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駕到:解秋乏?就按這三個穴位!|再送你十二道應時湯水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蘇泂(宋)
天氣變化
伴隨著幾日高溫,我們度過了秋天的第二個節氣處暑。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林嬿釗介紹,「處」即躲藏、終止之意,顧名思義,處暑有暑天將近結束的意思,故《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因處暑正處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變,故處暑養生重點在於養陰護陽。
此時三伏接近尾聲,「處暑寒來」,暑氣漸退,秋意漸顯,正是「爭秋奪暑」之時。但嶺南天氣還沒出現真正意義上的秋涼,甚至此時晴天下午的炎熱不亞於暑夏之季,這也是人們常說的「秋老虎,毒如虎」之意。故顧鐵卿在《清嘉錄》上是這樣形容處暑的:「土俗以處暑後,天氣猶暄,約再歷十八日而始涼;諺云:處暑十八盆,謂沐浴十八日也」,意思是說進入處暑後還要再歷十八天的流汗日而始涼。但畢竟炎熱天氣已接近尾聲,晝夜溫差逐漸加大,白天酷熱,夜間涼爽,秋燥也越來越明顯,而因暑熱餘氣,秋分以前以溫燥為主。
處暑節氣,依照自然界的規則,陰氣外顯、陽氣斂藏,因此,人體的陽氣也隨自然之力而內收貯存。而秋冬陽氣的潛藏是否得當直接影響來年春夏陽氣的升發舒展,故要注意保護陽氣。
節氣養生注意點
不宜急於增加衣服。「春捂秋凍」之意,是讓體溫在秋時勿高,以利於收斂陽氣。因為熱往外走之時,必有寒交換進去。但是,夜裡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護陽氣。
應關好門窗,腹部蓋薄被,防止秋風流通使脾胃受涼。
白天只要室溫不高不宜開空調。可開窗使空氣流動,讓秋殺之氣蕩滌暑期熱潮留在房內的濕濁之氣。
在9月23日秋分之前,氣候變數較大,雨前氣溫偏熱,雨後氣溫偏涼,易引發人的風寒或風熱感冒。發病及時用食物療法恢復平衡。
可吃溫補食物。臉無痘、面不紅者若有吃辣味的習慣,可適當吃些辣椒、胡椒之類食物;有飲酒習慣者可適量少喝點酒,其中白酒、黃酒一定要加溫;主食以吃精白面補氣為好;喜歡吃紅棗、桂圓者,早晨可吃幾顆;喜歡吃酸味者,可適量吃些酸味食品,酸味主收斂。
這段時間盡量不吃蘿蔔(胡蘿蔔除外)。蘿蔔主下氣,此時人的中氣不足,吃蘿蔔易傷中氣。
宜收斂神氣,以利於氣機通暢,氣血和調。此外,應早睡早起,舒緩形體。避免中午在室外暴晒,以防暑氣傷人。不要貪涼,注意根據氣溫適時添減衣服,尤其是夜晚及早晨避免受涼。運動調養仍需選擇運動量較小的活動,避免大量出汗。
適合在處暑喝的湯
秋季燥邪當令,處暑以溫燥為主,人們容易出現眼睛乾澀、口鼻乾燥、咽干嗓痛,口渴心煩等癥狀。燥易傷陰傷肺,故需適當補充水分。秋季喝水也有講究,以少量頻次,甜咸搭配為宜,因為在飲用水中加入少量鹽可減少體內水分流失,而淡糖水或蜂蜜水有潤肺養陰的作用,「朝朝鹽水,晚晚蜜糖」可謂秋季的飲水養生之道。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勿再「因暑貪涼」,脾臟喜溫而惡寒,喜燥而惡濕,生冷生濕,生寒肯定會傷脾陽。
