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引用 修 心 夢 筆(上)

引用 修 心 夢 筆(上)

2010-01-13 21:23:39|分類: 人生百態 |標籤: |字型大小大中小訂閱

引用 566-2160 的 修 心 夢 筆(上)

多餘的話:年老事不多,便喜歡翻舊賬,覺得自己過去寫的東西不少,但認真一看,有用的太少。若整理成集,實在浪費。欲雁過留聲,便把其中的一些話略加修改,曰修心夢筆。

往事常思己過,開口莫論人非。人的可視度有限,可思度雖比可視度要高廣許多,但也必受時代的局限,輕易論人是非當不可取。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即是聖賢,亦非完人。經常檢討自己,總結經驗教訓,對自己定有益處。經常議論別人的不足,不但與人無益,與事無補,而且對己也沒有任何好處。

不做口業,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出家人有不妄語的戒律,這一條非常重要。不妄語就是不講假話,不議論他人是非,不傳播小道消息,不誣陷誣告,不用髒話罵人。

共產黨曾主張遇事多做自我批評,就是不要把自己看成一朵花,把別人看成豆府渣。我以為謙虛謹慎永遠是做人的基礎。要懂得河水越深,響聲越小的哲理。

睜大眼睛看世界,擦亮眼睛看社會,眯著眼睛看家庭,閉著眼睛想自己。

人字易寫,人卻難做。人生,有付出,才有回報;有失去,才有獲得;有苦累,才有甜蜜;有痛苦,才有歡樂。人生,註定是要受苦受累的。苦難是人生成功的框架材料,誰不願經歷苦難,誰的一生就不會擁有令人羨慕的成就和榮譽。

禪宗又稱空宗。他認為:大千世界,本性即空,當下即空,即空即佛。他認為法相無言,本不可說,如花之香,看不到,如鏡之光,摸不著,空而無質。六根可及之色相,析之本無,色非空法,空非色法。水是氫和氧組成的,不存在有水。山是土和石組成的,不存在有什麼山。故析之本無。這是講宇宙觀。從人生觀來講,生未帶來,死不帶去,擁有只是因緣,只是一個過程,仔細一想什麼都是空的。金錢物質、功名利祿都是過眼煙雲。執著就是煩惱,就是無明,永遠不能脫離苦海。這種哲學思想,我不太完全贊同。其原因很單,沒有執著便沒有追求,進而也就無所謂理想和目標。社會沒有競爭便沒有發展,人沒有理想和目標便沒有精進的動力。如果人類沒有了競爭那可能還在茹毛飲血。佛教文化有很多很多有用的東西,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哲學、倫理學、文學藝術等等,都有繼承和發展的必要。但也要有選擇地揚棄。好東西不能說成不好,也不能說成盡好,世界永遠無有盡善盡美,佛國好、神仙好不也還有思凡回俗的嗎?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話不能極而行之,是因為不僅本身有很大的片面性,而且對社會危害極大。說其片面,是因為人是社會的人,除個體性外還有社會性。社會的人必然受到社會各種約束。有己但不可能事事為己。生活中捨己為人、捨己救人、公而忘私的人和事還是不勝枚舉的。私的理念在人類社會中是無形的長久的巨大的潛在動力,但私有制也是一柄雙刃劍,對文明既有源動力又有破壞力。佛教對其後者看得嚴重些透澈些。在這一點上釋迦牟尼是馬克思的老師。的確,私心太重,喪盡天良,也會天誅地滅。文明社會中的人,時時都要記住對社會負責、對人類負責、對他人負責。如此,才是真正對自己負責。中國佛教是一個對社會負責的宗教,主張報國土恩、報眾生恩。主張珍惜生命,珍惜環境。主張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些都是好的。

要文明,不要無明。世事紛紛,看破容易,看通很難。看破紅塵多的是,看通自生有幾人?明明是條不歸路,前赴後繼總有人。《紅樓夢》中的『好了歌』真是千古絕唱。為什麼?這是人的本性決定的。人雖說脫離了動物,但必竟還是動物,還具有動物的一般屬性。唯有修成「正果」的人,不食人間煙火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放得下、看得通、安得住。不過,我以為現代人必竟經過了漫長的文明薰陶,要盡量地去掉動物性的一面,要有知足之心、同情之心。要有洞明世事的覺悟和智慧。

