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漢字是什麼玩意?

漢字是什麼玩意?

什麼是漢字?這是研究漢字首先會遇到的問題,也是必須首先解決的問題。然而,學界對此一直有種種不同的說法,時至今日都沒有定論。換句話說,專家們也不知道漢字到底是什麼玩意……本文從分析象形、表意、表義、表音等概念入手,並結合分析漢字由象形(表義)走向象聲(表音)的動態過程,指出漢字實際包括象形文字(包括象形、指事、會意、轉注)和象聲文字(包括假借、形聲)兩種類型! 一、必須明確辨析的幾組概念 要確定漢字的性質,首先必須明確辨析以下幾組概念: 1.象形文字與象形字 當我們將古埃及的聖書字、古巴比倫的釘頭字等稱為象形文字時,我們所指的範圍既包括獨體字,也包括合體字。由此,我們可以確定,象形應該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從廣義的角度去理解,漢字中的象形文字的範圍,與古埃及的聖書字、古巴比倫的釘頭字等基本相同,應包括象形字、指事字和會意字三種。(下面會對這一結論作進一步的解釋) 從狹義的角度去理解,漢字中的象形文字僅指象形字,即僅指模仿特定物之形且用於表示該物的獨體字。 2.表義、表音與表意 習慣上,我們將字形直接用於表示字義的文字稱為表義文字,包括獨體的象形文字和合體的會意字。據此,我們可以確定,表義文字即廣義的象形文字,兩者所指基本上是一致的。 表音文字是與表義文字相對而言的。「表義」是指字形直接用於表示字義,即字形由象形或會意而得,強調字形與語音無關。表音文字則是指字形根據語音(字音)而得,即字形是記錄語音(字音)的符號,強調字形與字義沒有直接的必然的聯繫。 此處,我們還應區分開「表義」與「表意」兩個概念。 「表義」中的 「義」,指的是字義,「表義」是指字義直接用字形來表示。 「表意」中的「意」則是指語意,即人類思維。我們應該認識到,文字是表達人類思維的書面符號,所有文字都必然是表意的。這也就是說,世界上不可能存在不表意的文字! 基於這一推論,我們可以確定,現在的語言文字學們相對於「表音」而使用「表意」這一概念,是不合乎邏輯的,因為表音文字同樣屬於表意文字!這也就是說,目前專家們將漢字稱為「表意文字」、「意音文字」等,都是不大妥當的,或者說是錯誤的。 根據以上推論,我們還可以確定,表音文字是記錄語言(語音)的符號,因為其字形是根據語音得到的。表音文字必須依附於有聲語言而存在,脫離了有聲語言,就不可能存在表音文字!因此,「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這一論斷,對字母文字而言是成立的,是不容質疑的。 但是,「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這一論斷,對錶義文字而言,則不能成立!為什麼呢?因為表義文字的字形既不是根據有聲語言創造出來的,也不用於表示字音,是獨立於有聲語言之外而存在的,就如圖畫和有聲語言沒有什麼關係一樣!脫離有聲語言,人們照樣能辨識表義文字的字義!表義文字不是依附於有聲語言而存在的,是可以獨立存在的!它之所以能和有聲語言對應起來,則是因為存在人類思維這一中間媒介!也就是說,當用一個字形和一個語音去表示同一事物時,它們就取得了統一,取得了對應關係。說簡單些,就是因為表義文字也屬於一種「表意文字」,是要表意(思維)的。 由此斷定,「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這一論斷,對漢字中的表義文字而言,是不能成立的!我國的語言文字學家們,全盤引進西方語言文字理論,並將其用於指導漢字的理論研究工作,肯定是不對的,必然會導致更多的錯誤! 3.象意文字 「象意」這一概念本身存在邏輯錯誤,是不能使用的!「意」即語意,指人類思維。思維僅存在於人類大腦之中,只能去表示、表達、綜合,而不可能被模仿(「象」)。我們所能模仿的只能是思維的物化形式,即思維的外在表現形式,如形體、聲音等。因此,「象形」、「象聲」、「表意」、「會意」等概念都沒問題,「象意」這一概念卻存在邏輯錯誤,根本就不能成立! 4.意音文字 「意音文字 」這一概念,是我國語言文字學家因為無法認清象聲(形聲)字的性質而發明創造出來的,本身也存在邏輯錯誤,也是不能使用的! 就文字的字形而言,要麼是由模仿事物形體而得,要麼是由記錄人類語音而得。因此,文字的基本類型只有兩種: 其一為象形文字,即字形由模仿事物形體而得(從字形的來源角度說),字形直接用於表示字義(從字形的功能角度說),所以我們又稱之為表義文字。 