以上是秋季總的飲食原則,由於嶺南地區的處暑節氣仍雷雨較多,濕氣未散,因此,這個節氣的養陰不宜滋膩太過,潤燥時可適當佐以辛潤之品,如蘿蔔豬骨湯、銀耳杏仁湯等都是適用於本節氣的調養膳食。
苦瓜蛤蜊清火湯
材料:苦瓜,蛤蜊,薑絲,蔥絲,麻油。
做法:先將苦瓜洗凈切成圈狀,蔥姜切絲;蛤蜊泡入水中,加入一點鹽,使其吐沙;鍋中加入冷水,放入苦瓜,薑絲;再倒入乾淨的蛤蜊,開大火煮沸直至蛤蜊張口即可,加入一點鹽;撒點蔥花,加點麻油調味。
功效:這個季節常喝鮮美的蛤蜊湯可以滋陰潤燥,化痰明目,對乾咳,失眠還有調理作用,而苦瓜則有助於肝臟排毒。
茶樹菇老鴨湯
材料:鴨子1隻,干茶樹菇50克,姜3片,鹽適量。
做法:將鴨子去頭去尾去爪去內臟後洗凈,切成小塊,用沸水焯去腥待用。將干茶樹菇用溫水泡開去根,撈起來瀝干切段待用。將茶樹菇、鴨塊、薑片一起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沒過食材,用大火煮開至2分鐘,微火燉3小時後,放少許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茶樹菇具有健脾止瀉、清熱平肝、補腎滋陰功效,適宜高血壓、心血管病人食用。鴨肉具有健脾補虛、利濕消腫、止咳化痰等功效,適宜體弱、食慾減退、大便乾燥和水腫人群食用。
山楂玉米胡蘿蔔湯
材料:生山楂15克,玉米150克,胡蘿蔔150克,豬瘦肉200克。
做法:將豬瘦肉洗凈切小塊;山楂洗凈,玉米、胡蘿蔔洗凈切塊,與豬瘦肉一同放入沙鍋,加適量水,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1.5小時即成。
功效:有清熱健脾,養陰生津的功效。
白果冬瓜老鴨湯
材料:白果100克、冬瓜1000克、芡實20克、光老鴨1隻、生薑3片、陳皮1/4個。
做法:白果去殼、熱水燙去衣、芯;芡實洗凈;陳皮浸軟去瓤;冬瓜連皮洗凈、切塊;光鴨洗凈、去尾部。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水量),武火煲沸改文火煲2個半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即可。
功效:具有滋補生津、潤肺益氣功能。
芡實薏米淮山蓮藕排骨湯
材料:淮山15克、薏米10克、芡實10克、紅棗5-6顆、蓮藕1節、排骨1斤
做法:將排骨清洗乾淨,放入湯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加入適量的蔥、姜、料酒,大火燒開後撇去浮沫;加入淮山、芡實、薏米,轉小火,同燉1個小時,再加入切好的藕和胡蘿蔔,還有紅棗,同燉30分鐘;加入鹽調味,出鍋即可。
功效:健脾養胃,適合脾胃虛弱者食用。
羅漢果煲豬肺
材料:羅漢果1個,豬肺24克,調料品適量。
做法:將成熟的羅漢果洗凈,切成薄片,豬肺切成小塊,擠出泡沫,洗凈放入砂鍋中,加水適量,再放入羅漢果片同煮,確後加入調料即可食用。
功效:潤肺止咳、清熱化痰,適用乾燥熱咳嗽。
辛荑花杏仁雞蛋湯
材料:辛荑花10克,蜜棗2枚,南杏仁20克,北杏仁15克,雞蛋1個,冰糖適量。
做法:將辛荑花用清水浸透,漂洗乾淨。雞蛋磕入碗內,攪成蛋漿。南杏仁、北杏仁分別用清水洗凈,去衣。沙鍋內加入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然後放入辛荑花、南杏仁、北杏仁、蜜棗,繼續用中火煮2小時左右,再加入冰糖和蛋漿,並不停地用筷子攪拌,使蛋漿變成蛋花即可。
