間,同受天地之化育」。

《太上感應篇》上來就說:「慈心於物」,所有重罪,以殺盜為最嚴重,是故末後結句曰:「又枉殺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殺也」。古人的話很有表現力,殺人是換刀兵自殺,你今天殺他,來世他又殺你,一命換一命,世間因果報應永遠是循環的,絕不會錯亂因果。人雖沒有神通,也沒有錯亂過報復。實在是不值得,怎麼干這虧本的買賣?

這個世間的性德核心,性德中的第一德,就是愛。所以《大經》上講「仁慈博愛」,這是菩提心顯示在外面的作用,也叫他受用,稱慈悲。用的俗話說:「一個行菩薩道的人,一定發菩提心,也就是愛人之心,愛物之心,愛一切萬物」。當菩薩沒有愛心的時候,他就離開了菩提道,忘記了菩提心。是故《華嚴經》曰:「亡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為魔業」。沒有慈悲心的菩薩,修什麼善法,也是魔業,佛講你入了魔類。菩提心是成佛之心,成佛也就是證得這個心,就是自性。自性顯露在外的做用就是愛心,佛門講慈悲心。佛子沒有愛心,就不是佛子,叫做魔子。

那麼菩提心的作用,顯示在外面就是不殺。不但不殺,還要放生、吃素。梁武帝讀佛經,從此戒殺吃素,佛門第一大護法一提倡素食,佛門四眾弟子個個擁護,接受。這就形成了中國特有的素食運動。

眾生有胎卵濕化,又分六道,無論是哪一道哪一種,都是同一個自性,將來都可以成佛,都是一體。即是一體,本應愛護。人可以放生,生也在護人,所以又講:「愛人就是自愛,自愛才能夠愛人」。沒有這個愛心,就遠離了菩提道。

這對學佛人來講,是很可怕的事。學佛很久了,最後生到魔類,自己還挺冤枉,我本發心往生極樂世界,怎麼投生魔類呢?這樣的人我們還真是見過,念佛比誰都好,勤快,綿密,很有功夫,可就是常常妨害別人念佛,把人都趕出念佛堂,趕回家。我們處處護生,愛護生命,希望別人念佛離苦得樂,他卻不止一次地幹這種事。誰也管不了,廟裡也疏忽管理,也只好當做佛菩薩的考驗,消我們的罪業。

這裡論事不論人,事上沒有慈悲心,干出的事確實是魔事,最後生到魔類。學佛人無論你在哪裡,也不能失去愛心,失去慈悲心。今天傳媒覆蓋了全球,聽經聞法成了今天最容易的事,一定要把聽經放在修行的第一位,佛門講:「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一定要聽過來人講經,要聽走釋迦牟尼佛路線的法師講經。誰是走這條路的法師?你看看《釋迦牟尼傳》比較比較,馬上就判斷出來了。釋迦佛一生沒有自己的道場,沒有住處,一生流浪,天天講經,義務講經,一生不中斷。


推薦閱讀:

(1)[轉載]『針艾分享』裙擺大衣的做法
譚針病例分享(13)
兩篇分享:學佛沒依教奉行,我不知不覺學偏、學邪、學歪了
音樂這件小事
蒼生難渡 分享應用

TAG:分享 | 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