其二是象聲文字,即字形由記錄人類語音而得(從字形的來源角度說),字形直接用於表示語音(從字形的功能角度說),所以我們又稱之為表音文字。 象形(表義)與象聲 ( 表音) 都是手段,都是得到字形的途徑。表意(思維)則是它們的共同目的,是一種結果。由此可以看出,將表音與表意等同對待,肯定是不對的。 那麼,有沒有可能存在字形既用於表音又用於表義(或者說半表音半表義)的情形呢? 答案也是否定的! 首先,我們應確定,字音與字義是不能並立而言的,字音是表現形式,字義是內容。為此,表音與表義也是不能並立而言的,表義是目的,表音只是手段而已,表音的目的就是為了表義。據此,我們可以確定,「半表音半表義」這一說法也存在邏輯錯誤,也是不能成立的! 其次,字義是整體的概念,是不可拆分的!就任何一個字而言,如果能夠用字形去直接表示字義,就根本沒必要再去添加什麼表音的構件;反之,如果能夠根據表音原理去表示字義,則也沒有必要再去添加什麼表義的構件。因此,世界上不可能存在既表音又表義的文字。 但是,漢字中的象聲(形聲)字又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象聲(形聲)字是根據有聲語言中的同音現象創造出來的。它的聲旁既表音又表義,形旁則是後附加上去的,既不表音也不表義,作用僅限於區分開不同的字形。也就是說,漢字中的象聲(形聲)字應屬於表音文字範疇。 綜上所述,文字只存在兩種基本類型: 一為象形文字,又稱之為表義文字。二是象聲文字,又稱之為表音文字。 字母文字只是一種象聲文字( 表音文字)。漢字則包括了象形文字(表義文字)和象聲文字( 表音文字)兩種類型!其中,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轉注字屬於表義文字,假借字、象聲(形聲)字則屬於表音文字! 關於這一結論,下文再結合漢字產生髮展的過程進行詳細說明論證。 二、象形文字--由原始圖畫發展而來的早期漢字 作為一種記事方式,象形文字汲取了圖畫、刻木、結繩、八卦等人類早期記事方式的優點,克服了它們的缺陷。但就字形而言,象形文字則主要是由原始圖畫經簡化發展而來。 早期漢字有「文」與「字」之分。「文」是指獨體字,包括象形字和指事字;「字」則指合體字,包括會意字和象聲(形聲)字。 漢字中的象形字,是指模仿特定物之形且用於表示該物的獨體字。這些字都由原始圖畫直接發展而來。如:日、月、山、人、手,等等。 漢字中的指事字,則是指模仿特定事之形(即不同物所處的同一形態),而用於表示該事的獨體字。如:一、二、三、上、下,等等。指事造字法的形成,明顯地受到了刻木、結繩、八卦等人類早期記事方式的影響。 漢字中的會意字,則是指字形用於表示字義的合體字。其中,一部分會意字是具有實形的,如:采、休、武、弄等等。這些字很有可能是由合體圖畫直接簡化而得的,即它們的構成部件被分別簡化成文字時,對應的合體圖畫也就同時變成了合體字。將這些文字歸屬於象形文字範疇,爭議應該不會很大。古埃及的聖書字、古巴比倫的釘頭字中都大量存在這種類型的合體字。 但是,相當一部分會意字都不具有相應的實形,如:天、好、青、男,等等。這些字基本不可能是由原始圖畫直接發展而來的,而是由獨體字組合而成的。那麼,這些字能不能歸為象形文字範疇呢? 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我們可以將它們還原成合體的圖畫!由合體字(兩個獨體字組合而成)所能表示的意思,用合體圖畫(兩個獨體字還原成的圖畫組合而成)同樣能表示! 綜上所述,漢字中的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都屬於廣義的象形文字,即表義文字範疇,都是由原始圖畫直接或間接發展而來的。 三、象聲(形聲)字--漢字中的表音文字 要確定象聲(形聲)字的性質,必須先弄清它產生髮展的過程。象聲(形聲)字是在假借字基礎上產生的,因此,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假借造字法。 1.假借字 《說文解字》釋「假借」為:「本無其字,依聲託事」。(托的原字為言旁,我在電腦上打不出來。) 如何理解這句話呢? 首先,我們應確定,從「本無其字」到「有其字」,肯定是一個創造出新字的動態過程。長期以來,人們將「假借」理解為同音字之間的相互通用,是一種用字法,而不是造字法。這種觀點肯定也是錯誤的! 