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顏濤--談篆書創作【珍藏版】
1、篆字在漢代就已經漸漸退出以實用為主的階段,後來主要沿著藝術化的方向發展,到清代奇峰突起。當今篆書創作也比較繁榮,請您評價一下當前篆書的創作情況? 這種所謂的繁榮景象一方面體現在各種展賽中篆書作者的逐漸增多,更重要的一方面體現在隨著殷商甲骨文和戰國簡牘、帛書、盟書的出土和發現,篆書創作手法和表現領域的拓寬:品目繁多,筆法豐富,風格多樣。也因這些新鮮血液的注入而使篆書領域的創作呈現出勃勃生機。 當今篆書的創作比以往的篆書家更加關注彰顯篆書的藝術性、書寫性、抒情性。把歷史上篆書「示威強、服海內」的威嚴、端莊、肅穆,演繹成酣暢淋漓的筆情墨趣。 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眾多的篆書作者中只是為了應對參展、獲獎而 「跟風」者大有人在,獵逐於甲骨、簡牘、帛書、盟書的新奇而沒能往縱深處挖掘者也不在少數。真正富有歷史責任感地沉下來致力於篆書的深入學習和研究,且取得成就者為數並不多。而當曲終人盡後人回顧當今時,有足以能夠支撐這個時代篆書書壇的群星閃爍的代表書家,才能有力說明當今篆書創作的繁榮,所以真正的篆書繁榮還需要我們甚至幾代人的艱辛努力。 2、中國的文字演變在春秋戰國時期特別繁雜,而其前後都相對統一。這種繁雜產生了豐富的金文書法風格,對於這種豐富性,您認為應這樣開掘? 可從二方面開掘。其一,以晚商和西周風格之主線為基調,略參春秋戰國金文之修美,之婉逸,之奇詭,之簡率,寓浪漫活潑於肅穆端莊中,豐富之,完善之,增其生機。 其二,這種「繁雜」代表著不同人的不同審美意趣,在被稱為創新空間相對狹小的篆書領域,對東周「草篆」、鳥鳳龍蟲篆、簡牘、帛書、盟書、貨幣文字等的繼承、學習、開掘,為篆書不同風格對不同審美情愫的承載,為創新的獨闢蹊徑以及書壇的百花齊放、異彩紛呈提供了豐富資源。 借用一句時髦的話牽強比擬:其一作為弘揚主旋律,其二則為提倡多樣化。 3、金文中還保留著一些象形餘緒,今人(包括一些現代書法)有將其誇大者,但都比較惡俗。您怎樣評價這種現象? 書法之所以有別於繪畫,在其高度的抽象和概括能力。由形到線,由寫實描摹到象徵符號是中國古人視覺審美的飛躍。象形是繪畫所長,具象與抽象統一的意象符號則是書法所擅。 4、金文有范鑄、鑿刻兩種製作形式,線條效果有別。您在創作中是用怎樣的筆法寫金文?對范鑄、鑿刻的效果有意表現嗎? 中鋒為主,輔之側鋒。鋒無論中側,即使金文中裝飾塊面重疊之筆,也皆須筆路清晰而不混亂,如作文之起承轉合。起結皆要以鋒,使轉須有波瀾。沉著則絞鋒澀進,痛快則順鋒悠遊,且融行草振迅無礙之筆意於其中。金文用筆之法正合賓虹老人謂「平、圓、留、重、變」者。 視范鑄、鑿刻效果在有意無意之取捨間,有意者在其呈現擲地有聲之線條質感和金石氣息,無意者在不因刻意描摹鑄刻效果而影響毛筆書寫性,更以清道人晚年顫抖造作之俗筆為戒。舍者,形跡也;取者,神采也。是謂得意忘形、得境忘言者。 5、金文歷時較久,派系眾多。以往嚴謹的文字學家反對將時代不同、派系不同的金文在一幅作品中混用,您怎樣對待這一問題? 不可太隨意,也不必太拘擬。 同時代、同派系金文有其字形卻棄之不用而另擇其它者,則嫌混雜、不謹嚴。而以書法角度,若創作內容中同時代、同派系金文中確無其字而借用其它並改造成同一體勢之金文者,吾謂未嘗不可。否則限制古老文字在當代書壇的表現空間和發展空間。古文字學家與古文字書法家有相同處,又有不同處,此須明之。 6、請您用一句話概述金文之美? 巡視無數鐘鼎款識就象仰目無數顆耀眼的星斗。可以說審美範疇中所有美的形式都能從金文中找到相對應的載體:或雄健,或古樸,或恣肆,或遹奇,或雋逸,或典雅,或恬淡,或率真……凡此種種,都證明著金文書法是中國書法美的淵藪,實難以一句話概述其美,若強為所難,或曰:金文呈現著雍容淵穆、渾厚蒼茫、雄強朴茂、古拙凝重的遠古氣息和歷史厚重之至美。 