求自在唯有放下,欲解脫除非涅槃。身後有餘忘縮手,是本性鈍根未了。眼前無路想回頭,是自我驚醒的表現。人不僅要有志氣,也要有靜氣。靜水流深,洞徹人凡。人過中年,當禪定六根,平心息燥,園融天下。好漢莫提當年勇,老者莫與少壯爭。過去只是足跡,評說由人。現在才是生活,安身立命。未來雖是夢幻,把握在我。一個人要想活得自在,就必須放下。放下架子,就平易近人,活得實在踏實。放下包袱,就平凡無爭,活得輕鬆自如。放下自我,就看破紅塵,活得逍灑超脫。過著安祥寧靜的生活,那就是仙,那就是佛,那就是心的涅槃。

禪源生活,佛在人間。佛教主張既出世又入世,最大的特色是人性化,生活化,是人間宗教。它勸人行善,戒己做惡,對社會、對人類、對信仰者都有好處。禪是心靈感應,是覺悟和智慧,是佛祖心印的繼承,也就是佛教本質最實際的繼承。所以禪深藏於人們的一切實踐。實踐出真知。禪也是世間的一種真知,一種精神境界,一種智慧追求。

貪瞠痴慢疑難除,切記諸惡莫做;色想行受識不滅,仍須眾善奉行。人活著就難以避免各種慾望的誘惑,絕對的清高很難做到,絕對的清雅未免孤芳自賞。但必須的修養是應當堅持的。行有行規,家有家規,師有師範,官有官德。佛教的規矩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但總的法則是八個字:諸惡莫做,眾善奉行。佛教三學,戒學是基礎。我們共產黨信仰和宗旨都很好,但戒律太差。不僅執行的差,而且理論上也不成體統。大概是跟儒家學的,難免言行不一,因此個別人就是滿嘴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

吃差點,做好點;少說點,多干點;起早點,睡晚點;少取點,多與點;想開點,知足點。與我好事莫在前,為人善事莫在後。遇事首先設身處地替人家想,事情一定會辦得很園滿。叫化子燒火往胯里扒,是因為叫化子太窮,是人的本能反應。但作為官員這樣做就未免自私了點。

『宰相歸田,囊中無錢。寧肯為盜,不願傷廉』,是古時的一個故事,可能有點虛誇,不過這種精神是可佳可敬的。官員能做到食其俸、守其職就不錯了,為什麼非要在退職後為生活所逼去做盜竊之事呢?中國的文化不要走極端,要提倡中道精神。官與民都是社會人群的組成部份,是相對互變的統一體。中國人長期以來把官和民對立起來,一方面宣揚萬般皆下品,唯有做官好,人人都想做官。另一方面又講無商不奸、無官不貪,做官的人沒有一個是好東西。在罵和恨中又隱藏著愛與慕。由此足見中國文化的一斑。其實官有好壞,民有善惡,莫要以行業差別和職務高低去論是非好歹。不過,為人做官就要做個好官,當老百姓就要當個良民。

身常動,心常靜。身常動則健,心常靜則安。健康安祥就是幸福。

人世間的芸芸眾生在種種慾望中掙扎,以為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其樂無窮。其實這種樂是一種短暫的快感,不可高興太早,也不會很持久,因為樂極生悲,報復就在眼前。

狂妄有救,自卑無醫。自己放棄自己,誰也救不了。自卑是絕望的開始,人一旦陷於絕境,心如死灰,要救是無醫無葯的了。看不起別人是無法進步,看不起自己會無法生存。

春色無高下,花枝自短長。宇宙世事總是千差萬別,不要強求一致,不要一刀切,不要盲目攀比,更不要削足適履。寬廣的草地故然是一種環境美,能讓生存在水泥叢林中的人群產生一種豁然開朗的快感。但把好端端的樹砍掉種草就未必是一種明智的舉動。草是好,樹又何嘗不好?直是一種美,曲又何嘗不是美?平坦是一種美,起伏何嘗不是美?城區的街道是非要越寬越好、越直越好、越平越好?還是依山就勢盡量少改變地形地貌好?我一直是主張後者為妙。

宇宙的悲哀是不該只有一個地球,地球的悲哀不該化生出人類,人類的悲哀是不該產生出智慧,智慧的悲哀不該只會模仿。中國的中、小城鎮建設大體是失迷於這種低下的理智。

佛經說若能轉物,即同如來。如來是釋迦牟尼的法身,我想釋迦牟尼是歷史偉人,如來可能就是神話般的偶像了。誰能點石成金?誰能改變自然法則?只有如來佛。可是,到哪去找他老人家呢?

