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書畫市場十二大家最長見造假,你得當心

中國傳統的書畫家大都經歷過「摹古」的階段,例如張大千臨仿的石濤,曾經騙過了黃賓虹先生。畫家臨摹名畫是為了提高技藝,然而有一大批書畫造假者卻是為了利潤。下面我們看一下那些被造假最多的國畫大師吧。

1、齊白石:偽作竟出現在博物館

齊白石可以說是造假者的最愛,他一生所畫作品約兩萬件,市場上的真品也就在4000件左右,但拍賣場上署名齊白石作品竟達27000多件,偽作已是泛濫成災。更有甚者,某些博物館裡也陳列著齊白石的偽作。

齊白石作品造假已形成了一條地方產業鏈,而且分工明確細緻,有的找高手模仿製作,有的負責把紙張作舊,有的負責裱畫,有的負責找買家出貨。

2、張大千:難辨真假引發官司

杭州1995年的秋季拍賣會上,一幅成交價110萬的張大千的《仿石溪山水圖》因真假之爭,引發了一場官司。張大千仿造功力深厚,前些年因「董源《溪岸圖》是否為張大千仿造」的爭論更是引發國際關注。

《仿石溪山水圖》

而在重慶「打黑」期間,備受矚目的「342萬張大千青綠山水畫」真偽也因國家文物局出具的《鑒定報告》而塵埃落定,造假水平「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張大千也被造假了一回。不僅如此,目前張大千署名的作品市場流通遠超3萬件。像上面這種畫的水平都看不出來是仿品的話,那水平也太差了。

3、徐悲鴻:天價作品質疑不斷

徐悲鴻

從2010年春拍的7280萬成交的油畫《人體蔣碧薇女士》到2012年春拍8900萬成交的油畫《九方皋》,徐悲鴻的天價油畫質疑之聲不斷。兩件天價作品都曾出現在四川美術學院2011年再版的《徐悲鴻全集》畫冊中。

目前,業內也缺乏對早期油畫權威可靠的鑒定,相關圖錄的出版不規範,不法商人通過出版圖錄造假,更有甚者披上「海外迴流」光鮮的外衣。

4、傅抱石:特展上全是偽作

1999年12月10日到2000年1月2日,一場名為《金剛神韻—傅抱石金剛坡時期作品特展》在上海博物館舉行,署名傅抱石的作品達44幅。不久,傅抱石家屬和專家指出,該特展全是偽作。隨後調查發現源頭來自與大陸的制假販假者。

《蜀中紀行》

書畫鑒定專家蕭平透露,目前境外有一個「傅抱石作品作偽集團」,該集團老闆已擁有億萬身家。從程度上看,90年代的造假多以個人為主,而近些年藝術品市場的火爆,造假已開始形成集團化,愈發猖獗。

5、吳昌碩:師徒合作被利用

吳昌碩

早年為吳昌碩的代筆有王震、趙雲壑等。吳昌碩有許多人物畫都是請王震代筆,王震的畫上也時時可見吳昌碩的題跋,故有「王畫吳題」之說。吳昌碩晚年的書畫篆刻潤格居高不下,因此贗品時有出現。

《多子圖》

20年代,日本人來上海買吳昌碩的畫,開價達100兩銀子,由於吳應酬多,有時不得不請弟子趙雲壑代筆。因此這種師徒合作的作品容易被造假者利用,通過一定的裝裱技術來達到目的,藝術品市場中署名吳昌碩的作品達20000件。

6、黃賓虹:兩大出版社推出的全集備受質疑

黃賓虹

由山東美術出版社和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聯合推出的《黃賓虹全集》遭受質疑,質疑之聲來自北京的《邊緣藝術》雜誌主編許宏泉,他指出其中出現多幅偽作,畫家梅墨生也作文質疑。

《蜀游渠河山景》

這部由兩社聯手,歷時八年推出的「大手筆」一面世就遭到了質疑,究竟有何原委?這部經過多位專家和畫家經手的「大手筆」都出現偽作,可見偽作的流毒之深。

7、李可染:書畫造假的「重災區」

李可染

拍賣場上,「李家山水」一直高價不跌,動輒百萬千萬的成交價,在俘獲不少藏家的芳心同時也吸引了「好血」的造假群鯊。目前僅拍賣場上署名李可染作品的就高達8700多件,成為近現代中國畫的「重災區」之一。

