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鍾茂森: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第五十二集)

鍾茂森: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第五十二集)

  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請坐。我們繼續來學習《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請大家打開經本,第一百三十五頁最後一行:

  【吾哀汝等。苦心誨諭。授與經法。悉持思之。悉奉行之。】

  我們上次講到這裡。這是在「如貧得寶第三十七品」裡面的經文。經文當中我們看到,世尊苦口婆心來勸導我們,要努力的修學。這個『吾哀汝等』,「吾」就是釋迦牟尼佛自稱,「哀」是哀憫,世尊哀憫我們這一個世界苦難的眾生,眾生因為不覺悟,所以迷惑造業,必有苦報。所以佛非常哀憫,哀憫體現在行動上,就是佛在這個世間,不辭疲倦的教學。『苦心誨諭』,苦口婆心來教誨我們,來曉諭我們、提醒我們。當然佛教誨我們,我們如果不接受,那沒有用,佛只是空哀憫而已。所以最重要的,我們自己聽到佛的教誨要接受、要奉行。

  『授與經法』,這個「經」,就是講這一本《無量壽經》。佛把這個《無量壽經》傳授給我們,把這種修行方法教給我們,我們要用什麼態度?『悉持思之,悉奉行之』。「悉」就是全部,「持」就是講受持、接受,不僅是這經典一部分要接受,要全部的接受,每一字、每一句都要接受、都要遵守,都要依教奉行。果然能夠做到這樣,全部接受,完全按照《無量壽經》的教誨去做,那你這一生決定是上上品往生。所以《無量壽經》應當做為我們人生舞台上的劇本,我們就好像演員一樣,完完全全按照這個劇本來表演。這個《無量壽經》就是講到阿彌陀佛的行持,我們學阿彌陀佛,以阿彌陀佛為榜樣,跟他學得一模一樣,這叫「悉持思之,悉奉行之」。學了貴在落實,落實你才能夠有法喜。

  我們有同修學佛不少年了,也天天在聽經教,也很用功,每天功課都不落,可是你看他臉上總是愁眉苦臉,沒有法喜。師父老人家常講,「學佛是人生最高享受」,你問問他有沒有享受?他搖頭,他覺得很苦惱,天天都覺得不如意。生活上不如意,環境裡頭不如意,人事上不如意,所以他覺得天天都是煩惱,沒有真正體會到法喜。那是不是他不用功?也不能說不用功,很用功,但是他的經沒有真聽明白,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用不上。用不上,那就是《無量壽經》是《無量壽經》,我生活就是生活,兩個是截然分開,他沒有去奉行!他只停留在讀誦、聽講,沒有真正落實到自己的生活當中,沒做,因此法喜沒嘗到。那怎麼辦?還是要多聽,聽得不夠,而且這個聽,關鍵在於用誠敬心去聽。你在這個經文當中能不能得到受用,真的就看你有沒有誠敬心。一個人如果真有誠敬心,他聽經哪怕聽一句,就能聽明白。聽明白了,他就能照做,他立刻就得到利益。同樣別的人聽,得不到利益,為什麼?誠敬心不夠。聽的時候妄念很多,心定不下來,另外分別、執著不能夠壓伏住。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這個老師在講,這是《無量壽經》,我很熟,我來聽聽他講得怎麼樣?看看他的毛病在哪裡?跟老和尚講的有什麼不一樣?哪些方面比不上老和尚,專挑他的毛病。帶著這一分批評的心去聽,自己儼然是一個老師一樣,這就很難得到什麼利益。

  真正會聽的,應該怎麼樣?這個經文現在就是佛親自對我講的,我現在用最恭敬的心,來接受佛陀的教誨。這個誠敬就是十分、滿分,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然後你才能聽得懂,你才能夠落實。沒聽懂,你不可能會落實。真正落實了,你還會在乎環境的好醜嗎?你還會心裡有不如意、不平嗎?絕對不會。真的是天天煩惱輕,智慧長。即使是修行的環境再惡劣,你都像六祖惠能大師一樣,弟子心中常生智慧。

  自己聽明白了,自己完全接受依教奉行了,還要去幫助大眾。不能光自己得利益,要去幫助別人,所以這裡下面經文講:

  【尊卑。男女。眷屬。朋友。轉相教語。自相約檢。和順義理。歡樂慈孝。】

  這是講把《無量壽經》、把凈土法門普遍的介紹給別人。這裡的『尊』是指我們的尊長、長輩,『卑』是晚輩。對長輩我們要勸他念佛,這年紀大了,什麼都放下吧,好好念佛,求往生凈土,這才是圓滿的歸宿,勸他;對晚輩也教他念佛,念佛這一生你可以平平安安、逢凶化吉、遇難成祥、一切順利,念佛多種善根,要多聽經教,要發願求生凈土。如是對所有的人,『男女、眷屬、朋友』,家親眷屬,一切的有緣的人,我們都要這樣勸勉他,讓他認識佛法;認識佛法了,讓他認識凈土;認識凈土了,讓他專學《無量壽經》,讓他發起真實的信願,求生凈土。『轉相教語』,這樣去教導別人,他懂了,他也會依教奉行,然後他也輾轉的去勸勉他人,這叫「轉相教語」,讓大眾同得法益。