7、請列出您心目中從清代至今的金文大家。 謹以金文之書法藝術角度羅列個人偏愛書家如次:遒勁雄渾之吳俊卿,古樸舒和之黃賓虹,樸質溫厚之羅振玉,雍容淵穆之丁佛言,古拙雅逸之王福庵,淳雅靈動之沙曼翁。 8、您認為金文創作的難點在哪裡? 難點有二。其一,是文字之熟諳。便於創作內容能選擇多有金文原生態字形者,使書法語言貼近金文本體,得以古意盎然。其二,風格之確立。能以輕鬆靈動而非逞強使氣之筆觸寫出凝重蒼茫、朴茂渾厚之美,兼容鑄刻之金石氣和書寫之儒雅氣。既保留古典韻致,又充滿現代旋律,能「古不乖時,今不同弊」。 9、您主要臨習的金文範本是什麼?您認為適合初學者臨習的金文範本有哪些? 吾習金文前由清人王福庵《說文部首》、吳昌碩《西泠印社記》及鄧石如、吳大澂等篆書入手,上溯《秦泰山刻石》、《秦石鼓文》。而學習金文則以《毛公鼎》用功最勤,一式五冊,分置於案邊、床頭、廁所、辦公室,並刪一冊張貼於牆壁四周,心摹手追,形影不離。於《史牆盤》、《頌簋》、《大盂鼎》、《虢季子白盤》也多著力處。近年則喜愛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那些充滿躍動生命力而浪漫自由、大朴不雕的銘文。 初學金文範本以銘文長、字跡清晰、工整穩健者為宜。如《史牆盤》、《頌簋》等。入手所本勿以粗放不羈、跌宕恣肆如《散氏盤》者。是為先工筆,後寫意,先尋規蹈矩,後率意自由,方能「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寓妙理以豪放之外」。 若欲致力於大篆書法的深入學習、創作和研究,則需置《殷周金文集成》巨帙於案頭,朝夕諦觀,不離左右,心手雙臻,浸潤其中。如是有年,方有所得。所謂「任何一種工作,必須要鍥而不捨的從事多年,才能夠有點成就。當行與玩票,造詣分別顯然。」(沈從文語) 10、篆書以古文字為依託。有人提出要求篆書家都是古文字學家,但是也有人不以為然。您在這個問題上是怎樣認為的? 從歷史上看,很多篆書家都是古文字學家,即使稱不上古文字學家者,也對古文字有著相當程度的研究,小學的功底都很紮實。然而快節奏的當今信息化時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若要求每一個篆書作者都成為古文字學專家,便顯得苛刻,也不現實。而且古文字學家和古文字書法家雖有相同處,但研究目標和主攻方向畢竟各有側重。現代的篆書家更多的是在享用古文字學家的研究成果。但這絲毫不能作為我們一些篆書作者不諳「六書」,不懂文字源流和演變的缺陷的託詞,古文字學家不一定要成為篆書家,但能成為古文字學家卻應作為我們篆書家的理想追求,「雖不能至,心嚮往之」。因為篆書較其它書體而言,除了其「藝術性」外,其學術性及「學問」特徵更為凸顯。 11、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篆書作者,你認為應該具備哪些方面的素質和修養? 首先要「好古敏求」。有能在故紙堆的左翻右找、東撿西查中耐得寂寞、孤獨的殉道心態,因為相對於楷書、行書、隸書而言,篆書是最難得到社會接受的書體。要擺脫現實利益的誘惑,對注重實際的現代人是一種異常的艱難,有這種甘坐冷板凳的思想準備和心理素質,是能長期堅持不懈地致力於篆書學習和研究的根本保障。另外,即是除去同其它書體或任何一種藝術表現形式一樣,都需要的藝術修養和文化修養外,更要注重文字學和古文字學等方面的知識,並涉及音韻學、訓詁學等,這樣才能正確辨識合理應用通過隸變、篆變、古今音韻、訓詁的變化而導致的同源字、異體字、假借字、通假字、別體字等。而這種識篆、用篆能力恰是篆書創作的根本依託和關鍵所在。 12、有人認為金文、大篆、小篆不可混用,您在創作中怎樣對待這一問題?甲骨文字在古文字中自成體系,在甲骨文創作時,遇到沒有且無法通假和借用的字時,只能放棄此書寫內容,這也是當今甲骨文書法愛好者雖多,但鮮有在此領域能卓然成家者,在表達內容上的確有局限性。