內不為煩惱所惑,外不為境界所擾。禪定修行,本性修行,一日精進千里。無求,心靜;不貪,身凈。心靜則安之,身凈載福之。人到無求萬事休。要達到無求的境界實在是不容易。但不貪得無厭還是可以做到的,我以為還是知足為好。

什麼是幸福?幸福是一種自我慰藉和處世的理解。貧困故然不是幸福,但物質的極大擁有也並不被所有人理解,也不一定會給人慰藉,所以不能代表就是幸福。我以為:對昨天而言,理解就是幸福;對今天而言,知足就是幸福;對明天而言,信心就是幸福;對自己而言,無愧就是幸福;對社會而言,盡心就是幸福。

佛言空,道言氣。世界觀都有相同的出發點。地水風火一切皆空就是質空,色非空法析之本無就是性空。太極生陰陽,太極就是一種能生萬物的氣,即所謂道氣長存而生萬物。這種空和氣都不是無的概念。一切法無常。世界和萬法,皆因無常。無常就是世界,就是宇宙,就是人生,就是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的性空妙有之境。般若智,如來覺,皆由認識無常而生。

釋典四法印:諸行無常是變,諸法無我是空,一切行苦是苦,涅槃寂靜是凈。概括起來,一切佛法都必須符合變、空、苦、凈的原則。貧窮不是佛教。同樣,享樂也不是佛教。去地獄修行太苦,到天堂修行太樂,還是在人間修行有苦有樂比較現實。四聖諦,苦在首位。不做苦行僧,無路上西天。吃苦、行苦、悟苦是去極樂世界唯一天梯。

佛教一切行苦,是世間苦,包括人間的苦和地獄的苦。苦海無邊,回頭是崖,是勸人行善持戒。若作惡犯戒,而又不改,按六道輪迴,就會墮入無間地獄。無間地獄就是苦海無邊無際。人間的苦又分為生理、心理方面的痛苦和煩惱,生活與工作方面的艱苦和辛苦。身心之痛苦是要設法擺脫,這是學佛修行的重要目標。艱苦和辛苦之苦是不要也不能擺脫的,這是人類修心養性的必不可少的食糧。這種苦是勞苦大眾的苦。能吃苦就不會脫離群眾。這種苦是盤中粒粒皆辛苦的苦,能吃苦就不會脫離勞動。不脫離群眾,不脫離勞動,是南禪精神的重要標誌。乃所謂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痛苦人人皆有,但體味和承受力各自不同。明智的人總是把痛苦藏在心底,當作修心養性的意境和機遇。而常人則不是怨恨別人,就是怨恨自己,把解除痛苦的希望寄託或稼禍給別人。幸福的家庭是因為有人自願或能夠承受痛苦,而痛苦的家庭是因為沒有人願意或不能夠承受痛苦的人。把痛苦帶回家,再訴說給家人,這是一般婦人之舉,是低能的表現。看到別人幸福而自己感覺痛苦是嫉恨,更是愚蠢之至。

苦與樂,並無涇渭分明的界限。以苦為樂,謂之高尚。生在福中不知福,謂之無明。可見對苦與樂的理解是因人而異的。無明煩惱生。一味追逐物慾,貪圖享受,其心是非常煩惱痛苦的。

自討苦吃並不一定是蠢事,只要能悟出苦根,便會去尋覓跳出苦海之路。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從正面理解是激勵精進的至理名言。人上人是人中精英,人中聖賢。而非指『吃』人的人。從一般意義上說,只有勞苦得來的幸福,才是心裡最踏實的。我始終以為這句名言沒什麼不好。從求全責備的觀點來說,就是當了『人上人』也不要忘本,還要普度眾生,而且還要做到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如此看來,苦是吃不盡,永世不了的,佛教一切行苦的法則是再對不過的了。福如東海是假,苦海無邊是實。生命是有限的,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服務毫無疑義是要勞苦的。

佛教認為,無常即苦。眾生有三身苦:老、病、死;三心苦:貪、瞠、痴;三後世苦:地獄、餓鬼、畜牲。學佛的人對苦應知、應覺,涅槃寂靜,超度自己。貪瞠痴是心苦,也是苦的根源,因為貪瞠痴不除,下地獄就難以避免。農村有句俗話,一代為官九代為牛。貪官肯定是下輩子要做牛做馬的。

七十年代有一句知名的口號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人只要能做到這兩不怕,就沒有被難倒的。世上最好吃的是什麼?那就是苦和虧。吃得苦和虧,方為人上人。人們最終是崇敬能勇於吃苦和吃虧的人。