  『自相約檢』,這個「約」是約束,「檢」是檢點,自己每天都要懂得約束自己,時時刻刻檢點自己,約束包括行為和念頭。行為,要符合五戒十善;念頭,要純凈純善,要常念阿彌陀佛,不能夠放逸。如果放逸了,立刻要把心收回來,所以修行人,這是每天的功課,天天就是要檢點。早上我們做早課,重點是提醒自己,不要忘記佛的教訓;晚課是反省自己,檢點我這一天,有沒有違背佛陀的教誨?《無量壽經》我做到多少?多少沒做到?天天這樣子反省。所以早晚課都是對自己的一種修學的提醒和檢驗。早晚課的這些經文,不是念給佛菩薩聽,是用於對自己勉力修行的。

  『和順義理』,這個「和順」很重要,首先我們自己內心要能和,對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不能夠起衝突、起對立,要和。對一切人和顏悅色、恆順眾生。在一個團體、一個道場,我們一起修六和敬。六和敬,要求自己做,不能要求別人來做。如果要求別人來修六和敬,自己不修,那肯定不和。這個順,特別講到「順義理」,義就是該做的,合情、合理、合法的事情,應當做;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的事情,不能做。理是講天理、良心。一個人要修和順,一定要忍辱,你不能忍,和順你肯定做不到。即使是你硬壓著自己心中的瞋恚,不跟人起正面衝突,可是內心有不平,人家對我態度不好,我這心裡肯定就是起不平,這是沒有修忍辱。修忍辱是我這瞋恚的念頭一起,就用阿彌陀佛把它壓下去,無論別人對我怎麼樣,我內心總是平和的。人心平了,才能安,平安。心安了,那才能夠把道理真正弄明白,所謂心安理得。這個理就是你對於天理、對宇宙人生的真相,你都明白了。一個真明白的人,一切境界裡面,他的心都保持平靜。那麼平靜的心、清凈的心,起作用就是『歡樂慈孝』,歡喜、快樂,跟一切大眾相處都快樂,無論是跟善人相處、跟惡人相處,甚至跟妖魔鬼怪相處,他都是歡樂。為什麼?他這個歡樂是從內心裏面得到的,是他的清凈、平等、正覺、慈悲的心裡生出來的,對人一片慈悲。

  這個「孝」是講孝敬,這個道理就很深了,普通人只能理解,對父母要孝敬,為什麼要孝敬?因為我們跟父母是一體的,這個容易理解。可是裡面有深廣的意思,我們沒有領會,這個孝字它所代表的是宇宙萬法一體,這是孝的意思。《華嚴經》上講,「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就是孝,所以他能用對父母那種孝敬、那種愛心,對一切眾生。在他眼裡,一切眾生就是自己,一體的。這是佛家講的那個理,可以說講到究竟圓滿。那麼我們想真正做到慈孝,必須要把理搞清楚,理愈明白,你的行持才能夠更用得上力。

  我記得一九九七年的時候,我還在美國大學留學,參加達拉斯佛教會的佛七,有幸能夠向師父上人彙報我自己的一個修學心得,就是我聽經之後,很有感動,發了九條孝願。我把這個九條孝願讀給師父聽,師父聽完之後,點個頭,說「很難得」。我就請教師父,「願是發了,怎麼才能夠護持好這個願,而不退轉?」師父老人家告訴我,「你要認真學佛,認真學佛,你才能夠把孝做到圓滿」。這是經文裡面這裡講的「和順義理」是因,「歡樂慈孝」是果。底下我們再看經文:

  【所作如犯。則自悔過。去惡就善。朝聞夕改。】

  我們都是初學,免不了常犯過失,我自己就很有這方面的感觸,毛病習氣真的很重,很多習氣自己知道,可是要改,也不是一下能改得過來。為什麼?無始劫來積累的惡習氣,如果說一知道就能全改過來了,那就不得了了,這人是再來人。我們還是凡夫,肯定還會犯。佛告訴我們,要用什麼樣的態度?如果犯了過失,馬上自己要悔過。悔是懺悔,真正的懺悔是後不再造。所以犯過失不怕,怕的是你自己不知道、不肯改,那就不得了了。不知道自己過失,是無明、是顛倒。

  所以,我們師父解釋開悟,很具體,你自己知道自己的過失,這叫開悟。悟後起修,把過失都修正過來,這叫修行。所以我們如果是要真修行,沒有別的,天天懺悔改過。縱然不能馬上改正,後來還有習氣,還會常犯,但是只要你認真的來改,鍥而不捨,肯定可以把過失都改過來。