《牧童圖》

李可染的造假大致分為三類:仿晚年山水、仿晚年牧童與牛、仿早年人物與簡筆山水。李可染自稱「廢畫三千」,其所留下的作品不足3000件,大部分都捐贈給了國家。

8、陸儼少:高科技造假

陸儼少

陸儼少偽作根據行家分類可大致歸為「杭州假」、「上海仿」、「香港造」。杭州假自1993年起,是一人在杭州偽造,隨後銷往海外,贗品的質量相當粗糙;上海仿於1995年前後面世,是混跡與滬上的一批職業造假分子的「傑作」,他們多通過畫冊或圖片資料「對臨」,有甚者偽作竟然出現在《美術報》的收藏版面上。

相比較而言,上海仿水平明顯高於杭州假;香港造是陸儼少偽作中技術最高的,他們多藉助與高科技手段。由於很多原作保存在港台地區,內地藏家難得一見,這也給造假者以有利之機。目前,拍賣場上的署名陸儼少的作品多達16000多件,真品幾率極低。

9、黃胄:偽作拍賣成交率高達100%

黃胄

拍賣黃胄作品的不限於小公司,有幾家大拍賣公司也會出現偽作。黃胄先生的作品全集成了造假者的利用對象,因為藏家一般都喜歡被著錄過的作品,造假者利用這一心理在拍賣場上屢屢得手。

《驢》

國內某拍賣公司舉辦了一黃胄作品專場,50幅偽作成交率竟然達100%。

10、李苦禪:最具特色的作品被大量仿製

李苦禪

李苦禪大師的作品據統計數量在2000幅左右,藝術品交易市場上署名李苦禪的作品超過10000件;而他最具特色的「蒼鷹圖」為藏家所喜愛,造假者更是大量仿製。

《遠瞻山河壯》

11、啟功:高仿品連啟功見了都說「寫得比我好」

啟先生的書法在2000年前後,市場流通價格不過2千元/平尺,而今已是10-15萬/平尺了,十年翻了50多倍。在他生前就留下幾萬件的大量書法作品,關於送作品給學生當學費的,助人為樂支教的,以及送作品給北師大看電梯和環衛工人,甚至慕名來索取作品等等街知巷聞的事例。在教育界,文物界和書畫行業以及政協系統等等,都是有求必應;留下這麼多的作品,不僅沒有在仙逝幾年後下跌,反而每年卻在持續上漲。箇中原因並不只是啟先生的書法本身的價值,更重要的是啟功先生的人格魅力和廣大知名度抬升了他作品的市場人氣。

11、范曾先生

范曾先生是當代大儒,是一位學識學養學問頗深的人、殫見洽聞,他學史而諳詩文,學文而通史哲,學書而洞《說文》,他以排奡破山之勢,自拓天衢、自開戶牖,登臨中國畫壇的峰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語言和繪畫符號。他的畫是寫出來的,「筆所未到氣已吞」(蘇東坡言贊吳道子語)。他的字是畫出來的,筆墨潤含春雨、乾裂秋風,「素練霜風起」(杜甫語),抒情在腕底。他的書畫藝術因他的學問滋養而非只絢爛;他的詩文辭賦是抒吐出來的,「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懷素語),直抒胸臆,盡吐胸中塊壘。他的學術因他的藝術思維而圓融燦然。他的丹青書法、文翰辭章,無不體現出先生學問的博大精深,高古深遠。

市場中常見的書畫造假其一,完全依照出版物,採取現代高科技印刷的手法,以求得同大師真跡的分毫不差,來達到迷惑買家出售贗品的目的。這種手法由於採用了先進的高科技印刷工藝,往往在色彩、神韻上與原作非常相似,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對印刷技術不了解的買家極易上當受騙。其二,運用混搭手法,一半印刷,一半僱人手工繪製,既具有彩色噴墨印刷的精緻,又不失人工描畫的筆觸,不仔細觀察的話,甚至連行家裡手也難免上當。