功效:潤肺養顏,滋補肺腎。可以令皮膚嫩潤,防止皺紋過早出現,減少雀斑、褐斑的出現。
蘋果銀耳湯
原料:蘋果、銀耳、百合、蓮子。
做法:銀耳泡發4小時以上,切成小朵,蓮子百合用溫水浸泡兩小時。然後,將蘋果洗凈切塊,將銀耳、百合、蓮子放入煲內,大火煮開後改小火煮半小時。最後,放入大棗,倒入蘋果,放入冰糖,小火再慢燉一小時以上即可。
功效:蘋果中富含粗纖維,可促進腸胃蠕動,協助人體順利排出廢物,減少有害物質對皮膚的危害。可使皮膚細膩、潤滑、紅潤有光澤。加上它的滋陰作用,長期服用可以潤膚,並有祛除臉部黃褐斑、雀斑的功效。
荷葉冬瓜煲老鴨湯
原料:鮮荷葉一塊,鮮老冬瓜一斤至斤半,老鴨公肉半斤。
做法:將上三樣食品洗凈,同放進瓦煲內,加清水適量煲湯,食鹽調味,飲湯食冬瓜鴨肉。
功效:冬瓜含維生素C較多,且鉀鹽含量高,鈉鹽含量較低,高血壓、腎臟病、浮腫病等患者食之,可達到消腫而不傷正氣的作用。湯中鮮荷葉清暑利濕,冬瓜清熱解暑,老雄鴨能滋陰養血,益胃生津。三者合用既能清熱解暑去濕又能益胃生津。
百合蓮子湯
原料:干百合100克,干蓮子75克,冰糖75克。
做法:百合浸水一夜後,沖洗乾淨。蓮子浸泡4小時,沖洗乾淨。將百合、蓮子置入清水鍋內,武火煮沸後,加入冰糖,改文火續煮40分鐘。
功效:具有養心安神,潤肺止咳的功效,是著名的保健食品,也是老少皆宜的食物。所以,百合蓮子湯,安神養心,健脾和胃,處暑節氣前後食用最合適。
無花果番薯苦瓜湯
原料:番薯200克、無花果120克、苦瓜200克、生薑2片。
做法:番薯洗凈,去皮、切塊;無花果浸泡;涼瓜洗凈,去籽,切塊。在鑊或煲內加入清水1750毫升(約7碗量),武火滾沸後下各物,再滾沸後改文火煲約45分鐘,下鹽便可。
功效:無花果有健胃、潤腸、利咽、滋陰、益肺的功效,且能防癌。番薯能補脾胃、益氣力、養容顏、清熱解毒,兩者入湯甘甜可口。苦瓜能清熱瀉火、清心開胃,且爽口不膩,入湯倍感涼爽舒適。
白茅根雪梨豬肺湯
用料:鮮白茅根200克,雪梨4個,豬肺1副,瘦肉500克,陳皮5克。
做法:豬肺洗凈,放入開水中煮5分鐘;雪梨切塊,白茅根切段;陳皮用水浸軟。用料一齊放入湯煲,先武火煲滾後,改用文火煲2小時即可。
功效:白茅根具有涼血止血,清熱生津,利尿通淋的功效;雪梨味甘性寒,具生津潤燥、清熱化痰之功效,特別適合秋天食用;豬肺味甘,性平,可補肺虛,止咳嗽。所以本湯具有清熱生津、化痰止咳的功效,尤適用於秋季身體燥熱、流鼻血、咳嗽者服用。
按摩穴位解秋乏
秋乏難解,若難以入睡或易於驚醒,或睡眠持續時間短於正常(早醒)或睡眠不深,主要由神經衰弱而致。這裡介紹幾個簡單易行的自我按摩方法。
風池穴
用兩手拇指指端按揉兩側風池穴(枕後髮際窪陷處)30次。
百會穴
用右手拇指尖在百會穴(頭頂正中心)點按,待局部產生重、脹、麻感後,即改用拇指腹旋摩,如此反覆交替進行約30秒,緊接著用掌心以百會穴為軸心,均勻用力按壓與旋摩約30秒。
膻中穴
坐姿,用兩手中指重疊,按住膻中穴(位於前正中線第四肋間隙處),呼氣並數1、2,漸漸用力,數3時強按穴位,吸氣並數4、5、6,身體放鬆。
采寫|南方日報記者 李劼
編輯整理|蜜蜜 實習生 鄒心晨 方凌燕 楊曦萌 唐麗
推薦閱讀:
※按摩穴位可治脂肪肝
※挨星翻卦龍神穴位水法
※牙齦腫痛最有效的辦法:穴位按摩
※告訴她,按這些穴位能疏肝解郁哦!
※一個穴位治好咽喉腫痛
TAG:穴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