  『去惡就善,朝聞夕改』,發現了自己的過失,立刻就要改,不能等,不能夠姑息縱容自己的過失。把惡的習氣去掉,長養自己的善法,早上知道自己過失,晚上就得改過來,換句話說,每天晚上都要做反省功夫。用什麼反省?用《弟子規》、用《感應篇》、用《十善業道》,還有就是我們《無量壽經》第三十三品到三十七品的經文,這是我們師父對凈宗同修,給定了一個晚課,晚課是念《無量壽經》第三十二至三十七品,早課是念第六品四十八願,一旦發現過失了,發願改過。

  改過的方法,我們看到《了凡四訓》上的,專門有講改過之法,可以參考。一般說來,有從枝葉上改,有從根本上改。枝葉是什麼?事相。事相是很多的,哪一樁事情做錯了,趕緊改過來,這是在枝枝葉葉上改。這樣改法,很麻煩,而且很難乾淨,今天改了,明天還會再犯。真正會改過的人,從根本上改,根本是心地。佛在經教裡面告訴我們,心地是根本。我們的病根是妄想、執著,動妄想、動執著,難免就會造業,那就有過失。真心離念,有念全是妄想,那就有過失,一切過失都從妄想出來的。那你說我沒有妄想?沒有妄想叫無明,無念是無明,這也不行。佛菩薩告訴我們,要用正念,又不是妄想,也不是無明。無明是無想,修成功了,只能到無想天。所以佛勸我們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一念不是妄念,也不是無明,叫正念。所以我們只要一心念佛,二六時中,就是一天到晚,保持著這個正念,不要把佛號丟掉了,這樣下功夫,就叫從根本上改,從根本修。你想想,你要能夠一天到晚都不忘了這句佛號,你心裏面怎麼會有惡念?所以你這個過失,自自然然全部都沒有了,連根拔除。我們再看底下經文:

  【奉持經戒。如貧得寶。改往修來。灑心易行。自然感降。所願輒得。】

  我們今天看到佛法,似乎比較的興旺,經書、光碟流通得很多,要聽經教,在網上隨時可以下載,好像經書都得到非常容易,要聽經也很容易。這個是不是佛法興旺的相?未必。為什麼?得來太容易,就不珍惜了。不像古人,古人要獲得一本經書,那多不容易。經書,過去沒有這麼發達的印刷術,一般都要靠手抄,抄的數量就非常的有限,所以得到一本經書,那真的是寶貝。現在可以說是經書太多了,因此人對這個經就不尊重了;不尊重,就不可能認真學;不認真學,就不可能去奉持。

  所以佛教我們對經教、對於這些法寶,要用什麼樣的心態?我們要奉持,要用心的去領會經裡頭的意思,去落實,在日常生活中要持戒。對佛法要生起殷重心,知道這個真的是百千萬劫難遭遇的。所以『如貧得寶』,像一個貧苦的人,一無所有的人,得到了寶物,你看他的心情多麼的歡喜,有這種心情,經真的是寶。唯有經才能夠救度我們永脫輪迴,出離三界,才能幫助我們這一生不退成佛,這是世上任何的其它的東西,沒有辦法相比的。所以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對於法寶要生起恭敬。我聽說大陸上有同修就是對經教、法寶非常的尊重,讀經,穿著海青跪在佛前讀,那真的是一心去讀;聽經也是合著掌跪在地上聽。你想想,他那種心那麼樣的誠敬,得到利益就大。

  『改往修來』,「往」是過去,過去的過失、錯誤很多,特別是以前沒學佛,那肯定有非常多的錯誤的想法、做法,從今天開始,我們既然學佛了,明白了道理,就要把這些過錯改正過來。「修來」,是講對未來我們要把握好,要好好的修,要對自己的法身慧命負責任。

  『灑心易行』,心裏面曾經積累了很多的污染,貪瞋痴慢疑,全是污染,要把它洗刷乾淨。用什麼洗?凈宗裡面最簡單的方法,一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句是心靈最好的清潔劑,注入到這個污染的心地,能把心地洗刷得乾乾淨淨。「易行」,就是把錯誤的行為改變過來。師父老人家提倡要紮好三個根,出家人加上四個根,第四個根就是《沙彌律儀》,三個根是《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這是我們最好的行為的標準,用這些來改自己的毛病習氣,這叫消業障。那麼平常這句佛號要常常念,不間斷的念,最消業障。過去慈雲灌頂大師說得很好,說六道眾生無始以來,累積的業障、罪障,靠其它的經法都不能懺除,用一句阿彌陀佛佛號,還一樣能夠懺除。你就知道這個佛號功德不可思議,所以念佛人,你看他往往念得時間不長,他往生的時候,很瀟洒、很自在,這是什麼?他業障全都懺掉了,所以能夠自在往生。如果業障不能夠完全消除,縱然往生還會有病苦,這是業障沒有消乾淨。古來祖師大德都免不了,這些祖師大德固然積功累德,功德很大,可是消業障又是另外一樁事。所以講經的法師,往往往生的時候,比不上在家老實念佛的老太太,走得那麼瀟洒。這是什麼原因?業障沒消,沒消完。