印刷品有明顯網點前兩種偽造手段,在顯微鏡的火眼精金下很容易原形畢露,在顯微鏡放大效果之下印刷品都有明顯的破綻---均勻的網點布局。而真正的古畫,墨色圓潤細膩,如同跟宣紙融為一體。中國書畫歷史悠久,在造紙工藝、品種樣式諸方面既隨時代變遷而有所變化,又因地域不同而存在區別,有著許多隨時空變化而產生的特徵與規律。第三種造假手法也可以通過顯微鏡就鑒別出來。書畫紙絹。根據紙、絹等考證進行古代書畫作品斷代分析,僅能斷前,不能斷後。因為後代的紙絹前人絕對不可能使用(例如竹紙不能在唐以前出現),但是,一種新品書畫紙或一種新絹綾織法出現以後,可以延續到後代。後人用存放已久的舊紙創作書畫作品的情況也是有的。明代以前的絹傳至今日,表面上已絕無亮光;絲上的絨毛,也已經完全褪掉。其顏色則內外如一。作偽者若用新絹,則鑒定人員可從橫豎絲的粗細單雙辨別出真偽。有一種特製的元絲絹,從表面上看,與宋元的絹很相似,但其表面上的光,以及絲上的絨毛,無論用什麼方法,都不可能完全褪凈;而且其顏色也是內外不同,絕不可能與宋絹完全一致。傳世的古紙主要有棉紙和麻紙兩類。用顯微鏡觀察,老紙膜皮如蟲蝕,有一層白灰,若隱若現,不平勻。其顏色則無論里外、凹凸,均系一致。

一件作品,假定它是未帶署名的,無論它是真跡也好,偽作也好,可以肯定,它的筆墨風格在表面上卻是筆勢跌宕而雄強駿快的。於是,主真者,往往用這些風格特點來作為它是真跡的證據;而主偽者,又往往用「在本質上不符合這些風格特點」來作為它是偽作的證據。此外如徐悲鴻的馬、喜鵲等等,也有如此的情況,除非它的筆墨明顯用趙叔孺或江寒汀的風格。一件偽作,你要想從筆墨風格上說它不是徐悲鴻,非常沒有說服力。同理,真的徐悲鴻,你要想從筆墨風格上說它是徐悲鴻,也是顯得缺少說服力的——同樣的話,我們也曾聽到有人用它們來指證徐氏的偽作為真跡。目前一些著名書畫家的作品其市場流通的行情和價位已經 「天亮』。例如,張大千的山水,從概率統計的角度,大約平均每方尺在萬元上下 。例如,張大千的山水,從概率統計的角度大約平均每方尺在5萬元上下 。當然,如果畫得特別精的,可能超過5萬元 ,而畫得較差的,則可能僅止於1萬元 。此外,不同時期 、不同畫法 、不同題材內容等等也是影響價位的一些重要因素 。書畫真偽鑒別在博物館中是與學術研究結合在一起的日前市場運作,大多直接轉用博物館學術化的鑒別方法,無疑是簡單化的·有相當的弊端。因此,我始終強調書畫市場上的真偽鑒別,應與價格行情相結合,才有更加明確的針對性,當然。價格行情是因時、因地而異的,同一位書畫家,甚至同一件作品,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地點價格可相去甚遠.如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初、90年代後期,上海、廣州、南京、杭州、北京、西安等等波動相當之大,必須隨時加以關注,不可一概而論。如果對書畫創作的方法、過程有很深的了解,無疑大大有益於書畫鑒定。歷代鑒定家、收藏家中,很多人本身就是書畫家,如近現代的吳湖帆、張大千以及啟功、謝稚柳、徐邦達等人。最關鍵的是實踐,從大量的鑒定實踐中不斷地積累經驗。已故鑒定家劉九庵先生就是這樣一個從實踐中成長起來的大師。長時間鑒定實踐中的觀察、比較、分析、研究,才能逐漸獲得鑒別門徑。不論是什麼方法,只要能夠辨別字畫的真偽,都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其實多看字畫作品就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很多優秀的字畫的作品是不可替代的。


推薦閱讀:

書畫解災為什麼要開光?
董壽平:書畫雖系小道,但由此可以看出其為人如何!
請問:書畫界的「尺」到底是多大?
現代書畫之殤(下)
中國著名皇家書法家 任行

TAG:市場 | 造假 | 書畫 | 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