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 2016】劉少穩、姚焰教授點評2016年ESC房顫管理指南

8月27日,歐洲心臟病學會(ESC)2016年會首日,《歐洲心臟雜誌》在線發表了2016年歐洲房顫管理指南。這是時隔4年之後ESC對2012年房顫管理指南的全面更新。在新指南發表後,「心在線」特別採訪了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劉少穩教授,以及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姚焰教授,請劉教授和姚教授對最新指南中的一些內容進行點評。

劉少穩教授:指南更新更多體現在一些理念和細節上

劉教授在採訪中表示,這版指南的更新更多體現在一些理念和細節上,將房顫患者的管理向前移,強調早發現,對特殊人群及時合理地篩查,對高危患者及早開始抗凝治療,對新型口服抗凝藥物的推薦更加優先。

在其他治療上同樣如此,新指南對房顫合併不同疾病的治療原則進行了討論。在房顫導管消融和外科手術章節,對在不同情況下應該如何處理進行了推薦。新指南也討論了聯合或雜交治療,包括藥物與消融及起搏治療的聯合治療。

指南也第一次提到,因房顫和房速等引起或相關的心動過緩,應積極治療房顫和房速,而不是首選起搏治療。另外,對左心耳封堵治療仍是IIb類推薦,B級證據,但對左心耳封堵術後應如何管理,沒有討論。對外科左心耳干預後的卒中高危患者,仍建議繼續抗凝治療。

此外,新指南對房顫的臨床癥狀分級也進行了細化,原來只分四級,新指南又把II級細分為IIa級和IIb級。在房顫的分類中增加了臨床分類,即與器質性心臟病相關的房顫、觸發灶性房顫、多基因相關性房顫、瓣膜病房顫和單基因相關房顫等。也對發生房顫的危險因素進行了量化,據此也強調了房顫的預防,如控制體重和血壓等。

劉教授指出,指南撰寫小組涵蓋了與房顫相關的各領域專家,如臨床心血管病和心律失常方面的專家,以及心外科、神經內科專家,還包括護理方面的專家。新指南強調在房顫的管理中應多學科合作,治療方案的制定應與患者充分討論。

姚焰:關注新型口服抗凝葯、內外科聯合治療

姚焰教授認為,ESC剛剛發布的房顫管理指南,有以下兩點比較值得注意。

首先是新型口服抗凝葯(NOACs)的應用得到高度肯定,而成為一線治療方案。新指南認為,NOACs在預防缺血性卒中方面與華法林旗鼓相當,甚至可能略勝一籌,並且顱內出血與死亡風險更低。而華法林的優勢適應證基本上只剩下機械瓣置換術後患者,相信會讓更多醫生在給卒中高危的房顫患者使用NOACs時更加心安理得。

但是,考慮到國內目前獲批臨床使用的NOACs均來自歐洲廠家,以及高昂的價格,其潛在的社會經濟負擔以及相應醫保政策的制約,也不得不考慮。

第二,在導管消融方面,對於預期難度較高的長程持續性房顫患者和複雜病例,新指南倡導藥物、導管消融以及外科手術綜合考量、聯合應用,這應該是未來的方向。事實上,這還涉及到左心耳封堵的問題。

然而,目前在我國,由於學科劃分、醫院運營管理等因素,極大地限制了內外科甚至內科不同分組之間對房顫的聯合治療,甚至存在出於科室經濟利益考量、而彼此爭奪患者的現象,值得警惕。歐洲部分中心在內外科聯合治療方面處於國際領先地位,阜外醫院心律失常中心與外科鄭哲主任團隊近年也實現了事實上的內外科聯合治療模式,希望未來能夠探索出適合我國國情的模式。

專家簡介劉少穩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現任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心臟病急救中心主任。長期從事心血管病的臨床和科研工作,對各種心血管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有深入的研究,在複雜心律失常導管消融方面有較深的造詣,對房顫的導管消融治療處於國內領先水平。曾主持10餘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所主持和參與的研究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獲省部級科研成果4項。發表學術論文240餘篇,包括SCI論文50餘篇,在國內外十餘個學會任職,包括歐洲心臟病學會會員(FESC)、美國心律學會會員(FHRS),並擔任多個雜誌的編委。

專家簡介姚焰教授,現任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律失常中心副主任及二病區主任,獲國家「百千萬人才」和「突出貢獻中青年科學家」稱號。導管消融量高居國際首位,因在房顫、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室速、Brugada綜合征、血管迷走性暈厥、全三維電生理模式等領域的創新性成就而享有較大國際影響,迄今已應邀在歐美亞太十餘國講學及手術演示,接受各國來華學習專家近百名。心在線 專業平台專家打造編輯王雪萍 ┆美編 柴明霞┆製版 郭文強
推薦閱讀:

第66屆戛納電影節紅毯禮服點評
面相點評許晴的命運
過癮!麻辣點評15款最熱門巴塞爾腕錶新品|巴塞爾|腕錶|表展
子平格局實戰點評簡要整理之二
毛澤東點評18位帝王!太精闢了!

TAG:管理 | 教授 | 點評 | 2016年 |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