  甚至我們師父上人舉了個例子,唐朝玄奘大師,那對佛教的貢獻真是非常的偉大,他把佛法從印度辛辛苦苦帶回中國,可是他老人家往生的時候還會生病,而且相當苦。有人問他,「您老人家這麼大的功德,這麼好的修持,為什麼臨終還有病苦?」他自己說得很清楚,說「我無始劫來的業障,這一次是總報,報掉了」。他用病苦來消自己的業障,那你就曉得,往生預知時至無疾而終的人,他的業障真的消乾淨了。

  所以這個我們要懂,所以我看到師父老人家講到這一段,我自己心裏面也都提起警覺,我們這是講經弘法的人,這一生也發願要弘法,可是如果在念佛修持上沒有注意、沒有用功,這個「改往修來,灑心易行」沒做徹底,那業障不能消盡,臨終可能就很不瀟洒,如果業障再重一些的,可能都障礙往生。所以我們自己要努力的消業障,那就是一心念阿彌陀佛。有緣的話,我們也應該弘法利生,這是捨己為人。弘法也有積功累德,你功德很大,臨命終的時候這個功德加持你,魔不會來干擾你,就像玄奘大師一樣,他有病苦,這是業障要報,可是他自己內心是很清楚、很明白,他也能做到一心不亂,這個都是看緣分。

  總之我們自己念佛功夫,提升得愈高愈好,除了做弘法、護法、利益眾生的事業以外,其它的時間就是念佛。做事的時候,只要不用動腦子,佛號就提起來,心裡只想著阿彌陀佛。唯一的願望早點往生極樂世界,身體如果還留在這一天,就在這個世間幫助有緣的人,心裡要一塵不染,你的罪業、業障就能消除乾淨。要專精,不能夠學太多,這個法門學得多,摻雜了,妄想也會多,那就是業障會重。

  下面說『自然感降,所願輒得』,這個「感」是感應,「降」是降臨,這是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這是自自然然的,你念佛念到心清凈,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勢至菩薩、清凈大海眾菩薩,自然在你面前顯現,接引你往生極樂世界。你「所願輒得」,你的願望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肯定能得到。而且很自在的往生,「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要求自在往生,你也能得到。當然必須如理如法的求,那就是按照《無量壽經》經文這裡面講到的,按照《無量壽經》教誨去求。在這個世間,其它一切放下,一無所求,唯求順利往生凈土,那豈能有不得的道理?最怕是什麼?你這世間放不下,你有很多的求,除了求往生以外,還求陞官、求發財;想弘法的,求法緣殊勝、求名聞利養,求人家恭敬、讚歎,這些統統都會障礙往生。只你一心求往生,這個世間一切全交給阿彌陀佛,全交給護法菩薩來管,你就自在。我們再看底下一段經文:

  【佛所行處。國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

  這一段說明佛陀教育的推行,給這個世間帶來什麼樣的好處。儒家《大學》里講的,國治天下平,孔子夢寐以求的大同之治,現在國家領導人提倡的和諧世界,統統能辦到。佛講的不是虛誑語,真實不虛。這裡講到的『佛所行處』,這裡不是說釋迦牟尼佛所到過的地方,不是這意思,這理解錯誤了,這個佛是講佛陀的教化,佛陀教育所推行的處所,才有後面所說的殊勝的效果。

  因為佛陀教育是最究竟、最圓滿的教育,在方法上又極其的善巧,我們說藝術的教學,能夠令一切眾生都得到利益。他的教學,第一步教我們斷惡修善,這個是得到幸福的根本;其次教我們破迷開悟,佛在經典裡面講到的所有的這些內容,一言以蔽之,講的是什麼?諸法實相。換句話說,就是講的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我們的環境,人生是講我們本人、講我們自己,我們自己以外的一切人事物,都是我們生活的環境。包括其它的人在內,其它的人屬於人事環境,這個物是屬於物質環境。我們對自己要了解,對於自己生活的環境真相也要了解,這樣我們的想法、看法、做法就不會有偏差,就不會有錯誤。如果有錯誤,當然就會得到不如意的結果。第三個層次,破迷開悟還要往上升,就是轉凡成聖,聖人是講佛,菩薩是賢人,還沒有成佛,也就是說,他對宇宙人生真相明了得還不完全、不徹底,佛是完全徹底明了宇宙人生真相的人,他是聖人。每一個人都能成為聖人,都能成佛,只要看你對宇宙人生真相明了了多少。所以佛陀教育收到的效果,這裡講的是一個基本的,但是已經非常的了不起,古今中外的聖人,他夢寐以求的不就是這樣的效果?實在講,這樣能夠斷惡修善,就能達到這個效果。