要想好,老做小。人生好比拋物線,老年和少年的縱座標值相近,差異只有軌跡的下降和上升。上升是因為有生機有慾望,要奮勇拼搏一回。下降是地球的吸引力,無可奈何,大自然的法則,不可抗拒。既如此,不如把自己看輕些,象樹葉一樣,輕輕落地,豈不逍灑?這才叫: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平安祥和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心不安祥,連休息都休息不好,更談不上什麼幸福。所謂安祥就是心態要好,無所畏,無所求,無所愛,無所執,無一切煩惱。

幸福離不開辛苦。因為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才叫幸福。快感須有奉獻。因為感覺心靈的慰藉才叫快感。福源生忠厚,富根即勤勞。

養老養老,究竟誰來養老,我以為主要的不是子女,也不是社會,而是自己。靠人家養不是滋味,也難以安祥。自己養自己,心安理得,快活自在。養老不只是吃好穿好,這些容易做到。主要的是養心,讓老人們心情安祥愉悅。關鍵的是自己,自己要有一個健康的身心,要知足,要安份,要放下。桑榆雖晚,不盡黃昏。

宇宙之大,至今所有學說都沒有講清楚。無限大,我不相信,任何事物都是有限的,到一定的極限都會發生變化。發生了變化就不叫宇宙。說是有限的,誰也沒有想到究竟有多大。但我相信總有一天會證實這世界宇宙是多大的範圍。宇是空間,四面八方。宙是時間,古往今來。所謂空間與時間都是以一定的參照物為尺度。地球是以太陽為參照物為計時尺度的,可地球和太陽都是會毀滅的呀。所謂空間是以自我的位置作為參照物的,我不在此,何謂四面八方?但是,人們為了研究宇宙,探討自然規律,設定自我的存在,設定方位、時間概念,是智慧的象徵,也是科學的表現。絕對的虛無主義,我不認同。一切法不能只有總相而無別相,只有空相而無色相。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要用聯繫的觀點、相對的觀點去觀察事物。

把佛教的『性空』觀認定為唯心論,值得研究。空就是無我無常,就是本來無一物。講句笑話,南無阿彌陀佛,不是明白告訴你沒有阿彌陀佛嗎?所謂極樂世界是沒有的呀。空就是唯心嗎?不。佛教認為空是妙有,是當下即空,而不是心中以為一切都不存在就是空,不是無視事實就是空。反過來把『性空』認定是唯物論,同樣值得研究。地、水、風、火,四大皆空。色、想、行、受、識,五蘊皆空。各種存在的事物都是色相而已,是假有而不是妙有,都是無常。是不是世界上就只有兩種哲學觀?還能不能有一個既不是唯心論又不是唯物論的唯空論呢?

紅樓夢裡有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說法。我覺得很有道理。能透徹世間之事很定是有大學問的,否則只能知些皮毛就足了。能做到人情世故練達即很精明能幹,是公關學家。所以成大事者不一定是學問家,不一定是研究生、博士生。有人會說現在的大官、大款、大明星,不大多是初中畢業生出身嗎?讀那麼多書幹嘛?懂得多了就沒有時間過問世事,也不知道人情世故,時間都花在讀書上了。但我還是崇拜孔子,尊敬袁隆平。我不希望我的子女把時間和精力花在人情世事上,不要去貪暮虛榮,不要去追求大富大貴,老老實實做一個安分守己的、自食其力的、對人類社會有所貢獻的平平凡凡的百姓。我終生最大的安慰就是從沒有因為個人的升遷、待遇、榮譽去做任何的「人情世故」之事,一切聽其自然。我留給後人就是家中神龕上的兩句話:祖訓無異忠孝,宗風不離勤樸。

平常心即道。一個人能寵辱不驚,淡泊名利,安貧樂道,坐懷不亂是很難的。平常心是非常心,非一般人之心。一般人很難做到眾人皆醉唯我獨醒。平常心又是百姓心,常人之心,是有道之心,知足之心,實實在在做人之心,修養之心。急功近利,盲目攀比,見利忘義往往是人之常情的激化或惡性膨脹,是無明的業果。能真正做到平常心不亂當然是有道之人了。

沒有社會責任和約束的人是沒有思想的人,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人,充其量只能算獸人或人獸。

禪宗主張心即是佛。我以為應該心良即佛。心良包括本質和狀態的良。既指有良心的本質,也含良好的心理狀態。像白求恩、張思德、焦裕祿,他們才是佛菩薩。

推薦閱讀:

【引用】毛線編織
【重磅觀察】索達吉堪布《六祖壇經釋》獻疑(四二):明明引用佛經,堪布竟說巧合
引用 引用 子午流注圖
【引用】《萬氏積善堂秘驗滋補諸方》
【引用】盤點被騙嫁給偽富豪的10大女星(圖)

TAG:引用 |