而金文、大篆小篆在演變過程中銜接密切,過渡平穩,同類或同派系的篆書中有其字形卻棄之不用而另擇其它者,則嫌混雜,不謹嚴。而以書法角度,若創作內容中同時代、同派系中確無其字而借用其他並在不違背「六書」情況下改造成同一體勢的篆書,只要能在自己的筆下融合得了無痕迹,渾然一體,我覺得沒有什麼絕對的不可以。況且過去的一些大家如吳大澂、容庚等,都有過嘗試和應用。否則,便限制篆書在當今的表現空間和發展空間,但類似以改造小篆為大篆體例之法者也只能在實不得己的情況下偶爾為之,且須慎之又慎,少之又少。就如近體詩一樣,總須遵循格律,但偶爾有個別字影響到思想內容和意境表達時,則不必因詞害意,這種情況下偶爾出現不合平仄的「出格」情況也可理解,但若多處不合格律,則不能稱其為「近體詩」。 13、不少戰國簡牘、帛書、盟書的出土和發現,讓我們看到了金文的原始書寫狀態,您如何看待和對待這些資料? 這些新資料的發現,為我們對甲骨、金文和小篆以「鑄刻」轉化到「書寫」提供了幫助,也加深了我們對先民書寫原始狀態的理解。但歷史呈現給我們的篆書的文本,因鑄刻和歲月滄桑的再度創造,已牢固地凝結成具有金石氣息的「這一個」。也因為不同地域、不同風尚和不同工具材料的差異,而產生不同的表現方式,所以對戰國簡牘、帛書、盟書要合理汲取,擇善而從,但不能作簡單機械的照搬挪用。雖以其書寫性豐富金石篆書的表現力,但不可傷失篆書的本體語言,不因「今妍」而廢「古質」,不因書卷氣而廢金石氣。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此中樞細,全在一「化」字。 14、請您評價一下20世紀的篆書創作。 20世紀的篆書應該說很有可圈可點的閃光處。20世紀初期至中期,作為輝煌的清代篆書異軍突起的尾聲和延續,清末碑學之盛在這期間的勢頭絲毫未減,並隨著出土實物的增多而愈加發展。且隨著甲骨文的出土,書寫甲骨文也成為一項時尚。此時期的篆書名家如:吳昌碩、李瑞清、葉玉森、王福庵、丁佛言、趙叔儒、簡經倫、蕭退庵、羅振玉、吳稚暉、丁輔之、章太炎、朱復戡、黃賓虹、齊白石、王襄、鄧爾雅、董作賓、葉為銘、馬吉樟、童大年、金息侯、顧廷龍、山之南、容庚、陳恆安、來楚生、鄧散木、陸維釗、商承祚、潘主蘭、劉自櫝、蔣維崧、沙曼翁、徐無聞等等,舉不勝舉。而在20世紀中晚期,隨著簡牘、帛書、盟書等新資料的出土和展廳文化的興起,篆書創作手法和表現領域更加拓寬,篆書創作也比以往的篆書家更加關注彰顯其書寫性、抒情性,把歷史上篆書「示威強、服海內」的威嚴、端莊、肅穆演繹成酣暢淋漓的筆情墨趣。這個時期也有一批活躍在篆書書壇的人物,但因尚在成長期,且需要經過歷史的沉澱,書家名謂就不在這裡羅列了。 15、請您向讀者推薦您認為學習金文必備的工具書和文字學著作。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著 《說文五百四十部首正解》徐復 宋文民著 《基礎漢字形義釋源》鄒曉麗著 《文字學概要》裘錫圭著 《中國古文字通論》高明著 《訓詁學》蘇寶榮 武建宇著 《古文字詁林》李圃主編(此書為一部匯錄歷代學者關於古文字形音義考成果的大型工具書,字例收入包括甲骨文、金文、古陶文、貨幣文、簡牘文、帛書、璽印文和石刻文等古文字) 《金文編》容庚著 《〈金文編〉校補》董蓮池著(隨著近年來新資料相繼出土,研究不斷深入和發展,增補修訂《金文編》之歷史局限) 《古文字類編》高明著 《清人篆隸字彙》(日本)北川博邦著 (轉帖自騰訊網)
推薦閱讀:
※論毛澤東第二次總結詩詞創作
※格律詩創作淺談
※叢文俊談篆書創作(附三惜草堂藏曆年叢文俊篆書精品)_三惜草堂
※中短篇小說的創作與感想
※(7)談談「孤雁出群格」與"孤雁入群格"的運用(創作談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