  『國邑丘聚』,這裡講的「國」是國家,「邑」是都市,「丘聚」就是小的村莊。無論是在都市裡,還是在農村,只要能夠推行佛陀教育,底下講的這個效果,『靡不蒙化』。「化」是感化、轉化,人接受了良善的教育,就能夠變化氣質、能夠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這就是化了,最後能夠化凡為聖,成聖人了。所以佛的教育,它會帶來這樣的貢獻,是對社會的貢獻。因此,佛教傳到中國來,會被中國朝野所尊重、所接納,而且把它發揚光大,就是中國人識貨。而且佛陀教育的基本概念,跟傳統的儒家、道家、傳統文化這些主旨思想非常相似,相輔相成。儒家講志在聖賢,佛家講要超凡入聖,所以佛家這些教育傳到中國來,很快的就跟中華傳統文化融為一體。現在我們講中華傳統文化,那都是什麼?儒釋道三家都包括在裡面,不能缺少佛家。而且從中國又傳到日本,傳到韓國、朝鮮,底下傳到越南等等周邊的國家,這些國家,他們都是中國傳統文化。

  你看看現在在日本被譽為是「經營之聖」的稻盛和夫先生,他今年也八十歲了,他一生經營了三個企業,兩家企業是他自己親手創辦的,一個是京瓷株式會社,一個是KDDI,這兩家都進入了世界五百強的企業,而且創造了五十年從沒有虧損的記錄。在去年年初的時候,他已經退休了,結果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三顧茅廬聘他出山,讓他去擔任日本航空公司的董事長。這也是一個大公司,也是世界五百強,但是那時候這個公司瀕臨破產,日航這個企業很大,三萬五千員工,那政府資助資助不過來,最後決定要請這位稻盛先生出馬,深信稻盛一出馬,就能夠把這個日航企業救回來。稻盛同意了,他也不負眾望,不到一年時間就讓日航扭虧為盈,所以他被譽為是「經營之聖」。

  中央電視台記者曾經採訪過他,他跟記者說得很清楚,他所用的經營理念,全都是二、三千年前,中國古聖先賢的他們的理念、他們的智慧,傳統文化。他的經營中心的理念就是四個字,「敬天愛人」。稻盛先生他自己出過家,對佛法當然也是有深入,儒釋道三家,其實他都有學,所以他能夠用這些聖賢的智慧,創造出企業經營的奇蹟。怪不得英國著名的湯恩比教授,他說,「二十一世紀要解決社會的問題,必須靠中國的大乘佛法和孔孟之道」。稻盛先生他做出來給我們看了,果然能解決一切問題。日航是最明顯,政府都解決不了的問題,他上馬不到一年全解決了。所以只要能把這些聖賢的教育推行起來,那必定能夠使社會更加和諧,人民過得更幸福、更快樂。

  現在所說的什麼經濟金融危機、什麼天災人禍,統統都能夠化解。人可以教好,也可以教壞,看你用什麼教?就像現在人們都把聖賢教育、傳統文化丟棄了,所以人心壞了,用溫家寶總理的話來講,道德缺失到何種的地步!所以現在的天災人禍日益頻繁、日益嚴重,這就是果報。那麼要化解災禍、災患,必須提倡聖賢教育,尤其是佛法,尤其是這部《無量壽經》,能夠轉化人心。人心轉過來了,這個環境也跟著轉,境隨心轉。

  所以『天下和順,日月清明』,天下一切人,都能夠和睦相處、平等對待、互相關懷、互相照顧,這不就是和諧社會嗎?可以實現,用什麼?用佛法就能實現,佛法把這個道理講得徹底。

  現在人都很擔心,明年二0一二會有大災難,因為有古老的馬雅預言,加上很多現在科學家們的分析報告,是個大災難似乎很有可能。如果真有災難,能不能化解?當然可以,用佛法就可以。所以這裡講到,只要能夠大力的推行佛法,必定能使天下和諧。人人隨順佛陀的教誨,自然感得環境的清凈,日月清明,藍天白雲,環境清凈。現在我們看到到處都有污染,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不是有暴雨就是乾旱。尤其是今年以來,這些災難都是百年一遇的災難,全都堆在一起,而且一個月比一個月頻繁。佛法講,「依報隨著正報轉」,依報是環境,正報是人心,心清凈,外面環境就清凈;心要不清凈,環境一定不清凈。江本勝博士的水試驗證明這一點,水結晶完全由心念來轉。

  『風雨以時』,現在我們很難看到了,這幾年氣候都反常,夏天熱得不得了。大陸很多地方,今年四十度以上的高溫,美國也有,日本也有,這都是罕見的。冬天變得很冷,不是旱災就是暴雨,風雨不調和。如果在古時候,帝王遇到這些情形,他一定會自己沐浴齋戒,帶領群臣百姓,向上天懺悔、祈禱,聘請高僧大德,或者是儒家、道家的這些大德們講經說法、教化眾生,以求扭轉人心、化解災難,這非常有效果。

  在佛門裡面有一種法會,叫仁王護國息災法會,這種法會就是什麼?聘請高僧大德講經說法。那麼現在,媒體這個工具非常的方便,如果國家能夠大力的提倡聖賢教育,聘請有德行、有學問的這些老師,每天對大眾講課,透過媒體來教學,效果會很快速,這個「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一年之內我們就能夠看得到。現在的災難,可以說蜂起,歸根結柢就是聖賢教育不講求了,所以人民行為沒有正的標準,所以造了這麼多的業,就感得這些報應。