其實,所謂的「依聲託事」,就是根據有聲語言中大量存在的同音現象,將一個已經存在的字形,用於表示其本義以外的其他語意。換句話說,就是將該字形當作表音符號來使用,假借字屬於表音文字。 下面以「青」字為例來加以詳細說明: ①就有聲語言來說,qing這個語音(註:古音未必發這個音,但以「青」字為聲旁的字讀音肯定相同),可用於表示「青色」,也可用於表示與青色相近、相關聯的一整類語意,如「常綠的草」、「黑眼珠子」(深青為黑)、「純凈的天空(藍色)、「純凈的水」(達到一定厚度的透明體為藍色或綠色,如大海、湖水)、「純凈的米」,等等。 ②就文字來說,「青」這個字形,繁體為上「生」下「丹」,「生丹」即生火,東方木生南方火,所以這一字形可用於表示與草木相關的事物,即「草木之色」(青色)。顯然,這是一個會意造字的過程,「青」字在此屬於會意字。「青」字字形的創造過程,集中體現了我們祖先所特有的智慧。 ③「常綠的草」等一系列語意都屬於不具實形的抽象概念,很難用象形文字去表示,所以古人說「本無其字」。 怎麼辦呢?古人的辦法很簡單,就是直接借用「青」這個已經存在的字形,去表示這些不同的語意。 從過程來看,這一借用過程顯然不同於會意,而是一個全新的過程。其實,在此過程中,「青」這個字形是被當作表音符號來使用的,即所謂的「依聲託事」。 從結果來看,這一過程並沒有創造出新的字形,但「創造」了新的字義,即根據有聲語言中的同音現象,賦予「青」這個字形以「常綠的草」等全新的字義。經假借用於表示「常綠的草」等字義的「青」字,與表示「草木之色」的「青」字,是兩個不同的字。這也就是說,假借字是一個新字。 從上文分析中可以看出,假借不僅是一種造字法,而且是一種極其重要的造字法,它是漢字由表義向表音的開始。它的出現,使漢字徹底地掙脫了人類形象思維的束縛,為古老的漢字最終向表音發展鋪平了道路。 在此還需要說明一點,先秦時期是漢字創造和積累的時期,當時的人們能夠親身地感受到「本無其字」的痛苦,能夠認清漢字產生髮展的動態過程,所以他們將「假借」列為一種造字法。到了漢代,漢字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完全成熟的體系,當人們用一種靜態的眼光來研究漢字,僅僅局限於剖析它們的字形時,也就曲解了假借的本義。因為假借沒有創造出新的字形,所以人們一直將其視為一種用字法,而不是造字法。 假借字是完全根據有聲語言創造出來的,它與字母文字的區別僅僅在於:字母文字以字母或字母組合為表音符號,而假借字則是用一個象形文字的字形作為表音符號。因此,假借字理所當然應屬於表音文字範疇。 2.象聲(形聲)字 將同一個字形經假借過程用於表示眾多不同的字義,則又產生了新的問題:人們無法辨識它所表示的確切字義,即不能區分開它所表示的眾多不同的字義。 怎麼辦呢?我們祖先的做法的是,在假借字的基礎上添加不同的形旁,所得到的新字形專用於表示與形旁相關的事物,於是一個個的象聲(形聲)字便產生了。 例如: 在「青」字上加「艹」,得到「菁」,專用於表示「常綠的草」; 在「青」字上加「目」,得到「睛」,專用於表示「黑眼珠子」; 在「青」字上加「日」,得到「晴」,專用於表示「純凈的天空」; 在「青」字上加「氵」,得到「清」,專用於表示「純凈的水」; 在「青」字上加「米」,得到「精」,專用於表示「純凈的米」;等等。 從上述造字過程可以看出,象聲(形聲)字產生於假借字的基礎上,是對假借字的替代。沒有假借造字法,就不可能存在象聲(形聲)字! 漢代的「小學」家們將假借視為一種用字法,認為古人是用字形簡單的象形文字來替代字形複雜的象聲(形聲)字。這顯然是顛倒本末!在漢字產生髮展的早期,大量的象聲(形聲)字都還沒有被創造出來,根本就不存在!如何假借通用? 我們再來看看象聲(形聲)字的性質。 象聲(形聲)字的聲旁,即被其替代的假借字,不僅表示字音,而且表示字義(由有聲語言而得),相當於字母文字中的詞根。象聲(形聲)字的形旁,既不表示字義(只是表示與某事物相關,並不表示確切的字義!),也不表示字音,是後附加上去的,作用僅僅局限於區分開不同的字形(不是為了區分開字義),有些類似於字母文字中的前綴與後綴。 因此,無論是從象聲(形聲)字的產生過程來看,還是從其構成部件的功能來看,象聲(形聲)字都應該屬於表音文字範疇!

以上內容根據艮人所著《再造漢字》一書中的相關內容摘要而成。


推薦閱讀:

母親節特別漢字:女與母
吳老師漢字大會(41)
你讀過優美的漢字有哪些?
漢字的優越性

TAG:漢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