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以上做腸鏡並非多此一舉
多此一舉做腸鏡 及早發現腸息肉
看個痔瘡為何要做腸鏡?不少人有這個疑慮。然而,正因「多此一舉」,解放軍第458醫院肛腸外科最近發現了四例腸息肉,病理活檢發現為大腸癌。
「毫不誇張地說,腸鏡挽救了這四個人的生命,因為息肉有時就是大腸癌的癌前病變,必須切除。」該科主任施章時說,大腸癌(包括結腸癌、直腸癌)大多由腸息肉演變;腸裡面有息肉,就跟癌沾上邊了。
研究顯示,有半數以上的大腸癌來源於腺瘤性腸息肉。通過腸鏡的檢查,儘早發現並切除息肉,可降低大腸癌的發病率。
指導專家:解放軍第458醫院結直腸肛門外科主任施章時
本報記者梁婉玲通訊員何曉
腺瘤性腸息肉是癌前病變
腸息肉是指大腸腔內粘膜表面隆起,導致局部增生的一類病變。它分為好多種,有腺瘤性腸息肉、炎性腸息肉、增生性腸息肉、錯構瘤息肉、淋巴性腸息肉等。醫學界發現,炎性腸息肉、錯構瘤息肉、淋巴性息肉跟腸癌關係不大;增生性腸息肉跟腸癌關係稍大。「腺瘤性腸息肉就是癌前病變!」施章時表示。
腺瘤性腸息肉越大,惡變的可能也越大。數據顯示,一個
腸息肉為何會轉變為大腸癌呢?這受綜合因素影響,可能與基因變異,長期喜好油煎、煙熏、火烤等烹飪方式,抽煙,喝酒,反覆腹瀉、便秘,過度疲勞導致抵抗力下降等因素有關。這些因素同樣可能導致腸息肉。
40歲以上做一次腸鏡
近期接觸的四個案例讓施章時印象深刻,因為他們有個共性:年紀在60歲以上;因痔瘡或肛瘺就醫;做腸鏡發現有息肉;取息肉組織活檢後發現,表面是息肉,實際為息肉階段的癌變。他建議,老年朋友多關注腸道健康,別把腸道、肛周的問題都歸結為痔瘡。「60歲以上有大便出血、腹脹等問題,一定要做腸鏡檢查。」大腸癌好發於40歲以上的成年人,上了年紀的人更應注意大腸癌發生的可能。
無論哪種腸息肉,早期都沒有不適表現。因為腸道的寬度有3~4厘米,本身還能擴張。息肉的體積在腸道這個「大容器」中顯得微不足道。若因息肉造成便血、腹脹、粘液大便等症,多表示息肉已到中晚期,甚至是大腸癌的中晚期。而大腸癌早期也常無痛無覺,等出現了便血或其他不適,通常已經不是早期了。
施章時建議,40歲以上,從未做過腸鏡的人要做一次腸鏡檢查。比起胰腺癌、肝癌等「兇險」的癌症,大腸癌的生存率非常高。及時發現和治療,有90%的大腸癌病人可以得救。
凡是息肉都主張切除
腸鏡檢查一旦發現腸內有息肉,無論哪種息肉,小於
施章時認為,雖然只有腺瘤性腸息肉跟大腸癌的關聯度最高,其他種類的腸息肉也不能完全排除癌變的可能性。加上息肉本身也會引起不適,都主張切掉。息肉切除後,隨診是極其重要的。要求患者隔一年再回來做腸鏡檢查,如果沒問題,隔三年再做腸鏡檢查。這是因為,腸道長達1.5~2米,可能不僅只有這一個息肉,也不排除沒切除乾淨的可能性。
推薦閱讀:
※40歲女人精彩篇
※[轉載]無意中發現的 快速增高法(適合人群6-40歲
※40歲經理人的10大歸宿
※多做善事,40歲後福報多橫財臨頭的3大生肖
※快40歲的男人如何穿著?
TAG:40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