  『國豐民安』,這是講國家經濟發展,物質豐富,年年豐收,同時精神文化隨著也不斷的向上提升,「民」就是人民百姓能安定下來,無憂無慮過著太平日子。我們從稻盛和夫的經營日航這短短一年當中,使企業也豐厚起來了,使企業的員工也安定了,可見得他的這種用中國傳統文化的理念,非常有效果。這幾天我們看到全球的股市大跌,可能又一輪的經濟危機即將產生,面對這樣的挑戰,有沒有辦法?辦法是有,看你能不能相信、能不能接受?你要去請稻盛和夫先生,你問他,他肯定告訴你,有辦法。用什麼辦法?還是用二、三千年前,這他自己說的,二、三千年前,中國古聖先賢的方法。

  『兵戈無用』,「兵戈」是講戰爭,世上不會有戰爭了,天下和平,現在也是我們夢寐以求而得不到的。衝突、戰爭在地球上,近一、二百年來,幾乎沒有一天停止過。

  『崇德興仁,務修禮讓』,這是講國家普遍的推行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崇尚道德,提倡仁愛。我們看到現在社會,崇尚金錢,提倡功利,完全跟道德仁愛相反。經上講「務修禮讓」,禮是禮節,我們做人做事都要守禮,都講求禮度,要守法、要守秩序、守規矩;讓是什麼?能夠忍讓,不與人爭,這社會就能和諧。

  現在西方教育,從小就教孩子競爭,不是教禮讓,教競爭,競爭升級變成鬥爭,鬥爭升級就是戰爭。現在的戰爭,用的是生化、核武,那就是同歸於盡,所以走西方的那個路子,是死路!東方的路子是生路,中國老祖宗教導我們的就是永續發展的路子,崇德興仁,務修禮讓。

  『國無盜賊』,國家不會有盜竊,社會治安良好。『無有怨枉』,政治清明、司法廉明,法官判案子不會冤枉人,這個是什麼?社會安全最重要的因素,公平、正義。我們現在看到很多的國家都動亂,就是這兩天我們看到,英國倫敦有一個區,發生貧民跟警方對峙,產生動亂,非常的嚴重,死傷不少人。這個因果,社會缺乏安定,其原因沒別的,歸根結柢就是缺乏倫理、道德、因果教育。經文又講:

  【強不凌弱。各得其所。】

  社會當中肯定有貧富貴賤不等,這個沒有辦法強求平等,因為各人前生修的福報不同,你不可能要求大家一定要完全平等。一個手伸出來五個手指,你看它的長短都不一樣,你一定要要求它平等,把它切得整整齊齊的,這也不象話。所以社會當中雖然有貧富貴賤,不同類人,但是通過聖賢教育,人與人之間能夠互相尊重、互相愛護、互相關懷、互相幫助,不會互相欺凌,富貴的人不會欺負貧賤人。像現在企業,所謂的勞資衝突,沒有了。勞資衝突是什麼?就是老闆跟員工之間會糾紛,老闆可能會欺負員工、壓榨員工、剝削員工,或者是員工組成工會來逼迫老闆,都會有,這種對立矛盾的關係,通過聖賢的教育可以化解。

  『各得其所』,大家心都能夠安樂、都能夠滿足,有福報的人很樂意的照顧福報少的人,福報少的人他也知足常樂,心安理得。這個社會當中,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他都心安了,這就是儒家理想中的大同世界。每一個人都沒有私心,都樂於幫助別人,這是什麼?因為受到了聖賢教育、佛陀教育,他能夠把自私自利放下了,而放下自私自利才是真正得到幸福美滿的方法。所以如果說不要佛陀教育,不要這些傳統文化教育,那經文裡面所講的這些效果,就不可能得到,所得到的就是天災人禍愈來愈頻繁,人民百姓愈來愈困苦不安,所以選擇還是靠我們自己。我們再看底下的經文:

  【我哀汝等。甚於父母念子。我於此世作佛。以善攻惡。拔生死之苦。令獲五德。升無為之安。】

  『我』是釋迦牟尼佛的自稱,佛看到世間所有一切眾生,對這些眾生慈悲關愛,超過父母對子女。父母對子女當然也會關懷、愛護,但往往因為智慧不足,可能會有誤導,有做錯事情,所以得到的結果,未必能盡人意。而釋迦牟尼佛有圓滿的智慧,絕對沒有絲毫的誤導和做錯事,他給我們指導的道路,教給我們修行的方法,必然能夠得到究竟圓滿,讓我們能夠永遠離苦得樂。所以佛這裡給我們說出來,佛對我們的這個恩德超過父母,他對我們的這種關懷、慈悲,超過父母對兒女,這個我們能夠相信的。更何況父母對我們只是一生一世,而諸佛菩薩對我們一切眾生的關懷、照顧,生生世世從沒有舍離過。

  『我於此世作佛』,世尊給我們講,他來這個世間來作佛,作佛就是作老師,天人師,他來教化眾生,在這裡來推行佛陀教育。對於不同的眾生,施以不同的教誨。如果這個緣分沒有成熟的眾生,他不想出離三界,他只是想得到人天福報,佛就給他教人天乘的佛法;如果他已經有這個心要出離三界,覺得六道輪迴很苦,人天也不好待,佛就教給他出離六道的方法,聲聞圓覺乘;他如果能夠發起廣大心、菩提願,佛就教給他菩薩乘法;對於少部分的眾生,他成佛的因緣成熟了,佛就教給他一乘法,求生極樂世界這個法門就是一乘法,你往生極樂世界,就作佛去!所以佛在每一個地方教學,都得到眾生的歡喜,他能夠應機施教。我們看到經典裡面記載,釋迦牟尼佛一生都沒有安居過,到處的游化。到晚年了,他學生多了,這些學生都是證了果的聖人,佛才不需要再去到處勞累奔波了,可以安住在一個地方,講一、二部大經。這些證果的弟子們,代表佛到四方去弘化,去推動佛陀教育。如果沒有這些弟子幫忙,可能佛要講一部大經的機會都沒有。

  我們現在要繼承佛陀的教誨,在眾多的法門裡面,我們選擇自己合適的法門,一門深入,長時熏修,專修專弘,也是代佛弘化。希望有眾多的弘法人才出現,每個人將釋迦牟尼佛所曾經宣講過的法門,都能夠弘揚起來,每一部經典都有人宣講,可以普遍的利益不同根性的眾生。

  佛陀教學的方針、重點,底下給我們說明,『以善攻惡』。「攻」是對治的意思,我們凡夫無始劫來,都養成了錯誤的思想、見解和行為,有很多惡的習氣,佛就教給我們許許多多的善法,來對治我們的惡習氣,幫我們改過自新、斷惡修善。這個就是要佛天天教學,所以他四十九年沒有一天間斷,天天講經說法,這是讓我們的思想見解都歸於善。我們大家都建立了共識,都能夠斷惡修善,這個社會自然就安定了。

  現在我們這社會需要和諧,用佛陀教育斷惡修善這個部分、因果教育這部分,就能夠讓社會祥和。有一些眾生,他不滿足於眼前幸福美滿的生活,他要希望能夠出離生死輪迴,他知道現在雖然接受了佛陀教育,他能得到幸福人生,可是將來保不住。所以佛就教給他,『拔生死之苦』,這個就超越世間的學問。世間儒家、道家,他都講「以善攻惡」,但是沒有說到「拔生死之苦」,唯有佛法才會把這個事情講得圓滿。

  『令獲五德』,「五德」就是和前面經文所說到的五戒,五戒十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也對應儒家講的五常德,仁、義、禮、智、信,不殺生是仁,不偷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不妄語是信,不飲酒是智,飲酒就喪失智慧,讓我們的身、口、意三業都歸於善。

  『升無為之安』,「升」是提升,從世間善法提升到出世間的善法,無為法,證得「無為」才是真正的「安」,這個安是安樂。如果在六道輪迴當中,你只能得到暫時的安、暫時的樂,這個安樂不長久,曇花一現而已。真正要得到究竟的安樂,必須要脫離輪迴,就是這裡講的證無為法。

  什麼是無為?有為的對面就叫無為。有為是有生滅,什麼生滅?念頭生滅,有念頭就叫有為,放下了念頭,放下了妄想、分別、執著,這叫無為。所以我們念佛求生凈土,這也是修無為法,用這句佛號取代一切妄想、分別、執著。先把這些妄念伏住,伏久了自然就斷了,到了極樂世界,那就是不生不滅的國土,無量壽,那真叫升無為之安。我們再看經文:

  【吾般泥洹。經道漸滅。人民諂偽。復為眾惡。五燒五痛。久後轉劇。汝等轉相教誡。如佛經法。無得犯也。】

  『般泥洹』,這三個字是梵語音譯,意思是般涅盤,入般涅盤,這是講佛將來要入滅了,就不住世了。『經道漸滅』,佛所講的一切「經」,這是講理論;「道」,講方法,漸漸的會變質,變質之後就在這世間消滅了。為什麼會變質?為什麼會消滅?因為沒有人真修,沒有人去依教奉行,沒有人去弘揚了,所謂「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我們看到現在社會上,很多人對佛法有誤解,以為佛法是迷信,認為這是過時了,要把他丟棄,這種現象就是漸滅的現象。要把佛法振興起來,唯有要大力的弘揚佛陀教育,把佛教本質給大家說明,這是教育,不是宗教,更不是迷信。這需要我們四眾弟子要努力的,首先讓人認識佛陀教育,然後他才能夠歡喜來學佛。最關鍵的我們自己要真修,給大眾做好樣子,這大眾才能產生信心。

  「經道漸滅」,這個社會必然產生以下的現象,就是『人民諂偽』,「諂偽」就是不老實,虛偽狡詐。現在我們看到這個社會,好像真的就是佛所講的那個樣子,人與人之間都不能夠真誠以待,懷疑,不能夠相信,不能信任。甚至一個家裡面,父子之間、兄弟之間、夫婦之間,都不能夠信任。

  『復為眾惡』,「為」是造作,又造惡一年比一年嚴重,甚至一個月比一個月嚴重,感得天災人禍,社會動亂不安。『五燒五痛,久後轉劇』,「五燒」是講我們來世的狀況,墮三途;「五痛」是眼前這狀況。社會動亂,人民生活困苦,災禍頻繁。「久後轉劇」,佛滅度到現在三千年,時間很久了,所以佛陀教育確確實實變質了不少。我們師父老人家分析,現在佛教有六種形式,正宗的佛教是教育的佛教,其它五種都是變了質的佛教。所以距離佛時代愈久,這個變得愈利害,人民因為沒有接受好的教育,也就變得愈來愈虛偽狡詐、造業多端,導致災禍就愈來愈多。怎樣去挽救?底下告訴我們挽救的方法。

  『汝等轉相教誡』,這是佛勉勵我們,佛弟子尤其是聽到這個法門、聞到這部經的人,互相之間要勸勉,自己學了,得利益了,要把這些法門介紹給別人、推薦給別人,讓人人都能夠明了。『如佛經法』,這是佛在經論裡面講的理論方法,我們自己要依教奉行,做世間好榜樣,無得違犯,不可以違犯。這個世間學佛的人多了,念佛的人多了,災難就能減輕、就能化解。所以我們修行不僅是幫助自己,實在講幫助這個社會,也幫助廣大的群眾。

  底下一段,是彌勒菩薩代表與會大眾,致詞感謝世尊的教導。我們看經文:

  【彌勒菩薩。合掌白言。世人惡苦,如是如是。佛皆慈哀。悉度脫之。受佛重誨。不敢違失。】

  彌勒菩薩在這裡合掌恭敬,向世尊報告,說『世人惡苦,如是如是』,他非常贊同佛所講的,這是完全正確,造惡,感受苦報。我們看到眼前現在的社會狀況,確確實實跟佛所說的沒兩樣,佛都說到了,我們也「合掌白言,世人惡苦,如是如是」。

  『佛皆慈哀,悉度脫之』,佛對一切眾生平等的教化,他是不分國家、不分種族、不分類別,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都平等的教化、平等的幫助,這叫大慈大悲。這個大,是平等的,沒有分別,乃至不同宗教都平等的教化。「度脫」就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在當前,我們看到社會出現種種的亂相、天災,解決之道最好的就是大力提倡佛陀教育。沒想到日本人懂這個,日本的佛法都是中國傳過去,在日本佛教也興旺了很久,一直到四百年前,都是非常的興旺,寺院裡面法師都是講經說法,也曾經出現了很多祖師大德。日本凈宗第一位的祖師叫法然上人,很有成就,所以日本凈土宗,它是最興旺的、人數最多的一個宗派。沒想到今年三月份的福島地震、海嘯災禍發生以後,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親自寫邀請函,邀請我們師父上人到日本去講經,他們也懂得要應對災難,要請法師大德去講法。所以師父也義不容辭,冒著福島核輻射的危機,到日本去講了四十八個小時,也講《無量壽經》。

  講經是冥陽兩利,不僅是陽間的人得到利益,幽冥界的鬼神,不同維次空間的這些生靈,他們都聽經、都受益,而且他們受益得更多。他們受益了,其實對於消災免難也是很關鍵。所以師父老人家去講經,講了半個月,相信對於日本化解災難會起一定的幫助。當然要想徹底的化解災難,必須持久的、大規模的去推動。

  彌勒菩薩在這裡聽到世尊的教誨,『受佛重誨』,「重」是講重複的,佛在這個會上的教誨,可以說是不厭其煩,一而再,再而三的教誨,這是佛的慈悲。為什麼要重複的教誨我們?是讓我們能記住,不要忘失,能夠回去依教奉行。我們自己態度,就要像彌勒菩薩一樣,『不敢違失』,「違」是違背,「失」是忘失,佛的教誨我們要記住,我們一定要遵守,不可以違背,這樣自己才能夠得到真實的利益,才能夠幫助這個社會,幫助地球,這是我們學佛弟子應負的一分責任。

  所以我自己發心,就是一門深入,專學專弘《無量壽經》,學一遍不夠,講一遍不夠,聽一遍也不夠,要重複的來學習。佛當年為我們講經都是重複的講,《無量壽經》都是多次宣講,我們學一遍、兩遍怎麼夠?要重複的講、重複的聽,認真學習。我自己目標十年不改題目,「受佛重誨,不敢違失」。

  這一品的經文,我們就講到這裡圓滿。今天時間也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有講得不妥之處,請諸位法師、大德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從方方面面看大乘「大」的意思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八
胡小林居士六年專攻《大乘起信論》,貫通了,講得真好!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淺注懸示(不詳)

TAG:平等 | 大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